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基于“情绪智力”培育的民办高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1-03-02 08:01: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情绪智力”(EQ)又称情商。当今社会,情商素质已经成为影响一个人成才、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学校开始把对大学生的情商培育列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从大学生情商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形成的根源。针对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情商培育的实际,突出民办高校在情商培育方面的优势,探讨民办高校对大学生情商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情商培育 能力培养 学生管理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情商的高低已经成为事业和生活成败的关键[1]。从人的生理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没有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的是来自于后天的培养。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越来越重视考察应聘人员的情商素质,并通过心理测试或情商测验等手段测试应聘者的情商,从而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的高等教育普遍注重对知识方面的教育,缺乏对情商培育方面的专门研究,相对于社会的需求,大学生情商素质还是令人担忧的,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情商培育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大学生情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中国大学生情商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现实有直接的关系。

    (一)现行教育体系的影响。

    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主要是围绕升学和高考的指挥棒运转。在小学时追求优质小学教育,在中学时寻求重点中学学习。虽然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制定出诸多素质教育建设的纲要,但无论学校、家庭还是学生本人,为了能够进入优秀的大学学习,在整个基础教育期间主要还是从个人前途出发,注重智力水平的提高。在进入大学后,高等学校的教育延续了以智力提升为主的教育模式,因此学生在校的整个求学生涯对于情商方面的培育可以忽略不计,几乎都是转嫁给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根据我国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且大多以孩子为中心运转。由于整体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以及整体升学观、就业观的压力传递造成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形成了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在情感、性格及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等情商发展的问题。

    (三)社会现实的影响。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家庭结构的分裂、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矛盾的升级、网络时代的变迁、就业形势的严峻等对没有能够形成完整而正确人生观的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巨大冲击,造成其对社会、家庭及人际关系看法的不完善,甚至产生了偏激思想。

    二、高等学校情商培育的现状

    (一)以学业为导向智力培养体系。

    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在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教育培养模式。无论是研究型重点大学,还是新建的各类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包括民办高校,都是在延续旧有的教学体系,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智力方面的考量。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实施了各种方式的教学改革,但多数改革主要目标仍是教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专业体系的建设等,考试分数和技能操作成绩仍是作为衡量教学成果、专业素养的最终标准。重智商教育,轻情商培育的问题从基础教育阶段延续到了高等教育阶段。高等学校中众多所谓的“学业优秀”的学生仍处于不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难以很好地适应和承受各种挫折和压力、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的状态。

    (二)情商培育始终处于辅助地位。

    我国现在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在注重在校大学生智力培养和专业水平培养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情商培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级领导在情商培育方面重视不够,因此情商培育所占比重轻重,只是作为高等学校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1.情商培育方式单一。高等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情商培育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能够培育大学生情商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依靠众多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参与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然而当前高等学校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以自发的、松散的形式存在,虽然组织的活动不少,但是参与面狭窄,对大学生整体情商培育的作用有限。

    2.缺乏专业的指导团队。从笔者的工作经历来看,由于大学生情商培育的过程周期长、见效慢,相对于专业和学科建设的投入,情商培育方面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不足,专业团队的建设滞后。高等学校常规活动通常以团委、学生会组织主为,专职人员配备很少。目前替代专业的情商培育队伍肩负大学生情商培育重任的主要是高等学校的团委、心理咨询教师和辅导员。

    3.缺少专业的培育规划。高等学校中对大学生情商培育起重要作用的部门是团委。高等学校团委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高学的团组织建设并承担校园文化活动。虽然高校团委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情商培育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团委的活动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工作规律,重复性活动较多,创新少,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情商发展的要求。此外从工作的分工和性质来说,高校团委不可能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整体情商培育体系制订出专门的、系统性的培育规划。

    三、高校大学生情商培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在高等学校多年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经历十多年应试教育体系,情商发展水平相差不大,特别是在经历了我国的大学教育以后,大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情商素质依旧没有显著改观。有学者测试,大学四年每年大学生情商高低状况基本差不多,情商较高者平均值占16.62%,情商低者约占9%,高情商者比例不是很高,均值不到4%。因此,大学生的情商培育亟待加强[2]。

    大学生情商发展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一)表达能力方面。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无法用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诉求。在与同学、老师、家人等交流和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自己回避交流的机会,逃避集体活动。事前不敢表达,无法表达;事后却乱说,影响团结。

    (二)人际交往方面。

    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与能力,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看待问题的大局观和换位思考的过程,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缺失。

    (三)独立处理问题方面。

    在独立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处理过程功利主义思想盛行,缺少必要的手段和魄力,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

    (四)耐挫折方面。

    由于一直受到家庭的保护,人生道路相对平坦,缺少生活的磨砺,心理普遍处于不成熟状态,看待问题比较肤浅。当遇到较大的困难时,无法调整心态,常选择主动放弃,甚至产生极端的想法。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情商培育的有利条件

    相比公办高校依据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追求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等智力因素目标,民办高校有条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充分利用民办体制的优势,按照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从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情商培育规划。

