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浅谈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1-04-16 07:56: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枣庄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政府必须寻找新的资源取代枯竭的煤炭资源,首先要打破原有发展路径,寻找跳出资源枯竭的新机制。作為关联性极强的旅游业,因其自身的独特性,是破解资源枯竭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枣庄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对适合枣庄市风土人情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开发对策和建议。本文运用旅游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从生态旅游的相关内容出发分析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内涵及其资源。通过生态旅游品牌营销、产品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生活中要不断地因时制宜,结合当地风土人情,还大自然本有的宁静、和谐和美丽。报告深刻的反映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优势性。枣庄市地处丘陵地带,乡村众多,在这种基础之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既有利于枣庄市的进一步转型,也有利于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保护性开发,完成对农村产业新格局的构筑,让当地居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益处,进而提升枣庄市经济发展速度。

    二、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现状

    生态旅游业从发展之初,就强调以资源保护为核心内容。国外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外国生态旅游开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生态旅游作为一个名词或是概念被提出。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外国生态旅游发展阶段,自1983年正式提出生态旅游一词后,逐步的发展成为一个旅游产品的替代词。相关的文献也开始大量的涌现出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是生态旅游成熟的阶段,在该阶段,学者们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也逐步清晰。即生态旅游是以“生物为中心”,并且兼顾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兼顾文化与教育功能的核心思想。即国外研究生态旅游的重点主要是集中于保护环境和实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中,以及如何实现利益主体和相关因素协调合作。

    我国有关旅游开发的起步较晚,前期未有较为系统的研究,直到1970年之后,随着国家有关旅游事业管理单位的成立,有关景观开发的活动才陆续开展,如旅游城市、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也促使我国的旅游业从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有关“发展旅游就必须开发与保护并行”的理论也成为共识,包括区域旅游开发、产业策划、景点开发在内的各种旅游计划齐头并进。有关生态旅游开发理论方面的研究,不少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刘家明指出:生态旅游地开发是属于微观尺度的社区旅游,更应该注重景点及服务设施的建设设计与布局,而不是宏观的发展战略及中观的规模聚集效应,其出发点、归宿点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1];刘忠伟等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旅游需求方与供给方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综合层次方面,特别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应用[2];钟林生和李涛等系统阐述了将景观生态学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领域中[3];杨阿莉在西部各省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中使用了增长极理论。田颖通过对南太白山生态旅游区的系统调查,着重开展了旅游环境容量方面的评价,进一步完善了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的理论体系[4];王忠君、王忠杰则创造性的在生态旅游规划中运用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宄了规划中的生态约束机制,提出了从生态足迹分析角度进行旅游规划的思路和操作模型[5];杨尚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对河南省琪县金牛岭森林公园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景观资源进行了生态旅游阻力评价,构建了生态旅游地分区规划的新模式[6]。在方法和实际操作层面,以石金莲、吴晓玉、田喜洲、王占武等为代表的相关专家和学者,都对如何规划生态旅游、相关原则、如何管理、规划内容、编制方法及程序等进行了科学阐述。黄哲将生态旅游规划和绿色通道规划理论相互结合起来[7];随着旅游界学者、专家对生态旅游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规划中有关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方面的规划不断涌现,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方面的研宄则比较匮乏。

    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想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只有尊重规律,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才能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多种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项目并进行监控,规范旅游主体行为,最终实现发展经济的目的。枣庄市作为鲁南重要的旅游地区,因时制宜,结合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提升枣庄市的经济有重大作用。

    三、枣庄市旅游资源概述

    (一)研究区概况

    枣庄市介于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之间,东西最宽56千米,南北最长96千米,总面积4563平方千米,占山东省总面积的2.97%。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区、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接济宁市微山县,濒临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截至2017年6月,境内A级景区共有4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2家、3A景区18家,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通过对枣庄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表明:枣庄市5区1市的特色旅游资源分布状况为市中区以枣庄老街中的中兴煤炭工业旅游为特色;台儿庄主要以运河旅游和古城旅游为主;薛城区以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为主;峄城区以冠世榴园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为主;山亭区则以山水生态游、山乡民俗游为代表;滕州市以微山湖湿地公园和湿地休闲旅游为主。截至目前,枣庄市对生态旅游资源注重体验性开发,让游客深入的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大力开展“体验民俗、品农家饭、享农家乐”的生态旅游,形成了集观光、民俗、采摘、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区。

