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五侨之窗

    时间:2021-02-10 08:01: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华人时刊》订刊用刊交流表彰大会在宿迁泗洪召开

    增补13名省辖市侨办主任为本刊编委会委员

    正中/文图

    2010年9月10日,江苏省侨办《华人时刊》订刊用刊交流表彰大会在宿迁市泗洪县召开。江苏省侨办副主任丁荣、副巡视员陈苏,文宣处处长朱杰,宿迁市侨办主任赵昌,华人时刊杂志社总编王继林、社长黄如才,泗洪县县委常委刘飞桥,各省辖市侨办领导、部分县(市、区)侨办负责人及各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共1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华人时刊杂志社社长黄如才主持。

    会上,泗洪县县委常委刘飞桥首先代表泗洪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辞。苏州、连云港、南京市侨办,南通海安县、南京江宁区、苏州吴中区、徐州泉山区侨办分别介绍了订刊用刊的做法和经验,与会代表深受鼓舞和启发。华人时刊杂志社总编王继林作工作报告,通报了杂志社一年来为侨服务、突出侨刊特色的工作情况,并介绍了今后的工作打算。

    丁荣副主任以《努力做好<华人时刊>办刊用刊工作,积极发挥刊物服务指导作用》为题发表讲话。他强调,《华人时刊》是全省侨办系统自己的刊物,做好杂志的订刊用刊工作,是侨务宣传工作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是各级侨务部门应尽的责任。为此,他着重谈了三点看法:第一,认真分析订刊用刊情况,努力推动《华人时刊》发展。第二,高度重视《华人时刊》的重要作用,认真做好订刊用刊工作。第三,切实加强《华人时刊》杂志社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办刊工作水平。在谈到华人时刊的发展问题时,丁荣希望《华人时刊》能够做到以下三点:坚持为侨服务、靠侨发展、与侨共赢的思路不动摇;拓宽为侨服务的领域、渠道和方式;面向基层下沉、靠近、贴上。他同时号召各级侨务部门要积极与《华人时刊》沟通,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把江苏的侨务工作特色展示给海内外朋友。

    丁荣副主任还以《开拓创新、服务发展,努力推动全省侨务文宣工作新发展》为题对侨宣工作提了要求。他重点强调了三个“进一步”:一是要进一步坚定做好侨务宣传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进一步提高侨务宣传工作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侨务宣传工作领导。

    最后,丁荣副主任说,我们开这个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明确侨务宣传工作的重点,落实责任,通过把《华人时刊》的订刊用刊工作搞上去,推进2011年江苏省侨务宣传工作迈向更高的台阶。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江苏省侨办陈苏副巡视员宣读了“关于表彰2010年度《华人时刊》订刊用刊先进单位的决定”:苏州市、连云港市、无锡市侨办为组织奖单位;海安县、启东市侨办获一等奖;昆山县、吴中区、泉山区侨办等10多家单位分获二、三等奖。省侨办文宣处朱杰处长宣读了华人时刊编辑委员会“关于增补编委会委员的决定”:南京市、苏州市等13个省辖市侨办主任增补为编委会委员。领导同志为获奖单位颁发了奖牌。

    江宁区侨办举行侨法知识竞赛

    管如莉房文钦/文图

    2010年9月16日,由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统战部、江宁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南京利源集团承办的“利源杯”侨法知识竞赛决赛在江宁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

    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本次有6支队伍从13家单位中进入决赛。他们分别是东山街道、秣陵街道、汤山街道、横溪街道、江宁开发区和滨江开发区。

    决赛分为三个环节:必答题环节、抢答题环节、风险题环节。决赛产生一等奖1家,二等奖2家,三等奖3家。最终由滨江开发区队取得了此次知识竞赛的冠军。

    江苏省侨办副主任孙彬,南京市侨办副主任崔明兴,江宁区人大主任吕界超,区委副书记毛卫华,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丁圣荣等省市区各级领导来到决赛现场为选手们加油,并为获胜代表队颁奖。丁圣荣部长在此次侨法知识决赛前致辞。

    江宁区人大民宗侨委、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区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观看了决赛。来自全区各个街道园区的归侨侨眷代表100多人也前来参观学习助威。

    本次侨法知识竞赛活动是开展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2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全区上下营造贯彻侨法、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浓厚氛围,也检阅了江宁区侨务干部学习侨法知识、推进侨务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展示了各代表队勤学善思、爱岗敬业的风采。

