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徐克钟情《智取威虎山》故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时间:2020-09-09 07:58: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徐克为什么会重拍红色经典《林海雪原》?

    对于观众来说,这的确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对于徐克本人来说,这却是长达40年创作心愿的终了,是其电影人生水到渠成的选择。

    1950年生于越南的徐克,13岁时就用从摄影器材店借来的超8拍摄了人生的第一部短片。中学毕业后,他每天沉迷三到四场电影,填充两年百无聊赖的日子,后来前往美国达拉斯南循道大学学习电影课程,在美国成为“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的校友。他与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就是在这段留学期间萌芽的。

    “20世纪70年代,我在纽约偶然一个机会看到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一下子就被吸引住。这个戏跟其他的样板戏很不一样,它讲了一个卧底匪窝的军人与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紧张惊险,非常刺激。”徐克回忆,1977年返回香港,他很快找来《林海雪原》的原著,发现这个剿匪故事不仅格局宏大,而且人物都有真实原型,就此,“智取威虎山”在他心里扎了根。此后的日子,他一直留心搜集《林海雪原》的相关材料。尽管后来由于拍摄《新龙门客栈》《黄飞鸿之狮王争霸》等经典武侠片而名震影坛,徐克心底那个关于“智取威虎山”的英雄梦却一直没有褪色。

    “还有一位老友不得不提”,徐克对《国家人文历史》记者说,这位老友便是已故著名导演谢晋。一次他来内地交流,与谢晋导演碰面。谢晋问他:“你有没有想过拍一部内地题材的电影?”徐克几乎是脱口而出:“智取威虎山的故事”。这个答案显然出乎谢晋的预想,但谢晋只说了一句话:“一定要拍,我支持你!”20年过去了,徐克对这段往事念念不忘。他说,有机会拍摄这部3D版的《智取威虎山》,是完成个人的夙愿,也是兑现对老友的承诺。

    熟悉徐克的观众,应该不会忘记那句名言,“以今日之我打败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打败今日之我”。这是徐克对电影创作的宣言,也是他艺术生命的写照。从影近40年,指导电影数十部,经典无数、烂片也不少,不论是题材、类型、风格还是技术,他从不重复自己,乐此不疲地制造着种种剑走偏锋、急激险怪的影像空间;因为一直求新求变,他的身后聚集一干拥趸铁粉,也招来一些质疑诟病,可他一直拒绝平庸,从没有拍过一部四平八稳、让人看过就忘记的电影。

    张涵予:“杨子荣就长在我的身上”

    这次重拍《智取威虎山》,着实是一招“险棋”。

    他当然知道杨子荣、座山雕是内地几代人心中的经典。“京剧《智取威虎山》是太多人的记忆了,相信观众都会对这部戏有很深刻的感觉,我想在杨子荣智斗座山雕的故事中融入我对京剧的印象,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配合。”故事里,扫匪的过程是最吸引徐克的部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可以把它的节奏处理得紧张、刺激。在角色上,也可以跟观众分享一些对生命或者将来的看法。我不会完全把这部戏当成一个历史故事来拍,也不会把它单纯当成一个京剧故事来拍,最重要还是从感情方面下手,让观众对这段记忆有认同感。”但他笃定,这部电影“无论故事还是细节,都跟大家的印象有很大区别”。

    好的导演一定拥有一双慧眼,总能发掘演员不为人知的潜能,放大剧本角色的魅力。看过徐克的电影,你一定不会忘记里面形象性格鲜明的各色人物。从黄飞鸿、金镶玉到东方不败,从狄仁杰、武则天到东厂“厂花”;从李连杰、张曼玉到林青霞、刘德华,从李冰冰、陈坤到周迅、桂纶镁,徐克电影为华语电影史贡献了众多光彩熠熠、独一无二的形象。杨子荣和座山雕能否被载入这个名单?

