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掌上南京的智慧生活

    时间:2020-11-03 07:56: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无论是建设理念,还是运行方式,这都是一个全面拥抱互联网的产品。

    今年8月中旬,一款名为“我的南京”的APP在各种移动应用市场正式上线公测。截至10月底,集聚的用户数已经近10万人次,总计有300多万人次使用了APP中的南京资讯、公积金、社保、实时路况等应用服务。

    南京市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从公测到正式上线以来,“我的南京”快速迭代,不断增加新的信息服务,优化用户体验,到10月中旬,版本已经更新了30~40次。

    目前,我国已经有数百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项目,希望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让城市更环保、更节能,乃至获得全新的经济生态,找到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之道。无论有着多么宏大的目标,人永远是组成城市的主体,让生活更美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我的南京”就是一个创新公共服务体系,聚焦生活本身的应用。其采用了云计算、城市大数据分析、实名认证、智能语音私有云、3D导航以及高效资源管理和安全增强等一系列最新技术。该APP分为我的家园、城市频道和智能语音三个功能区。

    但这样的应用能否成功,技术并不是最大的挑战,难点在于其能否组织和汇聚足够多的有价值公众服务资源。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顶层设计和规划。

    智慧城市

    作为智慧南京的城市智能门户,“我的南京”可以帮助南京市民随时随地获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活、医疗、交通、旅游、政务、资讯、办事等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信息和应用服务过去散落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各种公共事业单位,现在它们整合和共享到了公共云平台之上,并通过“我的南京”免费提供给了市民。

    该负责人说,“我的南京”表面上看只是一个APP,在其背后却是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早在2011年底,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就将建设城市智能门户列为了重点发展战略。南京市信息中心承担了智慧南京建设的具体推进工作。

    一年之前,南京市政府出台了《智慧南京顶层设计总体方案》,其中,城市智能门户项目是智慧南京综合应用体系内集成应用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 “智慧南京”在应用领域取得的各项成果。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信息资源的汇聚和共享亦需要一个过程。城市智能门户由一个开放的、标准的公共服务基础支撑平台和模块化的应用服务构成。该平台建设在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云计算环境之上,由其统一提供基础软硬件资源。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第三方可便捷部署和建立模块化的各项应用。

    “我的南京”实为众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同一个目标下,共同推出的创新应用。其首批联合建设单位,包括了南京市发改委、公安局、人保部、交通运输局、农业委员会、卫生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红十字血液中心,以及南京市信息中心等,而支持单位则涵盖了南京市市民卡、水务、燃气、公共自行车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司。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而又庞大的计划,将如此多的信息集合并开放出来,信息安全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命题。

    涉及到具体个人信息的开放,对用户一定要有完备的认证机制。一方面APP要确保是本人登陆,另一方面要保证登录者只能看到自己的信息。

    只要具有以下任一条件即可在“我的南京”上实名注册:拥有南京户籍,办理了南京居住证,办理了南京市民卡,在南京缴纳了住房公积金、社保,在南京申领了机动车驾驶证或者办理了南京籍机动车号牌。

    市民可以输入身份证号码、公积金查询密码、手机号码;也可以使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读取市民卡信息;或者上传手持二代身份证的上半身正面照片等,经系统验证后完成实名认证注册。好友推荐的注册用户,通过已获取的激活码,输入手机号、身份证号码、激活码,也可以在系统认证后完成注册。为了确保安全,注册成功后,市民每次访问“我的南京”,都需要输入登录密码。

    智慧生活

    认证和注册,其实是一个将市民在南京生活和工作的相关信息,在大的数据平台进行对应的过程。市民通过认证之后,就能看到与其有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无疑是一个“私人定制”的APP,在“我的家园”中,南京市民可以查询水费和燃气费,了解自己的用水、用气量趋势,查看本人公积金汇缴和使用明细,查看自己社保五险的缴纳情况,查看名下车辆的交通违章信息,包括违章的时间、地点和现场照片,市民也可以上传本人行驶证与车辆合影,通过审核绑定非自己名下的其他车辆,这些违章信息也会通过APP提醒到市民。

    “我的南京”也向市民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在南京的一些试点地区,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下属的所有居委会内,本社区居民持身份证就可以免费测量血压、血氧、心跳等健康指标,这些信息可以依据市民要求推送到相关账号,市民登录后就可以了解自己或家人的健康状况。

