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语言的功能变体与语言的社会性

    时间:2021-01-14 07:52: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社会分布的多元化,随之产生了语言项目存在和应用的多元化。语言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变异,形成了种类繁多且相互交错的语言变体。这些语言变体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功能变体的社会成因、存在方式以及几种主要功能变体的交际功能。

    [关键词] 语言变体;功能变体;交际功能;语言的社会性

    一、引言

    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y)这一概念,通俗地说,就是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一种语言变体不同于另一种语言变体的因素就是各语言变体所包含的语言项目不同。所以我们把“语言变体”定义为“具有类似社会分布相似的一组语言项目”。(R.A.赫德森,1980)这套语言项目,可以是“整个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也可以仅仅是某个特定的词语、特定的语法成分或规则”。(陈松岑,1999)所谓相似的社会分布是指它与社会之间的有关联系,换言之,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了哪些语言项目。

    社会分布的多元化,随之产生了语言项目存在和应用的多元化。语言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变异,形成了种类繁多且相互交错的语言变体。因此,“联系社会对语言进行研究”的社会语言学便把语言变体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各种功能变体,因其直接作用于人类的交际活动而备受关注。本文主要讨论功能变体的社会成因、存在方式以及几种主要功能变体的交际功能。

    在论述语言的功能变体跟语言的社会性的关系之前,先得弄清“言语共同体”(Speech language linguistic community)和“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y)两个概念。从语言交际人的角度研究语言,可以发现交际人的社会特征对选择语言项目有很大的影响。英国语言学家R.A.Hudson在《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丁信善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一书里罗列了布龙菲尔德等语言学家对“言语共同体”所下的定义。尽管这些定义在陈述角度上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言语划出的人群,而不是根据人群划出的言语。“大多数持久的集团,不论是小到面对面交往的伙伴,还是大到尚可为地区的现代国家,或是同业协会,地段团伙,只要表现出值得研究的语言特色,均可视为言语共同体。” (Gumperz,1982)

    何种言语共同体选择何种语言项目就呈现出一定的社会分布,言语共同体实质上是由呈现出一定的社会分布的一套语言项目即语言变体来划分的。认为“英语、法语、伦敦英语、足球评论英语、亚马孙河西北部某大家庭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某人使用的语言”(R.A.Hudson,1990)都可以称为语言变体。这些语言变体的实例大都和交际人的社会特征有关,一般属于社群变体,只有足球评论英语是和交际人对语言的使用有关,是属于功能变体。

    二、功能变体的成因

    根据社会语言学的观点,社会是有结构的。如果我们仅根据年龄、籍贯、社会阶层、性别把人加以分类,就会构成一个四维的社会空间,它的每一维度都与语言有关。一个人一旦根据这个多维空间在自己心目中的样子构建起一个模型,他就不得不在这个模型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并使自己的交际行为与一个分类复杂的交际行为系统相联系。该系统呈多维矩阵形式排列,交际行为可以在这个多维矩阵上得以确定维度。(R.A.Hudson,1990)语言学家们提出了不只一种多维模型,被广泛使用的是英国语言学家M.A.K.韩礼德的三维模型。(Michael Halliday,1978)这个模型由“场(field)”(交际的目的和话题)、“式(mode)”(交际的手段)和“体(tenor)”(交际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三部分构成,也就是说,语言变体可以进行场、式、体三维立体分析。以上任何一个方面又都是多维的。如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就不止包含一个维度,可能是“权势”维、“平等关系”维或“亲密关系”维等。说话人必须根据不同的维度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语言项目。甚至在一个简单的句子内,一些语言项目就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份,一些项目反映它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另一些项目则或许反映场合的正式与否等。比如一个人要让对方洗脸,他可以说:“Your face is dirty.Go and wash it.”(你的脸太脏,洗洗去吧。)他也可以说:“Will you please go and wash your face?”(请去洗洗脸好吗?)这两句话在“场”与“式”方面是相同的,即交际目的和方式是相同的,都是以口语的方式建议对方去做某件事情。但是“体”方面却不相同。前一句说明听话人是很熟悉的人或者是晚辈,而后一句则说明听话人可能是说话人的上级、长辈或者不太熟悉的人。由此可见,我们所处的复杂的多维空间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变化都会导致语言变异,并形成种种变体。

    三、几种主要功能变体的交际功能

    1.口语变体和书面语变体

    我们日常的交际,可能是面对面,也可能异时异地,这样便产生了口语变体和书面语变体。口语变体是人类使用的最多最普遍的语言变体,但它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现代社会交际日益复杂和广泛,书面语变体作为一种打破时空界限的交际工具,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适用于异时异地的交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口语所不具备的功能。例如,现代社会中的任何契约,小至个人企业之间的合同,大至国家的法律、国际间的约定,一般都要用书面语变体加以陈述、纪录。由于书面语变体的语法结构比较严谨,没有口语中常出现的不必要的重复或方言俚语,所以,在一些正式场合,需要以口头形式表达的内容也需要用书面语的语体,如新闻广播、正式场合的发言等。但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往往使用具有独特语言特征的特殊变体(Arnold M.Zwicky,1985)。报纸的标题就常常使用特殊的书面语变体。如英语报纸上常有这样的标题:Bus stuck on Highway 66.Road blocked.Passengers in danger.(公共汽车在66号公路受阻,道路阻塞,旅客处在危险之中。)因为是报纸标题,所以省略了冠词、两个助动词(is)和一个系动词(are)。假如要把这件事面对面的讲给别人听,就要遵守口语的语言规则,即加上口语及其他环境中必须使用的冠词、助动词和系动词:A bus is stuck on Highway 66.The road is blocked.The passengers are in danger.

