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食品安全,中国在坎坷中前行

    时间:2020-10-10 07:59: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何冰是麦肯斯国际律师事务所(Baker & McKenzie)的一位合伙人,他生活并且工作在上海,但他购买日用百货的方式非常与众不同。他说:“基本上我买的所有食物都是进口的,我认为,对于来到中国的外籍人士来说,食品安全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因此何冰决定不给中国的食品生产商任何的机会。

    2008年,在一次众所周知的事件中,掺入了三聚氰胺(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使得成千上万的儿童患上了肾结石,六名儿童死亡。然而中国的监管部门惊恐地发现,那些令人震惊的新丑闻——从假鸡蛋到瘦肉精,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

    最近一次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地沟油,如其名所示,地沟油是从餐馆废弃的食用油中提取出来的,然后被加入了用以掩盖其臭味的化学物质,最后被当作新的食用油再次销售。中国多达10%的餐馆涉嫌使用这种地沟油。何冰表示:“我从来不去小餐馆用餐,那里的卫生条件实在令人担忧。”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何冰在麦肯斯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却如鱼得水:在如何处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他能够向跨国食品公司提供中肯的建议。何冰是加拿大人,最近他正为星巴克公司提供咨询。这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咖啡业巨头正在考虑与中国政府以及中国的咖啡种植者们开展合作,在中国的云南省培育优质的咖啡豆。

    当然,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并不局限于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国家。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很多国家和企业的心头大病。不过中国的案例中至少还有一个好处:中国的食品安全丑闻给了国际食品企业一个特别的优势,那就是在这个巨大并且高速发展的市场中,中国的消费者们开始越来越信赖国外的食品品牌。但是,这也使得跨国企业有责任确保它们在中国销售的食品能够满足消费者们的期望,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本土食品生产商的信用度很成问题。而且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它们需要担心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消费者们。

    毋庸置疑,关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报道早已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因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食品总量正在逐步提升。根据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来看,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食品总额共计39亿美元,相比2010年提升了超过20%。十年之前,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总额不超过8亿美元。忧心忡忡的美国消费者们开始呼吁政府关注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2008年,在遭到了消费者的投诉之后,乔氏食品杂货连锁店(Trader Joe)宣布将停止从中国进口任何单一成分的食品。

    这种对中国食品业的负面印象或许能够帮助救赎这个行业。全世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对中国和国外消费者来说都是有益的。各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加强了合作,帮助中国政府学习西方国家成功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另外,中国企业也从之前的事件中了解到,严肃对待食品和供应链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结果是公众普遍认为食品安全状况在过去的五年里已经有所提高。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跨国企业在关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办事处(在那之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欧洲、印度、非洲以及中东地区也成立了海外办事处)。FDA的任务是确保中国出口美国食品的安全。如今,该部门的13名工作人员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其中包括4名卫生监督员。奥巴马政府在2013年的预算中已经给FDA划拨了1000万美元的额外预算用于中国事务,这几乎是目前该机构在中国预算的三倍。

    克里斯多夫·希克里是FDA驻北京办事处的主任。他说,200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一批宠物食品,其中掺入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导致了数千只宠物猫狗的死亡,在这次事件之后,美国群众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急剧上升。FDA也因此获得了资金来维持其在中国的工作。对此,希克里说:“任何问题只要引起了公众的兴趣,就一定能够获得政府部门的关注。”

    当然,公众的担忧也会导致荒诞不经的恐慌心理,而且公众很容易就会夸大危险的程度。尽管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总量一直都在增长,但是仍然占不到美国食品供应量的1%。美国消费者购买的食品中,85%都是本土生产的。另外,欧盟、墨西哥、加拿大向美国出口的食品总量都是中国的四倍左右。而且,除了那些可怜的宠物,美国疾病防治中心还不曾发现中国食品产品导致居民食物中毒的事件。

    不过中国食品风险将长期存在也是一个事实,并且正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希克里指出,2007年,美国FDA限制五种中国海产品的进口——虾、鲶鱼、波沙、鲦鱼以及鳗鱼,因为在美国本土的检查机构发现,长期食用这五种海产品会导致癌症。这样的进口限制现在仍然存在。

    让希克里深感担忧的是,如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FDA曾经熟悉的那样。他指出,在过去,大多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疏忽或者错误操作导致的。但是“五六年前开始,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是,很多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开始蓄意在其产品生产中使用有毒的添加物。”

    萨米是上海欧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她一直在为中国的跨国食品企业提供建议。她说,尽管负面的宣传很多,但是由于中国食品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利润(哪怕只是很少的利润)仍然有强烈的动机使用违法添加剂。即便三聚氰胺牛奶丑闻中的部分涉案人员被中国政府判处了死刑,但是这没有带来太大的震慑力。萨米说:“死刑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个问题,但它仍然会继续出现。”

    因为非法使用添加剂而遭到逮捕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导致中国食品问题频发的部分原因。2009年,中国完善了食品安全法,明示了合法的添加剂,并且赋予了消费者一旦发现产品不合格就会获得十倍赔偿的权利。但中国用于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并不算少,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施这些法律。萨米说:“这个国家太大了,政府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全面的监管。”

    在美国,有超过70%的玉米是由孟山都(Monsanto)公司生产的基因改良种子培育出的。孟山都也拥有大豆、棉花以及抗虫害苜蓿转基因种子的专利

    希克里说,FDA在中国最主要的工作是,与对食品安全负主要责任的中国监管部门进行合作,这些监管部门包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萨米认为这两个部门都面临着巨大的监管压力。她说:“中国有50万家食品生产商,其中80%的生产商都是只有10名员工的小作坊。”

