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边境小站

    时间:2020-04-02 07:57: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直想写边关的小景,但又难以下笔,边关的景色太奇特、太迷人了,抒不尽,写不完,那就谈云南边境的小站。

    小站又太多,真正值得写的是哪几个呢?——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历史名胜,能说的话又不多了,然而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躲开了边塞奇特的风光,躲开了一种特有的边地文化,躲开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实在是不应该的。

    行驶于蜿蜓曲折的边境公路,穿梭原始森林,越过高山峡谷,跨过桥梁,跋涉沟渠,走过一村又一村,抛远一庄又一庄,来到边防线上,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矗立的界碑,橄榄绿色的身影,构成边关最美的风景点——边境小站。祖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边境的安宁,改革开放使一个个小站旅人潮涌,车水马龙。小站带给国门前的归国同胞、出国旅客种种复杂的心绪。

    像多数边境小站一样,思茅勐阿边防工作站,卧身于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深处,穿过排列整齐的橡胶林,走过散居着少数民族的村落,处处美景拂过眼帘,古朴而风味独特的民族村寨,奇形怪状的古树、绿色的大画屏、汩汩清亮的小河……当你正在浏览这一切时,不知不觉已走入边防一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着由一幢三层建筑构成的两个巨大的汉字——“中国”。这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汉字,第一次看到总会情不自禁地被这两个气魄雄伟的“中国”二字引发感叹!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勐阿边防工作站。这种建筑是边防武警设计造就的杰作,是口岸检查的丰碑。口岸傍河而建,左楼是“中”字,右楼是“国”字,两字的中间便是出入国境的通道,连接口岸的是一座木板桥,桥的另一端就是我们的邻国缅甸。“中国”二字建筑的口岸上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两名威武的边防战士站立旗下,守护着神圣而又不可逾越的国境线。

    如果不是看见门口的牌碑,你定会错认为走进了一个小花园,满园的花红叶绿。我们在边防官兵的引导下进入园中小憩,藤篾凳,石桌子,园中尽是果树,遮蔽了夏日的炎热,抬头即看见伸手可及的熟透了的芒果、橘子、椰子、酸木瓜等。热情的战士早已为你准备好洗脸水,让你洗去一路风尘。还没有擦去脸上的水珠,面前已摆满了款待远方来客的各种熟透的水果,让你尽情享受这永生回味无穷而难忘的甘甜。

    然而过去“边关辛苦地、曲途远漫漫”。官兵们整日与大山界河为伴的建站之初,难以让人想像,是官兵们用双手,用脊梁,用汗水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广西籍新兵带来了家乡的荔枝苗,四川娃子运来柑橘树,海南兵带来热带的果树,还背来故乡的思念倾注于新家园,不断改建、修筑他们的第二故乡。小站的营区很快就“住”进了不同祖籍的花果。春花秋实,经过几茬官兵挥洒出心血和汗水,数年以后荒山变成了果园,简陋的帐篷变成了代表中国口岸伟岸的建筑。还有荣誉室、资料室组成的小小的“展览馆”,一面面鲜红的奖旗,一张张泛黄的奖状,一个个功臣的照片事迹,都记载着勐阿站一代代官兵不朽的功勋。

