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故国与玫瑰,生活与智慧

    时间:2020-10-31 07:52: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编者按:“人物追踪”是2011年本杂志新推出的栏目,旨在观察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人物及表现出色的后起之秀,关注他们的新动向新发展,呈现他们的艺术观点、人生体悟、生命智慧。艺术家蔡志松于2010年末在北京798举行了个展“故国与玫瑰”,展出了一系列以玫瑰为主题的浮雕装置作品及“故国系列”的新作。有评论认为这昭示着他“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方式,从超越历史时空的文化叙事转而走向窥探审视自我的心灵史,由繁复的专业化语言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提炼转变为简洁单纯的个人情绪述写”。究竟如何,且让我们追寻玫瑰的芳香进入到蔡志松的艺术世界里……

    记:这些年您陆续做了哪些作品?

    蔡:风系列和颂系列是99年开始做的,主要是大家见得最多的故国系列的作品能。雅系列包括大红门摄影作品、公章、曼陀罗和玫瑰系列作品。玫瑰系列从08年开始做,先是单枝的玫瑰,2010年开始做了一些浮雕装置的作品。

    记:这些作品从具像写实到现成品装置,再到观念摄影,各种形式都有尝试。

    蔡:艺术家有很多多面性,可以同时走不同的路。就像螃蟹有八条腿,这腿就伸到这里了。人精力有限,我要是三头六臂的话,还能做更多作品。

    记:这有什么内在的延续性和指向么?

    蔡:延续性和差异性肯定是有的。颂系列和风系列主要是具象的人物。雅系列不是以人为对象,而是以物为对象,从《档案袋》到《玫瑰》材料都是铅皮。最大的不同在于探讨的主题,故国系列主要是谈人生的,玫瑰系列主要是谈爱情的。《档案袋》《印章》和摄影喷绘作品《大红门》探讨的是社会。

    记:涉足到观念作品,是否受当代艺术的某些潮流影响?

    蔡:保守与前卫不能用具象与非具象来衡量。如果说让我一直做写实做到今天,我也能做,但是太乏味了。本来就有很多兴趣,也有这个能力把它表现出来,为什么不做呢?艺术家的艺术范畴很广泛,雕塑的范畴也是很广泛。基础的概念也很广泛,不只是我们以前学院里说的人体。所有的东西都能拿来为已所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这才是基础。基础是很无形的,是一种能力。

    记:对于故国系列,很多人的评价似乎不在于“人生”,而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从对中国人整体面貌、文化状态的表达方面来评价。

    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看我的玫瑰系列,说,哎哟,真美!有人说怎么这么悲伤!也有人说这么华丽、这么优雅。都不一样,从个人的出发点来看,是不一样的。

    记:玫瑰每一朵都有区别么?看起来似乎大同小异。

    蔡:每朵玫瑰都不一样,不能那么草草去看,需要比较细致地去品味。有的比较绚丽,有的憨呼呼,有的比较卡哇伊。一朵玫瑰一个性格。

    记:为什么用铅的材料?

    蔡:铅材料用在这里也比较合适。它的可塑性比较强,能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但看起来比较沉闷压抑,有负面的情绪。这样塑造的东西,既有华丽的一部分,也有沉重的一部分,就像一般人的生活,不会那么单调。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各种解读的可能。如果每个观众看了都是同样的观点,就是四平八稳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看,那就是不成功的。作品不能八面玲珑。

    记:您为《故国与玫瑰》这个展览写的序言我看了。您似乎对爱情比较持比较负面的观点。比如,文章提到,“爱情像大自然中的花朵,无时无刻不上演着盛开与凋零,永不停息;就像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开始奔向死亡,犹如这铅玫瑰,总有一天会因保存不善而损毁,变成沉重的垃圾。维护的成本远远大于自身的价值”。是否在你的个人生活中有影射呢?

    蔡:一个艺术家,生命是有限的,不能说想做什么东西,就先去尝,尝完再做,没有必要。有时候你看别人的生活和生命,你也会发起深思,也会有所感悟。生活是丰富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拿有限的生命去体会无限丰富的生活,那么活一万岁都不够,何况咱们的生命都不过百岁。

    其实这文章是一种劝告,每句话都针对不同的人的劝告。不是我断定人生就是怎样。

    记:最后一段您还写了: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过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还是把爱情作为最重要的东西。看来您对爱情很理智!

    蔡:在具体生活中,全按理性来生活谁都生活不了,生活是很丰富的,没法割裂来说是理性还是感性。但如果是回顾,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比较理性。这是人的特点,不光我是这样。

    记:您会把这种理性延续到创作中么,比如有明确的出发点之后再一步步展开?

    蔡:艺术创作中,先明确自己的出发点,再设计程序,然后按照程序一步步走,这样做出来的作品,大部分不会成功,都比较乏味。因为实践本身就没有这么简单。所有的事情,都先找到出发点,再延续将来的事,不太可能。推广开来,正常人的生活按这种想当然的思维来走,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惑。比如:我大了想干什么,通过多少努力干成了,干成了之后下一步干什么,再下一步怎么怎么样,事实上,一晃几十年过去,很少有人是按照原先设定的路去走的。如果艺术创作全都是想当然的,必定是很无趣的艺术。不管最后总结出来的理论有多好,说得有多漂亮。夸夸其谈肯定不行,作品肯定没有说服力。

    记:回过头来说,您的故国系列,从01年做到现在,有什么变化么?

