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宫墙内的悲歌

    时间:2020-08-14 07:53: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宫怨诗的繁荣时期——唐代,作为作品主人公的宫妃,她们的创作更能诉说她们的爱恨情仇,反映她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本文通过界定唐代宫妃创作的宫怨诗,分析其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内在情愫,揭示唐代宫妃宫怨诗深层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唐代;宫妃;宫怨诗

    作者简介:苏秋红(1985年—),女,汉族,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3-0000-02

    后妃宫人创作的“宫怨诗”,因其特殊身份,在唐代诗坛上独具风格。这些来自后妃宫人内心深处的呼喊,具有与众不同的震撼力。唐代宫妃所作的宫怨诗,不但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其写作技巧、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十分娴熟。

    一、圈定本文所研究的宫妃的范围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多实行嫔御制度。嫔御居住的地方叫六宫,皇后位居中宫,是六宫之长。这种制度至隋唐,发展得更为完备。《旧唐书•后妃传序》云:

    “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龙朔二年官名改易,内职皆更旧号。咸亨二年复旧。”(1)

    除了有地位的嫔妃之外,还有随行服侍的、担任着后宫衣食住用行的女官、宫女、针黹妇、杂役等,虽然地位和阶层不同,但归根究底,却都是皇帝的人。因此,本文论及的宫妃创作包括皇后、嫔妃、宫廷女官、宫人等在内的创作,主要有唐太宗时徐惠妃、武则天、上官昭容、唐玄宗梅妃江采萍以及玄宗、德宗、宣宗时期的一些宫人等等。

    二、唐以前宫怨诗的发生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体制,是造成女性尤其是后宫悲剧命运的根源。而随之产生的后宫嫔御制度则是宫妃的不幸命运及宫怨诗产生的直接因素。残酷的后宫争宠斗争,使她们的哀怨无处申诉,只能借助诗文寄托身世飘零,渴望自由与真爱。如钟嵘《诗品序》云:“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词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2)

    宫妃创作宫怨诗的滥觞之作应该首推汉成帝班婕妤的《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情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夺炎热飙。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诗中借一把团扇之口,来表达班氏渐渐失宠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团扇的命运便是女主人公遭遇的真实写照。全诗委婉含蕴,明咏团扇夏日受宠秋天遭弃的悲哀,暗喻流水般的君恩多变。

    自她之后,历代均有宫妃所作的宫怨诗留传于世。如东汉少帝妃唐姬所作的《起舞歌》,哭诉末代王妃的飘零遭遇;魏文帝皇后甄氏的《塘上行》,哭诉由盛宠而衰,终而见弃的怨恨;晋武帝之妃左贵嫔的《感离诗》,入选宫廷,挥泪别亲时而发出“再奉将何时”、“何时当奉面”的真情流露;隋炀帝时侯夫人的绝命诗——《自伤》六首,由弃置不得侍御的怨恨,到思亲无计可归的忧愁,再到生无聊赖的绝望,最终引劲投环……

    三、宫怨诗是宫禁红墙内的悲剧人生写照

    在沈立东先生编撰的《历代后妃诗词集注》收录的作品中,唐代宫妃创作的宫怨诗有15首。根据诗的内容,且将这15首分为以下几类,并作分析:

    (一)相思苦别、寂寞之忧

    即使是身份高高在上的皇后、王妃,也敢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于笔端,坦言心中所爱所怨。这类诗作以则天皇后的《如意娘》、上官昭容的《彩书怨》为代表作。

    与霸气冲天的“武瞾”相反,人们会由“武媚娘”联想到一位貌美多情的女子。《如意娘》便是她的本色之作: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诗中说的是对心上人的思念,心绪不宁,以至于引起视线模糊,竟把红色看成绿色。接着便写出了憔悴不堪的神态。即便如此,爱情仍在心中燃烧,所以思念的泪水浸透了红裙。

    上官昭容的至情至性之作,当推《彩书怨》一篇: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首诗是一种真实面纯洁的情感流露。秋叶下木,月落露冷,衾冷屏虚,为抒情而设景;征人远戍,闺思缠绵,以致无心弹曲,修书远寄,因景而生情。全诗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武后朝宫人所作《离别难》,以飞花恋人,绿柳含春,气候宜人等乐景写生离死别之悲切。

    (二)与世隔绝、幽闭之苦

    宫妃们长期生活在与世隔绝、戒律森严的深宫中,如同闭锁深笼的小鸟,地位越高贵,行动反而越不自由。面对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只能借助作诗赋词来派遣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天宝末年,洛苑宫人的《题洛苑梧叶上三首之又题》: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题洛苑梧叶上三首之三题》: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入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唐德宗时有个名叫凤儿的宫人写了一首《题花叶诗》:

