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对《警察与赞美诗》的艺术性解读

    时间:2021-02-27 08:00: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欧·亨利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小说家之一,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是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在这部短篇小说里,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幽默语言片段。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和反语的使用,为读者描述了一个流浪在纽约街头的人物——苏比的生活片段,真实地描绘了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现状,进而对美国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关键词: 欧·亨利 《警察与赞美诗》 幽默语言

    欧·亨利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威廉·锡德尼·波特尔的笔名,对于这个笔名的来历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就是说暗指作者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把自己作为普通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亨利是美国最为常见的人名之一,而“O”根据作者的说法是因为他是最好写的字母,正是在这个笔名的暗示下,欧·亨利在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对下层的劳动人民给予了更多的同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有关作者欧·亨利和文学创作的总体概述

    欧·亨利1862年出生在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因为幼年丧母,所以由他的姑妈抚养长大成人,因此接受的学校教育并不是很多。但是非常幸运的是,在身为教师的姑妈丽娜的教导和影响下,欧·亨利阅读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和英国的文学名著。欧·亨利从1884年起,先后做过簿记员、药剂师、抄写员和银行出纳员等职业,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见闻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896年,欧·亨利工作的银行发生了现款短缺的问题,清白无辜的欧·亨利反而成为了替罪的羔羊,于1896年被捕入狱。欧·亨利在狱中开始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生涯,一直到1910年6月欧·亨利去世为止,在11年间一共创作发表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小说凭借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在美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一方面,小说中出人意料的事件结局走势引人入胜,所以才有了“欧·亨利式转折”这个专有的代名词。虽然这种小说的结局方式并不是欧·亨利第一个使用的,但是确实是他把这种方式发扬光大的,所以这种手法和他的名字是注定要联系在一起的了;另一方面,欧·亨利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和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特征,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欧·亨利的主要作品包括《四百万》(1906年),《修剪过的灯》和《西部之心》(1907年),《城市之声》和《文雅的贪污者》(1908年),《命运之路》、《选择》(1909年)和《仅是公事》(1910年)。其中短篇小说集《四百万》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一共包含了二十五个小短篇,其中有很多篇都是闻名世界的,都是这部小说集中的精品,比如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和《爱的效劳》。

    二、有关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总体概述

    《警察与赞美诗》收录在欧·亨利的第一部小说集《四百万》中,这部小说集在1906年出版,被认为是作者的代表作。小说为读者描述了一个在纽约街头的流浪汉苏比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反映了美国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对不公平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抨击。苏比为了躲避寒冷的冬季和饥饿,放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得到政府救济机关的施舍,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必须忍受精神上的巨大屈辱,第二就是去监狱里待上三个月的时间。苏比经过了反复的考虑,最后选择了后者,为了可以实现在监狱里度过三个月时间这个常人无法理解的目的,苏比可谓是费尽了心机,做出了重要的努力。苏比首先来到了百老汇一家装修得金碧辉煌的酒店,想白吃一顿被警察拘捕,但是由于他破烂不堪的衣服被侍者拒绝在门外,苏比只好来到了第六号大街拿起一个鹅卵石砸碎了一家商店的门窗,站在原地等待警察的拘捕,但是警察对他的坦白不予理睬,而是按照惯常的思维向着急赶公交车的人追去。沮丧无比的苏比在第五号大街上的商店门前看见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妇,看见远处站着一位警察。苏比急中生智,装扮成了一位流氓去调戏那位少妇,希望警察会逮捕自己,对于自己眼前的这一幕警察是不予理睬,这位少妇不但不喊警察,反而对苏比开始纠缠不放,原来苏比倒霉地遇上了一位妓女。失望的苏比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处非常幽静的角落,在那里有一座古雅的旧式教堂,里面有一位风琴师在为即将到来的礼拜拼命地练习着赞美诗。熟悉的曲子让苏比回忆起了过去,曾经他也有母爱,有理想,有朋友,有玫瑰,有着体面的衣服,也有着洁白无瑕的思想。苏比感慨万千,觉得自己还非常地年轻,唤起了他的进取心,他决定重新做人,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第二天去找一个工作,成为社会上的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可是就在苏比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一只大手落在了他的肩膀上,就这样苏比被无缘无故抓了起来,被判处了三个月的监禁。

