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从艺术家到哲学家

    时间:2020-08-23 07:52: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艺术家与哲学家具有同一性,他们的哲学思考是“我”的思考,而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复述,他们都是真理的负荷者。艺术家与哲学家的界限更多的是人为的,其本质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其后果是艺术家丧失了哲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阻断了成为哲学家的可能。为此,艺术家应具有哲学的自觉,对艺术创作实践生活充满热忱,对他人的思考具有宽容的心态,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从而使自己通向哲学家成为可能。

    〔关键词〕艺术家哲学家创作实践艺术话语

    本文中的哲学家特指艺术哲学家,主要指那些在人生中从事艺术行业,在艺术领域中具有独特哲学思想,对人类艺术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并且一般被我们称为“大师”、“泰斗”、“艺术家”和“哲学家”的人,如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这里讨论艺术家与哲学家的关系,是想从理性上澄清艺术家与哲学家在思维与行业的本质上是无差别的,艺术家本身就具有成为哲学家的可能性。艺术家与哲学家既然具有同一性,但为何人们一直在艺术家与哲学家之间筑起一道藩篱,使艺术家一直把哲学家视为“圣人”,对之可望而不可及呢?艺术家与哲学家的人为分离已经在实践中产生了严重后果,它不但使艺术家丧失了成为哲学家的可能性,同时也使艺术家丧失了人类最宝贵的批判与独立精神。所以,当代社会有必要唤醒艺术家的独立意识与平民化自由人格,使他们通过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自由思想与批判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

    艺术家与哲学家异同与否,无法象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命题一样,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但从逻辑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哲学思考及相应行为方式上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哲学家,他们的思考是平凡的、有缺点的、不拥有绝对的意义,其本质是把自己最隐晦的灵魂与创作实践进行努力联贯并使之相互促进,它在人性与天道、理论与实践、生活与体验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实现“自我”与“实践”、“自我”与“他者”的反思、对话与碰撞,从而逐渐丰富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一过程没有终点,它伴随着艺术家或哲学家的创作与社会生活而存在。柏拉图曾经说过:“以思想力求直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日求进益,则终有一天得见永久不变之真理。”①叔本华也说:“人最直接理解的是自己的观念、感觉以及意志,外部世界只能够在与生活有关的那些方面对人们产生影响,人们是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方式于其中的世界来塑造生活的。”②过去,我们谈到哲学,总觉得是哲学家的事情,普通艺术家们除了运用娴熟的创造技巧从事艺术创作劳动外,对于哲学最多只是学习,从而希望从中得到某些启示。但恰好相反,哲学之所以崇高伟大,必须靠自己去获得。不能求助于他人,只能求助于自己。“如果哲学是无偿奉送的,那它还有什么值得人们尊敬的地方呢”。③实际上,哲学无论是对于艺术家还是哲学家,均是他们对人、对创作活动与对自身创作经验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建构的,因此,艺术“从不存在唯一的哲学,而只存在各种不同的哲学,尤其是哲学思考”。④

    艺术家与哲学家一样,他们思考的内容根植于自身创作实践,其思考的对象是现实问题。费尔南多说得好,“哲学研究不是因为有像亚里斯多德和康德这样的天才献身哲学而变得有趣,恰恰是他们思考了这些对人类理性和文明生活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⑤艺术创作实践是哲学思考的对象与基础,它最初产生并将最终落实于具体的创作情境中,必须由艺术家个人的见解、判断和选择来解决。艺术家所追求的特殊价值必须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以往,艺术家不加批判地承认“普遍的必然世界观”相联系的哲学理论,艺术的哲学就成了一种哲学理论或哲学知识的博学,成了一种哲学知识的迁移与复制;解决问题就演变为寻找哲学论据与理论基础,而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思维成果就成了毫无价值的存在而被遗弃。如果可以照搬哲学家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这与我们人类在中世纪用神的理念解决现实问题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哲学家之于艺术家与中世纪神之于人,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过去,在艺术家主体之外一直存在一个哲学家群体,使艺术家对哲学家及其理论“高山仰止”,这在客观上极大地贬抑了艺术家的主体地位,使艺术家彻底丧失建构新的思想与形成新的艺术生产秩序的可能。

