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范明公:中华“伏羲绝学”第一人

    时间:2021-03-26 08:13: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要重视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

    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什么?精髓是什么?我们要传承什么?什么是“绝学”?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从哪里来?

    在中国第四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一位归隐“山人”,常开设公益讲堂宣讲《伏羲绝学》《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因精通《黄帝内经》上古祝由术而成传奇。

    范明公:

    商圣范蠡第74代孙、曹洞宗传人。一位洞见透彻、实修实证的山中隐士,一位经历曲折、经验丰富的助人自助者,一位心理疗愈师、佛道双修的禅修者,一位尊重一切存在、睿智的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播者。

    大雪节气的福建屏南深山,群巒叠嶂,空气清冽,云卷云舒。

    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惠泽龙”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屏南县后樟村程惠泽,自幼失怙,14岁时出家九峰禅林,白天种地,晚上习经。

    一晃几年,六月初一惠泽下地浇菜,见2个蜥蜴争抢一奇珠,便上前赶走蜥蜴,拾起奇珠,因僧衣无口袋,暂含口中,恰逢师傅喊吃饭,应声误将奇珠吞下,随后全身燥热难耐,便用寺后井水泼身,无效,后到寺下的虎潮潭浸泡,这一浸就是49天,竟羽化为龙。

    升天时,开田“三百丘”报恩九峰禅林;后康熙年间,惠泽龙显灵助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被康熙皇帝敕封为惠泽龙王,后又被乾隆皇帝敕封金字匾“通海龙王”,收录于清版《屏南县志》。

    几经周折,笔者与“姓氏文化的践行者”、《武林外传》执行导演、《百家姓·龙族的后裔》总导演张清在九峰禅林,采访到归隐“山人”——商圣范蠡第74代孙、曹洞宗传人范明公先生,并聆听了致力于以伏羲学为核心正统国学传播者、培养各行业领袖精英导师为己任的明公先生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华夏起源:敬仰口耳相传中的中国故事

    古者包牺氏(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是《周易·系辞》中的一句话。

    “伏羲如何仰则观象于天?又如何俯则观法于地?如何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如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明公开篇便直指人心,“我们已很少有人这样研读解读古人了。”

    “不可以从字面上解读古人,观象于天的‘天’,指的是什么?观法于地的‘地’,指的是什么?只有我们知道了阴阳、天地、五行、八卦等这些基本的概念所代表的涵义,我们才能真的理解古圣人在向我们传递着什么。”

    “天,在这里并不是代表大自然的天空,而是人在精神领域的象征意义;地,在这里也并不代表大自然中的大地,而是物质世界或现实世界的象征意义。”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的真正含义是,古圣人对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的联系、互动的基本规律的一种呈现;在当时没有文字可以记载,也没有语言可以表达,伏羲就以卦的形式来表达这种象征意义,这就叫‘象’,象,是人的精神领域与大自然连接的枢纽。”

    “我观察什么,现实中就会呈现什么;我聚焦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观察者里面什么种子都有,有幸福的种子,有财富的种子,有悲惨的种子,而观察幸福,幸福就会立刻是粒子状态,粒子状态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在现实中呈现。”明公讲。

    这叫唯识所现。我们的远古圣人伏羲、中古圣人周文王、近古圣人孔子J以及后来的《成唯识论》,揭示的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的规律,人的精神领域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今天的量子物理学最前沿科技的结论,就在不断验证着我们老祖宗所创造的华夏文明所展示的基本规律。

    对于老祖先的故事,明公娓娓道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有“神州大地”之称,在一个个口耳传说的神话中,当首推中华民族始祖“伏羲”。《山海经》中说,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吴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日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包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由于华胥氏生养了伏羲女娲,而被誉为民族之母,中华、华夏之“华”的来源之一,就来自于华胥氏。

    据大量史料记载,伏羲是华夏人文始祖,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国龙的鼻祖。伏羲不仅创立了先天八卦,而且化蚕桑为布帛,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刻书契,作甲子,兴礼乐,造干戈。

    先秦典籍记载,在燧人氏时期,仅仅是人类懂得用火,还害怕野兽而不能征服,“伏羲”者,“执伏牺牲”。伏羲画卦三爻,结束了千古的人类结绳记事,创始了刻画记事的文明,是天地人大宇宙科学观、数理象的综合科学。

