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新疆花儿”的流传变异比较

    时间:2021-03-09 07:55: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新疆花儿在流传过程中,保留总体的“新疆特点”,同时随着地域性的差异又略有不同,新疆花儿传唱的地域大部分在绿洲经济带,焉耆、昌吉、乌鲁木齐米东区、伊犁等地各有特色。

    关键词:新疆花儿;差异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2-0149-02

    中国山歌是一种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唱形式的民歌种类。 山歌多产生于高原、山地。北方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陇东高原、青海高原等海拔在2000~5000米的西北高原地区,流传着较多的山歌题材。如晋西北的“山曲”、内蒙古西部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甘宁青一带广为流行的“花儿”均具有典型的西北山歌的风味,花儿在西北地区民间较为盛行,在新疆除回族、汉族演唱还有部分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也演唱花儿 。

    新疆史称“西域”,“新疆”的地名称谓源于在清朝。新疆花儿”是由西迁的回族同胞带入新疆,发展于新疆的,是不同于内地“花儿”的一种“花儿”,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因而冠名“新疆花儿”。

    新疆的回族主要是来源于西北各地回族的西迁,而清代应该说是新疆回族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内地的回族不断来到新疆。据史料记载,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有云南、甘肃、陕西、青海等地迁居到新疆的回民就超过3000户。上个世纪30年代,由于战争的原因,又有上万回民来到新疆定居。由此带来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习惯,方言、民间歌曲也就随之而来,并在新疆相互影响、渗透形成了新疆回族的“花儿”。

    在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在新疆、西迁进入新疆的回民大都集中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诸县市,乌鲁木齐米东区、焉耆回族自治县、东疆哈密地区、北疆伊犁等地区。新疆的戈壁荒漠虽然占很大比例,但回民族聚集的大部分都是平原、绿洲、很少聚集在沟壑縱横,人烟稀少的地方,大部分聚集地区水资源丰富、如米东区地域的老龙河、焉耆的开都河、伊犁地区的伊犁河,这些地区部分地方种植水稻等精耕细作的农作物,都是各民族的大杂居、小聚集的特点,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互相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特点。西迁带来的花儿保持了原有的唱腔和韵味外,还大量吸收与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因而在花儿的旋律、音乐、句式、押韵形式、衬字、衬词、衬句及演唱上,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别具特色的花儿。

    新疆花儿的大体特征相同,在不同地域又有差异。具体表现在:

    一、不同之处

    (一)旋律音程的差异

    《嘛呀六》焉耆地区:如图1。

    焉耆地区临近水乡临近水乡、音乐相对顺畅自然、甜美其中“蜂蜜那个冰糖泡呀上”旋律最大音程是六度,音乐在三度音程-六度音程之间短促过度音乐颇有江南水乡韵味。

    米东区:《嘛呀六六二三令》 :如图2。

    米东区周边没有大的水域,虽然种植水稻,但都是靠地下水、周边多黄土梁、相对较为干旱,民间音乐表现为粗狂、豪放,歌手多用真声(苍音)演唱,多波音、颤音、音程过度多七度大跳。

    焉耆地区《采牡丹》(白牡丹令):如图3。

    音乐旋律最大音程为五度音程,没有级进大跳,旋律过度较为自然。音乐婉转细腻,颇有水乡风情。

    米东区:《白牡丹令》

    这是“新疆花儿王”韩生元演唱的一首新疆花儿,词中唱到的牧民、草山是新疆的哈萨克族和草场。音乐节奏相对完整,演唱中少拖腔,旋律趋向于小调特点。如图4:

    “牧民们占下的”一句中音乐旋律最大音程度数为七度,从上方的徵跳至下方的羽,音乐粗狂豪放,更具有西北民间音乐演唱中甩腔的特点。

    (二)唱词内容的不同

    同样的民歌在不同地域流传过程中、随着岁月的积淀和时间的洗礼,音乐慢慢打上了地域、生活、情感的烙印,呈现出不同意境和不同心理特征。花儿的唱词也展现了不同特征。

    如:米泉地区

    《韩生元与尕三妹》

    石崖(哈)头上的花儿红,

    绕给(者)河里的水红。

    薅草的尕妹是孽障人,

    毛稻草拔的(哈)手疼。

    词中唱到的的“薅草”“毛稻”是种植水稻地区才有的,歌词内容很符合地域特征。

    焉耆地区的花儿《嘛呀六》唱到:

    “开都河边饮呀马儿了,

    马叉子掉在了水里头”。

    开都河是焉耆地域的一条河流,将地域、山川、河流等特征性的名称加到唱词中是民歌的特色。

    (三)曲调的差异

    新疆地大物博,地广人稀同样名称的曲调呈现不同的变化,这些都是在各地流传过程中,演唱者根据自身的认识对音乐创造性的进行了自己的提炼,产生不同的曲调,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

    如;伊犁地区流传的《王歌放羊》见谱列:如图5。

    音乐从商音起 四度-二度-四度-四度-二度-二度音局有从低向高的爬坡感使得音乐积极向上,美好生活即将到来。

    米东区本地的《王歌放羊》就有两种传唱见谱列:如图6。

    下行音调 商调式 首句从徵音起音 下行至下方四度音,第二句重复 下行音调让人感受到放羊人的艰辛和内心的酸楚。

    谱列2 :如图7。

    同样的内容,变异的曲调、使得花儿演唱表演的感觉略有不同,形成大体相通、细微差别的地方特色音乐。

    二、相似之处

    1.节奏特征:新疆花儿传唱地都在绿洲经济带的平原地带,吸取、融合了、维吾尔节奏、哈萨克幽默等民族音乐特点。在犹豫的音调中,时常显示出明亮的色彩。新疆花儿融入维吾尔音乐元素是新疆花儿的一大特征,维吾尔独特的舞蹈性节奏特点在新疆花儿中也有体现。 米泉花儿《花花尕妹》中的“一石(dan)的胡麻哟,两担子油啊 我和尕妹呀 手拉手呀 花花的尕妹呀”。中的“一石的”“花花的”使用切分节奏,音乐情绪强烈,动感。

    2.曲调的工整性:新疆花儿在演唱上逐渐演变成少拖音、少波音、多用苍音(真声)演唱的特点。

    3.演唱形式多样,在花儿演唱地区经常可以看到用二胡、三弦、扬琴等民乐伴奏,甚至有冬不拉、巴扬琴、曼陀铃等乐器伴奏的情况。

    三、结语

    花儿在广袤的新疆变形、产生,又在新疆不同地域融合发展,逐渐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音乐中多了一些粗狂、少了一些细腻;多了一些动感、少了一些自由;在中华民族的大文化背景下又具有新疆民族特性的标签。千百年的民歌在流变中传承发展。这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特性。也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马成翔.新疆回族民间歌曲精选[M].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

    [2]马书海.开都河流韵[M].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

    [3]焦江,潘志军.新疆回族“花儿”王[M].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

    相关热词搜索: 新疆 变异 流传 花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