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叙事性作品中人物白描写作技法析理

    时间:2020-08-17 07:53: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白描起源于中国绘画艺术,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而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白描这种技法也是避免人物形象失真和概念化的重要手段。白描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勾画特征、写意传真、画龙点睛、凝情描形等,在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中,白描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人物白描 形貌 手法

    白描作为我国叙事性作品的传统描写技巧,起源于中国绘画艺术,完善于小说创作。早在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即提出了“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1]的艺术主张。他认为,一个画家要有白描的基本功夫,善于“作人形骨成”,工于“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2]用最简省、最凝练的笔墨对人物的形貌作生动的勾画,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这种写实主义的创作技法经过后人的广泛实践在中国古代小说家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他们汲取了古代绘画的白描技法,常常用简洁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来描绘人物形象体态、音容笑貌、行为举止等的某些特征,有意识地留下某些空白来启发读者的艺术想象,从而在含蓄的意识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艺术描写。小说家们创造性地将绘画中的白描技法运用于文学创作,并对后来其他叙事性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白描的特点

    其一,运用白描时,不是作直观形象的描摹,而是用简洁准确的文字粗略地轮廓勾勒,通过白描来赋予人物以具体可感的外部形态,为揭示人物的心灵提供物质基础。这种形貌的白描,虽然着墨不多,但笔精而形似,可将人物肖像描绘得活灵活现。例如《水浒传》中对九纹龙史进的形貌白描,就显得独到而传神:

    ……只见空地上一个后生脱膊着,刺着一条青龙,银盘也似的?一个面皮,约十八九岁,拿条棒在那里使。[3](P20)

    这里作者的笔墨极为俭省,只勾画出了人物的一个侧影。除了一张白皙的圆脸和光光的背脊上刺着青龙外,别无他知。这一白描虽粗略简单,但读者却可以想象出他是一个英气勃勃、争强好动的少年。用这一简洁浑厚的白描所勾勒出的人物轮廓,虽不能给人以细致的直感感受,但通过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体验到的人物形貌却充满了韵味和质感。

    其二,用白描技法描绘人物形貌时,总是十分重视人物外形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即力求在人物形貌的白描中勾画出或暗示出人物的社会身份、阶级特征、经济地位、生活环境等。例如,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有一段对祥林嫂的形貌白描: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雕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是一个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濒于死亡的妇女形象。从脸色和眼神中可见当时祥林嫂不但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人物的身份、生活际遇完全展现出来,达到了人物外形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高度统一。

    其三,人物形貌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并不等于人物形貌的整体划一。因为即使有相似的先天条件和生活环境,但由于每个人物的个性不同,其容貌、举止、外在形态也自有差别。所以,人物形貌的白描要善于从细节上区别人物的外形特征及性格的差异,力戒外形描写雷同化。例如,同是大观园里的迎春、探春、惜春,系堂姐妹,血缘相近,处在同一环境之中,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那段白描却能使之各具个性,突出了其个性差异: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鬟,拥着三位姑娘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4](P16)

    在此,作家抓住人物的个性差异,来描绘各自的外在形态,其一是身材之别,其二是眼神之别,用几条简单的墨线勾画出人物的形貌,刻画出三个少女因个性差异而促成的各自的外在形态:前者庄重端凝,温柔内向;次者精明强干,性情外露;后者娇小孱弱,稚气未脱。这种富有个性的白描增添了艺术形象的风采,同时也避免落入人物刻画的模式化俗套。

    二、人物白描的具体形式

    (一)勾画特征

    顾恺之说:“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即事。”[5]这是从绘画方面提出的要求,即要描绘人物形象,应先捕捉人物形貌的主要特征,方可落墨。古典小说家深得此中真谛,他们并不细画须眉,用叙写性的文字说明外在形态,而是撮其要者,以少胜多,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简洁而准确地勾画人物外形,特别是思想性格的基本特征。有的人物白描只是寥寥数笔,粗略勾勒,即将整个人物形象和盘托出。如《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中关于刘、关、张的外形白描就十分到位: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6](P2-3)作者只抓住了人物外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描绘,并由人物的生理特征暗喻其思想性格特征,即刘备仁厚,关羽忠勇,张飞威猛。

    (二)写意传真

    白描是一种写意而非写实,所以,古典小说中对人物形貌的勾画常意在写人物某一两个主要特征,以虚带实,造成一种艺术空白,以补人物之全貌。在《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名著中,我们经常可见作家往往侧面描写人物的某一外貌特征、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种神态,含蓄地描绘人物形象的基本轮廓和形态。《水浒传》中执其一点,描其一处,即用“三寸丁谷树皮”[7](P241),便将一个身材矮小、面目丑陋的武大郎的形貌跃然纸上。再如上文关于祥林嫂眼神的描写,通过这种意笔白描,足以诱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三)画龙点睛

    白描不仅仅满足于人物的静态描摹,而要给人以逼真的动态神韵。“……点睛之笔,上下、大小、浓薄,有一豪小失,则神气与之具变矣。”[8]意即白描的点睛之笔常常是使艺术形象逼真的关键所在。如《聊斋志异·青凤》中的青凤形象“若态生娇,秋波流慧”[9](P34),以墨线勾勒了少女的轮廓,又以耿生失神之态作烘托,其形象可谓蕴藉含蓄。但严格说来,这还只是停留的静态的描摹,缺乏动感,但作者在耿生“停睇不转”的神态陪衬之后,又添上了点睛之笔:“女觉之,俯其首。”[10](P34)逼真刻画出了人物行动的瞬间神态。至此,人物形象静中见动,“弱”、“娇”之躯化成了活动的人,其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四)凝情描形

    要想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生动逼真,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艺术形象之中。一般说,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根植于某种特定生活之中,也沉浸于作者的感情世界里。于是白描不只给读者提供人物的具体形象,还应表露出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感情和由感情所扣发的某种特定的思想倾向。例如,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有一段关于梁启超的形象白描:

    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这里的白描着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展示一个卓尔不群的大家形象,表现出作者对梁任公老师的崇敬之情。

    综上所述,白描绘形,略貌取神既是人物形象描写的传统技巧,也是叙事性作品中使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避免失真失实、雷同和概念化的重要手段。叙事性作品运用形象思维来塑造艺术形象,从而做到形神兼备,形象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这就使白描技法在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注释:

    [1][2][5][8]参见于[晋]顾恺之:《论画》。

    [3][7]施耐庵:《水浒传》,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

    [9][10]蒲松龄:《聊斋志异》,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6]罗贯中:《三国演义》,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5]吴士雄.中国小说美学论稿[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王方 宁夏彭阳县第三中学 756500)

    相关热词搜索: 白描 叙事 技法 写作 人物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