    (二)乡村生态旅游内涵

    随着工业化革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有了新的认识,在乡村区域出现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乡村旅游形式的新的旅游方式。这种新的现代旅游方式主要表現在旅游时间方面突破了传统的节假日,以乡村保护开发为基点的前提下,以原生态和谐的独具特色的人文活动和自然风光为客体,以景区景点周边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旅游供应商为了满足旅游者在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消费等旅游需求而提供其所需的各种设施和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型旅游方式。它强调的是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应与本土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旅游者参观与居民居住利益相融合,充分享受和体验农村区域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建筑、乡村景观、“土”文化资源、历史古迹、乡村农作等在农村特有的、美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其旅游资源的发展满足当代的需要,并保证后代需要,同时为部分农村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缓解了城市居民的压力,让他们身心得到释放,找到了心理满足,从而保证乡村旅游业的长期生存与长久发展。

    四、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起初,枣庄市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由于无节制地开采,枣庄市煤炭资源日渐不足,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变枣庄市因煤炭资源枯竭造成的窘境,因此,在对枣庄市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将发展矛头指向旅游业,因此,乡村生态旅游在枣庄市起步较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乡村生态旅游接待设施不足

    乡村生态旅游主要依托农村农民朴实的劳动和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环境等,强调的是对原汁原味乡村风情文化内涵的友好传承,并不是在表面形式上进行简单的模仿,也不是用传统的原始生活习惯来掩盖对现代化更 高生活水平标准的需求。通过对枣庄市不同乡村生态旅游区抽查得知,目前仍然存在缺少必要的生态旅游辅助设施,如卫生间等卫生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停车场不足等不良现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旅游地的形象,甚至大多数游客不愿意再来第二次。

    (二)生态旅游品牌营造和营销体系不健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乡村生态旅游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特殊的发展规律和营销模式。在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营销体系中,小规模生态区,往往是农民靠着游客口碑营销,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预定和销售系统,更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网络服务对接,从而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和服务体系的落后。规模较大的生态旅游区,往往是模仿已获得成功的案例营销,缺乏创新意识,从而很难引起生态旅游者的特别关注和多次游览。

    (三)缺乏高层次的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近几年,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围绕生态旅游业服务的高层次、综合素质较高的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和策划人才则比较匮乏。同时,生态旅游区缺乏营销人才,不能用系统的、专业的相关知识来推动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引进专业人才,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枣庄市的乡村生态旅游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五、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建议

    (一)构建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生态旅游品牌定位是一个塑造生态旅游景点或景区在旅客心中的形象的过程,是把景区或景点特色与旅客的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变大。人们在闲暇时间,都想放松身心,体验大自然的欲望在增强。枣庄市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均可以满足游客体验生态游的需求。因此,枣庄市必须提高品牌优势,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对枣庄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品牌定位。

    (二)突出产品特色,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

    乡村生态旅游者体验生态游,无非是为了在原汁原味的自然中去缓解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这就要求乡村生态旅游要有自身特色,并针对乡村生态旅游者对症下药,从而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心理。一方面,枣庄市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活动中要以当地特有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挖掘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内容。另一方面,政府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出台相应的旅游规划,对生态旅游经营者进行相应的培训,避免同区恶性竞争。

    (三)大量招募人才,构建乡村生态旅游电子商务

    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性的结合当地独特文化,提升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因而这就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从事开发、设计、服务。随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旅游凭借着自身的成本低、传播覆盖面广等优势,成为了乡村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必经之路。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中可以利用旅游电子商务把其乡村生态旅游实时信息传递给全国各地的潜在旅游者,在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进行相应有效信息的沟通,从而让每一个潜在的旅游者均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乡村生态旅游景区的相关消息。

    六、结论

    发展生态旅游顺应时代的要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符合枣庄市地方特色,满足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也转变枣庄市煤炭资源枯竭的窘境,进而提升枣庄市经济。本文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和乡村生态旅游内涵进行梳理,找出枣庄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枣庄市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家明,杨新军.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1999 (1):12-14.

    [2]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地理研究,2001 (2):206-212.

    [3]钟林生,肖笃宁,陈文波.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方案的景观指数辅助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2 (1):31-34.

    [4]田颖.旅游环境容量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王忠君,王忠杰.生态足迹分析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8 (11):26-28.

    [6]杨尚.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生态旅游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黄哲.绿色通道规划理论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运用研究及实践探索[D].长沙:湖南大学,2005.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