    蔡:有一些变化,在于技法更娴熟,作品做得更完整。

    记:在情感上是类似的?

    蔡:十年不可能体会整个人的历史过程,认识也不可能变化太大。故国系列作品表面体现更丰富,但作品的锐利程度并没有很大提高。我接下来还要做,在这方面让“颂系列”的作品更上一个台阶。但玫瑰系列肯定不一样。谈爱情的话,这十年是最丰富的,肯定和以前有很大变化,对爱情有很多认识。

    记:除了刚才咱们提到的《故国与玫瑰》序言,您在2005年还写过《无奈》这篇文章,读起来都挺思辨的。

    蔡:有时候没办法,必须写一写。一共就写过两篇文章,两篇都是被逼出来的。我也想写特别流畅,特别好的文章,但写不出来,所以看起来好像很思辨。不过,好多大问题我都通过《无奈》和《玫瑰》两篇文章说了一下,《无奈》谈人生,《玫瑰》谈爱情。其实我还想写第三篇文章,计划酝酿一年写出来。第三篇文章也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有些人讲“生命就是个过程,过程更重要结果不重要”的观点。

    记:您是什么观点?

    蔡:生命不只是过程,结果很重要,这个过程你干什么也很重要。

    有一种过时的思潮一直影响着70后。尤其是一些艺术评论,都在说艺术家更关注个体,认为人生很个体。这种影响特别不好,好多70后被这种观点主导自己的人生。很多人做事不讲意义,不讲结果。这种观点发展到80后、90后,使得现在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无比重要,天天没事就郁闷,就哭。把生命耗费在零七碎八的小感受和自我满足中,太可惜了。这么美妙的身体,这么几十年的时光,就这么过太无知了。但是回答这个问题不是小事,不能马马虎虎地写,也得写完之后,文章里每句话都有不同的涵义,都有针对性,让人读了,往深里琢磨琢磨,能悟出点什么。

    记:您脱离教学工作后,想必有更多精力放在创作上,接下来您有什么计划?

    蔡:还是玫瑰系列接着往下发展。你看到条屏没有?有点像中国画一样那几件作品。我现在正在做改进,比如做成国画的比例,或中堂的比例,或斗方的比例。构图中会暗含古代花鸟、山水的构图,但不会让人看一眼就看成花鸟、山水画,只是把这种涵义融进去。

    记: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提炼一些元素?

    蔡:这不是刻意的。不是说为了阐明一个文化立场这么做,一般我不会那样做作品。这种构图确实比较好看,比较适合表现玫瑰。

    记:是否可以说,您做作品还是更多从雕塑本体语言、从视觉美感上入手,而不是从文化或文本的逻辑上来做?

    蔡:我不敢说自己有文化,还是生活最鲜活。但是我也特别不喜欢直接把生活搬出来的创作。要是太拐弯抹角的说,那也不好,会失去视觉艺术的一个长项——直观便于理解。所以还是取其中比较好一些。

    记:现在有些所谓的当代艺术作品,有一种倾向,似乎很观念,但缺乏基本的视觉表现力。

    蔡:视觉协调性不够。

    艺术家的范畴很宽泛的,但也有一定的圈定。在我个人的圈定上,必须在视觉表达上过关,最基本的视觉基础能力要有。艺术不单单是美,可以超出美的范畴,但是视觉的范畴要尊重。多深刻的理论,多深刻的思想,都能够通过视觉在刹那间表现出来,那才是好艺术家。如果想的很深很广,但是表达不出来,不是好艺术家。或者两者结合不起来,也不行。艺术还是有边界的。

    记:不管怎样,您的作品中运用了不少传统元素,是否可以说您有些古典情结?

    蔡:准确讲应该叫经典情结。时尚的东西经过时间的筛选和淘汰之后,剩下的可能都经典。要用这种眼光看时尚的话,挑的肯定都是经典。

    记:确实,以前留下的东西可能都是被历史淘汰过的,是千挑万选的,所以经典。而当下的东西是正生产的,还没有被淘汰过,所以什么都有。

    蔡:如果现在出来的东西,都能自己淘汰一下,那眼光就可以了。

    记:不过那需要很多经验的积累和自我提升。您怎么自我提升呢?平常有什么阅读爱好吗?

    蔡:好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智慧的提升不只是靠看书看出来的。有很多书反而是毁坏智慧的,所以选择书要慎重。实践靠经验与智慧。光从看书角度,很难开发智慧。有很多人,毕生追求知识,却很少开启智慧,一直在原地盘旋,感觉他走了很多路,其实没有迈出去一步。我平时也没有刻意去提升什么,只是遇到生活中的事情,会多想一想,思考思考,开启点智慧。

    记:您觉得自己勤奋么?您是思考的时候多一点还是劳作的时候多一点?

    蔡:做作品肯定要耗费精力。以前做颂系列的时候,非常耗费精力。一个泥稿要做三五个月,反反复复修改,反反复复做。天才的人很少,不是那么做的话,很难出来一件满意的作品。至少我不是天才。要说勤奋,可能有那么点勤奋。一般情况下,思考的时候不做,做的时候不思考,呵呵。

    记:好的,谢谢蔡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相信读者能在这篇访谈中了解到一个更为真实的蔡志松,希望能尽快看到您的新作!

    相关热词搜索: 故国 玫瑰 智慧 生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