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语言接触中满语逐步濒危的过程

    时间:2020-10-07 07:52: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我国的地域性方言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正经历着巨大的碰撞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诸多民族语言正逐渐发展为濒危语言,并将逐步消亡。本文将以东北三家子屯满语为例,分析满语在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语言流变与变迁,梳理和分析满语逐渐衰微的必然走向,并分析语言接触对加速濒危语言衰亡的巨大影响,以此引导人们关注和重视对濒危语言的保护。

    关键词:语言接触;满语;语言濒危;语言转用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236-02

    一、引言

    语言接触作为历史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反映了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不同变体(方言)之间通过相互融合和替代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关系,语言接触一般会导致语言系统不同方面的或浅或深的变化。操不同语言的人在相互接触过程中逐渐能相互沟通和交流,让两种语言在沟通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中介语系统,给人们的沟通带了诸多便利。但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强势语言往往会更多地渗透进弱势语言,有时甚至会完全替代弱势语言,实现大规模整体性的语言转用,导致弱势语言逐渐濒危,甚至消亡。

    因此,濒危语言即逐渐在社会交际中活跃度降低、功能萎缩、被原使用群体所弃用的语言。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接触日益频繁。在语言接触进程加速的时代,弱势语言(少数民族语言)被融合和被替代的弱势地位也进一步凸显,满语作为首当其冲的典型代表,已经处于消亡的边缘。满语一度从官方语言没落到如今的濒危语言,在上世纪中后期,满语逐渐消退到东北的部分地区仍在沿用,到当今社会,满语几乎即将成为消失的语言。

    二、满语逐渐衰亡的演变过程

    隶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重要分支,满语产生于东北亚地区,在蒙语字母的基础上演变出了专门记录满语的满文。

    (一)满语的兴盛与衰亡的各个阶段

    清朝时,满语的发展演变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的满语为官方语言阶段(满语为主);清朝中期的双语并用阶段(满语和汉语共存);清朝后期的汉语为主的阶段(汉语为主)。

    在清初,满语作为整个清朝的官方语言,以强势语言的语言地位通行于全国,当时满语处于发展的全盛时期,为了促进各民族的相互交流,朝廷专门设立了“启新郎”,主要承担不同民族相互沟通交流的翻译工作。

    同时,为了不断提升清政府的集权统治和政权的稳定,满清统治者要求各民族学习并使用满语进行交流,推行满语的力度前所未有。举国之力推行满语的过程中,统治者需要同时掌握汉语和蒙语,而满语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提升交流效率,也从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中加入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成分。

    在清朝中期的发展鼎盛时期,满语的语言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日益频繁的社会接触过程中的语言交流需求,满语和汉语开始并行,满语也逐渐大量吸收汉语的词汇成分,适用范围也慢慢被汉语所取代。

    到了清朝后期,满清政府的统治地位风雨飘摇,满语的使用范围也逐渐衰退,到了辛亥革命时期,满语甚至遭到沉重的打击,满语的强势语言地位每况愈下,满语逐渐消亡,仅在极少数群体中通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语言学家才开始关注和研究满语,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仅黑龙江少数地区人们仍在沿用满语,满语逐渐成为濒危语言。满族中仍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的人已经不足0.01%,使用满文进行书写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满语正在成为一种历史文献被记录而非被使用,这种趋势将导致满语成为一种“死语言”。

    (二)以三家子屯满语的使用状况看满语的濒危过程

    语言演变与衰退主要以内部演化和外部接触进行,而满语的发展演变因素主要为频繁的语言接触。在语言接触过程中,满语与汉语发生深度融合,汉语逐渐渗透、干扰满语的语言系统,最终不断取代满语的语言使用状态。

    1949年以后,满语的使用群体逐渐退居一隅,在我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达斡尔、满、柯尔克孜友谊乡的三家子屯仍有少数地区的民众使用满语进行交际。以下将就不同时期满语在三家子屯的使用情况,来探讨满语的濒危过程。