    2.权势与亲疏变体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特别表现为“权势”和“亲密程度”。许多语言中都存在着一系列的用来表示权势和亲密程度的语言变体。

    在许多语言中,代词及其称谓都是表示权势和亲密程度的典型标志。汉语、法语等语言中,第二人称代词是权势和亲疏关系的最为敏感的语言项目。汉语中的“你”和“您”,法语中的“tu(你)”和“vous(您)”就分别属于普通形式和尊称形式。普通形式一般用于没有尊卑上下的同等或关系较亲密的交际者之间,尊称形式一般用于有等级的或关系较为陌生的交际者之间。在法语中,权力大的人用“T”型(你)人称代词称呼权力小的人,地位低的人用“V”型(您)人称代词来称呼地位高的人。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称父母用vous,父母则用tu称呼孩子或喜爱的宠物。而英语中最为敏感的语言项目是人的姓名,有时可直呼Tom或Tom Smith,有时必须称呼头衔加姓氏Mr Smith或Professor Smith。说话人必须根据听话人的权势或根据两人之间的熟悉程度以及亲密程度来确定对对方的称呼。

    表示权势或亲密程度的变体不仅可以通过词汇变体来体现,还可以通过句子变体来体现。(Arnold M.Zwicky,1985)例如,权力大的人经常用这种变体跟权力小的人说话,法官可以说“You are hearby requested to leave the courtroom.”(请你退庭)但法官的助手则不能用这种变体跟法官说话,如果他想请法官退庭的话,他必须这样表达:“You honoured,do not you think it is time to leave the courtroom?”(阁下,您不认为您该退庭了吗?)用You honoured(阁下)这种尊称以及含蓄的请求方式,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权力关系。

    使用不同的变体显示不同的权势的亲密程度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因此,在特定的情景之下故意违反这些约定时,必然会产生特定的意义。如国庆三十五周年群众天安门大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打出的“小平,你好”这幅标语就特别感人,用直呼其名的方式,用称呼的普通形式,真切地体现了当时人民群众对小平同志的热爱之情。反之,对平时直呼其名的人,突然改用头衔加姓氏的尊称形式,却表明关系的疏远或亲密程度的减弱。

    3.双言现象(Diglossia)

    任何一个有着正常社会交际的社会人,都生活在两类不同的场合中——日常随便的场合和正式隆重的场合。人们可以从模仿他人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其中转换频率最频繁的是正式语言变体和非正式语言变体。正式语言变体又被称为“高级变体”(High variety)或“学校语言”(School language),一般需经过学校的专门训练才能掌握。非正式语言变体又被称作“低级变体”(Low variety)或“家庭语言”(Home language)。两种语言变体同时被同一社会团体使用的现象叫做“双言现象”(Diglossia)。

    “双言现象”一词最初是由英国语言学家查尔斯·弗格森引入英语社会语言学文献的。他为双言现象作了如下定义:双言现象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语言状况,其中除了语言的主要方言外,还有一种非常不同的高度规范的上层变体。这种变体主要通过正规教育掌握,其适用范围主要限于书面语和正式谈话场合。(Charles Ferguson,1959)这个定义中有一点很明确,双言现象要求高级变体和低级变体应属于同一种语言。如我国各地的方言和普通话,瑞士德语区的标准德语和瑞士德语。

    语言的高级变体和低级变体都属于功能变体,但功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公共或正式的场合,一般使用高级变体;而在比较亲密的非正式场合,一般使用低级变体。还有一些特定的限定使用某种变体的语言环境,如法庭,这样的场合必须使用高级变体。因为在法庭诉讼中,如果有人突然改用低级变体跟法官讲话,习惯上人们会认为他不尊重法官。即使说话人碰巧跟法官很熟悉,甚至碰巧跟法官是夫妻(这种极为亲密的关系之间讲话需用很随便的变体),在法庭这种严肃的场合,也必须使用高级变体。当然,律师跟法官讲话也必须使用高级变体。

    4.代码转换(Code-switching)

    语言变体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完全不确定的,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实际的交际场合中,说话人间隔地使用多种变体,这种现象叫做代码转换。代码转换是由说话人的交际目的导致的,所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功能变体。

    (1)情景代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

    在情景代码转换中,代码(即变体)随着会话题目、会话情景的变化而转换。在这种转换中,每一个转换点都与情景中的某一种变化相对应。因为会话题目是不断变化的,有些题目适用于甲种变体,有些题目适用于乙种变体,或许是因为会话的双方更喜欢或更习惯于某种变体谈及某一种题目。总之,代码转换随题目、情景的变化而转换。

    (2)会话代码转换(Conversational Code-switching)

    会话代码转换中没有题目和情景的变化,只有为了适应交际的自然需要,或表示双方的亲密关系。比如,两个会讲德语的中国人在德国相遇,一开始很可能用德语交谈,但当知道彼此是同胞后,便会改用汉语交谈,双方的关系马上会变得亲密起来。这种代码转换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交际的需要而已。

    四、结束语

    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语言的种种变异,产生了诸多的语言变体。语言功能变体是在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有直接作用于人类的交际活动。功能变体执行着语言的交际职能,体现着语言的社会实质。探讨语言的社会性有必要研究语言的功能变体的成因、存在的方式和二者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英]R.A.赫德森:社会语言学[M].丁信善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3]高名凯:语言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5.

    [4]戚雨村: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5]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2.

    [6]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2).

    [7]石安石,詹人风: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8][英]尼尔·史密斯,达埃德尔·威尔逊:现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韩志湘,山东省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语言 变体 社会性 功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