    伏羲是开创中华文明的圣祖,他有一套宇宙模型,他完成了人类在前进中的一次大飞跃。“所谓绝学,绝是最高,最高境界的学问,是中华文化最高智慧的象征,凝聚了华夏文明中方方面面的精华。”明公透露,“我们要继承往圣最高境界的学问,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众所周知,人们创造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行为模式”的不同,而行为是由思维模式、认知模式决定,这与我们的文化背景、信仰体系有关,也就是“民族集体潜意识”和人类集体潜意识的不同所致。而民族集体潜意识的源头正是中华始祖“伏羲”。

    “一念无明天地开”,就是天地分开的那一刻、阴阳形成的那一瞬。“于一造分天地”,天地由一而分阴阳,阴阳而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卦再衍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衍生天地万物。也就是《道德经》里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也是观察者,“有了观察者,才有了世界”,这就是现在量子力学研究的:你不观察它,它就处于叠加态。“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明公讲:“开天辟地、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我们的下一代要熟悉和传承,因为中国文化的基因,就藏在这一个个故事之中,藏在一个个历史人物、事件之中,如果不了解这些故事,就不能了解我们自己,不了解我们中国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也不会真正尊重老祖先。”

    而这些故事、古语、原理,明公随口拈来;对于如何结绳记事,如何远取诸物,如何近取诸身,明公也会用笔点画,还会让笔者亲身体验心法妙用。

    中国文字:解读古圣人智慧的一把钥匙

    文以载道。

    今天,我们读《易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四库全书》《鬼谷子》等典籍,就要去看原本的、没有改动过的,这些都是繁体宇、竖排版、古文。

    上天垂象,圣人则之。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也是上天垂示的一种迹象,是对老祖宗智慧解读的一把钥匙,也像一个压缩包的解压软件。

    中国古文字是象形字体系,绝大多数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描绘,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日、月、水、木、火、鸟等古汉字都非常直观,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生命体。

    这种象形宇的产生年代最为古老,为世界上各古老文明最先采用。古埃及、苏美尔、中国都是最早使用象形宇的,前两个后来演化为契形字,还有其他国家都把它改成符号、拼音、字母型文字了,中国却保持至今。

    象形文字,只需要学500~800个,来回罗列组合,大多文献即可看懂;中国古人只要把两个简单的字连在一起就成了新词,比如说“手机”,这是新的词组,在古代没有。所以中国字能够代表天地中间万物的影像。而《大英词典》越来越厚,机械、生物、医科等相互看不读,必须不断造新词。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大智慧。

    宇的来源是根据八卦符号,也就是说中国汉字的形成,源于世间最神妙的一种符号体,所以每个字都有特定五行属性。

    中国古人耗费心血、历经万年,研究出来了这一门东西,如果它没有用的话,早就被淹没掉了,为什么它代代传承,一直到了今天还在用?证明它有绝对的真理性。汉字的存在,有效地保存了中华文明传承到今天。

    汉字的象形文,每一个字都有它的意义,每一个字都有它的象征性、代表性,甚至每一个字都有疗愈的效果,也就是每一个汉字都有能量。

    “爱”这个宇,是简体字,繁体字呢?中间有一个心,现在为什么离婚率那么高?搭伙过日子,在一个屋檐下交心了吗?心哪儿去了?变成朋友了,朋友是不是说散伙就散伙啊。

    “賓”这个宇是繁体字吧,一个人拿着少量的宝贝、礼物来家里作客:而简体字“宾”是什么意思?谁来了?兵即匪谁进家了?匪进家了,先抢人、再抢财。

    “親”,现在的亲呢?天天说回家看看吧,亲不相见了啊。五脏六腑的“脏”呢?肮脏的脏;繁体字“臟”是什么意思呢?是藏在内部最重要的器官,是精华,是产生力量、灵感的代称。

    文字改变了,在你的潜意识里头不种下那个根吗?没有影响吗?还能再简化吗?

