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以文学净化心灵,用纯真塑造师爱

    时间:2020-05-24 07:58: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衍生的是幼教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净化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形成良好的师德是对各级各类院校在培养幼儿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阅读、背诵幼儿文学作品为基础,以画作品促赏作品,组织文学作品朗诵会、鉴赏会、辩论会,用DV拍摄学生表演、授课、日常生活等方式提高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技能。

    关键词:学前教育;文学;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42-02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潘美媚(1974-),女,阳山县广播电视大学高级讲师、教务处副主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广东 清远/511500)当前,学前教育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求,政府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激活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在多元办园体制并存的格局下,幼师紧缺。极大社会需求量的同时衍生的是幼教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之前各种媒体上频频曝光的幼师虐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幼师素质的种种担忧与疑问。虐童事件的发生,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儿童科学的认识和充分的尊重,其次是浮躁社会心理在收入低下、地位偏低的幼儿教师身上的反映。实事求是地说,无论就数量或比例而言,虐童都是极端个案。但个案背后,可能是相对普遍的生气、焦虑、愤怒,互不信任乃至相互猜忌、仇视的社会情绪。因此,如何净化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形成良好的师德、师爱对各级各类院校在培养与培训优质幼儿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各级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都迎来了大批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员,其中一类是在各类大专本科院校进行脱产学习的;另一部分为农村青少年,他们或就读中职学校;还有一部分是在职的民办幼儿园一线教师为提高学历进行的业余学习。笔者认为,幼师培养中一直存在一个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中专阶段注重的往往是弹、唱、跳、画等技能,而文学及其他书籍的阅读气息却非常薄弱;大专本科阶段注重的更多是学前教育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表演力度也远远不够。笔者认为,文学感受力与传达力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关爱与理解,也是导致发生虐童等现象的原因之一。

    一、文学阅读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员通过阅读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可进入童心世界,唤醒、增强、引发对幼儿的热爱,真切地感受童心与童趣、读懂孩子心灵的密码,加深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一个成年人朗读、品味作品的同时,会触摸到儿童的思想脉搏,深入探索孩子的精神世界,在作品的熏陶中,受到儿童单纯而不做作的情感的感染,体验到童心的可爱和可敬。

    同时,透过幼儿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找到进入幼儿世界的“金钥匙”。经历了儿童文学的净化作用,人们从艺术的想象天地和情感状态中走出来,原有不良的情绪得以排遣、发散,人格也得以提高和升华。热爱文学的人是热爱生命的人,拥有文学情怀的幼儿教师自然也会拥有热爱幼儿的不衰的激情,从而对幼儿教育产生不竭的动力。

    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有文学素养的教师,从蕴涵丰富的文学作品中积淀了文化底蕴,在引导幼儿品味、体验文学作品时,就可以运用变幻多姿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注重陶冶幼儿的情操、开拓幼儿的视野、唤起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调动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能启发幼儿加深对事物的理解,直接强化教育效果,把幼儿教育成为情智健康的人。

    此外,恰当使用文学语言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容易营造轻松、愉快、充满想象的氛围。美国儿童哲学家强生提到“参与儿童哲学对话,教师首先必须保留些许童稚的惊奇。” 惟有保留一些童稚气,才能与儿童打成一片,这样才能达到师生愉快、和谐相处的目的。

    以文学净化心灵用纯真塑造师爱 二、学前教育专业文学阅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文学是有两种类型的:一类是作为形态的文学,即文学作品;另一类是作为生命的文学,指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文学作品来源于文学情怀,有了文学情怀,才能创造有血有肉、有生命活力的文学。文学的生命力来自人的生命力。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如“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水很活泼”等,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讲,文学是孩子与身俱来的,孩子理应与文学同行,教师更应引领前行。

    1.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阅读作品,树立正确的幼儿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曾有二千多年没有发现儿童,没有把儿童当成区别于成人的、有独特心理特点、有精神个性的独立人格的社会个体看待。18世纪后半期,英法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卢梭在他的《爱弥尔》这部经典性作品中,第一次喊出了“要尊重儿童” !

    于是,人们就“发现”了儿童。后来纪伯伦的诗歌《先知·论孩子》更好地阐释了这一点:你的孩子,都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经过你来到世上,却不是从你而来。他们虽和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儿童,再也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是成人的附庸,而是主动拥有主权和法则的一个独立的人。引导学员用心阅读这类作品,何愁心灵不纯净、师爱不敦厚?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文学感受力与传达力

    幼儿文学特有的美学特质决定了鉴赏者应该具有较高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拥有敏锐、细腻的感受力,方能真正进入幼儿文学生动多彩的世界。同样,有良好文学传达力的教师方能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幼儿更快乐地成长。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学生幼儿文学的感受力与传达力。

    (1)遵循“量变到质变”原则,以大量背诵幼儿文学作品奠定基础

    要形成较好的文学感受能力,首先必须有大量的文学积累。因此,针对幼教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特点,对脱产班学生要强制性地只设下限不设上限地要求学生背诵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儿歌最少40首,幼儿诗最少30首,故事最少能讲20个,童话最少能讲10个,幼儿戏剧能复述2个。大量的朗诵背诵复述可为学生今后的教学积累丰富的素材,对于培养鉴赏能力而言又可使学生增添感性认识,力使学生在量的基础上发生质的变化。对业余班学生,则在授课中以形成性考核进行记录,引导学生阅读作品鉴赏作品。

    (2)以画作品促赏作品,悟不同艺术门类的相通之处提升感受力

    根据幼教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设立专门的文学作品图画本,将幼儿文学作品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把想象中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可感的图画作品,使学生在比较与欣赏中提高鉴赏能力,同时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相通之处。

    (3)组织文学作品朗诵会、鉴赏会、辩论会,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幼教专业学生普遍表现为爱动不爱静,爱热闹不爱独处,在进行文学教育中如果过分强调个人阅读与独自思考往往难坚持也很难凑效。因此,开展多形式的文学活动如文学作品朗诵会、文学作品鉴赏会、文学阅读心得谈、文学形象辩论会等活动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无论活动效果如何,是否能达到很高的理解层次,但最起码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能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4)DV拍摄学生表演、授课、日常生活等情景,检阅分享文学传达技巧

    为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教师可借助现代技术,充分发挥录像教学“镜子”作用,将学生每次的表演用DV录制下来,然后重播给他们看,学生在同伴们嬉笑之间一下子就能找出进步之处和存在问题,教学效果是教师一遍遍亲自示范无法比拟的。对在职学员,则要求她们每学期至少交一个文学作品教学案例或与学生对话视频,通过互相观看、分享成果与心得。

    艺术的审美、文学的审美,其最终意义正是要表达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真正的文学阅读,也就是让心灵穿越由种种文学技巧铺垫出的幽雅小径,最终达到对自身的了悟。职业教育着眼于为职业人提供学习服务,构建点、线、面结合的职业人三维学习供给空间,应真正地从职业人的岗位需求来规划和设计学习内容、学习课程和学习体系。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幼教专业学生特点,按照他们工作岗位的职业需要,深入贯彻文学教育之功能,使学生在回顾中扎稳基础、在强化训练中了解新知识,培养幼儿教育新观念、掌握幼儿文学教育基本技能,以文学净化心灵、用纯真塑造师爱,这将大大提高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技能。

    责任编辑何丽华

    相关热词搜索: 塑造 净化 纯真 心灵 师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