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微课教研好处多

    时间:2020-05-20 07:56: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长盛不衰的动力,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适宜的载体,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以往我们将整课作为载体,存在很多问题,如内容过于求全,易造成蜻蜓点水;形式相对单一,易造成服从“权威”;成果延伸不够,易造成就事论事。而微课的引入,弥补了原来整课作为载体的不足,给学校的教研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微课增强内容的聚焦性

    微课的片段化使各学科教研关注的点更加聚焦。教师根据主题选定课文后,再次进行聚焦,集中到某个环节,或是一个资料的使用,或是一个词语的处理,又或者是一种学法的延伸,这样的研究不但容易操作,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

    例如,四年级语文组本学期确定的微课主题是“如何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对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的能力”,在这一聚焦性很强的微课主题下,四年级选定了教材中的三篇课文作为研究的基点,分别是《钓鱼的启示》《井底之蛙》《中国结》。这三篇课文各有侧重,《中国结》侧重选词的角度,教师对于关键词语的选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井底之蛙》侧重对上下文环境的分析和方法的初探;《钓鱼的启示》则是对各种方法的一种实际操作、实践。这三节微课由于各自的内容聚焦性较强,既符合大的研究主题,又因为各自的聚焦不同相互补充,使得整个研究有重点、有联系,有方法初探、有实践检验,这样,三节微课就构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源。

    微课提升形式的灵活度

    原有的教研形式更多注重集中的时间和频次,因为整课为载体的需要决定了时间不能太短,需要组内教师集中时间观课、评课。但是,微课的引入使得每个教研组内的小组活动灵活性加强。教师根据主题选定课文后,进行设计、研讨、录制,剪辑的效率提高了。在观课的时候,时间都在10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教研时间里“讨论研究”的效率。这样,即使在全体活动中时间比较紧张,因为微课的时长较短、内容精炼,教研组完全可以进行“翻转教研”的尝试,教师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即可完成观课的任务,研究效率得到提升。

    在实际操作中,教研的记录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原来只有大组活动记录表,现在有了小组活动记录表。一张表拆分成两张表,不仅仅是形式灵活度提升的表现,更赋予了教师更多自主研究的空间。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大组教研更有思想、方法的撞击,而非原来简单服从权威的人云亦云,因为形式的灵活给予了个体更大的空间,促进了个体更加深入的思考。

    微课加强学科的交叉性

    微课是以研究为主的课题形式,其效果不再是就课论课,就其成果的延续性而言,远远胜于一节力求全面的整课。微课的切口较小,它是在主题之下精选知识点、难点、重点等具有实效的点进行设计、研究的。因此,这种小而实的研究结果既可以是一个阶段的成果或者结论,还可以是另一个阶段的依据点或者启发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序列。此外,研究成果还可以随时与其他课题相互交融,这种交融是微课这一载体优势的体现。

    例如,学校五年级的语文微课研究就与国家级课题“深度学习”进行了有效的交叉对接。在研究汇报中,五年级教师从所做的微课中梳理了深度学习的建构点,大大降低了研究的难度。可见,原来有主题的微课研究为之后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虽然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单元整合,但是整合的基础何在,整合的方法何在,其实在微课中都可以觅得其身影。这种基础性也体现了研究的有效交叉、互融。

    以微课为载体,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原来进入瓶颈的教研形式得到了改变。因此,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摸索出适宜学校、服务师生的教研形式,微课的引入不是终点,只是起点。

    编辑 汪倩

    相关热词搜索: 教研 好处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