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木心散文的智性美

    时间:2020-04-27 07:57: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木心是一位拥有六十多年写作生涯的“新作家”,直至2006年木心作品在大陆出现,便以其独特的创作特色立即引起了文坛广泛关注。木心散文的鲜明特质是充满智性美,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深刻的理性思辨、博洽多闻学识与智慧、清醒的批判。

    关键词: 木心;散文;智性

    中国传统散文的两大主要模式为叙事与抒情,或借叙述一件事寄托一己抱负或社会责任,或借描绘场景、景观抒发一己之情,而木心的散文不拘泥于这两种模式,常常直接发表犀利独到的见解和议论,渗透其中的理性精神内蕴成散文的思想深度,具有智性散文的特征。木心曾说过:“你煽情,我煽智。”他的散文中展现出其高度的理性自觉,发挥理性的逻辑思维之长来透彻阐发道理,作智性的探究;文中信手拈来的典故与纡徐有致的言论中透射出作者丰赡的学识和常人不具的智慧光芒;深沉蕴藉的人文关怀与怀疑的、悲观主义的姿态使得其作品中透露出清醒的批判意识,继而形成文本中冷静、克制的语言风格。简言之,木心散文的智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深邃的理性思辨、博洽的学识与超常智慧、清醒的批判意识,以下将分别进行论述。

    一 深邃的理性思辨

    木心散文的 “智性”特质之一是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从思维方式上来说,体现为木心的理性自觉。他的散文大多以说理为归旨,并不以叙事为目的,所述事件只是表达理念的一种方式,所以散文中含有浓厚的理趣。《童年随之而去》一文讲述了童年时“我”跟随母亲去寺庙做道场时,遇到一只极喜爱的碗,在满船解缆举篙欲归时,“我”突然记起了遗落的那只碗,母亲托人终于取回,“我”在水中洗碗,不料碗竟脱手而去。至此,故事已告一段落,可作者之深意在于母亲劝慰“我”的一席话里:“有人会捞得到的,越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这种事以后多着呢。”这是再朴素不过的人生真理,作者对此深有感触补充道:“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碗,珍贵千倍百倍的物和人,都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碎了的。”之前的叙事固然精彩,然作者着笔的深意更在于母亲的话和历经人世后“我”所感悟到的事理,全文宛如一个寓言,阐述的是人生的缺憾与得失,人生的不完满与人的心态的朴素命题,蕴含其中的事理引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木心的理性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它并不局限于具体事理的阐发,更在于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即更深层次的智性的探索,这种惊人的思辨能力在其散文文本中有众多体现。这里以《圆满》篇为例进行分析:开篇作者抛出既有的一种现象--生命的两大神秘:欲望和厌倦,继而阐述这两大状态,认为“每当欲望来时,人自会有一股贪、馋、倔、拗的怪异大力。即达即成即毕,接着来的是熟、烂、腻、烦,要抛开,非割绝不可,宁愿什么也没有”。于此,作者引出古代智者所持的态度--求超脱,作者进一步思考,“若要超脱,除非死,或者除非是像死一般活着”,然而作者旋即提出质疑,以‘死’去解答‘生’,是文不对题,题不对文。作者转而将目光投向近代的智者的观点--欲望的超脱,最佳的方法无过于满足欲望。作者对此更是不敢苟同,认为“这又不知说到哪里去了,岂非是只能殉从,只能屈服”。在否定二者的观点之后,作者继续作形而上的思索,对“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一偈,他认为“好果然是好极了,然而做不到三天的圆满,更何况永恒的圆满”。 行文至此,层层推理衍变之后,作者的结论已出:生命终究被欲望与厌倦二种纠缠,人永远难以达到圆满之境,这似乎是生命的一种悖论,而割绝(超脱)、满足二法皆不能解决这一悖论。文章言尽而意不止,以其强烈的思辨带来的逻辑力量,引发读者对生命状态的掩卷深思,作者独立的思考品质也给读者带来深刻启迪。

    二 博洽的学识与超常的智慧

    翻开木心的散文,一股知识性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可以看到,木心的思绪始终在人生、艺术、文化、宇宙等大命题里神游,他的文本世界里简直就是一场人类人文地理纪游,一次盛大的旅行:古希腊文明、玛雅文明、巴比伦风情、魏晋风骨等人类的文化形态悉数成为他的观照对象;哲学的观念领域里,耶稣、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尼采、蒙田、爱默生、帕斯卡尔……都成为他的对话对象;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哈代、拜伦、惠特曼、贝多芬、莫扎特、嵇康……都成为他唱和的对象。区别于吟咏花草风月的烂俗曲调,木心的散文思想常常是直抵人的心灵、存在本质的;区别于在日常琐事上抒发小情小感,木心思考的对象更多的是人生、艺术、宇宙、人类文明等宏大命题,而这些宏大命题是常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只有拥有丰赡的学识和超常的智慧之人才能驾驭。这种跨领域跨时空的精神交流非常人之力所及,而木心却在这些大命题里左右逢源,写来游刃有余,见解深刻而独到。

