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胡锦涛对台思想探析

    时间:2021-03-21 08:06: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台湾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提出一系列对台新主张、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台思想。

    关键词:胡锦涛;对台思想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1-0042-03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新世纪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是国家核心利益。妥善解决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和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台海局势复杂多变,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际形势与两岸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根据各种情况的变化,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对外方针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台思想。

    一、对台战略坐标的准确定位

    对台战略决定着对台政策发展的方向,党的对台战略意味着国家和人民如何确定未来台海两岸的发展思路。科学预测台海发展趋势,探索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对台战略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十六大以来,面对跌宕起伏的台海形势,胡锦涛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贯方针的同时,准确把握对台战略的坐标,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提出了“四点意见”、“胡六条”和“十六字箴言”等一系列新意见、新主张,将对台战略坐标准确的定位为反独促统。

    早在2003年3月11日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即:“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四点意见”是以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在对岛内政局、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基础之上提出的。“四点意见”明确了今后对台工作的目标,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以最大决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以最大努力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坚定立场。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出席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时,进而提出了两岸关系的六项主张:“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协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对外事务;退出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胡锦涛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和平发展框架,造福两岸人民和世界和平。2009年07月27日,胡锦涛对新当选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发出贺电,提出 “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箴言,进一步表达胡锦涛对增进政治互信,推动政治协商的期望,表达了大陆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愿景和期待。

    从“四点意见”到“胡六条”,再到“十六字箴言”,明确表明了大陆对台战略的变化轨迹。民进党在台湾执政时期,顽固推动“入联公投”、“法理台独”,妄图制造“两个中国”,面对紧张的台海局势,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在对台战略以“反独”、“遏独”为主,“四点意见”措辞严厉,明确强调反对“台独”活动坚决不妥协的态度;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马英九政府坚持“九二共识”,积极回应大陆和平信号,两岸关系出现转机,实现了外交休兵,两岸交流不断发展深化,此时对台战略以“协商共赢,和平促统”为主要基调,“胡六条”和“十六字箴言”无论是措辞和涉及内容都与“四点意见”有很大变化,体现了胡锦涛在对台战略上审时度势,定位准确,富有策略性。

    二、牢牢把握两岸和平发展主题,坚决遏制“台独”

    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台海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有利于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实现两岸的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一惯主张。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就郑重呼吁“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1]。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两会”、新年贺词、政协新年茶话会以及接见台湾团体等近20余次活动中,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坚持“九二共识”,提出“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等论断。

    要是实现两岸的和平发展,必须坚决遏制和反对“台独”。胡锦涛多次指出“台独”是势力的分裂活动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2000年以来,民进党上台执政以后,不断支持和推行“台独”活动,“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陈水扁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顽固推进“入联公投”和“法理台独”,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对此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效的遏制了“台独”,维护了两岸和平与发展。胡锦涛把握两岸和平发展主题,坚决遏制“台独”活动和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继续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有关人士时指出,台湾问题“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2]。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胡锦涛同志认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完成和平统一大业的前提保证,是一种以“和平统一”为落脚点的战略考量。因为“‘台独’分裂活动已成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大祸害、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只有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才能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才能维护两岸同胞的福祉”[3]。

    二是以法遏独。以法律手段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保证。2004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进入程序。在广泛吸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几经修改,形成《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同年1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议案。2005年3月13日,全国人大经过表决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同年3月14日,胡锦涛发布第34号主席令,《反分裂国家法》开始生效。该法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宣告了“台独”的非法性,使大陆在反“台独”的法理之战中赢得了主动,是有力的反“台独”法律武器。

    三是压缩“台独”国际生存空间。压缩“台独”的国际生存空间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活动的重要一环。“台独”国际空间大小取决于大陆的综合国力、大陆外交关系以及对台政策。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的和平崛起和对台政策的正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都使“台独”愈加成为不可能。压缩“台独”分裂势力的国际空间关键环节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台湾问题。十六大以来,胡锦涛高度重视中美关系的发展,通过构建中美之间日趋亲密的战略伙伴关系遏制“台独”的国际空间,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每次会谈都必涉及到的内容,2003年以来,胡锦涛在与美国领导人会见或应约通话有20余次,每次都会谈到台湾问题,并多次希望或敦促美方要恪守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做不利于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在与英、法、加、澳等国领导人会谈时也多涉及台湾问题,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支持,大大压缩了“台独”的国际市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否能够遏制“台独”势力,实现两岸和平发展,最终取决于台湾人民的态度。胡锦涛认为争取台湾民心,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是反对分裂,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保证。要完成和平统一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争取台湾民心,必须团结一切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积极力量”[4]。要争取台湾民心就必须要尊重台湾人民的和平发展意愿和民主诉求,这是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关键,胡锦涛指出,大陆“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意愿和对民主的诉求。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1]652。这充分表明了胡锦涛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策略的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