    走过勐阿站,又来到中缅边境的瑞丽银井分站。另一番景象在这里展现:青山绿水之下,国境线内外的边民一样的服饰,一样的肤色,一样的风俗习惯;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楼上结瓜,缅甸的老母鸡飞到中国鸡窝里生蛋。你不相信吧,中缅两国不满周岁的婴儿就有“外交”活动,他们从小在一起玩耍,不同国籍的青年男女青梅竹马,系起了爱情的长青藤,随处可以看到两国边民在一口井边洗衣服,或聊天、或一起吃饭、或在一起娱乐。这些场景,如果不是看到五星红旗、界碑、边防武警,你决不会相信这就是两国的交界——一个傣族寨子、两个国家的特殊边境。村民们只有国籍之分,没有生活习惯、民俗的区别。“一寨两国”在这里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还回味着傣家寨,回味着恬静的边民生活,又来到了下个站——章风口岸。中缅边境是一条平直的土路,在一块平整的坝子中,有一个小集市,集市中间有一座界碑、一颗大青树,稍不小心,就可能一步跨出国境。中方有排列整齐、卖各种风味小吃的大排档,来往边民吃完风味小吃,购买异国他乡的小礼品和生活物品,集市与内地城镇小集市区别不大,只是偶尔看到一些外国货;对面却是一排排的赌摊、妓馆、黄色录像、书刊应有尽有;赌徒、嫖客、妓女、吸毒瘾君子处处皆是,界碑两边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章风站的年轻官兵,在这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边防口岸,心平如镜,履行着祖国赋予的神圣职责,狠狠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他们不做任何有损国家、人民的事。他们发扬“南泥湾”精神,拓荒种菜,现在营区内瓜果丰硕,猪肥鱼跳,营区整洁,花草满目,又是边境一处异样风景。

    走过了这些边防小站,你一定会感到新奇,对边关产生一种美好的憧憬,但要到一个艰苦的小站——“风雪丫口排”,却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

    “风雪丫口排”在六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在春节时打电话问候过这里的边防战士,而为云南边防官兵敬慕的地方。沿着怒江大峡谷,从整洁秀丽、植满果树的山顶之城泸水县出发,乘车一路向西,在峰峦叠嶂,崎岖曲折的山道上绕行。阳春三月,西南大地已是春暖花开,可车刚攀上半山腰,就进入了一个严冬的世界,风萧萧、雪茫茫,皑皑雪山在风中抖动,确有“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的境地。高山顶上的“风雪丫口”已闯入我们的眼帘,可近在眼前的“风雪丫口”却还要在雪野中的路途艰难地爬行几十分钟。公路凿在悬崖陡壁上,连连急转弯,奇险无比,车爬上山顶时,但见白云已被踩在脚下,与不尽的雪峰连成一体,雄浑壮丽的景象不由让人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路边有一排营房,屹立在哨位的边防武警战士身上已结满了冰霜和雪花,五星红旗在皑皑雪山中随着风雪高高地飘扬。这就是我们所要到的海拔3400余米的“风雪丫口”。这里空气稀薄,饭煮不熟,水烧不开,官兵们常吃夹生饭,喝的是烧不开的雪水。由于气候恶劣,冰雪封山后,物资供应上不了山,就会断炊。就是在这艰苦的像是高山孤岛的环境中,“风雪丫口排”的官兵长年坚守在祖国边关的前沿阵地。1991年片马被开辟为云南省对外开放口岸,“风雪丫口”是通往片马的必经之路,过往旅客商人不断增多,“丫口排”就成了过往群众避风躲雪的安全港湾,成为旅人雪山中的温暖之家。夜里来客,官兵们就让出床铺,送上火盆,用他们火热的心温暖这些被冰雪侵袭的过路人。每年风雪丫口排的官兵都要营救接待过往人员数千名。小站也就成了风雪之途的“驿站”。

    边境小站不管是居高山,住森林,傍江依河,还是处于闹区或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总是善待着每一位离家远去的游子,抚慰他们不能平静而飘泊的心,严厉打击了那些偷越国境、辱国求荣的各类犯罪分子,以保卫祖国的安宁,内地的兴盛。边防小站的景色不仅仅在于它们的自身,而更在于行旅者心中毕生的描绘,还有边防武警奉献着的人生,拓建美好的蓝图。

    边境小站的主色调永远是飘扬的五星红旗,沉默的界碑,橄榄绿色的武警,也许你觉得太单调,太乏味。是的,没有到过边境小站的人是无法体味旅人在国旗界碑下的自豪神圣,久别故乡重踏国土的激动心情,就像长期生长在母亲怀抱中的孩子,只有远离家乡,身处异国才深知祖国母亲的伟大和可爱,只有长居国外的老华侨,在踏入国门时流下激动的滚烫的两行老泪才能略抒小站的灵气。

    啊!边境小站,祖国的门!

    相关热词搜索: 边境 小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