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体会

    时间:2021-04-23 08:03: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随访观察3~6个月,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B超改变进行了评估。结果:90例患者中治愈29例,显效33例,有效28例,无效0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为目前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盆腔炎 社区卫生服务

    盆腔炎尤其是慢性盆腔炎是社区卫生服务中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有个人卫生及医疗条件的限制或在妇科小手术和计划生育手术中无菌观念淡漠,加之广泛应用宫内节育器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使得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加上我国医疗服务模式“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确立,2007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0例,年龄27~55岁,病程1.5~5年;西药组30例,年龄23~50岁,病程1~3年;中西药结合组30例,年龄25~52岁,病程1~3年。随访时间3~6个月。

    诊断标准:按《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

    临床特征:经期延长36例,经量增多12例,下腹隐痛或钝痛63例,阴道分泌物增多15例,继发不孕7例,妇科检查和B超提示盆腔包块19例。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解除患者顾虑,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慢性盆腔炎不能心急,身体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调理过程,坚持治疗、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病情康复不复发的效果;按时休息、适度运动、心情舒畅、多吃清淡、易消化食品,不吃辛辣、刺激、生冷、寒凉食品,治疗初期避免性生活。②西药治疗组:给予静滴盐酸左氧氟沙星0.2g、2次/日,青霉素800万U,2次/日,甲硝唑250ml、1次/日,甲硝唑5天停药,10天1个疗程。一般3~5个疗程。③中药治疗组:鱼腥草30g,白芍药20g,生大黄(后下)15g,败酱草15g,灸甘草10g,银花20g,丹参24g,桃仁10g,蒲公英20g,水煎,取120~150ml保留灌肠方法是:患者每晚排便后用直肠滴入法行保留灌肠,臀部抬高约20cm,导尿管插入肛门内15~20cm,滴入速度一般60~70滴,滴液时注意保暖,灌肠后拔出导尿管,嘱其自然体位入睡,尽可能延长药液保留灌肠时间,以利药液充分吸收,最好至次日凌晨排出残液,1次/日,10天1个疗程,经期停药,一般3~5个疗程。④中西医结合组:即将中药组与西药组的治疗方法同时使用。10天1个疗程,一般3~5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癥状、体征及检查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或B超显示盆腔包块较治疗前缩小1/2以上;③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改善,B超显示盆腔包块较治疗前缩小1/3~1/2;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

    统计学处理:R西药组=0.394,R中药组=0.510,R中西医结合治疗组=0.596,U=22.04(P<0.01)。

    结 果

    三组比较疗效不同,中西医结合组R值最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理想,复发率低。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的流动、对外交流的增多,意外受孕和人工流产率增高,引起妇科疾病尤其是慢性盆腔炎发病率不断增多,其主要的病原体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寄生虫等[2]。女性感染上盆腔炎除了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之外,特别对于未生育的女性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不孕症,所以必须积极治疗慢性盆腔炎。而慢性盆腔炎由于长期炎症刺激、使周围组织粘连、抗炎药物不易深入炎症组织内部发挥作用,疗效不理想、易复发。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散于“癥瘕”、“带下”、“痛经”、“不孕”等篇章之中。辩证:湿热兼瘀血停滞下焦。治疗原则清热利湿佐以活血化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鱼腥草、银花、生大黄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功效,同时又具有促进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3]。丹参、桃仁具有活血祛痰、软坚散结功效,可以改善盆腔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白白芍配合甘草可解痉缓急;白芍可以通脾、消肿、解除炎症组织粘连。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由静脉丛直接进入下腔静脉,直接作用于盆腔局部吸收好,很快发挥作用。但与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相比其治愈率、总有效率都低,P<0.01有显著差异。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为宜。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2.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12.

    3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3.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