•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也谈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时间:2021-04-17 08:13: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循环(低碳)经济”概念的兴起,“低碳旅游”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尝试探讨发展低碳旅游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发展思路。

    关键词:低碳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新的经济观、新的价值观、新的消费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以及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方向,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

    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说,就是发展低碳旅游。在三亚举行的“首届中国绿色低碳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以探索低碳旅游发展、倡导绿色生活、低碳出游、塑造和推动中国绿色低碳旅游品牌发展、创意为主题,围绕“绿色生活、低碳经济、低碳旅游、旅游业节能减排、民族原生态旅游、绿色低碳旅游创意及旅游竞争力”等主题,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带来思考。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符合现代生态理念的旅游模式,旅游业如何在这个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成为摆在旅游从业人士面前一个迫切回答的命题。

    一、循环型低碳旅游产业的发展

    低碳旅游,是借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遵循“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围绕“低碳旅游、旅游业节能减排”,把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落实在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践中:政府主导保护性开发,引导低碳旅游发展,积极推进配套设施完善,做好低碳旅游保障,提倡生态旅游消费方式,使旅游活动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低碳旅游实践,围绕节能、减排两大主题,具体体现在低碳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服务设施、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低碳旅游发展的内容上,宣传低碳旅游成果,重点从旅游形态、旅游交通、饭店接待等方面加以推进。

    低碳旅游的典型形态是乡村生态旅游和森林旅游。运用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配合乡村生态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調整生态旅游消费模式,发展乡村山区氧吧、绿色农业等生态旅游,创建绿色环保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应该是中国旅游低碳发展的福音,通过森林旅游及其开发推动,有利于提升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低碳意识,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在景区、餐饮、宾馆游等旅游服务行业推广减排、节水、节电、节油技术,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具体表现。旅游景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开发、旅游活动,把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事实上,很多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在低碳旅游实践上早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禁止机动车进入景区,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改以电瓶车代步等。旅游宾馆、餐厅基本做到大幅度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过程,创建绿色服务企业,使得旅游业在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开阔。

    二、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低碳行为

    尽管旅游与其他产业活动相比,在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等方面都较少,但并非是“零碳排放”产业。推进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如科学测算景区每日最佳接待容量以及最大接待容量并且严格执行,防止过度客流造成生态环境伤害;重点研究建筑节能、酒店节水、新能源利用、低碳交通工具研发等关键技术;特别要在旅游主体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购物点及导游中,培养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等节约具体行为成为常态,以实际的低碳行动来诠释节约社会、文明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应注意到,游客作为旅游的主体之一,其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生态环境,是外来的重要影响因子,旅游者是践行低碳旅游的“主角”。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在旅游者个人消费领域中倡导低碳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发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积极性,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如不参加涉及碳排放的活动项目、减少碳排放的交通工具的使用等,来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一项关于低碳旅游的调查中,游客在自驾车、自行车、公交车、动车等项目选择被认为是低碳旅游的出行方式;对旅游中诸如餐具洗漱物品等一次性用品的态度:拒绝使用、尽量不使用、无所谓等进行选择。事实上,低碳旅游的实现和对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手段,更需要全民具有较高的素质与公共道德才行。

    创造低碳旅游品牌新优势,就要坚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进一步提升低碳旅游发展规模和层次,抓好低碳旅游项目建设。尽管很多旅游地的开发是打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旗号,但在运营中实际上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环。因此,促进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低碳行为:如推进旅游城市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在旅游客运索道、旅游饭店等领域,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限制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低碳旅游发展符合相关者利益具有内在动力,它不仅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高效、可持续的旅游产品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成为探索低碳旅游经济发展、建设低碳旅游业的模式。

    三、有中国特色的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说,“绿色旅游”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中国,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低碳旅游”“绿色出游”已被认为是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时尚方式,将成为旅游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产业的生态化与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低碳旅游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旅游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即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再生旅游资源”的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低碳化是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旅游业生态材料和节能材料应用、旅游生态补偿、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将逐步应用发展。

    中国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围绕低碳这一核心,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做到“旅游开发以天为本”,通过多措并举,尽量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使旅游生态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改善,走品质旅游经济的道路,推动低碳旅游走向深入。

    我国旅游业节能减排应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和国内相关产业领域经验:如德国的循环经济和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均起源于“垃圾经济”,并向生产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延伸的。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旅游,注重从不同层面:即小循环(企业层面)、中循环(区域层面)、大循环(社会层面)等方面协调发展,在景区景点和宾馆饭店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烟尘和噪声排放,减轻景区内资源承载的压力;搞好旅游目的地垃圾、污水的无公害化处理,保护好优质空气和水源;以营造生态宜居的优良旅游环境为目标,综合考虑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和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机融合体,构建绿色城乡一体化城市的低碳旅游 “平台”,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方向。

    低碳旅游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国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应从试点工作着手,可分别遴选一个旅游城市、旅游小镇、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等在不同层面进行试点,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建设和经营,规范化地稳妥推进。

    从公众角度看,倡导低碳行为,对公民进行低碳教育,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在旅游方式上,旅游企业要提供给旅游者低碳化旅游产品,如:发展产业化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类型的旅游產品,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同时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持、企业的自身努力,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同时,谨防利用可持续发展概念,脱离中国综合国力的各类政策、法律、标准、规范、信息等环境资源的投资融资开发建设行为;争取将低碳旅游发展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从而得到国家战略性资源支持,解决旅游业一己之力难以突破的瓶颈。

    众所周知,有中国特色的低碳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改变旅游开发的方式,减轻旅游对环境及资源的压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可持续经济运行机制,增强公众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且积极谋求国际援助与合作,及时获取国际上绿色低碳的最佳实践成果,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低碳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新格局。

    四、结束语

    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我国发展低碳旅游方兴未艾,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积极引导企业和旅游大专院校开展合作,进行低碳旅游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使低碳旅游的功能不断向纵深拓展,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廷勇:浅论我国新兴旅游产业——科技旅游的开发[J].经济问题,2004,(2)

    [3]邓明艳,曾菊新:武汉城市圈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09,(10)

    [4]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

    [5]苏杨、周宏春:破除推进循环经济的两大障碍[J].经济研究参考,2005,(10)

    [6]曹晨:略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7]蒙睿: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7)

    [8]李义平:资源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J].经济日报,(2007-5-15)

    [9]努力创造循环经济品牌新优势 鹤壁日报,(2011-03-09)

    [10]期刊518网

    [11]新浪网

    作者简介

    宋志方,女,桂林旅游学院旅行社与导游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作者单位:1、广西省桂林旅游学院;

    2、广西桂林旅游学院旅行社与导游文化研究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可持续 发展思路 也谈 旅游 低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