    艺术家与哲学家思考的另一共同特征是,他们思考的工具主要是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生活语言而不是一些琐碎的哲学术语。“哲学关心的不是词语,而是事实”。⑥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的哲学发展趋势,正如石中英先生所概括的,从贵族走向了平民,从规范走了解放,从精英走向了大众,从大写走向了小写,从抽象走向了具体,哲学家与平民的话语差别越来越小。大家也越来越认识到,哲学术语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存在很大局限,因为它与艺术实践环境不是一致的,经常与艺术家创作生活格格不入,甚至与艺术家的经验与思考恰好是完全相反的东西。哲学术语容易使人天马行空,脱离现实。如有些人读了一些哲学史与哲学家,便生活在形而上学的世界中想入非非,自命不凡,甚至迂腐、傲慢、无用、不敬、虚伪和以自我为中心。相反,艺术家的日常生活语言,使艺术家在表达现实与思想方面,将更有生命力、更实用、更有趣、更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当然,我们并不排除艺术家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哲学术语,而只把哲学家及其思想当作令人尊敬的传统,将哲学术语视为一种有效的、能够解答当下艺术问题的附属材料。所以,艺术家与哲学家不是以哲学术语的形式审视艺术问题,也不是以哲学家的现成的结论解释艺术创作问题,而是在哲学的表达中体现自己独特的思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平民情怀。他们的共同关注点“不是2500年前苏格拉底如何使自己在雅典生活得更好,而是我们自己如何在一个以因特网、艾滋病和信用卡为显著标志的时代更好地享受人生”。譿訛

    艺术家与哲学家的差别,主要是其思想深度与思想成果水平的差别。我们无法否认,那些我们称之为哲学家的人,他们确实对当时的艺术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相应的艺术理论成果,并在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中熠熠生辉,从而使人们更乐意称他们为哲学家而不是艺术家。我们更应该清楚,尽管我们从来不称他们为艺术家,但他们首先是艺术家,然后才成为哲学家。过去二百年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史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康德《判断力批判》一书在有关艺术的哲学性讨论进程中,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是从判断的观点探讨美的问题的,这种调查研究是划时代的,因为他认识到了一件作品的形式比它的内容重要得多。据此,康德作了这样的奇怪论述:“在艺术中,我们毫无目的地交谈艺术的目的”,⑧或者“目的形式存在于形式的目的中”。⑨这样,康德就为没有目的的艺术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但是,康德所说的这个真实是在艺术领域之外的结论,没有被他的继承者们所接受,例如,谢林提出了一个彻底革命的艺术概念,他说:“艺术哲学是哲学的普遍研究原则和哲学这座大厦的冠石。”⑩谢林认为美感是与哲学分不开的,哲学和艺术都起源于生产能力。谢林的艺术哲学破天荒第一次在哲学上承认了艺术的重要性。他没有把艺术排除在哲学之外,原则上完成了从美学规律到艺术哲学的过渡,坚决主张:“哲学家在艺术这面具有魔力和象征性的镜子中,看到了自己这门科学的本质,所以他必然要把艺术哲学当作他奋斗的目标之一。”11

    继谢林之后,黑格尔在最全面的形而上学的美学范围内,对艺术哲学的前景进行了探讨。黑格尔在他《美学》一书的序言中,讽刺和挖苦了声称“艺术不值得哲学的检验,因为艺术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和不可靠的东西,只是一种消遣和传播知识的手段”,还从根本上推翻了一千年来艺术就是模仿自然的理论。他说,如果真是那样,那么“艺术可真象在一只大象后面爬动的虫子。”12从黑格尔的时代开始,自然美和艺术美再也不是同一概念了。在艺术中被认为美的东西,已经成为一种哲学命题。黑格尔坦诚地指出“……美感确实必须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但只能作为表现现象和纯粹的美术感现象出现。”他接着说:“……艺术作品处在直接美感和理想主义之间的中间位置上。”13

