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东江东莞段鱼类外来种潜在危害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0-09-03 07:52: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指出了外来种入侵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尖锐紧迫的社会与环境问题。东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之一,通过走访调查和对比了东汪东莞段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变化,结果表明:东江东莞段外来鱼种主要通过盲目放生、养殖逃逸、随意抛弃3种途径引入,导致东江生物多样性受到危害、存在大范围入侵风险、潜在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导致渔业经济难于改善等危害,提出了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市民科学放生、开展增殖放流增加本地种资源、设立保护区保护经济及濒危物种、落实禁渔政策保护渔业资源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外来种入侵;鱼类;危害;东江

    中图分类号:S937.3;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0-0149-03

    1.引言

    外来种是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物种、亚种,泛指非本土原产的各种外域物种。外来种入侵是出现在其过去和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外来物种在本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本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的现象。外来种并不一定会形成入侵,外来种入侵一般要经历引入、逃逸、种群建立、危害等4个阶段(Williamson&Fitter,1996),只有形成自我再生能力并造成危害才可称为外来种入侵。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于东莞石龙注入珠三角河网后汇入狮子洋,长562km,集水面积35340 km2,为珠江水系干流之一,是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广州及香港的重要供水水源。东江流域外来鱼种种类及分布已有一些研究,但多集中在东江源头及东江中上游的惠州、河源等地,对东江下游特别是东江东莞段缺少研究,对外来鱼种的潜在危害及应对策略也尚未有较为全面的分析,不利于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2.材料与方法

    2.1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为东江东莞段,具体包括东江下游的石龙至桥头段,以及东江北干流、北支流南支流、淡水河等组成的人海三角河网。

    2.2数据来源

    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来源分为3部分,一是1981~1983年国家水产总局组织的珠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二是2005~2009年东莞市水产研究所组织的东江淡水和河口鱼类资源状况调查,三是2010~2015年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组织的东江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通过刺网、笼捕、定置网、电捕器等作业工具定时定点对鱼类进行采集,标本通过福尔马林固定后带回实验室分析,鱼类鉴定参考《中国鱼类系统检索》(成庆泰郑葆珊,1987)、《珠江鱼类志》(郑慈英,1989)和《台湾鱼类志》(沈世杰,1993)。

    3.结果

    3.1东江东莞段鱼类外来种

    我国外来鱼种大多数因为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原因引入养殖和观赏。东江东莞段从1983年的渔业资源调查开始有外来鱼种的调查记载,根据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多年渔业资源监测数据显示:东江东莞段渔业水域鱼类外来种逐年增多,到2015年共发现12种,分别为:短吻雀鳝、麦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下口鲇(清道夫)、革胡子鲇、食蚊鱼、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齐氏罗非鱼、龟壳攀鲈、蓝鳃太阳鱼;外来种占东江水域渔业资源量比重也逐年上升,2009年外来种所占资源量比重约为1/10,到2015年罗非鱼和麦瑞加拉鲮更是成为鱼类资源的优势种(表1)。

    3.2外来种引入途径

    经多年走访调查,东江东莞段鱼类外来种引入主要有3种途径:盲目放生、养殖逃逸、随意抛弃。

    盲目放生:在我国,放生活动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在佛教传人后更是形成了持续、广泛的放生习俗。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宣传,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放生行为往往都较为盲目,不分品种,甚至有些地方还流行小孩出生要放生生性凶猛、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往往选择雀鳝、清道夫、巴西龟等)的陋俗。

    养殖逃逸:华南地区多暴雨,特别是夏天,山塘、水库和养殖鱼塘很容易水淹和漫堤,一些外来鱼种如罗非鱼、麦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淡水白鲳等也是主要养殖经济种,就会随洪水大量逃逸到野外,在溪流、江河栖息繁衍,成为新的种群。

    随意抛弃: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养殖清塘或换养品种,原有的无利用价值,随意丢弃一边,如家里养的水族宠物因某种原因不再继续养护,也会随意丢弃流人到自然水体(表2)。

    4.讨论

    4.1东江东莞段外来鱼种潜在危害

    外来种入侵的危害包括: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威胁当地其它生物健康,危害当地种群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当地自然环境,损害当地经济发展等。鱼类外来种入侵会对本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人类生命健康和渔业生产等造成重大影响。

    4.1.1生物多样性受到危害

    相比本地种,外来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繁殖力和更少的天敌,在自然生态中获得竞争优势,挤压本地种的生存空间,甚至直接伤害本地种,给物种多样性带来严重威胁。外来种的引用,改变了本地种基因型在生物群落基因库中的比例,严重时造成本地种的消失,影响基因的多样性。外来种还能够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生物链,占据本地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种,导致生态系统内生物物种减少,破坏生态环境,使得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根据1983年《东莞市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东莞江河中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除青、草、鲢、鳙、鲮、德外,还有鲤、鲫、鲂、赤眼鳟、黄尾鲴、红鲔等,发现外来种有露斯塔野鲮、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食蚊鱼等4种。2005~2009年,根据东莞市水产研究所调查结果,东江下游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鲢、鳙、鲤、鲂、罗非鱼、等,发现外来鱼种9种。2010~2015年,根据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调查数据,东江下游主要经济鱼类有鲢、鳙、鲤、鲂、罗非鱼、麦瑞加拉鲮等,外来种增加至12种。以上调查表明,东江东莞段主要经济鱼类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常见的撼、鲫、黄尾鲴等经济鱼类现在已不多见,调查发现的种类也在下降,东江东莞段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