    另外,中国还有大约2亿个小农场。这一数目远远超出了中国监管部门现在和未来可能拥有的监察能力。201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中国开展了242次安全检测,比中国监管部门开展的次数要多很多。中国政府将成品检查作为解决中国食品问题的手段。希克里认为,这与西方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做法是,确保企业的生产流程是安全的,并且让公司明白它们必须对此负责。”

    希克里补充道,中国的监管部门,尤其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扮演着双重的角色,而这限制了其职能的发挥。一方面,这些监管部门旨在保护食品的供应安全,另一方面,又要鼓励促进中国的食品出口。希克里说:“既要监管又要促进贸易,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在的主要职能是维持中国出口产品的流量。”

    希克里说,尽管如此,FDA与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合作关系在最近几年里有了巨大的提升。他说:“最初,我们很难为FDA的卫生监督员拿到签证,那时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抵触的。虽然如今这样的态度还是有所保留,但中国政府已经在此问题上表现出了最真挚的诚意。”据希克里观察,如今中国监管部门的官员们经常参与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开展的安全监测行动中。最近,FDA还与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

    国际组织也承担起了帮助中国培养合格企业的责任。去年,中国最大的国有食品加工企业——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被邀请加入了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GFSI)的董事会。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位于巴黎,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该组织的目标是确定食品安全的标准,并且促进各国在此问题上的合作。这一组织的其它董事会成员包括可口可乐公司、麦当劳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以及达能集团。希克里说,跨国食品企业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因此FDA从这些企业身上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市场的知识。

    麦肯斯国际律师事务所的何冰说,尽管中国的法律执行有时候不是特别严谨,但跨国企业一直以来都认真地遵守着中国的法律。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很多跨国企业还尝试着去遵守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以及其它组织确定的国际标准,但是对于必须依赖当地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跨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何冰说:“跨国食品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论身处何方,都要管理好供应链,确保其原材料的质量是合格的。”这意味着这些跨国企业要进行定期和常规的审查与检测,甚至委派合规员在生产线上完成长时间的调查,由此带来的繁琐与成本诱惑着它们从恶如流。萨米说:“有很多企业不想花时间和成本来做正确的事情,它们常常只关注于第一件样品的检测,而不愿花钱进行额外的检测。”

    不过,很多企业在效仿中国企业的违法行为中好好学了一课。新西兰的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Fonterra Group)拥有三鹿集团43%的所有制股份。当三鹿集团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掺有三聚氰胺的丑闻曝光后,恒天然集团遭受了牵连。尽管恒天然集团在三鹿集团的董事会中占有三个席位,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三聚氰胺的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公关灾难,更不用说是一个经济灾难了。恒天然集团被迫终止了向三鹿集团投资1.6亿美元的计划,因为三鹿集团在此次丑闻之后破产清算了。

    尽管恒天然集团遭受了这次重大挫折,但这家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并没有选择从中国退缩。恰恰相反,该企业在中国河北省建立了自己的奶牛场,其中所有的奶牛都是从新西兰进口的。2010年9月份,恒天然集团宣布了其在中国建立第二和第三家奶牛场的计划。该企业的中国区经理菲利普·特纳成为了大获成功的第一人。

    特纳说:“我们一直都在说,我们相信中国对乳制品逐渐增长的需求能够被该国生产的牛奶所满足。2007年,我们在河北建立了第一家奶牛场——唐山恒天然农场,事实证明,我们可以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牛奶,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利润。”如今,恒天然集团打算在中国再建立两家农场。

    跨国企业对于恒天然集团的这一生产方式并不陌生。何冰说,很多跨国企业都在寻求建立垂直一体化的供应链,也就是说,企业能够同时拥有上游的供应商以及下游的零售商店。当然,企业通过长期的独家经销协定,确保其供应商能够坚持质量标准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此,何冰说:“跨国企业希望双方都能够在这个游戏中坦诚相待。”

    大型的企业还能够采取全球化的战略。2010年1月,可口可乐公司公布了KORE系统,这一管理程序旨在持续监控并确保其全球的生产遵守同样的质量与安全标准(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确立的标准)。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其所有的供应商都必须拥有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颁发的合格证书。可口可乐公司的发言人乔安娜·普莱斯说:“我们的公司会持续评估所有的流程以及得到授权的供应商,以确我们的食品安全政策和实践已经到位。任何针对安全问题的投诉都会得到全面的调查。”

    中国消费者对于跨国品牌质量的信赖和对国内食品产品的怀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去年年底,在饮用了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酸奶饮料后,吉林市一名儿童中毒身亡,另有三名市民食物中毒。但可口可乐公司长期以来的好名声帮助其平息了公众的愤怒。警察也很快证明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清白,他们发现饮料遭到了他人的故意投毒。

    当然了,一旦跨国企业被认为在滥用其安全与质量方面的声誉的话,中国民众也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反应,沃尔玛就证明了这一点。去年,重庆官方发现,沃尔玛13家超市中有12家在普通猪肉上贴上了有机猪肉的标签,并且以超过普通猪肉43%的价格售卖。两名员工为此遭到逮捕,这家美国零售业巨头也被迫关闭了其重庆连锁店的店门长达两周之久。

    对此,沃尔玛没有做出任何评论,但迅速撤换了其中国区的首席执行官,并向公众表达了歉意,承诺做出改革,其中包括采用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的食品安全实验室。

    相关热词搜索: 食品安全 中国 坎坷 前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