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感受田园诗情,唤醒言语灵性

    时间:2021-02-23 07:51: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指一篇课文在教材中所体现的独有的语文学习价值。它为学生获得新的语文知识、提高新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些核心价值往往藏在文字的后面,不容易被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由此,便产生了严重的“非语文与泛语文”现象。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过课文教语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课文的教学核心价值。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确定课文的教学价值的。

    一、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秘妙

    文本解读得有深度、有广度,决定着教学时的“高度”;文本“秘妙”挖掘的多少、深浅,决定着教学价值定位的准确,同时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因此,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的时候,要和学生预习课文一样,认真多读几遍课文。通过一边读一边想,逐字、逐句、逐段去揣摩,去感悟。有时甚至连一个标点都不能放过,有时还要查阅相关的资料,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关注“如何表达”,正确领会文章所展现出的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用意,细细推敲锤炼作者的独巨匠心。在解读文本时,我发现了文本奥秘:

    1.文中有画,语中有情

    《乡下人家》是一篇文字清新、意境隽永的抒情散文。作者陈醉云先生在写这篇美文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对于一个离开故乡几十年的海外游子,他听惯了城市的喧嚣,过惯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而最怀念的还是儿时的这美好的乡下生活。陈醉云先生以细腻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瓜藤攀檐、鲜花春笋、鸡群觅食、鸭儿嬉水、夏日晚餐、秋夜虫鸣,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处处流露出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留恋;如作者用“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与城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和“大旗杆”作比较,衬托出了乡村人家房前别样风趣的美。一个“探”字,极具动感,似乎让人看到了春笋正迎着春雨茁壮成长;“率领”一词写出了母鸡的责任感,雄鸡的“耸着尾巴”、“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让读者感受到公鸡就像是将军在守护自己的家园,巡逻着附近的安全状况,还有那些鸭子“从不吃惊”……这些地方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在作者笔下就连动物也充满了人情味!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是那夏天傍晚乡下人家“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乡下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之美流于笔端。“天高地阔”四个字,更是画龙点睛,传神之笔!

    2.看似无序,实则有序

    这篇课文跟一般的写景文章、游记文章不同,作者似乎没有特定的立足点,观察的顺序,游览的路线皆不明确,颇有随手拈来,随意取景的味道,作者似乎告诉我们,他并没有特意要选取哪家哪户精描细写,而是大概地描摹了乡下人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如家家似乎都有的屋前瓜架,随意长着些青的、红的瓜;有些人家稍微有心思些的,就会种几株花儿或者是几十枝竹子之类的植物;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鸡、石桥边、树荫下嬉戏的鸭子……但看似无序,实则有序: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分述。最后一个自然段总述。是标准的总分结构。前面6个自然段中,每一个自然段各写一处场景,先描写房前屋后的植物,再描写常见的家禽,然后用大量笔墨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场景。描写的景物是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从景色到生活。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和谋篇布局的独特。

    二、教学核心价值的确定

    发现了文本我们还不能把它和盘托出给学生,需要教师从中选择教学核心价值。因为,课堂是一个常量,我们不能认为文本有多少语言现象就教多少、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因此备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课文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诸多的教学价值中选择适当的核心价值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如此,就能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那么该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在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站在编者的角度来考虑

    语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确定语文教学核心价值时,首先要站在编者的角度来考虑,即通过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以及课文的表达特点,知道自己该教什么,该教到什么程度。

    就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而言,新课标在本学段涉及阅读的目标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此外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担负着“桥梁”的重要作用,不但要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同时还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为高年级整体上把握篇章内容,领会篇章的表达方法做好铺垫。

    《乡下人家》一文,可教的内容实在不少:一是生字新词,二是内容理解,三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四是对比的写法,五是生动、优美的语言,六是总分的结构,七是融于自己的感受于景物描写之中的表达方法等等。认真审视这七个语文知识点,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字词学习、内容理解是常规学习内容,学生已习以为常;而“融于自己的感受于景物描写之中的表达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是第三段学生学习的内容,我们中年级无须“争强好胜”。而学习文本中拟人、对比的写法,感受语言蕴含的情感,体会其用法的之精妙,符合课标提出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中年级阅读目标要求。因此,确定以“初步体会用拟人、对比的写法能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作为教学的知识生长点和能力渐进点,无疑是准确、恰当的。同时从该组课文的单元导语、课后的思考练习及《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语文知识点就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2.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上主要教什么,应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我们要多想想:我这样阅读,学生会怎样阅读?我能读出的,学生会读出吗?读的时候,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这样的角色置换越彻底、越真切,教师对学情的预想和把握就有可能越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而且这篇课文文字浅显,因此学生容易读懂。但根据以往学生学习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文中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我们老师要创设适宜学生朗读、想象、感悟等多种体验活动的教学情境,以情激情,在“情“景”交融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学习,实现“言”“意”和谐共生。

    《乡下人家》一文结构不拘一格,长短不一。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他们说,是有一定难度。但文章这6个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写一处场景。根据文本的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概括段意的训练。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每个场景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使学习难度微降,更为后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供必要的“扶手”这样阶梯式设计,始终让学生保持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责任编辑:左小文)

    相关热词搜索: 诗情 灵性 唤醒 田园 言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