    三、积极搭建两岸党际交流平台

    增强两岸的政治互信,结束敌对状态,开启两岸的政治协商,最终实现和平统一,两岸的政党沟通与交流势在必行。2005年4月到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努力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宋楚瑜以及新党郁慕明应邀来访,与胡锦涛总书记举行“历史性会谈”,开启了扩大两岸交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的新途径。为适应日益发展的两岸政党交流的需要,国台办于2009年5月设立了政党局,专责推动两岸政党交流活动。

    中国共产党争取与台湾朝野政党建立积极交往渠道,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共产党与泛蓝政党的交流,尤其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交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特别是高层交往对保持两岸关系发展势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2005年以后,胡锦涛又多次会见国民党高层连战、吴伯雄、萧万长等,通过两党交流沟通平台,进一步深化了了解,增强了互信。两岸政党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决定双方之间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进行定期互访、交流、协商;建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架构”,为海峡两岸和平、共同繁荣、和平统一提供政治保障机制;建议建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为两岸各项交流制订必需的规定、法律和体制。政党交流取得的积极成果,“体现了“和平统一”、“八项主张”和“四点意见”的基本思想,表达了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反映了台湾“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两岸政党交流的新篇章。依据2005年4月胡锦涛与连战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建立了两党定期沟通平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5届,推动了两岸的经济、文化、教育、金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对两岸发展都大有裨益。

    二是呼吁与泛绿政党的对话交流。基于台湾“政党轮替”的现实,中国共产党意识到除了国共交流沟通外,与民进党等“泛绿”势力的交往也势在必行。早在2004年胡锦涛在智利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见美国总统总统布什时,就呼吁民进党执政的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及早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体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对话与谈判可以立即恢复”[5]。2005年“两会”期间他又强调指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1]845,846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又进一步指出:“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诚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6]只要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停止“台独”分裂活动,中共即愿意作出正面回应,并与之接触交往,体现了中共政策的灵活性和务实性。2009年5月民进党高雄市市长陈菊为推销世运会访问大陆后,又有大批民进党人士踏上大陆的土地。虽然是并非以民进党身份来访,但对两岸的经济、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促进两岸多层面交流,深化互利双赢合作

    “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7]十六大以来,胡锦涛一直重视推动两岸之间的多层面交流互动,为两岸人民谋福祉,以两岸老百姓为本,深化两岸的互利双赢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经过几年的努力,两岸的交流合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岸的多层面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是增强两岸的政治互信。要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破解两岸交流发展过程的政治难题,必须增进政治互信,进而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两岸的政治互信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胡锦涛在会见国民党领导人时多次建议两岸应该本着建设性态度,积极面向未来,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此外胡锦涛还多次强调,要明确区分台湾意识和“台独”意识,尊重台湾人民爱台湾,爱乡土的情怀。

    二是推动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包括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促进实现两岸直接贸易、直接通汇和企业双向直接投资;处理对台商双重征税的问题,保护台商投资权益;进行农渔业合作,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两岸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讨论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及“两岸自由贸易区”等全新构想。自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以来的4次会谈中,已相继签署了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两岸经贸往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金融合作、两岸“三通”等12项协议,并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原则共识,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两岸人民都获得了很大的实惠。

    三是妥善处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胡锦涛一直关心维护台湾同胞在外的正当权益,多次要求我驻外使馆要加强同台湾同胞的联系,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强调在不制造分裂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寻找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途径,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两岸不必要的内耗。对于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活动相关问题,经过双方的努力和协商,得以成功解决,2009年5月份台湾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被邀请参加第三季度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

    四是推动两岸的人员往来。两岸间人员往来和交流连接着两岸同胞的情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增进了解和沟通的重要途径。为此,大陆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促动,如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赠送台湾同胞大熊猫;为台湾同胞往来大陆、在大陆就学、就业提供方便等。通过人员往来,融和了民众间亲情,消解了误解和敌意,增强两岸人民的信任感。

    总之,胡锦涛对台思想是根据台海局势及国际形势新变化与时俱进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既坚持了原则性,又体现了策略的务实性和灵活性,为今后的对台工作的具体展开提供了指导。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4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9.

    [3] 人民日报[N].2008-03-05.

    [4]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44.

    [5] 人民日报[N].2004-11-21.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62.

    [7] 人民日报[N].2006-01-15.

    责任编辑:邓 凌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对台 思想 胡锦涛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