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廖承志的美术爱好

    时间:2021-02-11 07:58: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廖承志,著名民主人士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之子,原籍广东惠阳,建国后,历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作为一位职业的革命家,廖承志革命意志坚定,政治本色不变,同时,他能文能武,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他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著名国画家,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會会长。何香凝能诗善画,国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鹿、鹤、虎等动物画,形态生动逼真。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廖承志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喜爱绘画,而且颇具功底。每当何香凝作画时,廖承志都会专心守候于母亲身旁,一边研墨,一边琢磨。有时实在忍耐不住,就提笔画起小人像来,虽然笔法稚嫩,但人物却栩栩如生。在母亲的精心指导下,廖承志的绘画技艺进步神速,不论素描、国画、漫画,无不画得十分精妙,尤其擅长画人像。但由于长期处于漂泊不定的革命斗争环境之中,加上建国之后走上了领导岗位,廖承志不可能做一个专业画家,美术创作于他而言只是兴之所至,偶而为之,纯属业余爱好。

    长征岁月的美术宣传

    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队伍中,有一位被押解着行军的特殊“罪犯”:他白天戴着手铐,晚上套上脚镣,受尽折磨,然仍不改乐观之天性,革命意志坚定,照样从事宣传工作,画了大量的宣传画,后经周恩来解救才重获自由。他就是廖承志。

    廖承志是岭南大学毕业生,长征前化名何柳华,曾任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省委常委和省总工会宣传部长职务。川陕根据地留下的200余幅书报刊头、课本、邮票、税票、钱币、证券上的马克思像、列宁像、插图、图案等美术作品,多是由他绘刻、设计制作。由于他与罗世文等同志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张国焘诬蔑他是“蒋介石特务”,被当作反革命分子关押起来,带着手铐随军长征。著名军旅作家铁竹伟在《廖承志传》一书中说:“张国焘之所以没杀廖承志,除了他的家世,除了共产国际和党中央的压力,顶实际、顶重要的还是他会刻蜡板,会画画,张国焘在根据地要印行钞票,都离不开他。”

    长征中,红四方面军被张国焘带着过了三次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一路上,作为“犯人”,被押着随军长征的廖承志的处境更是苦难重重,但他革命意志坚定,照样乐观豁达,坚持真理,积极工作。他悲愤地吟出了《戴枷万里行》:“莫蹉跎,岁月多,世事混如此,何独此风波?缠索戴枷万里行,天涯海角任消磨。休叹友朋遮面过,黄花飘落不知所。呜乎,凭他沟壑填,腐骨任它荒郊播。宇宙宽,恒星移,地球还有亿万年,百年人生一瞬过。笑,笑,笑,何须怒目不平叫?心透神明脑自通,坦怀莞尔心光照;绳套刀环不在手,百年自有人照料。”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跃然纸上。当时红军中能画会写的美术人才极少,每当开大会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画像,沿途张贴各类政治宣传画、写标语,就叫廖承志出来。而画完写完后,又把他关起来。即便如此,廖承志仍然积极投入宣传鼓动工作,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任务。他承担为刊物刻连环画的任务,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天送去的连环画的文字说明,他不完成刻图任务,哪怕再晚也不休息。每天行军几十里,夜里别人都进入了梦乡,他仍然在油灯下工作到深夜。他常对我们说,刻图任务很紧急,宁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尽快刻出来,部队当前急需精神食粮。”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前妻海伦·斯诺,1937年5月21日在延安访问廖承志以后,有这样的描述:“我发现他的确多才多艺。……他说,长征过草地时,吃的东西很差。他丢失了他自己那份炒面,因而,靠给同志画像‘混饭吃’。……他写过剧本,搞过蚀刻画、木刻画、漫画、油画以及水彩画。他给徐特立等领导者画过像。”在长征中,廖承志除了完成绘画任务之外,还在沿途画了许多肖像和风景画,其中有朱德、刘伯承、傅钟等。据傅钟回忆:“过了噶曲河小休息,廖承志(当时叫何柳华)同志来了,掏出铅笔和纸问‘哪个要画像?’刘伯承同志要他画,还要他把岸边的渡船也画上。许多同志围上去看他运笔,称赞他画得好。”可惜,这些亲历长征的图画没能流传下来。

    延安时期的美术设计

    1936年12月,廖承志到达陕北后,被分配到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博古主持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工作。西安事变前,九死一生的廖承志给母亲发去一讯报平安,母亲回电鼓励:“须努力奋斗。”1937年6月25日,毛泽东在给何香凝的信中说:“承赠笔,承赠画集,及《双清词草》,都收到了,十分感谢。没有什么奉答先生,惟有多做点工作,作为答谢厚意之物。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今日之事,惟有斗争乃能胜利。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景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承志在此甚好,大家都觉得他好,望勿罣念。”