    4.1.2存在大范围入侵风险

    ①种类趋多。东江下游东莞江河水域1983年调查数据发现外来鱼种仅3种,到2009年调查发现外来鱼种已达9种,到2015年则增加到12种,越来越多的外来种完成人侵前期的引入、逃逸阶段,开始进入种群建立阶段。②范围扩大。东江东莞段外来鱼种最初在下游河网发现,随后扩散至干流和南、北支流,现在是整个东莞段均有发现。③危害显现。东江下游河网部分河涌清道夫泛滥成灾,麦瑞加拉鲮和罗非鱼则已成为东江东莞段渔业资源的优势种,完成种群建立,东江东莞段水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是否与此有关还有待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但外来种入侵的风险已显现。

    4.1.3潜在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在东江下游的企石、石龙、万江等段有多次捕获雀鳝、短盖巨脂鲤的记录。雀鳝原产于中北美洲,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作为观赏鱼引入我国,为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属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类之一,其卵有剧毒,人类或其他热血动物不慎食用可能导致死亡。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经济种引入我国,短盖巨脂鲤牙齿锋利,能咬水中其它生物,与俗称的“食人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属于锯脂鲤亚科,在食物不充足情况下能吃同类,在特别饥饿和食物匮乏时可进化成食人鱼。任其发展,将会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

    4.1.4导致渔业经济难于改善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生境破坏和外来种入侵是造成东江渔业资源难于恢复的4大因素。随着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和东莞水域环境的逐年改善,东江东莞段渔业资源得到一定程度休养,但资源量持续没有得到改善。根据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2010~2015年连续抽样调查数据,东江东莞段作业渔船年均利润约为3万元,按每船2个劳动力计算,人均年收人为1.5万元,仅能维持生计,渔民收入持续没有得到提升,渔业经济难于改善。

    4.2东江东莞段鱼类外来种入侵应对策略

    外来种入侵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尖锐紧迫的社会与环境问题,任其发展,将威胁整个生态系统,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外来种入侵现象,加强防控。调查表明,外来鱼种在东江下游已形成人侵,对本地种形成威胁,但总体风险可控。为应对外来鱼种对东江下游生态环境的危害,当前,应加强外来种危害的科普宣传和外来种的引入流通管理,尽量减少自然环境下外来种的新增,同时,强化本地种资源的补充恢复。

    4.2.1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市民科学放生

    在万江大王洲、石碣放生台、石龙金沙湾、企石黄大仙庙等市民经常放生的地点设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科普宣传栏,介绍外来种入侵的危害、鼓励放生的本地种、禁止放生的外来种等知识,指引市民科学放生。通过科普下乡的方式,定期在桥头、石碣、石龙、万江、麻涌等沿江镇街广场或社区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放生宣传活动。制作科学放生公益宣传广告,通过电视台和广播举办科学放生访谈讲座,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

    4.2.2开展增殖放流,增加本地种资源

    落实《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为确保增殖放流效果,要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 9401-2010)、《广东省淡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要求,做到精准增殖。①放流品种精准,根据当地渔业资源调查情况放流资源量下降的本地种,如鳙、草、鲮、鲢等;②放流时间精准,放流季节要与自然环境下幼鱼成长季节同步,放流时间节点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上午;③放流地点精准,要选择在水质条件好、水流平缓的江边或湾滩;④品种规格精准,太小不能适应新环境,死亡率高,太大则育苗成本过高,放流的鳙、草、鲮、鲢等苗种以5 cm左右体长较为适宜;⑤放流操作精准,放流鱼苗要经过疫病检疫和药物残留检测,放流时应将打包鱼苗的包装袋泡在自然水体里,待袋内外水温接近时再打开放流,或贴近水面连水缓缓倒入,切忌高空抛坠;⑥资金使用精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经费应主要用于鱼苗的购置和投放上,避免在仪式上铺张浪费。

    4.2.3设立保护区,保护经济及濒危物种

    近年来,由于采砂、偷排等原因,东江下游河床和水质环境遭到破坏,东江水生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应开展一次全面的东江水域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选定典型的水生生态区、渔业资源丰富的水域以及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产卵场、索饵场、栖息地等划定生态红线,设立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通过宣传、巡护、救护驯养等方式加强管理,严格限制保护区内和周边开发建设及污染排放,改善东江生态环境,切实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经济鱼类。

    4.2.4落实禁渔政策,保护渔业资源

    2011年起,每年的4月1日至6月1日实行珠江水域禁渔期制度以来,减少了对水生生物产卵群体和幼体的损害,东江下游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得到了缓解,水生生物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但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因此,珠江水域禁渔期制度应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加强、严格执行禁渔期管理,切实保护东江本地物种,保护渔业资源。

    相关热词搜索: 东江 东莞 鱼类 危害 应对策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