    本次知识竞赛得到省重点侨资企业———南京利源集团的大力支持。集团董事长严陆根为获奖代表队颁发了奖状。

    海外华校校长:优秀的教育资源稀缺

    正中/文图

    9月5日下午,由国务院侨办邀请的海外华文学校校长访华团一行14人,在江苏省侨办文宣处处长朱杰的陪同下,访问了“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南京师范大学,受到该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领导和师生的热烈欢迎。双方就与华文教育有关的话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交流。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段业辉在交流会上致了欢迎辞,他说欢迎海外华校与国内的高校加强联系,彼此就教育资源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肖奚强副院长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情况,并接受了华文教师的相关提问。会上与会代表就教材和教师两大教育资源展开了深入地讨论。以挪威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华校校长们普遍反映,目前国内的教材存在很多缺陷,急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集趣味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科学的教材。来自澳大利亚的某华校校长向南师大提出了教师资源能否共享的问题,他表示,目前学校缺少能够了解当地文化,适应当地教学生活的优秀教师。他强调国内派出的教师,大多适应能力弱,与当地学生缺乏深入细致的交流,不适应国外的教育文化氛围,希望南师在这方面加强对外派老师的培训。

    据悉,这批海外华文学校校长来自4大洲的10个国家和地区,其所在学校均为国务院侨办所授予的“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中具有较大的规模、较高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致公党常州市委

    与“海归”共话创业与发展

    常州市自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以来,已引进千余名海归人才,如何确保海归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8月27日,致公党常州市委在市行政中心裕民厅召开“海归”创业座谈会,与海归创业人才就常州市创业现状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致公党常州市委副主委赵彤首先通报了致公党常州市委在2010年初依据调研报告形成的《用好海归人才,服务常州发展》集体提案内容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答复意见。还专门邀请海归创业成功人士、江苏津通国际工业园董事长贡毅博士介绍了他从科学教育界到企业界的转变经历、体会和经验。他真实的感受引起了“海归”们的阵阵共鸣。

    应邀20多名海归创业人才,有的已回国创业近十年,有的刚引进创业还不到两年,在谈起回国创业的亲身感受时,他们一致认为常州有关“海归”创业的有关政策吸引力强,扶持力度很大,同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扶持海归人才创业和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建议政府加强“海归”联谊协会的建设和管理,举行经常性的联谊活动,以此为平台让海归人士之间能够经常交流;第二是目前常州市“海归”在创业初期的融资渠道还不够通畅,能否借鉴周边地市政府创投扶持经验,建议建立适合常州市特色的发展创业投资模式,助“海归”创业和发展;三是“海归”创业大都是带着技术回国的,这些技术转化为自主品牌并投放市场后,产品市场化、市场的认知度需要相当一个过程,建议政府在产品推介方面能多做些服务性工作。

    常州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常州市委主委张云云表示:通过座谈,与海归创业人士面对面坦诚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今后将进一步关注和开展对“海归”创业和发展的调研,以建言献策的形式上报,为海归创业人才这支队伍的壮大和健康成长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陈国珍邵明芳)

    江苏政协拓宽

    境外同胞参政议政渠道

    近年来,从全国政协到地方政协,邀请境外同胞参政议政已蔚然成风。江苏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最近经过调研、学习,拟为境外同胞参政议政开辟更为宽广的渠道。

    他们将采取灵活的方式邀请海外侨胞参政议政。既可用省政协名义邀请,也可用港澳台侨委员会名义邀请;可以邀请几个侨界精英也可放宽条件邀请数十名代表;可以邀请在江苏有较大投资的侨商,也可以邀请在驻在国有影响的人物等;可以仅限于列席政协全会,也可以邀请参加其他重要活动。还将多方面利用人脉资源,做好物色代表工作。可以与省侨办、省侨联、省海外联谊会等有关单位协作共同邀请,也可请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协助邀请,充分利用全国政协的人脉资源。同时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活动平台。被邀代表除列席会议、参加重要活动外,还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人员互访”和各种交流。总之,要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参政议政平台。这样,通过加强与境外同胞的联系,既有利于江苏的建设事业和对外工作,又有利于加强政协侨务工作和公共外交工作,为江苏政协事业的发展铸造新的辉煌。(侯福同)

    无锡市侨联举办

    保护知识产权交流讨论会

    9月8日晚,为增加归国留学人员对于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法有关方面的了解,增进彼此间的交流,无锡市侨联与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商会在宝界工商会所联合举办了“W-TALKING”交流讨论会,邀请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赵建聪作了题为“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法”的主旨讲座。无锡市侨联副主席张筠等参加了交流会。会议由市侨联副主席、商会会长卢九评主持。

    讲座中,赵建聪由“中国制造”引发对“中国智造”的思考,由《大国崛起》的启示,得出创新需要法律制度作保障,揭示了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法对于企业的重要性;阐述了自主创新的核心为知识产权的目标和重点,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无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两个特点:民事案件日益增长;案件类型多样繁杂,提出了商业秘密保护的诀窍,即明确秘密点、签订协议、完善保密措施、即时制止。

    讲座结束前,赵建聪给与会的“海归”企业家们“赠言”:机遇只属于做好准备迎接机遇的人们。方向比努力重要。企业创新的陀螺需要知识产权之鞭。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在自由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向赵建聪提出人才跳槽、技术专利流失、企业商标注册、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等法律问题,得到赵建聪的一一解答,并给出自己的建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侨联)