    每一个实名认证的用户,在“我的南京”上都会获得一个大容量的云储存空间,用户可以上传文件、照片、视频、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市民还可以将个人信用档案,自己在南京三甲医院的医检报告,过往献血记录、电子病历等下载到云空间中查看。

    相比聚焦于个人生活数据需求的“我的家园”,“我的南京”的“城市频道”提供了大量与城市相关的公众服务,包括交通出行、航班车次、导航、旅游、医疗、天气、空气质量等信息服务,以及便民电话、南京资讯、身份证验证、同名查询等实用功能。其承载的是南京智慧城市框架下的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旅游等应用服务。

    其中,畅游南京介绍了南京所有3A级以上风景区,及其周边交通线路和美食等信息,而通过APP的刷一刷功能,持有NFC手机的市民可以随时查看其市民卡、公交卡的消费记录。依托公安部门的监控数据,市民还可以通过“我的南京”了解道路的实时路况,甚至可以看到一些主干道的实时交通视频画面。

    南京政府网站群的各种政务资讯会同步推送到APP上,市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知南京市的重要新闻,以及一些与公众、民生有关的各类公告等信息。

    南京是一个拥有成熟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打算借用或者交还公共自行车时,市民可以通过“我的南京”在地图定位自己的位置,并了解周边有几个自行车站点,最近的站点在哪里,每个站点当下有多少辆自行车可供借用,每个站点还有多少个车位可供还车,这避免了以前市民想要借车时,到了地方才发现没有车,想要还车时,到了才发觉没有空位的情况发生。

    此外,市民还可以在“我的南京”上查询和搜索各种医保药品,了解其支付类别、医保比例等信息;查询南京市最新的血库信息,查找献血站点,了解血库中哪种血型充足,哪种血型短缺,以决定自己是否要献血;而身份证验证功能,则可以核实南京地区人员信息的真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市民的日常生活交易提供了保障,例如在雇佣保姆时,市民能够通过APP来核实对方的身份。

    今年8月,青奥会在南京举行,“城市频道”临时更名为了“青奥频道”,开发了青奥专版,为市民提供青奥赛事日程、赛时资讯、3D场馆导航等服务。

    “城市频道”中的许多公众服务同时开放给了非认证用户,外地到南京的游客,用手机下载“我的南京”后,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公共信息,例如旅游、道路、天气等信息。

    “我的家园”、“城市频道”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而“我的南京”中的“智能语音”功能的打造则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市民对着手机麦克风讲出需求,通过语音智能分析与匹配,马上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搜索内容。例如,想要了解南京新街口的实时路况,在说出新街口之后,该路段的实时路况和地图就会立刻显示出来。这个功能扩展了APP的应用场景,用户在开车或步行等不便输入文字、不便做交互操作的时候,也能获得服务响应。

    智慧生态

    事实上,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之中,像“我的南京”这样为公众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创新应用并不多见,其大幅提升了政府和各种单位中用户数据的利用率。

    对于南京市而言,在将各种信息资源汇聚整合,打造智能门户,推出APP之后,更为重要的任务是,要尽可能吸引广大市民使用这个产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信息惠民。

    大量新的功能和服务,如智能家居、居家养老、在线支付平台对接、掌上办事大厅、与政府有关的办事告知等,也正在酝酿推出之中。

    例如,“我的南京”正计划开通120急救服务,市民拨打120后,急救中心能够直接定位到其位置,减少了描述地点的环节,市民也可以看到正在赶来的救护车的行车路径,第一时间做好准备,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在发生小型交通事故时,通过“我的南京”,事故双方及时将现场照片上传,就可以完成处理,他们甚至还可以使用APP呼叫拖车等相关服务;一些实名的本地社交服务也在开发之中,这些社交过程都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可以整合场馆、俱乐部、会员、教练等资源,搭建集健身、交友、购物于一身的体育社交平台。第三方软件公司也将会被邀请到平台上来,开发应用和服务。

    该负责人说,“我的南京”将成为南京市民以及在南京工作、旅游人士的掌上生活助手,持续增加的、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丰富应用,将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

    “我的南京”最终将会成为南京市民离不开的城市全媒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而未来,政府部门也能够通过对海量用户访问数据的大数据分析,了解市民的需求,提高响应能力,改进和优化服务,实现智慧决策。

    在南京市的规划中,城市智能门户将以政府运营为基础,带动配套的物流服务、社区服务、电子商务、IT智慧服务和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金融服务等支撑业务的发展,打造出围绕市民公共服务的全新商业生态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南京 掌上 智慧 生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