    真实的杨子荣,童工出身,做过苦力,干过伙头,智勇双全,从侦察排长,成长为一代传奇英雄。在电影里扮演杨子荣的张涵予自信满满,因为“杨子荣就长在我的身上”。张涵予说,他5岁就崇拜上了英雄杨子荣,从影以来一直在等待这个角色。还没拿到剧本,张涵予与徐克已经谈过三次杨子荣,二人一拍即合。第一次是在四年前的9月份,可惜剧本不成熟,无奈最终下马。第二次在香港,徐克打定主意要拍《智取威虎山》,后来又没拍成。最后一次是在台湾金马奖50周年的庆典上,再遇徐克方知拍摄终于万事俱备。张涵予说,徐克版的杨子荣是响当当的汉子、真实的英雄,能唤起当下中国人的血性和情怀。

    不论是否看过这版《智取威虎山》,人们都很难将座山雕与梁家辉联系起来。其中大部分原因在于这版座山雕颇为戏剧化的造型,这或许就是徐克有意营造的“陌生化”效果。徐克有一点让梁家辉很是佩服,“他每次找我出演的角色都是我所不熟悉的”。梁家辉说,《智取威虎山》是真实的故事,因此徐克没法完全按照以往武侠片的路数去发挥想象力,座山雕如何成为座山雕,座山雕如何对待杨子荣,203部队如何进入威虎山,一切都要契合当时的时代做设计。

    而在徐克眼中,这电影讲述了一个真实的英雄群体,也同样讲述了仗剑江湖、快意恩仇的故事。“《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很有武侠的感觉”,杨子荣、座山雕、少剑波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203部队是当时解放军的精锐,八大金刚是纵横东北的老江湖,这些身份不同又各具神通的人物集结在一起,恰恰构筑起一个正邪对立、凶险惊心的江湖。

    在徐克主掌的江湖里,有英雄也必然少不了枭雄,最好看的往往是那些势均力敌、棋逢对手的桥段。他的电影里,除了让人难忘的那些英雄侠客,反派角色常常也是最出彩的。这一版《智取威虎山》,除了大反派座山雕,炮头、翻垛、粮台、插千、秧子房、水香、花舌子、铁锁“八大金刚”,以及侯专员、小炉匠栾平和新创造的人物青莲,自然是各怀鬼胎、针锋相对,各有各的精彩。在徐克的想法中,“把反派的势力加强、智慧提高,主角受到的挑战和压力更大,戏才会产生高潮”。

    零下30摄氏度的哨子

    茫茫林海雪原里未知的困难,是这版《智取威虎山》的另一处“险”。

    徐克认为,我们对电影美感的要求随时代而变化,时代不同,人们对于电影会有不同的眼光和感受。“《智取威虎山》在80年代拍摄,最关注的应该是这个故事好不好看,故事本身有什么让我们意外和惊喜的地方。90年代,技术上会好一点,画面会拍得更精致化,但因为那时候大陆和香港没有很密切的电影合作,所以不可能有机会在东北实景拍摄。而现在,我们可以触碰到这个故事真实的一面,《智取威虎山》才真正跟我们在思想和感受上产生密切关系。这其实是我们的一次旅程,我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候,除了对故事有了新的理解和表达诉求,电影技术也已经成熟,我们可以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

    《智取威虎山》最终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拍摄周期长达5个月。仅拍摄前的筹备工作就用了5年,包括实地看景、拜访当年203部队的后人、研究拍摄技术问题、反复琢磨故事等等。对于为什么非要到东北实景拍摄?如今已64岁的徐克只有一句话,“环境是最好的导演”。

    但在东北雪乡里实景拍摄,困难还是远远超出预期。

    “所有的器材都说明可以在零下十度的环境里正常工作,那零下40度会是什么情况?”徐克首先想到的难题是器材。于是,开拍2年前,拍摄团队便带着器材去东北做测试。已经拍摄过30多部电影,又与徐克合作过《七剑》《龙门飞甲》《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摄影指导蔡崇辉觉得“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东北的雪可以达到成年人的胸部那么高,这种情况下,别说拍摄,连架机器都困难。这是我入行以来最大的挑战。”

    对自称为“疯狂影痴”的徐克来说,“挑战”或许正是3D版《智取威虎山》的价值所在。在东北开工期间,他为每个工作人员都准备了一个哨子,一旦有人意外陷入雪坑,吹响哨子求救,全组人便会立刻停工救援。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全组人员每天都是绷紧了神经开工,用大灯烤着摄影机以保证正常拍摄。