    扩大征订数量提高用刊质量

    进一步发挥侨务宣传阵地作用

    苏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苏州市侨办广泛发动征订,充分利用刊物宣传,较好地服务于苏州的经济转型升级和“三区三城”建设,促进了苏州侨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苏州市征订《华人时刊》名列全省第一。截至2010年8月底,被《华人时刊》录用稿件22篇,基本做到了每期有一篇苏州的重点报道。主要做法是:

    坚持把订阅《华人时刊》作为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经费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各级侨办领导自我加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市侨办主任顾伯铭要求各市区侨办主任亲自督促落实。3月份,我们结合召开全市侨办分管领导会议,专门就《华人时刊》用刊征订工作进行动员,明确意义,分解任务,制定落实举措。建立各市区侨办工作联系人网络,加强联系沟通,及时通报情况。在关键时期市侨办每周通报一次进展情况,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推进用刊征订工作落实。

    坚持把用好《华人时刊》作为宣传侨务的重要途径。

    加强与《华人时刊》的合作,运用《华人时刊》进行侨务宣传。一是突出苏州人文宣传。先后报道了《苏州吴中:太湖最美的地方》、《旺山低碳绿色生态村》、《甪直文化旅游绚丽多彩的奇葩》等。二是突出苏州侨界宣传。先后宣传报道了《苏州恩巨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学民》、《吴江科创园成新兴产业孵化器》、张家港市侨务干部陈照明:《无悔的侨务人生》等。三是突出苏州经验宣传。先后宣传报道了《红豆侨屋一家亲》、《七里山塘 侨务之窗》等。

    坚持把宣传《华人时刊》作为侨务干部的重要职责。

    有少数单位和个人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对订刊用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此我们深入领导机关宣传。结合侨务工作汇报,向领导推荐《华人时刊》;通过召开相关会议,向涉侨机关宣传《华人时刊》;定期给相关领导寄发《华人时刊》。

    深入侨企宣传。结合走访侨资企业,介绍宣传《华人时刊》,引导他们利用刊物宣传企业发挥效应。

    深入街道社区宣传。结合“五五普法”宣传、推进社区侨务工作,把《华人时刊》放进侨界人士相对集中的社区和“侨之家”。

    建立奖惩机制。苏州市侨办每半年讲评通报一次用稿情况,年底把订刊用刊情况作为评比侨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依据。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重抓三方面着力三强化

    全力做好订刊用刊工作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2010年度,连云港市侨务系统广泛借助《华人时刊》这一良好平台,多层次宣传连云港,宣传连云港侨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工作可概括为“重抓三方面,着力三强化”:

    重抓宣传推介,强化思想认识。思想上认识到位,才有行动上的执行到位。连云港市侨办党组高度重视《华人时刊》的用刊订刊工作,坚持认为:《华人时刊》是侨办系统自己的刊物,要给予重视和支持;《华人时刊》是交流工作经验、学习工作方法的平台和载体,必须认真阅读,切实加以利用。为此研究提出了“内外有别、分片推进”的宣传推介策略。

    “内外有别”即:对侨办系统内部,通过召开连云港全市侨办主任会议进行部署。对侨办系统外的有关县区和部门,由办领导分片负责宣传。通过这种分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使连云港市各级领导和近120家华商企业负责人都能认识到《华人时刊》是重要信息通道”,从而为征订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认识基础和思想保障。

    重抓征订发行,强化工作推进。《华人时刊》发行工作,涉及到全市、县、乡、村4个层次和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各个层面,是一项内容多、周期长的工作。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初步形成了1+2的推进方法,“1”即明确一名负责财务的同志为《华人时刊》的专门联络人,对同意订阅的单位在第一时间帮办手续,对行动迟缓的单位做到每周友情提醒一次,确保征订工作不因遗忘而遗漏,不因疏忽而疏漏;“2”即设法争取另一单位合作,如连云港市侨办成功争取了连云港市财政局的支持,向市领导班子推介征订;与连云港市台办合作,借助台办工作渠道向广大台商推介征订;与中国新闻社合作,借助中新社渠道向社会大众推介征订。

    连云港市各县区侨办也充分拓展思路,争取外力支持,如灌南县侨办帮助侨企弄清报道需求,一家企业就订阅了60份。东海县侨办利用主任兼任政府办副主任,有众多分管部门的优势,在分管部门中开展发行工作,从而形成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合作双赢工作局面。

    重抓稿件投放,强化用刊力度。本着“既学习别人又展现自己”的工作思想,连云港市侨办十分注重向《华人时刊》的投稿工作。对于市级侨办,除了坚持稿件在第一时间报送以外,还先后邀请《华人时刊》的记者到连云港调研采风,就一些宣传专题作深度报道。同时,还积极动员连云港市司法局、连云港市民政局等涉侨部门向《华人时刊》投稿。扩大了《华人时刊》稿件覆盖面。

    相关热词搜索: 之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