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为西藏教育注入可持续发展源动力

    时间:2021-04-16 07:52: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有这样一群教育人,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北京、上海、湖南、黑龙江、吉林、山东……来自不同的学校,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地方示范学校、普通学校……然而,受同一政策契机号召,他们奔赴雪域高原,进驻不同的学校。

    他们的行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

    凝心聚力托举学校快速发展

    2016年4月,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正式启动,来自17个对口援藏省份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的首批88名管理干部和712名专任教师于当年秋季开学全部到岗。

    有别于以往的短期帮扶机制与分散式援教,由800名教育人才集中援助西藏各地市20所中小学校,以3年为一周期,集中力量援建一批示范性中小学,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对弥补西藏教育短板、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西藏各中小学每年还选派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400人,到对口援藏省市和部属高校挂职锻炼、集中培训。

    在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房灵敏看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在总结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以及北京、江苏等省市“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援藏模式。“这是新时期教育援藏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援藏教育人才资源,构建‘以输血助造血’的体制机制。”

    “组团式”援藏教育人的工作基础到底如何?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可以说是一个特别鲜明的例子。

    相对于山南市一高、二高这两所位于山南市区、办学条件成熟的学校,湖南省对口援建的山南三高地处扎囊县郊区,是一所尚在建设中的全新学校。

    2016年,学校首届计划招生500名,当地的老百姓对学校不了解、有顾虑,最后只招上了430名。尽管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已基本具备,但操场、科教楼、艺体楼等建设尚未完工,图书室、健身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大型会议室等建设还未动工,教育教学设施极为缺乏。最难的是,生源的整体情况相对较差,招生录取分数线比一高、二高分别低38分、112分,而且学生绝大多数是农牧区孩子,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湖南省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团队45人,来自长沙、株洲、岳阳、常德4个地市。自2016年8月15日进藏以来,他们克服困难、适应环境、融入当地、主动作为,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到了2017年,学校的计划招生数仍然是500人,报名学生却高达4300人!仅仅从这一个小小的数字,就足以见得山南三高在短短一年内发生的巨大变化。据分管教育援藏的山南市教育局副局长、湖南省教育援藏工作队队长钟秋明介绍:在对山南三高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率高达95%,对援藏教师的优评率高达90%以上。

    山南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扎西加措,这个在西藏教育领域耕耘了37年的老教育人对援藏工作的历史变迁感同身受、感慨良多。在他看来,“和以往历年的教育援藏工作相比,從去年开始的‘组团式’援藏,在制度、规模、模式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同时,扎西加措也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性。“西藏教育已形成长期的固有模式和习惯,短期实现质的飞跃不现实,这需要‘组团式’教育援藏可持续化、常态化。”

    “把射门的机会留给本地老师”

    在原先学校是优秀教师,不等于到了西藏也能教得“一帆风顺”,或者可以止步于只把书教好——这是很多援藏教师入藏工作后感受到的落差。

    尽管西藏的学生们都很可爱,也非常尊敬老师,但由于所处学校、环境、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不同省份、学校的援藏教师一开始在教学中遇到的情况很不一样:有的教师一展风采,带出了学校的最好成绩;有的教师则遭遇个人教学历史上的滑铁卢。

    高一第一学期结束时,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的陈佐如等援藏教师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比本地老师低出一大截。

    援藏校长王与雄很纳闷。后来,他与老师们一起总结教训,发现尽管援藏教师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缺乏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本地老师的教学方法显得更为“管用”。在他看来,援藏教师应当与本地教师协作,搭配管理,集体备课。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发生在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一位援藏教师来到学校后,埋头教学,非常肯干,所带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高出本地教师带的班20分。最后,这位教师反而受到校长委婉的批评:“如果仅仅是自己教的班成绩提高,那么你就仅仅是个代课老师而已,这不是‘组团式’援藏的初衷。”

    现在,在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共同探讨一个课题,共同决定一个方案,然后再按照这个方案来教。

