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打造具有西部风格、陇原气派的精品力作

    时间:2020-11-19 10:48: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文艺作品要写人民,要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时代变迁,讴歌人民火热的生活和创造精神。

    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培育高尚的职业情操,提升人格修为和业务素养,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甘肃文艺工作的实际出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全力以赴抓精品,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具有西部风格、陇原气派的精品力作,将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继承和发扬甘肃优良的文艺创作传统。甘肃具有优秀的文艺创作传统,为新中国文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20世纪70年代,舞剧《丝路花雨》从创排开始,艺术家们多次深入敦煌莫高窟,挖掘敦煌文化内涵,以虔诚的信念,坚守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精心打磨,三十年如一日,成就了一部中国舞剧里程碑式的作品,至今演出1500余场,观众达310多万人次。20世纪90年代末,艺术家们再接再厉,推出舞剧《大梦敦煌》,又一次震惊中外舞台艺术界。《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的成功,传承弘扬了立足文化禀赋、传承文化血脉、坚守艺术追求、不断推陈出新的文艺创作传统。这是甘肃文艺界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甘肃文艺发展的精神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今天,在文艺界日益浮躁,市场和票房的诱惑不断影响文艺创作的大环境下,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扬甘肃优良的文艺创作传统,并内化为甘肃文艺创作者自觉的价值追求。

    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理清文化脉络。甘肃是文化资源大省,古老的丝绸之路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印迹和历史故事,悠长的河西走廊孕育了无数雄浑悲壮、慷慨激昂的边塞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承载了中华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精神。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内容生产优势,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梳理文化脉络、激活历史文化碎片、还原历史文化信息,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内容源泉。我们要继续对全省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普查,实施深度挖掘、梳理,重点是开展对当前政治经济、传统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自然地理、民族民俗、社会生活资源的梳理和题材的征集,分级分类建立文化素材数据库、选题库和剧本库。目前,我们编制了甘肃省文化资源名录,启动了剧本创作工程,制定了全省纪录片题材基础目录和重点题材目录,筛选确定了首批486个选题,从中精选138个面向社会推介。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也在借鉴这一做法。通过夯实基础工作,加强甘肃文艺的“一度创作”,为后续创作提供丰沛的创意源泉。

    着力提炼和塑造甘肃文艺作品的精神品格。“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创作要通过精神塑造来实现价值引领,为内容创作注入精气神。一方面,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精神力量上下功夫,着重抓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创作,抓小制作、正能量系列影视创作,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纪录电影创作工程,将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内化渗透在文艺作品中,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甘肃文化内涵,提炼塑造阳刚正义、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西部英雄主义文化,崇高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的敦煌文化精髓,以及天人合一、应时取宜、以民为本的农耕文化理念,尊重自然、关爱生命、严守底线、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理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航天科技精神,将其作为甘肃文化的底蕴,再作进一步熔铸提升,使之成为甘肃文艺创作的主要精神品格,内化在包括西部影视创作、朝圣敦煌美术创作等工程的具体实践中。

    强化政府的组织引导和平台搭建。文艺创作既要尊重艺术规律,发挥艺术家的创造精神,也需要强化政府的组织引导,把握创作导向,强化主题创作,培育文艺品牌,搭建文艺平台。要围绕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评奖类别和标准,精心打磨现有作品,同时采取点对点定向委托创作的方式,弥补薄弱环节。要着力引入高端智力资源,与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深度合作,共同开发甘肃文化资源,打造文艺精品。集中力量和资源,继续实施好“十个一文化品牌”工程,结合甘肃特色和现实基础,全力打造“敦煌画派”、“戏剧大省”、“纪录片大省”、“西部电影”、“西风烈·绚丽甘肃”原创歌曲征集、“文学八骏”等文艺品牌,以精品促品牌,以品牌促影响。建设好、发挥好张芝书法大展、西狭颂书法大展、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展、中国西部花儿艺术节、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敦煌民族声乐奖等重大文艺平台,集聚海内外文艺名家繁荣甘肃文艺事业,扩大甘肃文化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最深厚的源泉,文艺工作者要走进生活、贴近民众,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自觉地摒弃小众意识,摒弃闭门造车,从人民中、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创作出更多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艺作品的“剧中人”,文艺作品要写人民,要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时代变迁,讴歌人民火热的生活和创造精神,表达人民心声、反映人民关切、关照现实生活。评判作品是否成功,不仅要看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审美情趣,还要看人民是否认可,看群众口碑如何。要深入实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实施“种文化、结对子”工程,结合我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联村联户富民行动等战略部署,开展文化帮扶、送文化下乡,以“千台大戏送农村”为抓手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乡村舞台”建设为抓手,丰富基层民间文艺,在社会生活中激发创作灵感和创造活力。

    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和氛围。文艺工作者从事的是精神性创造活动,既要有无限的创作激情,也要有冷板凳坐十年的坚韧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尊重他们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诚心诚意与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心声和心愿,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作氛围。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优化人才结构,树立从基础抓起、从孩子抓起的人才培养理念,着手培育宏大专业的文艺工作队伍。要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培育高尚的职业情操,提升人格修为和业务素养,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队伍。要积极向国内外推介甘肃的文艺领军人才,组织实施甘肃文艺领军人才宣传工程,拍摄文艺名家专题纪录片,组织他们参与国内外重大的文艺活动,在更高层面为他们争取地位、争取荣誉。完善文艺奖励措施,对为甘肃文艺作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给予重奖,组织评选甘肃文艺突出贡献奖、终身成就奖,通过艺术荣典制度对文艺工作者的成就予以肯定。积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工作手臂,对体制外的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等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责任编辑:郭慧)

    相关热词搜索: 力作 气派 风格 西部 精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