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黑暗的心》象征主义手法探析

    时间:2021-01-12 07:59: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黑暗的心》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杰出作品。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关于多个流浪与追寻者的。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旨在揭示人类对自我存在的质疑,另一方面也歌颂了他们对人类家园以及精神家园的不懈追寻。作品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并借助于叙事情节、人物形象的描述,多数细节运用象征意象。

    关键词:《黑暗的心》 象征主义探析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作家。由于受到当时英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其作品有意营造一种“孤独流浪者”的情怀,着力塑造“为了生存必须诚实和勇敢”的人物,重新审视和考量人们自我价值观,同时在小说中渗透自己的流浪追寻意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去“追寻”,为了某种诉求不得不去“追寻”,本身蕴含着一种浓郁的感情色彩,是促使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生老病死、对现存状况不满等诸如此类话题,都可以包含在“追寻”话题中。小说《黑暗的心》中,多处都有“追寻”这个主题的体现。

    约瑟夫·康拉德热衷于“流浪与追寻”这个话题的描写,也许与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政治危机时期。政治的动乱引起了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危机也在所难免。工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引起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同时,作者的创作源泉还深受法国和英国文化的影响,其作品随处出现的法语或德语,就略知一二了。如作品《吉姆爷》中的人物法国中尉见人就说法语,还有斯坦恩也时不时说上几句德语。纵观作者的作品,他在有意营造的孤独流浪意识中,刻画出一种勇敢而又诚信的人物。在对人性自我价值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追寻理想,并把此理念渗透到作品中去。

    多数情况下,约瑟夫·康拉德寻求小说的主题、探索小说创作的源泉是选择了孤独和忧郁,甚至还有绝望。这样的创作意识无形中就出现了奇特的创作手法。在小说《黑暗的心》中,作者用到了象征主义手法描写了马洛的追求,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一 明与暗的对比

    明与暗的对比方面首先体现在不同人种的色彩上。作者生活的年代,欧洲白人对非洲黑人歧视现象非常普遍,康拉德就是种族歧视的一位代表。因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黑白世界中,对人种的色彩极为敏感,所以他的作品中多处出现了种族歧视的描写。

    作者还是懵懂少年时第一眼看到英国人,就觉得他们非常绅士,非常崇拜他们。这种情形在作品也有描写:大理石般的双腿、洁白的牙齿、自豪的笑容、喜悦的眼睛。同时,作品中也有对黑人憎恶的描述:路上遇到个头奇大的黑鬼,行为鲁莽且粗暴,还经常在梦中见到那个黑鬼。

    《黑暗的心》中,作者对戴着镣铐的黑人奴隶进行了涂抹:六个黑人排成一行艰难行走在山道上,走得很慢;他们腰间系着黑色破布,在其身后晃来晃去,像个尾巴;可以清醒地看到他们的肋骨,关节像绳索上打的结;每人脖子上套着铁项圈;清瘦的胸腔喘着气,大大的鼻孔颤动着,呆滞的眼光瞪着山上。他对白人的描述却是另一种情形:整齐的头发、干净的领带、洁白的袖口、雪白的裤子、程亮的靴子等。显而易见,康拉德内心深处有很强的种族歧视情结,对黑人的憎恶、对白人的敬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作品中“明与暗”这一意象的描述还体现在库尔兹的一幅油画上。油画上画着一个举着正在燃烧火炬的女人,披着一件外衣,并且蒙着双眼。油画的底色非常昏暗,但燃烧的火炬之光照在仪态端庄的女人身上,让人感觉到有一种不幸的事情即将发生。作者这样描写是有其用意的,旨在说明库尔兹的一种勇气:传播文明。但同时似乎也蕴含着讽刺的意味。火炬之光代表着文明之火,映照在昏暗背景下的那位女人脸上暗示着文明的传递不会一帆风顺。

    另外,明与暗的对比也体现在对马洛的道德拯救上面。库尔兹躺在漆黑的地方等死,近在咫尺的烛光也毫无感觉,因为他已经被欧洲殖民者的残暴同化了,分辨不出光明,暗指他道德堕落。库尔兹死后,马洛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库尔兹身边的灯光昏暗,外面黑的更加可怕。作者描述马洛举着蜡烛的光和库尔兹死后出现的光,显然是暗示马洛的道德也在堕落中。

    二 象征意象的描写

    马洛在航海中有了诸多收获。作者对这个航程的描写主要涉及到三个意象:一是马洛打捞、修理和驾驶汽车的工作;二是和马洛一起工作的黑人舵手;三是陶森的《航海术要领探讨》。

    1 打捞、修理、驾驶汽船的工作

    《黑暗的心》中的汽船是马洛的精神寄托,是其完成任务的必备工具之一。只要有了汽船,马洛才能救助库尔兹。马洛把那首歪扭的报废的汽船想象成有权有势的朋友,看到它像见到老朋友的感觉,如释重负。马洛沿河寻找库尔兹,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素质也逐步达到提升。他抵制了来自不同方面的诱惑:道德沦丧方面的、兽性方面的、非洲荒原方面的。马路不被各方面的诱惑所俘虏,正是说明其是新道德的象征。马洛不顾危险,前去找寻库尔兹,但汽船沉没了。汽船的沉没象征着旧道德的死去,迫使新道德的建立。后来,马洛找到了汽船,并将之进行了修理,继续行动并完成了任务。这说明了马洛建立新道德的具体行动。