    1.满语1961年的使用情况

    1961年,著名语言学家金启孮到三家子屯进行满语的深入研究和考察,由于当地地域闭塞、满族聚居,满语的语言系统稳定,保存完整,并被当地人广泛使用,在整个三家子屯的335人中,满族的人口比例高达8成,当时满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满语为当地交际通用的语言。在满语的使用年龄层来看,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使用满语;20-50岁的中年人正逐渐实现满汉语并行,他们具有两套语言系统,能灵活地进行语码转换,但在家庭交际中更习惯使用满语;而在20岁以下的人中,满语正在逐渐消退,他们对满语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听懂,说的能力已经明显退化。满语在年轻一代中的使用能力已经明显降低。

    2.满语1986年的使用情况

    1986年,黑龙江满语研究所对满语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系统化的调研,在此过程中,三家子屯满语使用人数已经较1961年降至4成,下表记录了满语不同熟练层次的使用人数:

    3.满语2002年的使用情況

    2002年,三家子屯的汉族人数剧增,逐渐超过了当地的满族人口。从人口比例可以看出,当地的满族人口优势已经被取代,汉族人口逐渐成为主导,这种趋势也预示着当地满语的优势地位也进一步弱化,从优势语言逐渐转变为弱势语言,满语的弱化趋势正在加速。语言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满语的使用情况明显下降,下降的幅度也越来越大。满语的使用逐渐老龄化,这充分反映出,老年人成为满语的主要使用群体和活化石,但这种趋势会导致满语随着时间,以及与汉语和其他的语言的相互接触而受到更大的冲击,甚至是彻底地消亡。

    三、满语逐渐濒危的原因分析

    在日益频繁的语言接触过程中,导致满语加速衰退的主要因素是语言接触中汉语强势语言的渗透和替代,我们可将其具体细化以下几点:

    第一,从语言接触的深度而言,随着推广普通話的不断深入,在满语等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进行深度接触的过程中,汉语对民族语言的影响从词汇逐渐渗透到语音,甚至到语法等各个层面,汉语以强势语言对满语完成了不同程度的语言转用,导致满语的语言系统逐渐吸收汉语的语言成分,向汉语靠拢进而趋同。

    第二,从语言接触的强度而言,历史上,满族集团曾占据统治地位,但由于汉语集团具有文化、经济、使用人口方面的优势,且发达程度优于满语,汉语逐渐占到了强势地位。满语先是向汉语借词,慢慢过渡到双语阶段。受政治因素影响,在辛亥革命之后,转用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而在当代中国,在“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居住结构第当地是多民族杂居,在不断的语言接触过程中,当地的主要语言由满语逐渐让渡为汉语,满语的语言系统也在不断地被汉语从半干扰到完全渗透,汉语以强势语言的地位逐渐完成对满语的完全替代。

    第三,从语言使用的态度而言,随着汉民族的强大与兴盛,从经济上的优势延伸出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于汉语的认同感。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为了加强与汉语使用者的经济交流和融合度,对汉语的认可度非常高,纷纷从满语转用汉语,导致满语逐渐成为当地的弱势语言,再也难以形成规模巨大的满语使用族群。

    第四,从语言使用的群体性而言,满语的使用群体发生年龄分化,老中青三代的语言系统完全分化,满语的继承不能很好实现,导致满语的交际作用日益消退,逐渐被汉语所替代。

    四、满语等濒危语言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语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随着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各民族地区开始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在此过程中满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受到巨大的冲击,弱势语言地位进一步强化,有些少数民族语言甚至已经消亡。为了保护语言多元化,将保留语言中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我们应当积极努力地进行语言保护和濒危语言的抢救。

    第一,我们应当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语言保护工作,由专业的语言学家组成语言保护工作团队奔赴各地进行语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濒危语言的有声数据库建设,让濒危语言永远被记录和保存下来。

    第二,我们应当培养濒危语言接班人,鼓励使用民族语言的本族人,尤其是年轻人积极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进行日常交际,积极进行语言保护和语言宣传,争取保护本民族的语言,让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得以赓续。

    五、结语

    总之,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语言的多样性正在逐渐发生转变,不同民族地Ix使用的民族语言,不同地域使用的地域方言都正在处于慢慢消退的状态,这些方言或者民族语言作为承载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当它们逐渐成为濒危语言,我们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我们传承久远的文化内涵也正在日渐消亡。因此,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形式的多民族国家,对于保护濒危语言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

    相关热词搜索: 论语 濒危 接触 过程 中满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