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央视《走基层,蹲点日记》价值分析: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阐述出发思考

    时间:2021-03-07 07:59: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文艺与为人民服务、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刻和贴近时代的阐述。[1]近日观看了央视《走基层 蹲点日记》,该节目在选题策划、对于自身的定位、节目的主题以及其对于新闻栏目“走转改”的体现等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阐述,以文艺的人民性、时代性和批判性来思考《走基层 蹲点日记》的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走基层 蹲点日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076-02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在于人民,文艺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其主要特点,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也证实了社会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在于人民的这一特点。

    (一)文艺作品应该做到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将文艺作品和文艺创作的起点和终点落实在满足国民精神上的富足,文艺的一切核心都是人民,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被人民批判的。《走基层 蹲点日记》(以下简称《走基层》)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其报道对象都是普通群众以及社会普通劳动者,聚焦于基础岗位、社会弱势群体、社会热点问题以及贫困地区。《走基层》不是对底层生活进行简单记录,而是力图通过严格的选题和策划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目标对象,通过目标对象来反应更加广泛的内容和更加博大的情感,通过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来回归基层。优秀的节目内容配合央视的巨大传播力度和影响力,使得节目中的对象以及工作岗位让观众得以了解,而节目组以人为本的核心也表露在了節目的每一分每一秒中。节目组在制作过程中不畏艰险和困难,彰显了节目组向观众传达以人为本的决心。我们从历史唯物史观的基础看《走基层》,它的目的、面对的观看对象,以及节目创作团队,他们的一切行为都遵循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特色、新时代下的人民生活水准,在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上赋予其适应新时代的特征,进一步强调了文艺作品为人民服务的核心。[2]

    (二)文艺作品应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3]《走基层》报道了大量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故事,镜头前的故事和人物有血有肉。在对于普通人的岗位报道中,他们对于平凡岗位的坚守一直为人们所尊重。《走基层》中报道的普通劳动者很多,有保洁工人、地铁司机、医务工作者、列车调运员,等等。在《开往春天的地铁》中,廖明是北京地铁13号线的一位司机,他在这个岗位坚守了30年。节目播出之际,廖明已经安全驾驶运行了90万公里,期间从未出过差错。廖师傅30年如一日认真工作,平凡而伟大。央视《走基层》让更多像廖明一样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进入大众的视野,弘扬了正能量,传播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正是这些活跃在各自岗位上的普通人,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懂得了普通人的伟大,明白了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的价值。《走基层》用镜头记录下了普通人的伟大,对于社会和时代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创举。镜头中那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小细节,真实表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农民工问题总是作为热点受到大众的关注。《走基层》瞄准了农民工这个巨大的群体,用镜头记录了农民工的不易,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并通过观众互动让我们知道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民工的关爱和重视。镜头贴近农民工生活的点点滴滴,用真实的力量打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节目具有非凡的社会意义。

    医患关系以及社会保障永远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急诊室里的生命守护》和《追踪马子硕的求医路》的系列报道,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在求医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整个医疗体系对病人的尽力救治和对生命的重视。在这些节目中,我们看到白血病患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好心人的帮助下,及时得到救治,减轻了家长的巨大负担。

    (三)作品要具备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艺术创作者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艺术创作者们只有和群众在一起,一起乐一起悲,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用他们最真挚的情感去表现群众的苦乐。以人为本是《走基层》一直坚持的原则,其出发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向社会反映人民群众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真正替群众着想,作为群众和政府之间的纽带,使群众和政府的关系愈加密切。

    节目组在制作过程中无不是为了准确反映群众的问题并为之解决问题而行动,很多弱势群体在节目播出后得到了热心人士的帮助,解决了面临的困难。以民生为主的节目只有做到像《走基层》这样才能彰显它的价值,这需要创作者们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为他们考虑。《走基层》节目制作者们一方面走到普通群众中间,切身感受他们的艰难苦楚,用镜头记录最真实的画面和故事;另一方面,他们致力于向社会传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内容,这才是艺术创作者真正应该做到的。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时代性

    艺术创作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创作出艺术作品,创造出反映时代特征、群众精神,以及具备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作品能够引领时代和代表时代。所有的艺术作品无论规模大小,都要能够与时代共同成长,并领先时代。《走基层》之所以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不单单是展示了普通人物的生活细节和故事,最主要的是制作团队对选题的严格挑选和在节目策划上的精益求精。《走基层》在选题和策划方面的独特性,值得所有电视节目研究与学习。《走基层》选题范围广,与公众话题呼应,加上灵活的播出形式及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时代性。

    (一)选题范围广与公众话题呼应。选题方面的片面与单一是导致国内民生节目收视率低的主要原因,央视的《走基层》节目选题不同于别的民生节目,其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几乎覆盖了大部分能够反映民生问题和公共热点话题的点,涉及医患关系、地铁运输、高校教育以及节能环保,等等。节目记者亲身前往,跟随拍摄目标,记录各行各业典型人物在生活、学习、工作上的细节,折射出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比如在《跑道上的高考梦》中,通过衡水二中两个高考应届生的高考梦,让观众能够联想到自己或子女高考时的情景,而准备参加高考的学子能从中获取动力。《走基层》凭借其选题的广泛以及典型性,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巨大的关注以及成功。

    (二)灵活的播出形式。《走基层》可以是新闻,也可以是短视频;可以是专题报道,也可以是纪录片,其拥有灵活的播出形式和多样的播出方式。《走基层》的播出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报道类节目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走基层》在编排上经常以记者作为引导者,带领观众走进节目。灵活的播出形式使得《走基层》更便于传播。央视《走基层》的播出形式具备灵活的样式,具备行业前瞻性,值得同类型的节目学习借鉴。

    (三)与观众良性互动。央视《走基层》节目播出之后,观众纷纷响应,用一种讲故事的表现手段,使得那些被拍摄者的故事更加鲜活,加强了观众和节目内容的亲密性和互动性。《走基层》的互动性体现在线上以及线下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上,热心的观众会自发进行交流,传播正能量。《走基层》独具的互动性缩短了观众和节目的距离,加强了情感上的共鸣,互动性是民生栏目的一个方向。央视《走基层》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及时交流,走到群众中去。能与观众进行良性互动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批评性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批评性,在文学批评上树立了全新的标准。

    (一)保持艺术作品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表达了相对应的看法,提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内涵和形式上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主张作品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指的是作品的形式要明确、要有型;有道德指的是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必须有深度;有温度指的是艺术作品必须具备情感基础。央视《走基层》在作品形式上类似于纪录片,时间简短,便于流通,镜头语言更是朴实无华,意在真实表达基层群众的故事。

    (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兼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艺术创作者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热爱我们的民族,需要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弘扬并传播传统文化。央视《走基层》传播并继承了中华儿女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具有深远价值的优秀作品。

    (三)兼具社会和经济功能。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視艺术作品的经济价值,优秀的艺术作品要保证可观的经济效益,只有在经济上获得收益,才能确保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我们要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兼顾其社会效益,不能沦为市场的奴仆。这就需要创作者拥有高超的水准,能有兼顾二者的能力。央视《走基层》不但发挥了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同时在收视率和点击率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文艺与为人民服务、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刻和贴近时代的阐述。《走基层 蹲点日记》验证了总书记的谈话,值得艺术创作者们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吉狄马加.习近平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N].中国艺术报,2018-02-05(003).

    [2]新时代下的文化自信——从十九大报告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EB/OL].http://.cn/html/report/171221322-1.htm.

    [3]习近平寄语文艺工作者: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04/c164113-3095.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