    三、多维度视角下对《警察与赞美诗》的艺术性解读

    欧·亨利通过对流浪汉苏比想方设法想要把自己送进监狱的这个生活片段的描述,通过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黑暗的现实:犯法的人没有人去管束,没有犯法的人却被抓了起来;犯法的人可以逍遥法外,不犯法的却被送进监狱,风姿绰约的少妇竟然是一位妓女,雨伞的主人竟然是一个小偷。这本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但是作者却用一种沉重的言辞来进行表达,在小说的结尾又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将小说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小说幽默的主题

    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一部主题幽默的作品,作者对主人公苏比社会身份的选择和小说中的六个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都产生一种合情合理的幽默感。在纽约的四百万人口中,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有,都有可能成为作者描写的对象,但是作者最后却偏偏选中了一个无依无靠,四海为家的流浪汉,因为这样的人都不把自己当回事,所以他人也不会在乎他,存在一种产生幽默的可能。苏比为了可以在监狱里过冬就必须犯罪,然而苏比的性格里面还有善良的一面,并没有去抢劫杀人等犯罪情节比较严重的犯罪,所以就选择了混吃混喝、损坏橱窗、调戏妇女、扰乱治安、小偷小摸等情节轻微但又足以满足自己坐监狱要求的行为。苏比选择的这些小把戏非常符合他的身份特征和故事发生的场合,不至于因为过分的严肃而失去了预期的幽默感,最后实现对美国当时黑暗社会生活的一种揭露。

    (二)小说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

    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故事情节总是在苏比的计划即将实现的时候又发生意外性的转折。在冬天来临的时候,苏比必须开始给自己找一个可以过冬的地方,经过思前考后最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外的决定——到监狱中过冬去,这是小说的第一次转折。紧接着苏比在大街上混吃混喝被拒之门外或在大街上打碎橱窗警察居然不相信,当扰乱治安的时候竟然被当做是在搞校庆活动,调戏少妇的时候竟然遇到了妓女,小偷小摸的时候竟然遇到了小偷,所以连他自己都感叹是什么妖术附在了他的身上,让他和被“拘捕”无缘。这些故事情节看似出人意料,但又于情于理,逐渐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最后,当苏比在熟悉的教堂音乐感化下,对于过去的美好生活进行回忆,准备重新做人的时候,却被无缘无故地拘捕了,在这里,小说的故事情节又一次被推向了高潮,和前面苏比在警察眼前屡次犯罪而不被逮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对美国社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从而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像苏比这样的人生活道路的艰难,当他想变好的时候社会已经不给他机会了,所以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三)小说反讽语言的使用

    小说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反语,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监狱中生活的渲染,夸奖和赞美。按照常理来说,蹲监狱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对于苏比而言,那里却是唯一一个可以过冬的地方了,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地方。在监狱里面,不仅可以衣食无忧,还能躲开巡警的干涉,还可以找到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作者对于监狱极尽了所有的赞美,无非就是对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无依无靠和穷困潦倒的生活进行如实的描述来讽刺美国社会的黑暗。苏比的每一次失败都会发出一次感慨,把自己进不去的监狱比喻成了一个世外桃源,甚至认为自己不能顺利被捕是因为身上有一种魔力在作怪。就这部小说的整体而言,蹲监狱这个最高的理想是串联起一系列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然后将这六个故事情节进行了有机的编织,同时这也是一个有着整体意义的反语,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个崇高伟大而又难以实现的理想,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理想。但是对于苏比来说,蹲监狱竟然成为了一个几费周折却无法实现的梦想,当苏比准备要重新做人的时候,这个“理想”竟然又意外地实现了。

    四、结语

    在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用最强烈的幽默语言、出人意料但是又合情合理的故事情节转折和大量的反语来描述了一个纽约街头的流浪汉苏比,为了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过冬的场所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对美国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那种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表现出了作者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沉重同情,小说蕴含了重要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写作艺术,对欧·亨利的小说再次进行解读,可以弘扬作者小说中那种关心底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作者的文学写作艺术进行赏析。

    参考文献

    [1]王霞 《警察与赞美诗》的功能语言学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01)

    [2]肖潇 张国胜 文学文体学理论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应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6)

    [3]欧·亨利原著 陈华 何晓曦译注 四百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4]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 [M].天津:南开大学学出版社,2003

    [5] Rubinstein A T American Literature:roots and flow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8

    相关热词搜索: 赞美诗 艺术性 解读 警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