    而禅宗里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并非不需要文字,而是不要局限于文字,不依文字不依经卷,敢于破文字相,放下分析、判断、逻辑思维、推理,也就是放下知见,用心,因为我们平时只会用左脑,不会用“心”,不会感知我们的心了。

    明公认为,中国人的语言、文字是最简单最便捷最先进的沟通表达体系,古老的文言文和繁体字千万不可中断,最大功用就是可以让人非常迅速地了解真实意义,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

    他还呼吁:传统文化复兴,文言文要从儿童抓起。

    东方智慧:老祖宗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学

    “老祖宗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经过几千年验证的管理学、运筹学、决胜学。但现状是,老祖宗的大智慧露一点,一些人都会害怕,想象不到祖先怎么会有这些东西。”明公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及老祖先的智慧,就会有沉重的感慨。

    老祖宗所创的这个华夏文明到底怎么用?天道、地道和人道,禅、道、儒,这些东西如何落地?

    据明公介绍,现在一提及老祖宗的智慧、华夏文明,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味的光明、爱,会让大家想到传统文化就是不落地、虚、幻、妄。其实不然,我们的文明中还有力量的一面、铁血的一面,否则我们老祖宗怎么可能屹立世界之林、领先世界几千年?我们落后挨打从近200年才开始,甲午战争以后,从西方的工业革命之后我们中华民族才被动挨打。

    不要以为你在学习《论语》《弟子规》《中庸》《道德经》,你就是学的华夏文明的全部,其实,这只是很少一部分。

    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真正的华夏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历经劫难,大家所熟知的“五胡乱华”“崖山事件”都使汉民族人口骤减,华夏的精神血脉史无前例地几乎断层。用史学家陈寅恪的话讲,当时的“中原文化”已陷“颓废之躯”,堕为“久远而陈腐之文化”。

    知史以明智。今天,我们一定要清楚华夏民族真正的精神是什么,核心文化是什么,管理之道是什么?

    “道,大道,不外乎阴阳,管理有没有阴阳?管理即人性,要把人性了解看透,然后去应用和掌握。人性既有忠诚、善良、正义、追求完美的一面,也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性’过后再往上是什么?人心!《六祖坛经》告诉我们人心是什么样子的。”明公講。

    阴阳合和,才是太极,太极代表着圆满,管理之道即太极之道,即阴阳平衡之道、圆满之道,老祖宗的管理智慧不离阴阳的转换、阴阳的平衡、阴阳的整合。

    西方的管理学能涉及这些吗?西方管理学是工业化组织管理,把人当成机器,像钟表一样,每个齿轮相互之间咬合,然后才能正常运转。而东方的管理智慧像太极一样,非碎片,而是有一个完整的地图和一整套体系。

    明公建议管理者要读一读《韩非子》《鬼谷子》,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致虚极,守静笃: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这些古语,在范明公先生的锦囊中,可随手取来,并且讲得通俗易懂。他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鬼谷子的《符言》《本经阴符七术》许多论说也与黄老之学相通;而黄老之学的本源还是——伏羲学。

    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是最有信仰的民族

    老祖宗的智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整体性、全息性,它揭示了宇宙的几大定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定律”,即阴阳互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这是宇宙万事万物运行的基本規律,从阴阳的四大定律中,又衍生出五行,又演化出八卦,这个是我们华夏文化的棍是华夏文明的主脉络。

    华夏文明起源于象,发展于卦,向后演化,到了周文王时,又看懂了卦象,做了深入的研究,八卦相连,演绎成六十四卦。再往后到了孔子,是在伏羲和周文王《易经》《周易》的基础上,通过对八卦中“象”的解读,把宇宙运行规律即天道以数的形式演绎了出来。

    明公强调:大道至简,老祖宗把最纷繁复杂的宇宙间一切的人、事、物都给它系列化、简化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先要通达这些基本的概念,并要掌握它。

    所以我们华夏文明一定不能忘了这三位圣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圣人?因为他们找到了我们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与规律,创造了民族的集体潜意识。我们所有的文化,最基本的定理、定律,对宇宙万事万物的认识及规律,都源自于伏羲。那是通过什么来创造这个文明呢?我们知道它源于“象”,而这个象就是道、佛的修行者在梦寐以求要破解的东西,如果不理解、不知道、不掌握这个“象”,就无法进入我们传统文化的门。

    传统文化是有脉络的,什么脉络?要研究我们华夏文明,不管是研究易经、中医、《黄帝内经》、《道德经》、佛法等,只要是涉及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必是不离象、数、理、占。在勘透“象”的基础上,才能进入到“数”,象、数通透后,才能知道“理”,象、数、理都通透了,最后才是“占”,占的意思是“应用”,你才会用。

    明公还讲道:阴阳在互动、消长的过程中,发出五种驱动力,这五种力在宇宙中是统一的力,统一场的概念,就叫五行;而西方的爱因斯坦等一直在找统一场的理论,他们发现了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这四种力无法把整个宇宙形成一个统一场,少了一种力啊?

