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周桑漪:赤子心毕生“致公”

    时间:2021-02-18 07:58: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每当有人问周桑漪:故里何处?

    他总回答:祖籍泉州,出生于鹿港。

    你是泉州人氏?

    我的出生地在台湾鹿港。

    哦,你是台湾人。

    我是中国台湾省人,祖籍泉州。

    在周桑漪心目中,鹿港与泉州,大陆与宝岛,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他说,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了中国印。

    无论是在境外还是回到祖国大陆,无论是当普通教师还是升任江苏政协副主席,无论是身为普通党员还是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他的赤子心都一样跳动。

    桑梓之情荡涟漪

    妈祖庙、斑驳的木雕、九曲回折的老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歌手罗大佑的一曲《鹿港小镇》让人们记住了这个纯朴与沧桑的小镇。

    1930年10月,周桑漪就出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此时,台湾已被日本割占。为强化殖民统治,1937年9月底日本第17任总督小林跻造开始推行臭名昭著的“皇民化运动”,禁止汉语、强制推行日语,撤销全台学校汉文科、废止各种报刊中文版,甚至规定不学日语就罚款。看着手中的日文课本,年少的周桑漪心里充满了疑问:明明是在中国的领土上,日本人凭什么不让中国人说汉语、写汉字?

    1942年,小学尚未毕业的周桑漪随父母举家移居日本。虽然穿和服、喝清酒,从小学到中学一直用的是日文教材,但萦绕在周桑漪心头的始终是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无法寄托乡情,便常思名字,“桑漪”两字中的“桑”,即“桑梓”,乃是不忘故乡的意思。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在日本华侨中不胫而走,18岁的周桑漪暗暗下定决心——回到中国,用自己的学识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

    要报效祖国,必须首先了解和熟悉祖国的母语。为此,1949-1951年间,在报考日本大阪工业大学之前,周桑漪特地到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系学习了两年,并被选举为中国留日神户同学会总干事。1952年,周桑漪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阪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在大学里,他积极参加中国留日同学会组织的各种活动,逐步成为留日同学会核心人物。

    留日同学会是个进步、爱国的学生组织。他们播放祖国大陆的影片,举办介绍新中国情况的报告会,创办中文油印刊物《觉醒》,周桑漪担任主编,自撰评论宣传新中国的各种成就。正是这本刊物,铺成了一条小路,引领周桑漪学成之后怀着赤子之心,沿着这条小路,毅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三尺讲台燃红烛

    1955年,周桑漪回国,那一年他正好25岁。按其志愿,组织上将他分配到江苏省苏州市第二中学从事教学工作。1956年,他的未婚妻文云清女士也从日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翌年,姑苏古城多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是年秋,由于国家急需发挥海外归国人员的专长和当时高校师资的匮乏,周桑漪很快被调至江苏师院(现苏州大学)物理系从事电子专业教学及研究工作。扎根在这所江南著名的高等学府,他一干就是40年。

    周桑漪到江苏师院不久,就确定了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录像机的制作与应用”。这是一项当时国际领先、国内尚属空白的科研项目。从1958年到1960年,在实验室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后,周桑漪终于制作成了录像机的雏形。取得了初步成果后,周桑漪非常兴奋,正准备大干一场,但此时的“反右运动”使这项科研项目被迫夭折;接下来的十年“文革”,更是把周桑漪保留在实验室的录像机模型和宝贵的应用材料变成了一堆废物。

    1978年,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转折,中国科研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这一年,周桑漪被评为“文革”后苏大首批副教授,兼任物理系电子教研室主任。虽然此时已年近半百,但他却像毛头小伙子一样干劲十足。他诙谐地说,最好的青年时光被耽误了,只好“聊发少年狂”,把这近20年的时间给“抢”回来。他敏感地抓住当时国内刚刚起步、国际上正在寻求突破的“无线电语言信号处理”课题,与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同仁共同开拓。其间,他先后发表了《中国话的声母识别》、《中国话的韵母识别》等20多篇学术论文和大量译著,在实验方面基本解决了当时计算机领域中的“单音节汉字有限判断”和汉字简单句的判读,为国内此项研究提供了大量有效数据。

    1986年,周桑漪出任苏大工学院副院长,1988年晋升为教授,多次领头在苏大成功地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数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应邀出访日本、加拿大等国。在他的倡导下,1986年苏大还成立了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系。这个专业已经被列为省高校重点学科。作为该系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在该专业最早设立了硕士点,还以严谨的学风,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众多社会急需的理工科人才。其中一位学生上世纪90年代留日攻博取得了博士学位后,已归国在东南大学设立了语言信息博士后点。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尺讲台”上的他,如燃烧的红烛一般,始终无私地奉献着光和热。

