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社会工作者介入情绪科学调控的研究

    时间:2020-08-18 07:52: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学习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科学调控情绪的方式、方法,对于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尤为必要。情绪作为一种内在因素,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十分重要。尤其对于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够从情绪管理入手,由内而外的帮助案主使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对于实现“助人自助”的服务主旨极为有利。

    关键词:情绪   行为   社会工作者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上的行为指的是个体受到外界和内部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个体对一件事最直接的外在表现。由于研究角度各异,很多心理学家对行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像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由于我们的心理活动即意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太过繁冗,因此应该着重去研究个体的行为。诚然,以这种观点去认识人的心理自然不够全面,因此一代又一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也在对此不断进行完善。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就指出人的行为不仅受被动的情境刺激影响,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主体的自觉性,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交互决定论。这些研究的进展说明行为会被很多因素影响,如个体的动机、需要、情绪、观念、文化、经济以及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等。而在这些因素中,有的是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调节行为,有些则是通过改变内在状态来调节行为。

    情绪作为一种内在因素,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十分重要。尤其对于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够从情绪管理入手,由内而外的帮助案主使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对于实现“助人自助”的服务主旨极为有利。

    一、认识情绪

    社会心理学上对情绪是这样定义的: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心理现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情緒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情绪,另一种是复合情绪。基本情绪对人们而言是与生俱来的,像是喜、怒、哀、乐等单一的情绪就是常见的基本情绪;复合情绪则是人们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逐渐习得的,其多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形成的,例如爱恨交织、哭笑不得等就属于此类。

    情绪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对这些因素进行梳理,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深刻的了解情绪,从而学会对其进行科学调控。

    (一)认知因素

    在面对某一件事情时,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往往与自身对这件事的认知程度有关。而个体间彼此的认识如果各异,那么即使对同一件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可以说,认识是情绪产生变化的重要因素,通常所谓的“想通了”就能改变情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环境因素

    其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像是自然美景往往使人心旷神怡,而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所做的情绪唤醒实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如果将被试放入不同的环境,虽不能完全改变其情绪,但或多或少会使其受到影响。

    (三)生理因素

    从人的自然属性看,情绪也和生理需要相互联系;比如当人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开心、喜悦等积极性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难过、烦躁等一些充满负能量的情绪。同时,生理唤醒不但是情绪的诱因,也是情绪外显时的主要表现之一。

    (四)社会文化

    情绪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发现,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对行为规范的定义不同,这些差异会连带着影响个体在情绪体验方面的反应。以中美文化差异为例,中国人在感到生气和愤怒时,常常会下意识选择压制情绪,偏向于内敛;而美国人则受个人主义影响,习惯于将自己的情绪直接表达出来,相较于中国更加外显。

    二、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在长达10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心理学家们对情绪和行为的关系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兰格站在生物学的角度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是内脏活动的结果。”认为情绪变化并不是行为反应的原因,而是行为反应的结果;而这显然太过于片面的强调情绪和身体的直接联系,而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对情绪的产生及变化的影响作用。

    认知心理学家阿诺德在其“兴奋-评定”说中,强调了情绪的变化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在阿诺德看来,当人们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首先会对此作出一个思考,去认知这件事情对自身的利害关系,然后以此来作出相应的情绪反应,继而才会有行为。

    与上述理论相比,“两因素”理论的说理更加完整。该理论认为:情绪会受到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等因素的影响,然后才会有接下来的行为反应。而其中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因为生理唤醒可以去调节个体的生理变化,而认知过程则是改变个体情绪最关键的基本要素,这在情绪研究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在对以上各主流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不难发现情绪和行为并不一定存在着先后的顺序。在特定的条件下,个体的情绪会先于行为产生;例如一个人在野外碰到猛兽,其首先是从认知上判断猛兽是一种危险的事物,而后随即产生生理唤醒,引发恐惧的情绪,进而采取逃跑和呼救的行为。同样,个体的行为有时也能直观的反映个体情绪;例如当人们看到痛哭流涕的行为时,难过的情绪就会被激发,而看到开怀大笑的行为时,高兴的情绪也油然而生。

    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情绪与行为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因此针对情绪和行为的关系,我们可以认为,情绪是个体对自身感受的内隐表达,而行为则是个体自身感受的外显形式;情绪和行为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个体对事物的整体感知。

    对于专业社会工作者而言,在帮助案主进行情绪和行为的调控时应立足于案主的实际情况,对于认知能力偏低的案主主要采取行为导向的方式方法,而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案主,则应通过优化认知的方式来从根本上调节其情绪和行为。

    三、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电影《头脑特工队》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个体的基本情绪以五个不同的小人儿形象加以展现。小主人公莱莉的大脑里住着五个分别掌管不同基本情绪的小人儿,他们会在莱莉接受外界事物刺激时作出相应的情绪表达和反应。例如在莱莉搬家时所产生的难过情绪是由蓝色小人儿“忧忧”控制,继而引发落泪的行为;而在莱莉与父母吵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愤怒情绪则是由红色小人儿“怒怒”控制,当愤怒积累到一定程度,莱莉便做出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而所有情绪小人儿的带头者是颜色亮丽的“乐乐”,她一直用各种方法努力让莱莉开心。比如当莱莉因搬家而焦虑时,“乐乐”就会试图改变她对新环境的认知;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乐乐”总是积极面对,这其实就是一种通过改变认知去调节情绪的方法。

    当个体在面对一件事情时,所产生的情绪以及情绪之间的转变,会让个体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而这个转变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个体的认知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著名的情绪调节ABC理论。其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人们在遇到A后所产生的信念即认知,C则是指人们产生的情绪以及与情绪有关的行为后果。通俗的说,ABC理论认为引起情绪的直接原因就在于个体对于外部事件的认知,基于这个理论,心理学家建议调节人的情绪和行为应着重从B入手,加以改变和修正。具体而言,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案主进行情绪的科学调控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行为调节

    行为调节指的是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表情或行为来调节自身情绪,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注意转移。研究發现,当个体某种情绪高涨时,可以有意识的将这些情绪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以此来冲淡高亢的情绪。例如在紧张时可以听舒缓的音乐,而难过时可以看有趣的笑话来转移注意力,继而有效舒缓情绪,从而约束可能偏激的行为。

    (二)言语调节

    言语调节又称“自我暗示法”。这种方法通常在紧张的时候会用到,例如个体遭遇失败时可以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对其加以宽慰,以此增加其自信和抗逆力,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恢复奋斗的劲头。

    (三)人际调节

    人际调节属于社会环境因素层面的调节,由于情绪的产生变化与社会环境有关联,在进行自我调节时,个体可以通过和他人交谈、沟通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如当个体对某件事感到烦躁不安时,可以主动去找亲近的人交流,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却往往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学习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科学调控情绪的方式、方法,对于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尤为必要。社会工作者只有明确情绪的重要作用和调节因素,才能帮助案主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尽可能保持理智的情绪和态度,进而规范控制自己的行为,从根本上实现“自助”。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9-214.

    [2]曾仕强.情绪管理[M].齐鲁音像出版社,2010.

    [3]马剑侠.心理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1]程小叶,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2]郭晓蓓,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