    我们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知道如何运用,今天在一些古籍中还能窥见一斑,如墨子造飞鸟、都江堰、赵州桥、地震仪等,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为什么没有在科学方面超越西方?

    其实是我们的老祖宗没有朝着那个方向发展,这就与我们民族的整个信仰有关了。

    我们的核心信仰——和宇宙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提及中华民族的信仰,“我们中华民族是最有信仰的民族!”范明公先生讲:“基本信仰第一是‘多神’,华夏民族自古有神州大地之称,这个神不是鬼鬼神神,是万事万物皆有灵,老祖宗看待这个世界、宇宙、万物之灵一律都是平等的。第二是。敬天’,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关系,对大自然是一种敬畏,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轻意对抗破坏大自然:其实我们不是没有科技,我们的科技是顺天而为的,比如,大禹治水、都江堰等。第三是‘法祖’,通过祭奠祖先的仪式来表达对祖先智慧的承载与传承;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敬天法祖是大汉民族的主要信仰。”

    这是与其他国家所不同的,而信仰体系的改变将改变整个认知。这种深层的信仰理念是根植在炎黄子孙血脉基因之中,而今天我们多数人只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而已。

    中国文化:儒释道早已本土化、禅宗超越了宗教

    华夏文明之根脉,是卦象、易数发展的过程,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没有任何限制、束缚,我们的文明在这儿成了体系,易学已成系统,大放光彩,最后落在孔子身上成为儒家至圣先师。到后来,均是沿着这个主脉分支下来的支流,佛、道、儒、易、医、武,“道”的代表《道德经》:“医”是《黄帝内经》;武,不仅是武功,不仅是兵法,而是运筹学,范蠡的紫薇蠡术其实是很高的运筹学,发展到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其实就是三门学问:一门叫太乙神数,一门叫奇门遁甲,一门就叫六壬神课。

    而佛教传入中国后,早已本土化,“禅”超越了宗教,是华夏文明大智慧的一个结晶,集大成者是禅宗六祖惠能。

    提及六祖,大家会想到两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神秀的偈语;惠能对应的偈子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正是凭借这首禅偈,对佛法洞彻的理解,赢得了五祖的赏识,成为了禅宗付法藏第六祖,他倡导顿悟法门,并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成为禅宗的正系。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禅宗公案,范明公先生反问道:为什么说仁者心动?这个在现实世界是有落地的,这个环境的好坏,这个人的良莠,与“这个”都没有关系,完全都是你自己!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全是自己,你在环境中看到的也是你自己啊!

    “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为什么是二法?明公问,一是圆满,是“合”,二是分别,有二就有分裂。

    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痛苦?就是越“分别”的人,他就越分裂。善恶、美丑、黑白,平衡了才协调;心理平衡了,身体无病;企业平衡了,企业就能长久。什么叫智慧?一眼看到多面性,至少有它的两面性,多维度、高维度看问题。智者了达其性无二。

    “真正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是落地可以用的。”明公讲:“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六祖一再告诫我们:不要向外求,别人不知道你的命运,别人不掌握你的命运,你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切唯心造,你的命运你认为是什么样,它就会安排成什么样。”

    《六祖坛经》是中国人写的唯一一本佛教经书,是一部以六祖惠能讲经为核心、经弟子以及其他僧俗集体整理完成的著作。而六祖从出身、求法、避难、弘法、传法到圆寂,历经1200多年风雨动荡,六祖惠能真身舍利,共遭受过三次大的人为破坏,也同时有三次大的保护,至今,真身安坐广东韶关南华寺,其生平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觉悟实践。

    姓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姓名。

    姓名的背后,就是家,家族,以及家族的故事。

    陌生人见面,开口会问:贵姓?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唯一不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姓。“万姓同宗,同宗同源”,这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根文化。

