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问题分析和发展方向

    时间:2021-03-05 08:03: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从目前我国大学出版社运作情况看,出版教材教辅为大学教学服务的职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而在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努力还很不足,甚至有出版不力的现象。但是大学出版在学术类图书的出版上有着其他出版社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大学的学术资源、作者队伍、读者资源等,因此大学出版社如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学术出版上依然大有可为。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 学术出版 高校 大学出版人 出版模式

    一、学术出版的界定

    在国内我们通常说的出版,主要分为专业出版、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三个方向,学术出版是专业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出版内容是论文、学术专著、教材、百科全书、科普图书、学术散文等。其中,学术出版的教材出版和教育出版的高等教育出版有重叠,而学术出版的科普和散文类图书又和大众出版也区别不大。

    国际上,学术出版是作为传播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一个出版分支,主要是发表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的杂志期刊,并且其出版内容的重点在论文。比如,美国出版者协会下面的学术出版主要成员是发表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因此,谈到学术出版,国外通常指代表学术研究前沿的期刊论文、专著和学位论文的出版。然而,在国内谈到学术出版,通常是由出版社完成的学术专著、高校教材、科普作品,而论文、学位论文的出版主要是在期刊、杂志、学报进行。①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需要对这篇文章研究的“学术出版”的范畴作出界定,以保证文章探讨内容的明确性和准确性。本文探讨的“学术出版”是指由出版社完成的,以传播科学知识、学术研究成果、普及科学教育为宗旨的图书出版活动,其主要出版范畴是学术专著、高校教材、科普作品、学术散文等。

    二、大学出版社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主要职能是服务高校的教育工作和学术研究。同时,大学出版社的重要地位也来源于大学的重要地位,它的职责和使命是大学职责和使命的拓展和延伸。各大学出版社的成立背景、发展历史、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的定位和基本任务是相通的:以学术出版为根本,以服务教学科研为其主要任务。在这一点上,中外大学出版社都是如此。同时国外大学出版社还在积极推进学术出版的影响力向全社会拓展,许多大学出版社突破大学的地域限制,通过出版图书向不能在大学校园学习的人们传播优良知识,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大学出版社在推进知识的传播上比大学肩负着更深远的职责和使命,不仅让那些能够走进课堂的人获得必要的知识,同时还将知识传播给校园之外那些无法走进课堂的人们。②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出版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版高等学校教学需要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及其他教学用书,推动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另外,还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出版社的重要任务是出版学术著作。高等学校出版社应出版反映不同学派、学术观点和风格的学术著作,推动学术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因此,大学出版社作为学术出版的中坚力量,做好学术出版是其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和使命,在推进知识传播,保存学术成果,保护思想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职责和使命任重而道远。

    三、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概况

    目前,我国出版界对学术图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定位,基本上把与学术相关的图书都简单地归划为学术图书。这种宽泛的归类造成学术图书出版统计的极大困难和不准确性,因此,很难明确了解我国每年究竟真正出版多少种品类的学术图书,以及各类图书每年销售了多少册。按照我国业内资深人士估计,学术图书品种数大约占总品种数的30%以下,表1是2005-2007年全国大学出版社所出版图书总品种数及新版图书的种数,由表中可见,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的出版在比例上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从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历届的获奖数据来看,在中国图书奖中,大学出版社获奖112种,占获奖总数的13%;在历届国家图书奖中,大学出版社获奖44种,占获奖总数的6%。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在学术图书的高端领域,大学出版社至今仍处于明显的劣势。③

    按照通常的理解,我国对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其对出版学术图书的重视程度以及大学出版社拥有学术资源的先天优势,其出版的学术图书的比例应该高于地方出版社、其他商业出版社等。以上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的出版状况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四、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出版中的问题

    大学是进行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依托大学,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图书的出版上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然而,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方面不容忽视的先天不足。首先,各大学出版社普遍成立于改革开放后,至今还未有足够的时间和文化积淀培育起自己的学术品牌,许多大学教授和知名学者更愿意选择在社会知名的商业出版社出版自己的著作。其次,中国大学出版社成立之初即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关注图书的市场效益,对学术出版思考明显不足。在生存压力之下,大学出版社更乐意将出版大学教材、中小学教材教辅作为获取经济收益的安身立命之本。此外,学术著作的出版水平良莠不齐,影响了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很多大学出版社也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出版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著作,但总体而言,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的出版水平还不高,无法代表当下学术出版水平。④