    在延安时期,廖承志曾参与陕北新华社和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的创办工作。廖承志亲自为《解放》杂志从创刊号到十六期设计了封面画和一些版面装饰小品画。从搜集到的1937年4月24日《解放》杂志创刊号的封面画,可以看出廖承志的装帧设计风格:简明、有力。在封面上,粗犷有力的汉文“解放”两字和英语“Gie Fang”等字母组成斜对角的构图;在放大的“G”字中间,画着两个强壮的男子,经过斗争,已经挣脱砸断了束缚的锁链,象征着中国人民争取彻底解放的革命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品虽然说不上精彩,然而却自有其特点。

    美国作家尼姆·威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曾描述廖承志说:“在延安,在这些方面称得上多才多艺的人物是国民党著名领袖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他用‘何柳华’这个假名,是个第一流的演员和作家。他是延安印刷局局长,共产党最重要机关杂志《解放》的营业主任。我在延安遇见何柳华时,他28岁,患痢疾甚重。他住在一间极小的土房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土炕,和墙上的几张木刻。他说一口美国腔调的完美英语,生得眉清目秀,近乎欧洲人的面貌(他也说日语、法语、德语和俄语)。何柳华从他著名的母亲何香凝那里继承了艺术家的才能,她曾在日本东京美术专科学校读书,以卓绝的中国画出名。我见过何柳华所作的几张有趣的作品。苏维埃‘元老’中年龄最高的徐特立生日时,他给画了一张非常漂亮的水彩画像,徐老非常喜欢。我向他要了一张墨水速写画,是一个红军‘小鬼’。”

    敌人监狱中的斗争漫画

    1942年5月底,由于叛徒出卖,时在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廖承志,在乐昌坪石镇遭到国民党抓捕,先是被秘密囚禁在江西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后转至重庆歌乐山“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白公馆和黄家园子。然而,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廖承志始终横眉冷对,豁达乐观。

    在江西集中营,一开始,特务头子慑于廖承志父母廖仲愷、何香凝的地位和威望,对廖承志还算“客气”,不敢对他怎么样。同时,为了邀功请赏,千方百计诱劝这位共产党员“转变”,生活上也给予“关照”。廖承志看穿了国民党的把戏,不为所动,用石灰在牢房的墙上画了一幅《黄鼠狼向鸡请安》的漫画,揭露特务们的这些所作所为是想诱自己变节,没安好心,挫败了敌人的诱降阴谋。监狱特务头子向廖承志索画,廖承志稍一沉思,以中国画的形式作了一幅《枯树、饿鹰、恶狗》图:一株残秃欲倒的枯树上栖了一鹰,树下蹲一条黑犬(“枯树”、“鹰犬”何指?不言而喻)。实则嘲讽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犹如枯木朽株,日暮途穷。1942年,廖承志画了幅《仕女图》,画面上古代仕女静立在闺阁内,翘望窗外绿柳与蓝天,借此暗喻他虽身处逆境,无时不向往光明正义的心态。在另一幅《老者浴雪图》上,廖承志画了一位在青竹大雪中顽强跋涉的老人,以此暗示他不惧风雪严寒。廖承志在画上题诗:“长青劲节身,霜雪任侵凌。借问林间叟,如我有几人?”为了表明自己的革命意志,廖承志作了一幅《文天祥戴枷》图,并题“只因当年不识时务,方为千古第一男儿”,以文天祥自喻,表达自己要像文天祥那样,不怕坐牢,不怕杀头,要为理想、信念战斗到底的决心。

    廖承志不仅以画开展对敌斗争,而且他还以这一独特的方式教育和鼓励狱中同志,坚持斗争。廖承志画了一幅《披甲跃马古代武将》图,在狱中让大家秘密传观。这幅画,画了一员身负重伤的古代武将,披甲跃马背对已拉起吊桥的城壕,用左手挥舞着被敌人砍断的右手作武器,背水作战,英勇不屈的形象。它教育狱中的同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军队,在国民党掀起反共浪潮的逆境中,在日军进攻下,虽陷于腹背受敌的险恶境地,仍具有孤军作战,坚持抗日的民族正气和革命精神。为鼓舞同志们的斗志,廖承志画了一幅《松竹梅岁寒不凋》的水墨画。春节时,他又画了一幅《向狱中同志拜年》图,并题诗一首。诗的末了两句借用了一位外国诗人的名句:“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两幅画使同志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在困难的时候,看到了光明,进一步坚定了斗争意志。

