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和国际创新理论的对比适应性分析

    时间:2021-02-18 07:51: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对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和国际创新理论进行介绍和讨论,将二者在基本理论、理论目的、实用知识性质认定、实用知识来源、公司决策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论证国际创新理论确为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替代理论,为未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国际创新理论天生国际化

    引言

    Uppsala模型即渐进式国际化模型,由Johanson和Vahlne(1977)提出,该模型主要解释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兼并、整合,并在运用外国市场知识和市场投资的过程中成功占领国外市场份额的动态现象,即渐进式国际化现象。如今,Uppsala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公司的国际化行为和过程,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渐进式国际化理论模型中的很多基本假设在解释国际商务种种行为的过程中难以成立(Autio,2005)。近年来不少文献提出公司国际化行为并不一定遵循渐进式国际化模型的问题(Oviatt ,McDougall, 2005)。因此学术界仍需要更多解释公司国际化行为和过程的新理论。Oviatt 和McDougall提出的国际创新理论,则将理论界的研究焦点又一次集中到了研究新兴跨国企业家、跨国企业及二者在全球市场中的突出作用上。

    渐进式国际化理论

    (一)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Johanson 和 Vahlne(1977)认为,渐进式国际化的基本假设是公司缺乏国外市场知识,且这种缺失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因此,这些公司走出国门的典型做法是首先通过代理出口商品,进而在国外设立销售子公司,最后到东道国进行合资或独资生产经营。且这一系列步骤的时间顺序被认为与母公司所在国和东道国的环境和制度距离有关。

    根据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公司的国际化可能始于偶然收到国外的订单,开始出口商品和设立国际部门,并最后发展到建立一个经过完全整合的全球化公司。因此,只有当国内市场成熟并开始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之后,公司才会被动进入国际市场。

    渐进式国际化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两种国际化情形。一种是通过建立前文提到的渠道逐步走向国际化;另一种情形则是企业多选择进入与母国具有最佳环境制度距离的海外市场,在这些市场中买卖双方更容易理解对方,市场不确定性较低,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机会。

    (二)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贡献

    首先,之前的诸多国际化理论均建立在解释变量仅为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的模型上,而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则引入了承诺和知识作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解释变量,阐释了外国市场经验是如何影响公司的出口行为的,让读者得以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外资投入行为。其次,渐进式国际化模型也能帮助想要走向国际化的公司制定计划和作出决策。

    国际创新理论

    (一)国际创新理论的产生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从国外市场流入的信息量增大,减少了各国间的环境和制度距离,更大的国际间一体化市场逐渐形成;第二,国际间往来和交流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公司协调跨国业务的能力普遍增强;第三,国际化管理经验得到普及,公司能通过开发自身资源或招聘人才的方式来获得这种经验和知识;第四,公司招聘和雇用职业管理机构也越发成熟,使之得以灵活组织和调用国内外各种外部资源(Autio, 2005)。

    但是,近些年来不少研究却发现,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实际上是个迅速的过程,甚至很多公司在建立之初,便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于是国际创新理论,即INVs,便应运而生。

    此外,渐进式国际化模型本身的适用性也呈现出局限性:第一,拥有更多资源的公司倾向于在国际化进程中加快步伐;第二,当国外市场稳定且和母国具有同质性时,企业倾向于加快国际化步伐;第三,企业能够将某一市场知识和经验推广到另一市场中时,也倾向于加快其国际化步伐。如果国际创新理论恰好能够弥补这些缺陷,便可以认为国际创新理论,可以作为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替代或补充理论(闫鸿飞、张雪冰,2010)。另外,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已无法解释诸如之前提到的英国小公司“天生国际化”的现象。因而仍有必要寻求出一套替代理论,以更好地解释那些一经建立便迅速走上国际化道路的公司的行为,而国际创新理论,便能被很好地解释这些行为。

    (二)国际创新理论的内容

    根据Oviatt 和 McDougall’s (1994)的定义,国际创新理论实际是起源于从资源利用和在多国销售所得中获得比较优势的商业组织形式。因此,国际化的时间对于公司能否顺利生存、成功扩张其业绩,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这之中也有两个问题:第一,根据Chetty 和 Campbell-Hunt (2004)的说法,难以界定公司究竟以多快的速度实现国际化,才能被定义为天生国际化。而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这些公司国际化最长的时间分别为两年(McKinsey ,Co. ,1993)、六年(Zahra,Irel, Hitt, 2000)、七年(Jolly等,1992)和八年(McDougall等,1994)。第二,不能确定究竟是公司的历史积累,还是公司的企业家经验,带领公司真正实现国际化。于是Oviatt 和McDougall 在2005年将国际创新理论的定义拓展成为一个更为广义的能够适用于新建立和已建立的公司的定义。这一定义更注重于公司所拥有的企业家精神,而非公司国际化用时长短。

