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幼儿文学欣赏集体教学活动的探索和研究

    时间:2021-02-24 07:55: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幼儿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通过文学作品这一形式的引导,可以逐渐完成对幼儿心灵的净化和塑造。一个时代的阅读决定了一个时代的人的成长,儿童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对幼儿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对造就一代人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指出为幼儿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从而幼儿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因此我们将根据《指南》精神更好对幼儿文学欣赏集体教学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幼儿;文学;教学

    幼儿文学欣赏活动的关键点在哪?如何把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体验、感受,喜欢、乐意、主动地学习,这都是我们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点。

    近几年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不多,也没有多少有价值的借鉴模式。在幼儿园内提起幼儿文学欣赏活动,教师们不愿涉及,因为教师们不知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活动,为幼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指南》精神的3—6岁幼儿文学欣赏活动集体教学模式,为幼儿园教师进行文学欣赏活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通过多种文学欣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让幼儿学会主动的学习,提高语言水平,提高审美力。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指南》指出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书。因此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幼儿正处在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生活范围狭窄、知识经验贫乏。他们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就是吃、喝、玩兼学习。由此,他们所能欣赏的文学题材是以描写幼儿生活为主,而且以幼儿能够理解为前提。小班、中班、大班在欣赏作品的题材上要有所选择。如小班的题材基本上来源于幼儿园和家庭;大班可以接触一下社会;中班则介于两者之间。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有分层性,以免造成儿童吃力欣赏了而体味不出其中的美。其次,幼儿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以及概括性的道德标准相联系的道德感。但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思想水平的局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简单、肤浅;分析、概括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对有一定深度、较为复杂的主题难以理解,对作品中的人物也只能以“好人”、“坏人”来区分。因此给幼儿欣赏的儿童文学的主题应浅显、富有正面的教育意义。对小班的幼儿来说主题应该更浅显明白,如儿歌《分苹果》教育小朋友应该怎样做;中班对主题的理解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如儿歌《春天来了》;大班则带有思考性,如儿歌《打电话》。综上所述,在给儿童提供作品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再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差异选择不同的作品,以便于他们受到教育,得到审美的愉悦。

    二、利用多种方法设计活动

    1.操作和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情景让孩子在玩中感知、理解文学作品并且通过动作参与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小班幼儿特别适合这种设计方法,特别是手指儿歌类作品。中班幼儿可适当增加游戏规则,增加游戏难度;随着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还可增加绘画、配乐等操作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班幼儿还可以通过小实验、选择、匹配、比较、记录等更为复杂的操作来体验感知作品,借助猜谜、创设情境、想象等形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运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对作品的认识。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游戏难度更大。

    2.感知和体验。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缺乏,可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来帮助理解与感知;通过说、动作参与加强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中班幼儿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可以用比较图片、给图片排序理解作品,掌握情节变化的线索脉络。大班幼儿熟练地借助图片来观察、感知、理解、想象、推理、体验,还可以用绘画、欣赏、音乐等方式渲染氛围,增强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以及作品意境的感受。还有一些作品文体结构与内容的局限,使其具有抽象与跳跃的特点,幼儿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声音、视频能同步设置的优势来处理作品,使文本具有可视又可动、新颖又独特的特点,以此来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帮助他们进入作品中较难想像的情境,突显作品中的重要细节和时空跨越上的大开大合,为幼儿多角度地感受、理解作品提供条件。

    3.谈话和讲述。在这样几种情况下,作品适合运用谈话与讨论法:一是作品情节和主题有待于通过讨论加以澄清的;二是作品容易产生争议的;三是作品含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适宜讲述的作品具备这些特点:一是作品结构明了,线索清晰,易于记忆;二是由幼儿用书、挂图等为幼儿提帮助;三是幼儿有适当的发挥余地。

    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像一幅上好的画卷讲究疏密有致,适当的留白。可留出作品自身的韵味和灵气,留给读者一片自由想像的天空、一个独悟作品的的机会。在面对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妨让幼儿尝试补白。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对原作品进行建构,让他们在进行个性化补白的过程中融入作品,展开遐想,释放情感,彰显个性。

    4.表演。幼儿欣赏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表演来感知、理解和表达作品,在集体表演的过程中感受表演的愉悦、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小班幼儿初步具有扮演的意识,具有简单的表演,多为群体表演,说简单的话,教师为主。中班幼儿表演时要求能较好把握角色,有一定创造性,初步合作、协调,可分小组、个别表演,教师为辅。大班幼儿可在熟悉作品的情况下,自由组合,自主分配角色,自己制作道具,能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设计、组织整个表演活动。

    5.仿编。当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经到达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机会,让幼儿扩展自己的想像,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对作品进行仿编。为了帮助幼儿及时强化和迁移从作品中积累的经验,在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围绕原作品内容组织开展一些可操作性的、具有相当自由度、有利于幼儿形成个性化经验的拓展活动。

    6.前阅读、前识字与前书写。有些作品适宜结合欣赏进行前阅读、前识字与前书写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知。小班可以对作品中重复多次的字进行“找一找”、“描一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兴趣。中班可以“图夹文”的形式,图文相互对照,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大班幼儿还可以自制书,提升对作品的理解。

    这些是教师进行集体欣赏文学活动时作的“功夫”,真正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观、对待幼儿的态度、教师的提问、教育机智、教育技能的有效发挥才能和幼儿一起感受文学作品的真、善、美,为幼儿的文学欣赏开启了一扇通向未来、通向无限可能性的大门。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

    [2]周兢,《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郑荔,《教育视野中的幼儿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幼儿文学原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活动 幼儿 集体 探索 欣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