    2 陶森的《航海术要领研究》

    马洛在一间茅草屋门口捡到一本书,这是陶森写的《航海术要领研究》。书本破旧不堪,已经没有了封面,书页也被翻动的又脏又软。唯一欣喜的是书用白线重新装订了,白线看起来非常醒目和干净。这本书的内容和口才好的库尔兹比起来就大为逊色了。这本书大约是很久之前的版本了,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但确实非常认真地在探讨工作的正确方式。比如多个数字表格并配上文字性的图解;船上链条断裂和滑车断裂时如何进行处理的技巧说明等等。《黑暗的心》中对这本书的重笔描写,乍看非常没有必要,可以说是多此一举。但我们耐心读下去,就可以看出作者用意所在,这样安排暗含着马洛对道德的追求。

    3 黑人舵手

    和马洛一起航海的还有黑人舵手,非常强壮。由于之前受过专门训练,而显得非常自信。但马洛却感觉到这个黑人是他见到的最没主见的一个人。马洛常常辱骂他是傻瓜、混蛋、蠢货等。共同面对险境时,马洛改变自己的认识,主动与黑人建立协调一致的伙伴关系,甚至黑人死去后还有非常想他的念头。黑人被野蛮人用长矛击中的刹那间,马洛顿时觉得失去了至亲的伙伴,油然而生的亲密感让他感觉黑人离世的凄凉。人类在患难之后建立的感情是耐人寻味的,完全可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不受种族歧视的限制,甚至有时候可以超越文明发展的差异。人类赖以生存的道德基础永远包括相互理解和同情。

    三 原始与文明的对立

    《黑暗的心》中的主人公马洛和库尔兹都属于“道德派”,但其价值取向却截然不同。库尔兹已经被非洲荒原所同化,走向了文明世界的另一端。作品中是这样描写这类人群的:时断时续听到悦耳的流水声,好像人们在窃窃私语,那样投缘。岸边有小船划来,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船夫是黑人,老远就听到他们在大喊大叫,并不时传来没有韵律的歌声。他们的脸仿佛一种古怪的面具,全身淌着汗水。但是他们强壮的身体,行动敏捷,也给人们一种异样的真切感。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文明“法国军舰”,却显得毫无生机,萎靡不振,迎风飘动的军旗象一片破布,肆意摇晃。船上安装了一口大炮,懒懒洋洋呆着,像似好多年没用过。舰上细细的桅杆在狂风吹动不停地摇晃。

    作品中描写了两条河:一条是位于文明英国的泰晤士河,安详宁静,滋养着两岸的人们。另一条是非洲原始森林中的刚果河,阴森可怖,神秘莫测。马洛指出当时征服英国的古罗马人,认为这里就是世界上比较黑暗的地方,令人讨厌。显然,小说对故事情节这样处理,正好把欧洲人对非洲大陆的征服联系起来,引起人们的遐想,也许让我们想起今天的刚果河正是昨天的泰晤士河。

    作品中的人物库尔兹的情妇和他的欧洲未婚妻是作品用力刻画的两个女人形象。他的情妇身着奇装异服,傲慢无礼。走路时步伐轻盈缓慢,有节奏地踱着方步。头发盘成头盔样的发髻,昂首挺胸;黄铜绑腿,铜丝臂铠,脖子上还挂着用玻璃珠串成的项链,身上还挂着护身符。她给人的感觉是野蛮而又高贵,桀骜不驯,象征着原始的黑暗。库尔兹的未婚妻穿着一身黑色衣服,金色的头发,干净的眉毛,高贵而又自信,象征着现代文明。通过这两个女人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她俩在肤色、语言服饰、教养等方面都有差别,但她们都非常崇拜和信任库尔兹,见到库尔兹的动作也是出奇的一致。他与非洲情妇见面时,作品这样写到:她在黑暗中伸出双臂,好像在追赶一个正在消失的身影;与未婚妻见面时是这样写的:象个幽灵一样的满身都是护身符,站在地狱般的河流旁,裸露的棕色双臂张开着。两个女人似乎一致的动作也许说明了文明与原始的异曲同工。

    四 结语

    约瑟夫·康拉德当过船长,也有过多次航海的经历,曾经非常坚信自己从事的事业前途光明,非常有意义。他潜意识中认为白人种族是世界上高贵而圣洁的种族,非洲黑人是低劣的种族。因此,他坚信必须到非洲去,给他们带去光明,带去文明,进而感化生灵,改变他们的一切。所有这些美好的愿望和想法在航程中的所见所闻击垮自己的理念。白人殖民者的残暴,对非洲资源的肆意掠夺等等这样现象令作者身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可以说,《黑暗的心》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马洛就是康拉德的代言人,就是对作者亲身经历的一种描述。

    追寻这个话题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是人类生命中无奈之时的一种生命诉求,是释放感情的一种途径。为何会出现追寻这个话题,也许人类无法逃避生老病死,无法躲开生活中的诸多无奈吧。复杂的残酷的现实,逼迫人类不得不凭借自我想象,勾画美好生活蓝图,为之而奋斗。古老的生存方式之一就是流浪与追寻,所以常常会印上时代的烙印。细细品味《黑暗的心》可以看出两个非常明显的主题:流浪和追寻。这两个主题的出现并不奇怪,从作者本身和小说思想内容都可以找到答案。尤其是小说流浪汉的特点和流浪者追寻的画面也印证了这一点。

    显然,小说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对人物和意象进行了描写,再加上事情发生发展过程的渲染、对欧洲殖民政策的嘲讽、对殖民者的贪婪本性进行有力抨击。很显然,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揭露现代人精神迷茫的现象;可以说,作品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无论思想内容和是艺术风格都是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一部优秀现代主义小说。

    参考文献:

    [1] 王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 陈昭荣:《流浪母题与西方文学经典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张巍:《马洛的寻求——浅析〈黑暗的中心〉中马洛的象征意义》,《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 何发翠:《马洛对库尔兹的追寻》,《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6] 郁青:《〈雨王汉德森〉与〈黑暗的心〉》,《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3期。

    (李艳叶,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手法 象征 黑暗 主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