    (三)国际创新理论的分类

    Oviatt 和 McDougall (1994)根据公司国际化涉及到的价值和国家两个维度,给出了国际创新理论的四种类型:进出口创业企业、多国交易企业、地理集中创业企业、全球创业企业。进出口创业企业只在企业家情况类似的国家内开展业务。多国交易企业则在多国密切寻觅商机。地理集中创业企业与上两种比较,其不同点在于它在地理界限上比多国交易企业更为严格,在业务上又不只局限于边界进出口的贸易,也包括了物流业务。全球创业企业是国际创新理论最根本、最彻底的表现形式,因为这种形式里,公司行为没有地理限制且组织活动多样。而与此同时,由于全球创业企业需要同时具备处理协调好地理问题和业务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最难以实现的国际创新形式。

    (四)国际创新理论的贡献

    首先,国际创新理论认为新建立的小公司,并不一定需要为了开展国际间业务而首先积累一些海外资源,他们可以通过分享企业家的经验来达到同样的效果(Stevenson , Gumpert,1985;周劲波、黄胜,2008)。第二,国际创新理论被看作是公司生存、扩张和实现客观业绩的重要原因(Zahra,2005)。第三,国际创新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天生国际化现象(born-global),这也是它带给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较大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Johanson 和Vahlne所忽略的空白。国际创新理论开启了研究新建的创业企业国际化现象与行为的新方向,能帮助人们真正理解国际新创企业的形成机理及其本质与竞争优势,以制定有效政策来鼓励其发展(Knight,Gavisgil,1996;赵优珍,2011)。

    (五) 国际创新理论的局限性

    第一,由于不少公司在正式成立前,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准备期,所以难以界定企业国际化的确切启动时间(Zahra,2005)。第二,国际创新理论的诸多论点都与当初创立时相同,其相关框架仍未被进一步拓展。但正如Zahra(2005)所提,国际创新理论已经开启了研究的先河,这本身便是极具洞察力的了。

    国际创新理论是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替代理论

    国际创新理论成为渐进式国际化理论替代理论的理由如下:首先,这两个理论的切入点不同。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着重研究自然条件对公司国际化发展的限制上(Autio, 2005),其基本理论为公司的表现行为理论和(Cyert 和 March,1964)企业增长理论(Peose,1959);国际创新理论则着重研究公司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第二,两模型的目的不同。国际创新理论关注公司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其国际化,而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则重点关注公司的国际化进程问题,多用来解释公司国际化结果是如何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第三,两模型对实用知识的性质认定不同。渐进式国际化理论认定外国市场承诺了相对更高的资产确定性,即投往某一目标市场的资源,不能轻易地被转移投放到任何其他地方;而国际创新理论认定资源具有相对更高的可替代性。第四,两模型认为实用知识的来源不同。Johanson和Vahlne (1977)认为实用知识只会产生在母国;而国际创新理论则认为公司所享用的资源是国际化分散的,公司创造价值是建立在跨国界的有价资产得以充分结合、利用的基础上的(Autio,2005)。第五,国际化决策者不同。从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角度看,公司制定的重大决策,尤其是走出国门的决策,是一系列组织所参与的、多种力量联合的决策过程;而从国际创新理论的角度来看,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创始者所具有的个人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生意圈等资源,是独一无二且难以被他人模仿的,使该创始人能够在公司创立的初始阶段便抓住国外市场机会。渐进式国际化理论与国际创新理论,还有其他不同之处,详见表1。简单总结即是:渐进式国际化是被动的而循序渐进的,而国际创新理论则是主动而激进的。

    由上文的比较发现,国际创新理论能够解释渐进式国际化中所忽略的地方,它能够更好地解释渐进式国际化理论所不能解释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现象。国际创新理论以研究企业家精神的视角,提出了缩短甚至跨越渐进式国际化理论中国际化阶段的可能性,是对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因此,可以认为国际创新理论,能够作为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替代理论。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和讨论了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新现象。之后笔者又介绍了国际创新理论产生的背景、定义、类型和贡献,并从多个角度比较两个理论,以论证国际创新理论为渐进式国际化理论的替代理论。

    但是,不能只简单地评判两个理论孰优孰劣,而只能说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国际化情形。国际创新理论仅将目光投向了渐进式国际化理论所忽略的地方,且这两个理论也有不少相近的假设和观点,因此也有学者指出,两个理论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为此,未来应将研究重点放在两个理论的互补性、相似或者相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以寻求一个合适的框架,来确定这两个模型各自所使用的不同情形。

    参考文献:

    1.Aharoni,Y. The Foreign Investment Decision Process, Division of Research,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Boston,1966

    2.Autio,E.Creative Tension: The Significance of Ben Oviatt’s and Patricia Oviatt,B. Mcdougall`S Article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1994).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 25(1)

    3.Bilkey,W.J. Tesar,G.The export behavior of smaller sized Wisconsin manufacturing firm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Spring/Summer),1997

    4.赵优珍.在华国际新创企业的特征及其与国内的比较分析.经济管理,2011,33(2)

    5.周劲波,黄胜.知识管理视角下国际新创企业的国际化过程特征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08,12(24)

    相关热词搜索: 适应性 国际化 理论 渐进式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