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师范院校非师范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时间:2021-04-09 07:59: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对普通师范学院非师范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并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专业师资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非师范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尹华(1975- ),女,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应用研究;肖随贵(1956- ),男,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应用研究;王敏(1981- ),男,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应用研究。(江西赣州341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立项的教改课题“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优化”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5-0160-01

    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方面,普通师范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由于其师范院校的特点、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应用性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应用能力相对于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是普通师范院校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普通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方面。长期以来,普通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教育,受传统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仅被看做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则重实践结果,轻实践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

    2.在师资方面。普通师范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师资普遍缺乏工程应用背景知识,教师的理论研究功底较好,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对教育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比较熟悉,而对非师范专业领域,如电信、交通、金融、保险、工业、农业、娱乐等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较大的领域非常陌生,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涉及的应用面小,专业领域常用的开发方式和方法传授不够,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选择的机会减少,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3.在教学设备、实验内容方面。实践、实训设备、设施严重缺乏和滞后,实习基地寥寥无几。很多教学实践设备落后,有的面临淘汰。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计水平较低,验证性、描述性实验较多,创造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受实验设备的限制,有些实验只能是简单化、模拟化,学生不能切实地深入到实际应用中去。在实习阶段,由于实习基地的原因,学生亲自参与项目、动手实践机会较少,实习效果不理想。

    二、普通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针对以上普通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的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及教学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优化。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甚至成败。我们在制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过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设计,制定出有专业特色、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课程设置上,从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重点考虑了:(1)专业基础课(如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等);(2)数据库应用系列课程的设置(如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大型数据库技术Oracle等课程);(3)开发语言开发工具系列课程的设置(面向对象语言JAVA、可视化编程语言、WEB网络程序设计等);(4)图形图像处理系列课程的设置(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等课程)。对上述课程除了加大教学课时,增加实验项目外,同时对课程内容的取舍进行了仔细的权衡。保证了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扎实牢固的前提下,应用技术与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环节不是零散的一些教学单元,不同专业方向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培养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工程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地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使实践能力的训练构成一个体系,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结合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现状,研究建设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对其进行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在宏观上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一个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有益延伸。实践教学体系在微观上落实到每一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每一个实验上,实验类型要体现验证、设计和综合的渐进要求。同时在规模上要有合适的程度。在设计基本要求上,内容和深度应该满足要求。在实践与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上,必须体现课程的内容要求,体现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体现课程特色。

    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就是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工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例如,在整个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实践教学应该始终贯穿其中。大一有“C语言课程设计”;大二有“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学年论文/设计;大三有学年论文/设计、“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大四有“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通过逐步深入、逐步提高、逐步强化的应用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应用实践体系,促使学生的专业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在毕业时能顺利走向社会。

    3.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专业师资的培养。开展实习基地教学活动有利于营造创造性和专业个性萌芽和生存的环境与气氛,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性已成为核心的构成部分,而创造性的培养关键在实践。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因此,建设好专业实习基地是落实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实现教学过程的重要保证。

    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是四年本科教育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之处。应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实习对专业知识进行一次总结与提炼,学以致用,从而对专业理论、方法和技术融会贯通。

    目前,我们在上海、浙江嘉兴、深圳、南昌等地的多家软件企业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实习基地了解和熟悉大型项目中的分析、设计、开发、上线等各个环节,或参与部分短期项目开发。企业在培训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实践项目并提供技术指导,全方位实施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技能训练环节。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注意了把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紧密结合,使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一体化。学生可以将实习的内容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由实习基地的教师和学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论文有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通过专业实习,缩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培训时间,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从而为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专业实习阶段,为了使青年专业教师更加了解软件企业的研发动态,进一步掌握软件开发方法和流程,提高工程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参加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暑期进行,并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评价。通过这一举措,培养了既懂教学又懂技术的双师型师资,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已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三、结束语

    普通师范院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在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计算机专业已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使学生在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方面得到训练,专业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达到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加快了学校专业建设的步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