    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

    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唐宣宗时的宫人韩氏作《题红叶》: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以上四首是著名的“红叶诗”。第一首诗与第三首诗音韵皆同,字句虽小异,表达的感情内容却十分相似:“年年不见春”与“无由得见春”二句饱含宫女深宫禁锢,控诉深宫之内不得自由的苦怨。第二首诗则借物抒情,曲婉深沉,主人公嗟汉自己还比不上一片随波逐流的红叶,内心充满了寂寞孤苦愁怨之情。第四首首句怨流水太急,第二句即挑明因为深宫太闲而怨流水太急。这一急一闲的映衬对照之中,委婉地流露出宫妃们度日如年,闲愁似海的无限凄苦;末两句,女主人把摆脱禁宫羁绊的愿望寄托在一片随波逐流的红叶之上,还致以虔诚的祈祷。

    此外还有唐德宗时鲍君徽所作的《惜花吟》: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

    莺歌燕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妆成吟罢恣游后,独把芳枝归洞房。

    这首诗由伤春惜春而致看破世情,干脆主张肆意游乐。女主人公纵然能豁达到知道“不如尽此花下欢”的乐趣,但一到“独把花枝归洞房”时,却忽然惜而不舍。诗中尽情展现了宫中寂寞枯燥的生活以致年华虚度,而女主人公对这一切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三)君恩无常、争宠之恨

    失宠或长期得不到宠幸的宫妃们,除了独自怅惘失落之外,难免产生怨愤情绪。李商隐《宫辞》描写到:“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唐太宗徐惠妃初次入宫受到宠幸后不久就被太宗遗忘,饱尝苦守冷阁的孤独与凄凉后,挥毫写下盛传宫中的《长门怨》: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思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徐惠妃以班婕妤虽辞谢与成帝共乘一辇却始终摆脱不了“含情泣团扇”、“覆水难重荐”的命运,慨叹自己如同陈皇后、班婕妤那样,终不免于有“长门之恨”。诗人借班氏谗起宠衰,咏扇抒愤的故事以寄托自己无法得到恩宠的怨情。

    唐玄宗的梅妃江采萍,因杨玉环入侍,宠爱日益见夺,最后竟迁于上阳东宫。梅妃不禁发出《谢赐珍珠》的悲叹: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一开头便表达了一种无心修容的心态,直道心中的苦怨。既然懒得梳妆,要珍珠何用?尾一句将她的凄怨之情推到了顶点:满腔凄苦,岂是珍珠所能慰藉?江妃后宫世界深有体会,昨日得宠今日失意的滋味,借“长门”自喻汉武帝陈皇后阿娇失宠的典故,直抒胸臆。

    如上文提到的天宝末年的那位宫人作的《题洛苑梧叶上三首之一题》:

    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

    唐代如此众多的宫妃,得幸者也不过百千之一,因此时常有班氏秋扇见捐之危。此诗聊题梧叶,若非言得宠之忧虑,即是抒失宠之愁思。

    还有一篇鲍君徽所作之《东亭茶宴》,亦属君恩无常的心灵之痛的诗歌之列。诗写东亭周围秀雅的风景。最后两句“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秋风”,因秋风起而忽生汉班婕妤秋扇见弃之感慨,实乃奇峰突兀,画龙点睛之笔。

    (四)自由无期、今生之悲

    开元时期,某宫人作《袍中诗》与唐僖宗时宫人作《金锁诗》为当时盛传的纩衣诗,今生恐怕无缘重见天日,只能希翼来世:“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锁情寄千里,锁心终不开”。重获自由的美好追求,饱含深情的幸福憧憬,只能偷偷地藏在纩衣之中,遥寄千里之外,其境地何其悲惨?

    四、结束语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唐代宫妃的宫怨诗不免有狭窄的境界,单一的内容,呆板的形式等缺点,缺乏精密的构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思想性和艺术性无法与同时代优秀的作品相提并论。但是,作为当事人,以一种更真实、更直接的视角概括了幽居深宫的宫妃们的情感及生活。诗歌中来自宫妃们的心灵之音,是任何其他文人都无法替代的。只有深入把握唐代宫妃的宫怨诗创作,我们才能更全面地探视唐代宫闺的生活,聆听盛唐之音以外的另一种声音!

    注释

    (1)旧唐书(卷五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2161-2162.

    (2)(清)王先谦编.中华传世文选 骈文类纂[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205.

    参考文献

    [1]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

    [2] 沈立东.历代后妃诗词集注[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

    [3] 苏者聪.闺帏的探视--唐代女诗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4] 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 孟波,沈宏梅.唐代宫苑后妃诗简论[J].长春大学学报,2001,11(6).

    相关热词搜索: 宫墙 悲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