    如今,这位操着闽南官话的教授离开苏大已有十多年了,但留下的佳话却一直在苏大流传着。他的学生忘不了,刚回国上课时,为了纠正自己的口音,周桑漪专门上街买了一块小黑板,作为备课专用品,每次上课前都像实习生一样,把内容书写在小黑板上,再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演练;时间一长,小黑板的边框全磨亮了,表面上也是斑点剥落……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赵鹤鸣教授是周桑漪众多门生中的一位,在周桑漪的影响下,这位得意门生如今已成为致公党苏州市委主委。苏大的许多校友也是“只要到南京,一定向周老师说说近况,请教问题”。

    宁苏两地“跑单帮”

    1988年,对周桑漪来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并担任致公党江苏省委工委主委,开始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人生新历程。1988至1996年这八年间,周桑漪跑起了“单帮”,睡上了“方便床”。其时,他除在苏大承担着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大工学院副院长等繁重教学科研及学校行政工作外,还担任着省致公党主委、省台联副会长、省政协副主席以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他告诫自己,封建社会的清官尚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座右铭,现在人民群众这么信任自己,给了自己这么好的平台,更要兢兢业业地履行好职责。他经常单身一人来回奔忙于苏州、南京。时间一长,这位完全不像“跑单帮”的常客,引起了列车长的注意:看衣着、观气质,怎么看都觉得是位高级知识分子,可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像“跑单帮”的那样如此频繁地来回奔波呢?仔细一问,这位年轻的列车长顿时心生敬意,遂同周桑漪成了忘年交。

    那几年里,周桑漪在南京居无定所,有时工作到深夜,办公室的沙发就是“方便床”,加上“扬州炒饭”、“方便面”,就凑合着解决食宿问题,可他从没跟机关的同志诉过一声苦。有一次,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曹克明到机关看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用手抚摸着那张半旧沙发的靠背,紧锁眉头沉吟良久,当即和在场的驻会副主委赖国泰同志商量:“今后周主委到南京来工作期间,能不能安排到307宾馆休息?”赖当即向曹书记汇报:“这件事早就和周主委商量过,但周主委说,‘我们的经费并不宽裕,尽量节约一点,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开展党务工作上’。”直至今日,致公党省委机关的同志们回忆起这一情景,仍感叹不已。

    “智囊团”里献心智

    自1988年担任省致公党工委会主委以来,周桑漪就一直亲自抓省委会的调研工作和参政议政工作。1992年1月,致公党江苏省委成立,周桑漪当选为主委。当年12月,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的号召和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他亲自率领致公党水利专家一行7人,多次奔赴苏北老区赣榆县黑林镇,了解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水利改进计划,在开展扶贫工作、为老区人民办实事中做出了表率。1995年中共江苏省委提出了“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共同发展”三大战略后,周桑漪更是主动下江南、跑苏北,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期间撰写了《疏堵并举——解决淮北地区人口问题的对策》、《苏中考察及思考》等一批高屋建瓴的调查报告。这些报告在中共江苏省委和省政府有关会议上提出后,均受到高度重视和采纳。

    在他担任主委的十多年中,致公党江苏省委共提交省政协会议调研报告、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逾百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关于进一步做好出国留学人员和新移民工作的几点建议》、《立足国情,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以及《以澳门回归为契机,增强紧迫感,促进我省对台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和《关于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建设文化大省》等等,其中大多数已被有关部门采纳,对促进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围绕“侨”“海”做文章

    致公党成员大多数是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侨”、“海”是致公党最大的特色。为此,周桑漪担任致公党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后,十分重视海外联络工作。他多次强调,致公党作为涉侨的参政党,一定要了解侨心,掌握侨情,树立为侨服务的思想,主动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同胞,反映他们的要求和愿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199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之后,周桑漪立即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各市召开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并亲自主持完成了《保持侨界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侨胞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翌年在省政协大会上作了发言后,在全省侨界得到了广泛好评。随后几年,围绕“侨”、“海”,致公党江苏省委又拿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发言和提案,如《树立合作意识——谈海外华人经济圈和发展江苏外向型经济》、《成立华侨投资银行》、《扬州、镇江侨属企业情况调查》、《关于归侨年满30年工龄退休后领取足额退休金》等等,均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周桑漪就极具超前意识地树立起大侨务的理念,主动与其他涉侨部门联手,整合资源,由最初的致公党、侨联“两侨联动”逐步发展为江苏省人大民宗侨委、省侨办、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致公党省委、省侨联“五侨联动”。这在当时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一项举措,为此致公党江苏省委还在一次全国交流会上被特地安排作经验介绍。“五侨联动”机制的建立,密切了涉侨部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例会制度建立以后,“五侨联动”工作机制逐渐由务虚向务实发展。1998年5月,印尼发生暴乱,华人华侨遭到大规模的迫害。江苏省印尼归侨对印尼局势十分关注,时刻牵挂着印尼亲友的命运。为使印尼归侨对当地局势有全面了解,致公党江苏省委发起并会同省侨联两次举办座谈会,共同交流信息,交换看法,并提出建议,作为信息上报给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得到时任省委书记的陈焕友的批示,并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

    周桑漪从致公党江苏省委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已有五六年了,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致公党省工委会和一届、二届省委会的三任资深主委,他仍关注着致公党的工作与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毕生 致公 赤子心 周桑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