    “援藏教师会对本地教师进行指导,还会互相听课。援藏教师带来的理念,贯穿现在和未来,这是我们这些本地教师更看重的。”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藏族教师扎顿说。

    在日喀则教育局副局长、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傅欣心中,始终牢牢把握着——为西藏培养一支“永远带不走的优秀教育专业人才队伍”——这一“组团式”援藏工作的根本任务。

    在他所在的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本地教师奇缺。29位援藏教师理所当然地冲在教学第一线——任教12个学科,平均周课时8节,周课时总量232节。与此同时,他又注重援藏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充分信任本地教师,援藏教师除初三化学外,不带毕业班。学校各级职位实行“一岗双任”,援藏教师担任兼职负责人,“沪藏”教师共同推进教书育人。

    在傅欣看来,这种安排就像是一场足球赛:援藏教师当“后卫”,保障当地教师的教育变革;援藏干部做“中卫”,具体管理好教育教学工作;毕业班本地教师才是“前锋”。

    “整个援藏专业团队把射门的机会留给了本地教师。”傅欣诚恳地说。

    就在2017年夏天,沪藏教师携手合作,本地师生迎来了骄傲的“射门”机会,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三大考试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高考的文理科上线率都达到100%,重点本科率和普通本科率在自治区名列前茅;中考部分学科平均分逼近90分,市前三名全在该校;小学学业水平名次从原先全市35名跨越式提升到第五名。

    “我们志在影响整个西藏教育”

    从2016年2月28日,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小学“组团式”援藏团队的先头部队抵达对口支援单位——拉萨市实验小学,一年多来,来自天津大学附属小学的祖凤国足迹已遍布西藏的大部分地区: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及林芝市巴宜区的教师们上有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的多节示范课。结合示范课,他还进行了多次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学科建设、校本教研、学科教学、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帮助各地区教师们了解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和实效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教师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在盟校、城关区、拉萨市直至自治区举行的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祖凤国都作为师傅、评委参与其中,与教师一起磨课,研究教材,确定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精准把控教学各环节,融入数学思想、数学模型的理念。

    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他还积极参与了西藏自治区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并作为培训讲师,参与了西藏自治区“2017年国培计划”,为新入职教师进行了题为《教育家的师德情怀》的专题讲座。

    在拉萨中学、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工作的几位援藏教师发现藏族学生对唐卡知之甚少——因为在整个西藏乃至全国,都没有一本真正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唐卡教材。倍感惋惜之余,他们萌发了一个美丽的心愿:希望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编写一本适合中小学的唐卡校本教材。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新唐卡》教材终于于近日问世。教材从学生学习的简易度和审美认知角度进行了创新,既注重唐卡的传统方法,又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把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西藏绘画特色的中学生唐卡教材。

    “‘组团式’教育援藏只是西藏教育‘引进来’走出的一大步,它虽然为藏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一扇可以遥望内地省市、遥望中国甚至遥望世界的窗,但光‘遥望’是不够的,‘遥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藏区教育。援藏团队还得继续开创性地再迈出一步,让雪域孩子‘走出去’,让藏区的孩子走出藏区,去了解藏区外面的世界:既为藏区孩子开启一扇窗,又为他们打开一张门。”关于“组团式”教育援藏未来要做的事,山南三高援藏校长邹四雄有着清晰的规划。

    2016年11月14日,在多方努力推动下,山南山南三高与长沙市一中正式签订结对备忘录,初步建立“联校模式”框架。

    高一学生罗布卓嘎的家长逢人便说:“感谢毛主席家鄉!感谢毛主席母校!现在‘三高’就是家门口的内地班,真没想到孩子有机会成为毛主席母校的学生。”

    “作为援藏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提高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要面向所在学校周边,面向整个西藏自治区,去带动盟校、兄弟校和更多地区的学校共同提高。”祖凤国自豪地说。

    相关热词搜索: 西藏 可持续发展 注入 动力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