    另一方面,从学术类图书本身来讲,其自身的一些特性提出了比其他品类的图书更高的出版要求,对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活动设置了重重阻力。首先,真正能代表科学前沿水平、有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这类图书学术门槛高,编写难度大,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耗费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科学巨著,能够胜任这类出版工作的编辑人才也很缺乏,所以这些作者更倾向于把自己毕业心血交给有出版能力、有专业编辑队伍的知名社会、商业出版社去出版。同样的,对于出版社来说,约请高水平的图书作者也很难,同时这类鴻篇巨制一般出版周期都很长,需要投入资金量大。同时,读者面窄,市场价值不高,对于出版能力薄弱、经济行为能力相对较差的大学出版社来说,学术出版是一块让人欲罢不能的鸡肋。

    鉴于以上因素,就造成了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现象,许多大学出版社在出版教材类图书为大学教学服务的努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而出版不同学派和不同风格的学术著作为学术的发展和繁荣所做的努力还不足。

    五、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发展之路

    首先,根据所属大学的学科优势,整合学术资源,培育学术品牌。大学出版社与其他性质的出版社相比,在学术资源上拥有独特的先天优势,在各个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有着充足的专家、教授学者,甚至在校园之外的走在学术前沿的校友资源都是大学出版社可以争取到的学术资源,并进一步扩充到自己的作者队伍中去。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学术优势深度挖掘国际前沿学术资源,甚至与国外或者其他大学、商业出版社交换学术资源,以更进一步拓展、提升自身品牌,从而建立起自己高、精、尖的学术品牌。

    其次,根据优势学科学术资源的整合,培养起职业化的编辑队伍。长期以来,我们对编辑这个职业形成了某种刻板印象,往往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书稿的编校加工职能,实际上对职业化的学术型编辑的要求远非如此。真正合格的优秀的学术型编辑首先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术规范、学术研究的常规原则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其次,他们还应在自己所属领域对图书的学术价值有一定的鉴别力、个人见解,能够准确把握该领域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同时,学术类图书编辑还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科学精神和使命感,自觉地抵制学术腐败,维护学术的纯洁。

    第三,大学出版社应向商业、社会出版社学习,借鉴他们的商业运作模式。大学出版社需要改进以前已不适宜当下市场现状的营销模式,一些商业、社会出版社成功的经典营销模式可资借鉴。比如深刻影响着图书出版社市场的“长尾理论”,让许多滞销出版物、“冷门书”找到了新的赢利点,为出版业提供了长足的利益最大化营销方案,实际上诸多学术类图书以其学术门槛高、读者面窄、市场覆盖面小等特质,可以说它们是最合适的“长尾产品”。此外,在商业、社会出版社广泛运用的“整合营销传播”、“病毒营销”、“关系营销”等等都可以为学术出版的营销活动使用。⑤

    第四,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术出版模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术研究和信息交流方式也发生了革新性的变化,传统学术出版模式已不能满足学术研究活动的需求,从而催生出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当然,传统的出版模式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被取代,新旧出版模式并存。当前,在学术出版界基本形成了三种出版模式:订阅出版、OA出版和自存档。这三种模式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特征,他们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比如OA出版采取了订阅出版同行评议模式进行审评。还出现了混合模式和可选模式,如延迟开放存取,开放选择或作者选择等。⑥

    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更新速度快、出版灵活、易于检索、成本低等独特优势,更有利于科学知识和学术成果的传播和保存,同时数字出版的这些优点恰好与学术出版的独特性也非常契合。因此,大学出版社应当在数字出版这个大环境下,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出版模式,也是当务之急。

    结语

    我國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上有着诸多空白和不足,加之数字出版的浪潮滚滚而来,机遇和挑战并存,这些都足以说明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道路上还有更大的提升、发展空间。同时,许多大学出版人一次次在出版论坛上呼吁为学术出版事业贡献力量,他们的拳拳之心和历史使命感,日月可见,有这样的愿望、理想和追求,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道路上将会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①孙玉,《“学术出版”辩》,《出版广角》,2010(5)

    ②贺圣遂,《学术出版——大学出版的使命与追求》,《大学出版》,2008(1)

    ③④张平官,《在学术出版市场上大学出版社的地位和发展战略》,《大学出版》,2008(3)

    ⑤许洁,《改革背景下的营销创新——近年来我国出版营销新理论研究现状》,《出版科学》,2010(3),第18卷

    ⑥韩欢、胡德华,《不同学术出版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研究》,《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6)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科技政策与科技传播系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