    在“江西集中营”,廖承志不顾险恶环境,还画过一组共八幅反映狱中真实生活的自画像,四张是自己的吃写住行写实。疯狂的蚊子围攻肥仔;肥仔瞪大眼睛从饭里挑石头、蟑螂;肥仔坐马桶上也逃不过蚊子的叮咬;小木盆前肥仔站着用毛巾擦澡。另四张是生活趣闻。画自己吃饭、如厕、洗澡、睡觉等,揭露了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以及所遭受的恶劣待遇,也表现了宁死不屈的高贵品质、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这些画风趣幽默、意味无穷。后来,廖承志做通了一个狱中“看守”的思想工作,并通过“看守”秘密将那八幅漫画和一封信转送到重庆。当时正在重庆的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目睹廖承志的画后,都对国民党的丑恶行径无比愤慨。周恩来一面报告中共中央,一面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严重抗议,要求立即释放廖承志、叶挺和众多“政治犯”。由于廖承志过去对革命的贡献和在狱中的表现,他以最高票数当选为三十三名候补中央委员的第一名。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后,签定了“双十协定”,其中之一就是“释放政治犯”。为了廖承志,宋庆龄和何香凝也不断向蒋介石要人,给蒋介石很大压力。经过不断交涉,蒋介石终于在1946年1月10日下令释放廖承志等革命人士。

    建国以后的业余作品

    1949年4月,廖承志被选为团中央副书记。一次,团中央常委开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女记者王金凤去旁听。会议休息时,廖承志为她作了一幅漫画速写送给她,题为《王金凤小姑娘肖像》,接着,他又画了自己,题为《姓廖的老头子自画像》。在场的人见了无不捧腹大笑。廖承志解释说:“我不是同金凤同志开玩笑,我是用画笔把一个工作中的青年记者的形象速写下来。请看,她身背挎包,头发因奔跑而披散着,一手拿笔,一手拿笔记本,随时准备把新中国正在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变化记载下来,这不是很有意义吗?”

    “文化大革命”期间,廖承志也未能幸免,被隔离审查,造反派勒令他交待“特务、叛徒”的罪行。1968年冬天,廖承志从中南海被转移到养蜂夹道外办机关继续“监护”。1969年1月又被转移到北京西皇城根民政部大院关押。经历磨难的廖承志没有被击垮,照样达观坚定,自娱自乐。廖承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创作一幅漫画自画像,画的是一个胖子笑眯眯地坐在椅子上,俏皮地挤眉弄眼,一副乐天的样子,上面还题词:“革命者的神经,不要像纤维一样!应该如钢丝一样!因此,经常笑,经常头向着天,永远不要消沉!”送给外甥女李湄。在廖承志丧失自由的“文革”中,李湄托舅妈悄悄地将珍藏多年的这幅画带进了隔离室。廖承志深知外甥女的苦心,对妻子说:“这回该我像钢丝了,我要顽强乐观地活下去,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干呢!”

    在关押期间,廖承志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画笔,他对着镜子为自己画像,对着母亲照片画她的画像,画天真可爱的外孙乖巧地坐在太婆的身边……只为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丰富自己的囚禁生活。1969年7月,在被“软禁”期间的廖承志还凭记忆补画了两幅长征见闻的画。第一幅是一位战友倒下去了,另一位瘦骨嶙峋的战士默默地向战友致哀,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进。第二幅是一位参加红军不久的女战士为了长征忍痛将自己的骨肉送给他人,画面上母亲正给孩子喂最后一次奶。身后黯然站着的是她丈夫,身前蹲着一个孤独无亲的老汉,等着把孩子抱走。远处红军战士一边唱歌一边前进,旁边有一位戴眼镜的干部脱下帽子向即将骨肉分离的母子致以同情。廖承志悄悄让妻子夹带出去寄给女儿廖铭,并在信中解释说:第一幅是“爸爸在长征时的大致景象”,第二幅是“在丹巴亲自看见的一景”,并勉励女儿“千万不要忘记革命是千辛万苦、无数牺牲才得到的胜利”。“那两幅,仓促画成,说艺术,也不成熟,粗糙得很。但你姑且把它留下吧!”

    粉碎“四人帮”后,廖承志重新工作,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位。尽管他肩上的担子加重了,但业余美术爱好仍未中断,不时还抽出少许时间,拨冗给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画一些漫画。有一次,一个晚辈朋友前来索画,廖承志当即欣然应诺,说:“今年是狗年,我就给你画只小狗吧?”他说罢挥笔,眨眼之际一只小狗便活脱脱出现在纸上,那位晚辈朋友大喜过望。一些外国友人也知道廖承志这一业余爱好,其画作独具特色,也向他求画。一次,廖承志出席一个欢迎外国朋友的酒会,席间一些外宾当场提出请他作画的要求。廖承志没有拒绝,当即用钢笔在一张菜单上,将在座的外籍专家马海德画了下来。只廖廖几笔,马海德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让在座友人连连叫绝。1980年,廖承志为日本友人宇都宫德马亲绘了《小熊猫图》,他笔下的熊猫憨态可掬。当宇都先生见到廖承志这幅新作时,不禁连声叫好,并视如至宝。

    廖承志富有美术天赋,然而其人生际遇又使他不可能做一个专业画家。廖承志的画,虽费力不多,然寥寥数笔却形象生动,夸张逼真,富含深意,给人以幽默达观、积极向上的感受。

    (责任编辑:武学沪)

    相关热词搜索: 美术 爱好 廖承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