    木心也是一位画家,之后转入文学领域,绘画与文学在他那里也常常交融出新意。木心喜谈艺术,结合自身的绘画和文学等艺术积累,其散文中不乏关于艺术、审美的真知灼见。谈艺部分,木心的智慧是超群的,这与他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有关,在散文中他谈起文学、绘画、音乐、哲学等诸多领域来都是那么的举重若轻,性情款款,见解新颖独特。绘画领域的熏陶不知不觉渗透进他的文学创作,使得他的散文中常常有光影、点线面等画意,如木心有言:“世界是整个儿的,历史是一连串的,文学所触及的就是整个儿的世界和一连串的历史。有点,有线,然而如果是孤立的点,断掉的线,经不起风吹雨打。”木心这些关于文学艺术等的领悟,见解深刻而发人深省,也展现出他的博学多闻。木心的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对建筑、书法、哲学等等领域皆有妙语呈现。

    木心的智慧之处还突出地表现在对宇宙的思索上,宇宙可以说是时空最宏大、最变幻莫测的命题之一了,对此木心并未停滞探索的笔触。人和宇宙的关系进入木心的观照视野,木心认为触及宇宙本体有三种方式--‘理’的探索、“智”的推论、“灵”的体识,而人类始终只能独白,宇宙是不与人对话的。这里木心对人与宇宙关系的认识是如此清醒,而将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比作三个独白着的哈姆雷特的精彩譬喻更是发人深省,于他而言,科学家能做的是对‘存在’的解析,是不具‘创造’性的;哲学家仅仅在那里表呈‘愿望’;艺术家的宇宙观念演变成了家庭观念,颠覆了以往既有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们标榜在与宇宙对话的既有观念。在木心看来, “宇宙不应不答,大有外,小有内,众星系旋转运行,宛如一堆无人游戏的玩具”,而人们却还是克制不住地要去和宇宙对话,这样一来人类在宇宙面前就显得如此可笑和渺小,宇宙自有其一套运转系统和规律,人们尝试与宇宙对话都将归于无解。

    不得不承认阅读其这类散文是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不论是就其文本涉及的知识的广度或深度而言,然,值得庆幸的是,木心显露出的这种智慧并不给人一种不可亲近之感,不同与学术随笔中浩繁的注释引文,大量的典故及学术术语和语境,木心散文中多为智慧性妙语,更能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这种智慧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层面,更能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木心的智慧性妙语在其箴言式评论中俯拾皆是,以《琼美卡随想录》第二辑中 “风言”的“评论”为例:

    塞万提斯的高名,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也出乎我的意料,低一点点才好。

    他的琴声一起,空气清新,万象透明,他与残暴卑污正相反,肖邦至今还是异乎寻常者中之异乎寻常者。

    这些评论很简短,重在表达喜恶态度,并没有大篇幅的议论、阐释,而将见解轻松拈出,或欣赏或标举,或诟病或讥讽,充斥其间的作者博洽的学识和智慧使文本充满智性的光芒。其实这里还体现出木心创作的智慧,即他曾在文中坦言的“以印象表呈主见”方法,将印象一一铺展开来,让读者亲自去感受、感悟,并形成自己的主见,而不直接表呈主见,强行注入读者的观念里。他将印象比作茫茫大海,将主见喻为船只,他的智慧由此可见。

    当我们既有的阅读经验遭遇木心的“新异”文本时,必然受到极大挑战,不免有“奥妙、神秘”之感,然木心有言:“奥妙神秘,是我们自己的无知,唯有奥妙神秘因我们的知识而转为平常时,又从而有望得到它们的深意。”

    三 清醒的批判意识

    木心对20世纪以来的人类状况持有强烈而又一贯的审慎悲观的态度,在其散文中我们不难看到,他采用悲悯而又直白的方式,对20世纪人类的精神状况、现代文明等进行描述,表达出作者清醒的批判意识。在《两个朔拿梯那》篇中,当丹麦美人鱼雕塑的右臂被锯的消息传来,作者愤言:“该死的二十世纪”;对现代文明的诸多现状,木心都保持敏感,并未麻木,体现与媚俗、流行决然对抗的姿态。前来观光的现代人两脚跨过子午线拍照留念,感到无比自得,一批又一批游客这样肆意地侮辱子午线竟不自知,作者心中不无悲恸,他尖刻地指出,地球已经成为了伎物,人们尽嫖它却一点也不爱它。他将人类的历史的意向归结为多情--无情的过程,一如果子,一烂就此烂下去。诸多篇目中,木心清醒地认识到文明现状的不容乐观,不断喟叹20世纪现代文明的变异及整体人类精神的遗失与衰落,犀利的笔触传达出鲜明的文化批判色彩。

    木心对20世纪的文学艺术现状也给予了否定,除了昆德拉、鲁迅等极少数人物被其正面提及,譬如将中国的五四文学比喻为“服装文学”,认为“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不得不说,木心直击20世纪时代精神的要害,其自觉自省的理性精神,深入的思考,鞭辟入里的见解,都展现出巨大的批判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雯.在文字与绘画间游戏--木心的艺术风格考察 [D].华中科技大学.2010

    [2] 万浩琳.一株生僻的植物:木心散文论 [D].华中科技大学.2010

    [3] 翁亦波.沉潜于人生体验中的理性思维--美华作家木心散文管窥[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第1期.

    [4] 郭松芬.喜剧·彼岸·知性.选自“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发言稿.

    [5] 木心.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木心.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 木心.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木心.散文集《鱼丽之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 木心.散文集《素履之往》[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刘玲,中南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现当代文学专业;黎嫦,中南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文艺学专业

    相关热词搜索: 散文 智性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