    知道从哪里来,才明白向哪里去。

    当听到《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总导演张清讲,他主导的这部百集电视系列剧关注的,是一个家族的成长、发展和家族文化的传承,要通过姓氏文化和根亲文化的起源、迁徙、演变、传承,唤起人们对家庭、家族挚爱的同时,也唤起大家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和眷念;旨在用姓氏文化凝聚中华向心力,用根亲文化聚合世界华人圈,用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范明公先生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正是以家族文化为基本单位,家族文化是以姓氏来划分;一个姓氏、一个家族在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包容的家族文化,如家谱、家规、家训等,这是维系一个家族、一个姓氏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源。

    每个姓氏都有最优秀的代表,这个代表就是家族乃至社会的榜样。

    明公也介绍了范姓典型代表人物——范蠡。

    在历史上,范蠡是一位人生相对圆满的人。他的前半生是军事家、政治家,后半生却是商界传奇,被世人尊称为“商圣”。“文”做到了齐国宰相;“武”辅助越国勾践卧薪尝胆,统帅三军,成功雪耻灭吴;他生活幸福,平安活到80多岁,民间称其“文财神”。

    他还是养蚕丝绸的鼻祖,留下了一本书《养鱼经》,其多弛是养鱼的鼻祖。

    据明公讲,范蠡之所以能这么圆满,就是做人做事符合天道、地道,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境随心转”,会对境观心,不偏不倚,面对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我,不断调整融合,成就圆满的人生。

    “这就是老祖宗的大智慧。”他说,文化的传承往往是靠姓氏家族的延续。

    因此,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条代代相传的无形纽带。

    范明公先生认为,一部姓氏史,就是华夏传承史,这部百家姓电视剧会成为经典,因为它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承载着姓氏文化和根亲文化的传承,会唤醒每一位华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对传承复兴民族文化、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化基因:现实生活圆满就是最好的修行

    真正的传统文化是最落地的修行,体现在现实生活越来越圆满。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幸福圆满就是最好的修行。

    “现实生活为什么不能圆满?越想要的,越要不到,为什么?到底是你的心在要,还是脑在要?心为什么不想要,为什么不安排,必有恐惧。唯有面对恐惧,面对内心,才会不断化解。”范明公先生语重心长地说。

    所以修什么?就是让我们放下“分别”,心脑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心是不是我们的天?主宰我们一切的就是自己的思想、观念,也就是“心”。

    真正的修行,就是识自本心,找到你的这颗心,勇敢地去面对它、去改变它、去调整它。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諠。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明公随口读出一个偈子,他说,其实,儒、释、道说的都是一回事,“伏羲”核心思想是“中道”,阴阳平衡,中道即中庸、正道,圆满之道,也是王道,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修行的最高境界都不离“中”。要从知见上不断地破,不断地修正,不断趋向于中,当你达到那个“无为之点”,也就无不为了。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大修行人必是发过大愿的。”明公说,“你的成就与什么有直接关系?你的成就与你的发心、愿力有直接关系。一些成就者,往往有一个大愿力、大目标。你的发心有多大,成就才会有多大。”

    “你对老祖宗有多了解,就会知道他们有多伟大,你就会有多自信。”明公介绍说,这个自信的根源,就是文化自信。伏羲学是中华文化最高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华夏文明方方面面的精华,形成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理论模型及具体落地的方法。我们要将伏羲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各界精英,让尽量多的炎黄子孙学会并运用中华的传统智慧,走向世界,引领世界。

    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血脉,更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明公在2015年创办了蠡蝉文化:“我们要坚持为国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范明公先生坚定自信而充满感恩地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大国崛起之时,是中华文化真正复兴之始,也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圆满的最佳时机。”

    作为华夏民族,炎黄之孙,龙的传人,我们既要充满文化自信,又要有国际视野、全局意识,蠡蝉文化是挖掘、整理、传播东方智慧管理学的最高学问,培训各界领袖精英走向世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愿意为中华之崛起尽一份力!”

    此时,屏南九峰禅林已是深夜,天空深邃,繁星闪烁,北斗北指,天下皆冬。冬天已經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苍茫星空,依稀可见银河系,这是一条群星闪耀的大河,一个个杰出的伏羲后人,如星辰般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期待有一天,那些接收到星辰光芒的龙的传人,也将以他们的光芒,去照耀中华民族。

    相关热词搜索: 绝学 中华 第一人 伏羲 范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