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霸权战略筑底与中国外交选择:一霸四强论的视角

    时间:2021-01-30 08:02: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单极衰弱现象不仅预示国际格局中的权力再分配,更促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外交战略布局。作为体系内能动性最高的霸权国,如何在单极衰弱期减缓自身的衰弱速度,维持霸权地位,成为美国所要面对的首要战略问题。在批判性地回顾现有关于国际格局转变的文献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一霸四强论”的观点,作为“一超多强”概念的理论补充,用以诠释霸权国美国在单极衰弱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战略筑底”的方式构筑战略基底,维持其霸主地位。同时,本文还认为,作为结构性压力的主要承压者,中国需要能够认清美国的筑底战略,分析该战略对中国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外交战略选择。

    关键词 单极衰弱 战略筑底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美国在后冷战时代所主导的单极格局虽已存在逾二十年之久,但政学两界对这个新的国际格局仍未达成一种共识,进而衍生出各种不同“极”的观点,如“单极论”“两极论”“多极论”与“无极论”等。季正明.对当前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3):89-96;刘丰.单极结构下的体系效应与国家行为:兼论中国的战略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1(7):42-44;苏长和.战后国际体系的未来发展与中国外交理论[J].国际展望,2015(3):1-13.这种争论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出现的美国秩序衰弱论中进一步升温。最近关于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秩序衰弱与否的讨论,详见:Hey Kissinger. World Order: Reflections on the Character of Nations and the Course of History[M]. New York: Penguin Book, 2015; Joseph S Nye. 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M]. New York: Polity, 2015; Amitav Acharya. The End of American World Order[M]. New York: Polity, 2014.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导致国际体系中权力格局出现调整,使得传统大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力降低,新兴国家快速崛起与传统强权间的互动模式成为推动国际体系转变的另一大动力源,增大当代国际格局变动的显著性,因而也使国际格局进入转型的加速期。刘鸣,黄仁伟,顾永兴.转型中的国际体系:中国与各主要力量的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8(4):18页;凌胜利.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东北亚学刊,2015(2):10-14.

    上述现象的出现产生若干国际政治重要问题,即:何种“极”的观点能够更准确描述国际格局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间的区别。根据现有文献的定义,国际体系包含两大关键要素——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由此可见,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间是“母集”与“子集”的关系。国际格局涉及国际力量的对比及其变化与发展,与本文所探讨之问题较为契合。因此,本文将侧重于讨论国际格局转变过程中,霸权国如何减缓自身权力流散的重要战略问题。关于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的定义,请参阅:秦亚青.国际体系、国际秩序与国家的战略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14(7):13-15;于红梅.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C]// 载秦亚青主编: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41-70.美国作为既存的霸权国将采取何种主动战略以应对国际格局的转变?中国作为霸权国下的首强将如何应对“国际格局转型”与“既存霸权国战略转变”所产生的双重结构性压力?本文认为,现有的“极论”虽为探讨格局转变趋势提供多面向的视角,但这些文献分类往往过于概念化与抽象化。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霸四强”理论,用以诠释既存霸权国美国如何通过“战略筑底”使其他次级强国相互制衡以减缓自身衰弱的进程。与笔者所述的单极衰弱时期的“战略筑底”相似,有学者以“霸权支点结构”来描述美国如何维持霸权体系的稳定,请参阅胡欣.试论霸权支点结构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J].太平洋学报,2010(6):25-30.同时,本文还试图解释美国的筑底战略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并透析中国在此结构性压力下应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文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批判性回顾,进而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則提出本文的核心分析框架“一霸四强论”,辅之以两个实证案例解释美国是如何在单极衰弱期进行战略筑底。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第三部分重点讨论美国的战略筑底所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挑战。结论则是总结前文的研究与发现。

    一、现有文献对国际格局转变趋势的讨论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转变的趋势就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中争论不休的议题,各类研究文献汗牛充栋。周方银教授对中国学者关于格局认识的争论做出较为系统的整理,详见周方银.中国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及争鸣[J]. 国际政治科学,2017(2):1-32.为使研究显得更具系统性,学者将相关的作品做出分类,大抵可分为四个派别,亦即多元格局派、普遍不结盟派、二元格局派以及一元格局派。值得一提的是,后冷战时代所出现的普遍不结盟派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国家(中国随着自身的崛起更多地被划入多元体系与二元体系的讨论中),主张“继续支持与参与不结盟运动”“积极主张世界多极化”、以及“调整与主要大国(印美、印俄和中印)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印度逐步背离“不结盟”的外交导向,与美国的战略安全合作不断升级,是导致“普遍不结盟派”逐步式微的主要原因;请参见明居正.国际政治体系之变迁:二元体系之崩解及未来秩序[M]. 台北:五南出版社,1992:14-33;李莉.印度偏离不结盟及其动因分析[J].国际政治科学,2017(2):1-35. 其中,除了普遍不结盟派逐渐消闻以外,其余三派的理论观点出现强化的趋势。现有关于国际格局转变的文献大抵都被囊括在“多元格局”“二元格局”以及“一元格局”三派中。有学者认为“元”与“极”是不做区分的,在英文中都使用“Polarity”一词,详见明居正.大美霸权的浮现:后冷战时期大国政治的逻辑[M]. 台北:五南出版社,2013:33页;刘建飞.国际格局研究与国际秩序重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5):112. 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与补充最新的发展,并进行文献的交叉比对,以便透析既存研究是否存在不足。

    相关热词搜索: 霸权 视角 中国外交 战略 选择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