    为了鼓舞士气,徐克还写了一副墨宝,上书“山穷水尽出高手,九死一生见功夫”,可谓豪气冲天。那天,执行导演袁卫东从老师徐克手里接过这幅字,端详了整整5分钟,然后将字挂在了剧组办公室的正墙上。

    在《智取威虎山》里一路闯关,剧组人人都感到作为剧组灵魂的徐克的精神力量。袁卫东说:“当年的203部队进入林海雪原时,肯定跟我们心态差不多,几十个人怎么可能剿灭成百上千的土匪?但他们在少剑波、杨子荣的带领下,最终书写了传奇。徐克导演就是我们的少剑波。”

    也是这种几近癫狂的想象力和工作状态,让徐克在电影圈获得“老怪”的称谓。美国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第一次见到徐克,就感慨地写下:“(他)看上去就像每一刻都蓄势待发的模样。眼前这个人,可以不眠不休连续工作36小时,可以五天内完成剪接、配音、混音、字幕、印片等整个过程,还可以在午夜场放映四小时前动手做些‘小改’。”

    这一点,最早将徐克称作“老爷”的电影人施南生想必最有感触。她透露,徐克导演名字中的“克”字是他本人所改,意在希望自己能在电影道路上“攻无不克”。

    今天,当我们在银幕上再度看到“穿林海、跨草原”的豪迈场景时,或许更能体会“山穷水尽出高手,九死一生见功夫”的深意吧。

    好故事具有传世和永恒的本质

    1984年,徐克和施南生在香港成立电影工作室,曾清楚列出对导演的三个要求:一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二是要言之有物;三是要走群众路线。他们认为,“电影是大众媒介,但愿我们跟观众一起呼吸……群众是用感觉看电影,不是用脑袋分析电影”。

    30年后,再看徐克为华语电影观众讲述的《智取威虎山》,则无一不映照着最初的理想。

    他说,“我常常觉得,一个故事,一个电影,一部小说,讲故事的方式因为时代而变迁,以至于对某种价值观的聚焦点不一样,所以会常常觉得有些作品跟现在没有联系,感觉这是另一个世纪的事情,跟我们无关。可是很多好的小说,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常常是具有传世和永恒的本质。《林海雪原》经历这么多年,给很多人共同的回忆,是有相当分量、很有亲和感、和观众关系很密切的故事。”

    金庸曾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在徐克的世界里,侠从来不是一种“出世”的行为,而是一种“入世”的理想和情怀。《智取威虎山》与观众的“密切”关系,也不仅在于是一种共同的成长记忆,更是一种在当下渐行渐远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

    在3D版《智取威虎山》里,徐克把自己的故事和期待放在了韩庚扮演的角色上——一个青年人意外中发现了“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并最终走上了寻访林海雪原的征程。徐克显然希望,更多的人、青年人能记起这个故事,记起那些远去的英雄。他说,“我们身边有很多英雄,也有很多无名的英雄,有些人会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奉献出他的名誉甚至是生命,却在历史进程中被遗忘。所以我拍《智取威虎山》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敬礼’”。

    也许是独特的身世,让徐克的电影总是隐匿着淡淡的对于家国的依恋,甚至被影评人评价为“民族主义成瘾”。这一次,徐克仍然有话说。他说,杨子荣、少剑波不是007,也不是钢铁侠、蜘蛛侠,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值得我们致敬的民族的英雄。

    没有大漠黄沙,也没有飞檐走壁,在700里茫茫雪原,徐克继续讲述着他的英雄梦想。少了汪洋恣肆的武打动作,也少了波谲云诡的乱世背景,在真实的历史记忆里,徐克建构着自己的江湖秩序。

    他继续着故事新编,继续着仗剑走江湖,依旧快意洒脱。

    东北零下30摄氏度的雪原上,徐克的眼前渐渐模糊。“终于进入到威虎山的世界里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很享受,一直想做的事情,那个情怀终于实现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为国为民 智取 钟情 侠之大 故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