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课堂

    时间:2021-03-26 07:55: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流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灿烂文化精髓。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也逐渐迷失了母语教育最基本的落脚点,甚至出现了许多学生母语使用能力不如外语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还应自觉负担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代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相一致的,语文工作者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了解课文背景,感受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课文大多是经典作品,无一例外地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像《离骚》《兰亭集序》《陈情表》等篇目,这些作品有的想象新奇出语隽秀;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这么多精品,教学中如何着手?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感受传统文化。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就留意向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過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通过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更能体会郑国的危机和烛之武只身前往秦国的危险,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二、结合课堂教学,挖掘传统文化

    1.用诵读氛围营造古典课堂。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教师要让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诵读一些古典文学,让学生在诵读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湛。例如:在晨读中,朗诵一些古诗文,每天安排课代表当小老师,将预先选好的古诗抄在黑板上。先让学生自读,主要是把古诗读通、读准;再让学生猜读,猜古诗的大致意思;然后由教师点拨、指导;最后要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每首古诗但求粗知大意,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求字字落实。一方面是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是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到相同的诗句留有比较、感悟、体验的空间。

    2.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理解和运用现行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讲授《屈原列传》时,穿插讲述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他的一些事迹以及他的主要作品《离骚》的情况。屈原学识渊博,但不幸的是,他被当权派排挤,遭受流放的情况下,却始终不忘国事,时时刻刻关心国家的安危,他这种献身于理想的高尚情操,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子孙产生了巨大影响。《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诗歌无情地揭露斥责了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热爱祖国、疾恶如仇、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这样教师在传授《屈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经过教师这样的“点拨”学生在课后一定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于同学们的心目中,他们会被屈原的高尚情操深深地震撼。又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国难当头之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在今天仍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3.在教学时,还可渗透节日内容,弘扬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节日的由来,它有哪些别称、风俗习惯。如:在教学《离骚》时,即可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搜集关于端午节的有关知识,然后在班上交流。通过交流,使他们获得了非常全面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应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诸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亲身感知原来身边的节日这么有趣,包含了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的祖国真不愧于文明古国的称号。让学生明白这些节日传统文化已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内化并凝结成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国民血液之中,进而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开发课程资源,渗透传统文化

    比如编写《语文经典读本》校本教材。高一年级:以文化名人故事为主(包括以孔子为主的文化名人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幽默笑话等)。高二年级:以诗、词、曲、赋为主(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盒带播放等,配以教师的讲述和诵读等)。高三年级:以经典名著和民俗文化为主(以儒、道文化为主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对服饰、茶、酒、建筑、戏曲、对联、谜语、书画等民俗文化稍有涉猎)。还可以编写《中国传统民间游戏集粹》等校本教材。让校本教材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总之,要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同时也要承担起价值引领重责,从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学文化,又学做人!

    相关热词搜索: 传统文化 回归 语文课堂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