    叔本华对艺术的哲学反映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艺术就是思想说明(他是在柏拉图所说的意义上理解思想一词的),也就是真实的存在。他认为艺术具有使人们摆脱思想痛苦的作用,因为艺术能够使人们深刻了解思想。同叔本华相比,尼采当然更加重要。尼采在《权力意志》一书中,对艺术作了认真的探讨:“我们的宗教、伦理学和哲学都是人们颓废的表现形式。与此相对立的是艺术。”14尼采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艺术,考虑艺术的出发点不再是以美为中心的传统艺术概念,而是要我们去求教于那些创作者:“迄今为止,我们的美学只是一种女性的美学,所以只有艺术的欣赏者才能叙述他们对美的感受。迄今为止,在整个哲学领域中,艺术家是绝无仅有的。”15在尼采看来,关于哲学与艺术联系的问题,哲学没有选择的自由,实际上,要证明哲学任务的正确,哲学一定要同艺术有联系。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海德格尔的观点是,艺术是清晰以闪电般形式出现的场所。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场所,就有机会去探索清晰本身,而不是探索存在。16

    一部艺术发展的历史,既是艺术家发展的历史,也是哲学家发展的历史。究竟是他们的哲学思想成就了他们的艺术思想,还是他们的艺术思想成就了他们的哲学思想,这似乎是一个”鸡生蛋“与”蛋生鸡“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历史上看,那些我们称之为哲学家的人与艺术密不可分,有些首先还是艺术家,还似乎大多已经作古,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说,哲学家之所以是哲学家,并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他们在创作实践中,更多地进行了自身灵魂与具体实践联结的努力,总结了自我的艺术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有影响的思想成果。所以,这里引用叔本华的一句名言,“天才是一种知识,即观念的知识”。哲学家也是一种知识,是观念的知识,它源于他们的艺术创作与实践思考。

    艺术家具有成为哲学家的可能性,这需要艺术家自由意志的弘扬、生存勇气的唤醒与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需要艺术家具有哲学的自觉,对创作实践充满热忱,对他者哲学具有尊重、批判与宽容的心态。

    所谓哲学的自觉,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摆脱了对理论权威的盲从与依附,获得了自由思想与创作实践的自我回归,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和知识分子尊严,既不需要看专家权威的脸色行事,也不纯粹为功利需要左右逢源。有人曾经这样比较中国和法国的小说家,说中国的小说家都是讲故事人,而法国的小说家都是哲学家。可是,没有哲学就连故事也讲不好。现在从事影视生产的人感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好剧本。为什么没有好剧本?我们影视作品讲的故事都把观众当没脑子的人,而观众也在问自己:这些东西是不是出自没脑子人之手。韩剧之所以在中国所向披靡,就因为它起码故事说得好,让人哪怕不睡觉也要看下去。故事怎样才算说得好?要有戏剧性,还要入情入理。有人认为戏剧性就是人为任意制造冲突,然而,真正称得上戏剧性的冲突是人生存境遇意义上的冲突,是情感和内心的冲突,这样才能超越对日常生活的机械记录和任意编造,才能有深度、有思想、有哲学。艺术家只有从学术的立场和角度思考创作实践问题,其思想才能变得神圣而崇高,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充满活力与创造性,才能使艺术家的生存与生命具有意义。艺术家必须有社会责任感,有艺术良心,有道德自律,中国先哲讲“文以载道”、“作文先做人”依然值得我们效法。

    哲学的自觉是艺术家作为哲学家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审美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程式化的,永远都存在新思想开放的可能性,存在着与常规和可预见的东西相决裂的时刻,存在着在艺术世界中开启自觉生活的全新图景。