    (一)情商培育是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最终要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必然要达到企事业单位的用工标准,胜任工作。当今的企事业单位不仅需要有技术和懂业务的技术型人才,更需要有良好的品质和意志力,富于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的职场精英,而这些要求体现的正是大学生情商素质培育的成果。

    (二)情商培育符合民办高校生源的特点。

    民办高校生源的整体素质在同层次高等学校中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学习功底与同层次或更高层次公办院校的学生有明显的差距。民办高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建设有别于公办高校教学模式的差异化教学体系。从其他公办高校相对忽视的教育视角,构建符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源特点的情商培育体系可以实现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创新。

    (三)民办高校的体制有利于情商培育。

    公办高校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加之对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追求,决定了公办高校很难打破现有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模式。民办高校创立时间短,民办机制是民办高校优势,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较强的自主性,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按需引进专业人才,融合学生培养模式、学生管理方案,因生制宜并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有条件构建完善的、系统的大学生情商培育体系。

    五、民办高校加强情商培育的措施

    民办高校针对公办高校在大学生情商培育体制上的劣势和措施上的不足,可以利用民办机制的优势,从政策上、资金上向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情商培育体系倾斜,将情商培育与应用技能教育作为民办高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的突破口,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相匹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的情商培育体系。

    (一)完成培育体系的顶层设计。

    民办高校通常对在校大学生采用的技能培训和学生教育兼顾的教育体系。基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特点,民办高校各级领导应认真调研,充分讨论,统一思想,了解情商培育体系构建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从学校全局的高度将大学生情商培育纳入民办高校的整体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当中,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首先民办高校可以针对社会对大学生情商素质的需要,并结合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聘请情商培育和提升方面的校外专家、学者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的情商培育方案。其次结合相关的规划和培育方案调整人员的配置,配备足够的力量,作为教改项目和课题做专题研究,在大学生情商培育方面做出新的尝试,最后对培育的成果定期进行检查验收,根据实际效果不断对现有的情商培育体系做出调整。

    (二)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

    整体培育方案一经确定,民办高校各部门应围绕情商培育方案整合各类资源:提供资金支持、增加硬件投入、配备专业人员。根据民办高校情商培育的整体方案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培育力量:第一,引进专职情商培育方面的专业教师,并积极加以培训;第二,加强对现有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引导他们向大学生情商培育方向发展;第三,对于学生工作部门的干部及辅导员,通过培训加强情商培育的教育和知识储备,逐渐转化为稳定而专业的培育队伍。

    (三)加强情商培育与教学的融合。

    根据情商培育的需要应加强与教学过程的融合,系统地整合各类培育资源。从教学的角度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情商知识的普及和情商培育等方面的引导。首先,对教学计划内有关大学生人文和情商方面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整合大学生相关的如心理教育、法律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课程,并修订可以引导和提升情商素质的教学方案;其次,引进相关专业人士、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在大学生入学以后就开始有意识地、有步骤地引导,为情商培育做好准备;最后,从教学考核与社会需求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情商水平。

    (四)情商培育与学生管理相融合。

    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在大学生管理方面要比公办高校有更多、更大的投入,因此更具备从学生管理角度加强情商培育的条件。通过情商培育专业人士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管理模式和管理过程的再设计,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管理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并指导大学生在学校整体规范和制度的框架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通过对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指导,提高大学生在表达、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磨炼,在不断参与和学习中丰富自己,提高情商水平。

    (五)在业余学习中渗透情商培育。

    当前公办高校学生课余时间一般自由支配,集中管理较少,而民办高校则普遍采用的是组织并管理学生的早晚自习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事实上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多的促进作用,反而由于过多学生的聚集、交叉的影响,降低了学习效率。民办高校可从情商培育的角度,将情商培育渗透在学生业余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自习进行整体的规划,利用不同层次的小型集体活动,由浅入深,由简入难,逐渐让学生从适应到接受。笔者所在院系,尝试从一年级入校开始选择部分专业学生进行情商培育试点,调整早晚自习内容,制定了较细致的方案,训练的范围由个人到宿舍、由宿舍到班级逐渐扩展。通过公开在宿舍、班级全体同学面前阅读材料、现场总结、主题演讲、节目表演等方式,从点到面,所有同学都能参与,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的个人表达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和协作能力,达到培育学生情商的目的。

    (六)通过活动促进大学生情商提升。

    大学生参与的各项学校和社会活动仍然是大学生情商培育的重要方式。因此民办高校已经实施的情商培育模式即在学生管理体系、学生早晚自休模式变化的基础上,应对大学生的活动方案做整体规划。从班级层面、院系层次到学校层面,进行不同规模活动方案的设计。特别是对学生个人、具体专业、院系层面的活动从学校的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学校的大型活动、各种类型的竞赛、各种类型的评比,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表达、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民办体制的优势,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整合各种资源,系统构建大学生情商培育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特别是大学生情商培育的新途径,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Daniel Goleman.Emotional Intelligen-ce[M].Bantam Dell Pub Group,1996.

    [2]夏中义.中国大学生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相关热词搜索: 培育 智力 民办高校 情绪 探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