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众山之梦

    时间:2020-10-28 08:00: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

    漾濞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境内98%都是山区。因为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漾濞经济发展缓慢,1981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扶持县,1983年被列为不发达县,1986年被列为云南省贫困县和国务院在云南重点扶持享受贴息贷款的26个县之一。2012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漾濞又名列其中。

    山区、民族、贫困成了漾濞的标签。

    贫困如幽魂在这块土地上久久不散。

    一个60后朋友回忆童年往事时说:“我是饿着长大的,饥肠辘辘的感觉伴随我整个童年时代。记得有一年春天,地里的麦子还没有黄,家里的粮缸却见了底。无奈的母亲到地里割回了一箩筐青麦子,揉搓出麦粒给我们充饥。”

    一个家住山区的朋友有着馒头情结。他说:“小时候我家附近的山林里驻扎着一个伐木队。一次我从伐木队的厨房门前走过,做饭的工人给了我两个馒头。那馒头隔了夜有点发酸,我依然觉得美味无比,自己吃了一个,剩下一个十分珍惜地带回家给妹妹。那时候吃的都是包谷面,哪见过白面馒头啊!”

    还有一个朋友讲述的童年记忆是关于锅巴的。她的家鄉出产稻米,小时候却很少有机会吃到大米,麦面、玉米面等杂粮成了主食,有时候连杂粮都断顿。有一天一支拉练的部队驻扎到村庄旁边,她和一个小伙伴跑去看稀奇。部队用大铁锅煮饭,锅底结了厚厚一层锅巴,只见炊事员把一口口铁锅里的锅巴刮出来扔在一旁,她和小伙伴就把那些锅巴捡拾起来带回家。她母亲把她捡回的锅巴加工了一下,让她和妹妹吃了一顿香喷喷的米饭。

    ……

    每一个关于贫困的故事都催人泪下。

    好在食不果腹的日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包产到户后得以终结,富足的生活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崭露头角,但依然还有一部分人挣扎在贫困线上。据2015年统计的数据,漾濞县还有贫困户4297户,贫困人口15057人。

    新的时代,贫困有了新的含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给贫困的定义是: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这样定义贫困:“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在他们的表述中贫困是一种能力和机会的缺失,扶贫也就不能仅仅以解决温饱为标准。

    贫困让我们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和自尊感。

    如何让漾濞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远离贫困?如何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都步入小康?

    漾濞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认真学习中央扶贫政策,按照省州各级的工作部署,结合县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出台了《漾濞县退出贫困县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县扶贫开发攻坚指挥部,全县9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力争到2016年,确保到2017年全县15057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漾濞,这块神佑的土地,层层群山,道道溪流围绕出旖旎风光,却也缠裹住前进的脚步,脱贫,致富,这是百姓的期盼,众山的梦想。

    走进漾濞任一乡政府或任一村委会,你会看到扶贫脱贫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每个乡政府办公楼最醒目的地方都挂了一块脱贫摘帽倒计时牌,给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各乡政府的展示栏里内容最多的是扶贫脱贫,脱贫攻坚重大项目规划,脱贫攻坚现状,脱贫攻坚特色产业规划布局,脱贫攻坚“挂包帮”等等内容多以图表形式简明扼要地展示出来。在太平乡政府的院场里我们还看到一张《太平乡特色小城镇规划效果图》,它生机勃勃地展示着一个贫困乡的未来。

    村民委员会是扶贫脱贫工作最基层的单位。

    在各个村民委员会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精准脱贫的口号,更多的是细化了的扶贫脱贫工作计划,建档立卡户名单,出列挂图作战表,项目规划示意图,驻村扶贫工作队人员公示牌等等,置身其间,不难感受到扶贫工作的急迫紧张和有条不紊。

    2

    漾濞有建档立卡贫困乡2个,行政贫困村18个,深度贫困自然村77个。

    2016年5月在漾濞县文联的安排联系下,我断断续续对漾濞县两个建档立卡贫困乡太平和龙潭进行了走访。

    最想说的是一个总体感受,那就是每走进一户人家问及扶贫的情况,我听到的都是一片赞扬之声:对党和政府的赞扬,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赞扬,对各级领导的赞扬……他们中有的已经脱贫,有的正走在脱贫的路上,他们一致真挚地感谢着党和政府。这里我记录了漾濞县龙潭乡龙潭村街子社杨崔兰的老父亲说的一句话:“现在国家政策好啊,我们私人建房起屋是自己的事情,政府又给钱又给贴息贷款,哪朝哪代见过这种好的事?”

    就在这样真挚的赞扬声中我开启了走访之旅。

    最先去的是太平乡。

    太平乡宣传委员茶润新陪同我们走访。

    茶润新是一个瘦高的女子,年纪不大,却俨然是一个资深基层干部,她不仅熟悉各村的村干部,对农户的情况也了如指掌,可见她是经常走村入户的。

    太平乡总人口1795户707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85户,贫困人口2150人,其中深度贫困户100户,共355人。

    在太平乡众多的贫困户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箐口村阿格拉社的席永娟家。

    车子停在阿格拉路口,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幢歪歪斜斜的垛木房。那房子立在山坡上,像小孩子用积木马马虎虎搭出来似的。建盖房屋的木头和瓦片都已漆黑,支撑房檐的四根木柱一律向右倾斜着,显然不堪重负。席永娟一家5口人就住在里面。

    阿格拉属于高寒山区,地名源自当地方言,意谓地势狭窄。稍微平整一点的土地都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庄稼,东一块西一块补丁似的贴在山坡上。核桃是这里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席永娟家的垛木房周围也长满了绿荫荫的核桃树,可是阿格拉海拔高,核桃产量少,她家一年的核桃收入才7、8千元,这还要赶上核桃价格好的年份。这对赡养着一个老人,抚育着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点钱维持家庭开销都很勉强,建盖新房便成了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

    相关热词搜索: 山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