    哲学是一个共享的世界,艺术家要有宽容的态度与平静的心态,既要重视对前人思想的尊重与继承,又要批判与超越传统,寻求新的发现与创造。哲学学习可以是对哲学知识或哲学史的时代理解与感悟,也可以是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对主体对象的分析和建构。我们之所以要读柏拉图和黑格尔,是因为我们会遇到他们曾经遇到的相同问题,是因为它与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感受相通、相似。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找到各种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模式。17我们应该秉持人不可能获得绝对真理的信念。在阅读一个重要思想家的作品时,首先要寻找文章中显而易见的谬论,然后再问自己,一个理智健全的人怎么会写出如此荒谬的文章。18如果一个哲学家只有读亚里斯多德和海德格尔,就可以训斥全世界,这是“哲学是哲学史”的悲哀。19我们可以从古人的科学论著中获益良多,但古人的研究结果毕竟是推测性的,正如任何其他科学理论一样,必须能够允许修正。学习哲学“是要磨练和锻造人的个性,整饬人的生活,规范人的行为,向人证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20

    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古典主义、洛可可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派、到现实主义、印象、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等,有人说艺术直到了死胡同,那是因为人们只是在重复以前的艺术,没有创新。学习、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艺术家必须在创作实践中寻找自己,艺术创造是一种客观实验室,它为每一个艺术家存在着,它既是一种人的意识之外的真实世界,又是一种因人而异的理解与体验的意义世界。正如美国当代思想家托马斯·内格尔在他的泛心论中提出的观点,宇宙的基本物理成份不管其是否属于生命有机体,都具有心理的属性。这就意味着艺术现象的客观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具有心理的属性,均可以被人多样化理解、发现建构,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它可以是实践与理论的有意识的联结,也可能是个体无中生有的突发奇想或顿悟。于是,艺术家对哲学思想的价值取向应该由忠诚取向转到生产取向,应该由规范取向转向解释取向,应该由哲学的旁观者回归为真正的哲学实践者,艺术家必须对创作实践生活充满热忱,回归自身生活其中的实践领域,即可以探讨艺术生活领域的现实主题,也可以探索求知世界的领域,把知识、情感和智慧融入到创作实践当中去。这就要求艺术家要有超脱的心境,超俗的情怀,无边无际的视野,广阔的胸怀。

    我国处于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文化建设面临艰巨任务。艺术和哲学在走向平庸化和边缘化,这是现代化的代价,也是现代人的悲哀。人类在呼唤超越意识,呼唤理性和良知,呼唤审美文化重新回到殿堂。从艺术家到哲学家就是人类文化找回自信的一种努力。艺术家只有以自己的方式对创作生活世界进行理解与探索,关注人心、人性与人生,认识自我,享受与创造艺术哲学,才是艺术家通向哲学家的必然道路。

    (责任编辑杨建)

    注释: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吴献书译.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3页

    ②[德]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悲喜人生[M].范进,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页

    ③[古罗马]吕齐乌斯.安涅.塞涅卡.面包里的幸福人生[M].赵又春,张建军译.西安: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02页

    ④[西]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哲学的邀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1页

    ⑤[西]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哲学的邀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2页

    ⑥[古罗马]吕齐乌斯.安涅.塞涅卡.面包里的幸福人生[M].赵又春,张建军译.西安: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1页

    ⑦[西]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哲学的邀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页

    ⑧[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宗白华,韦卓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56页

    ⑨[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宗白华,韦卓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57页

    ⑩[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49页

    11[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50页

    12[德]黑格尔.美学.关于杰出艺术的讲话[M].诺克斯英译本,牛津大学出版社.1975年,第43页

    13[德]黑格尔.美学.关于杰出艺术的讲话[M].诺克斯英译本,牛津大学出版社.1975年,第43页

    14[德]尼采.权力意志[M].霍林达尔,考夫曼英译本.同时代书社.1967年,第419页

    15[德]尼采.权力意志[M].霍林达尔,考夫曼英译本.同时代书社.1967年,第419页

    16[德]海德格尔.诗歌,语言,思想[M].霍夫施塔特英译本.哈泼、劳伍出版社.1971年,第56页

    17沈文钦.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40 .

    18[美]约翰.E.彼得曼.柏拉图[M].胡自信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52页

    19朱志方.哲学不是哲学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7.

    20[西]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哲学的邀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1页

    相关热词搜索: 哲学家 艺术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