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中药抗肿瘤制剂多方位研究进展

    时间:2021-04-23 08:05: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综述中药抗肿瘤制剂在物质基础、多靶点作用、制剂新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需要着重关注的内容,提出中药抗肿瘤制剂物质基础和多靶点作用等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中药制剂;抗肿瘤;物质基础;多靶点;制剂工艺

    [中图分类号] R2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a)-009-03

    Multidimensional progress in anti-tumor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 Lu, HUANG Shengwu

    (Pharmacy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Summarize the research of anti-tumor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on components,multi-target effects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point out the contents which are need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Identify that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components and multi-target effects.

    [Key words]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tumor; Components; Multi-target; Preparation process

    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对肿瘤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即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化疗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伴随着免疫抑制、骨髓抑制等严重毒副反应,未必能确实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中药抗肿瘤制剂具有毒副作用小和多靶点抗肿瘤的优势,在物质基础及多靶点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1 中药抗肿瘤制剂物质基础研究

    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使中药抗肿瘤制剂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进展缓慢,成为制约共发展的瓶颈。寻找合理的研究方法,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的本质,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是研究的关键问题。

    物质基础的研究主要运用“分离解析”研究思路及植物化学逐步分离、药理活性示踪模式。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3个化学层次(整体-部位-成分)、4个药理水平(整体动物-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基因)进行筛选,确定药效物质。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存在活性成分≠药效物质≠中药,制剂整体临床有效而“活性成分”效果较差甚至无效等诸多问题[1]。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主要有:

    1.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分析技术

    在计算机上建立三维化学分子结构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探讨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分子层面上阐释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郑春松等[2]研究槲皮素抑瘤物质基础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通过分子对接,得到与靶酶最佳相互作用模式。槲皮素中色原酮结构可与COX-2多个部位作用,发挥抑瘤作用,验证了其是药效的物质基础。

    1.2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分析方法

    结合体外血清药理活性测定方法,对血清中有效成分分离鉴定,将中药入血成分进行体外活性筛选,最终确定有效成分和代谢产物。王喜军等[3]对复方安替威胶囊物质基础的研究运用血清药物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其入血成分,认为绿原酸、黄芩苷既是入血的主要成分,又是众多代谢产物的前体化合物,最有可能成为药效的物质基础,以其为指标进行工艺及其相关研究,能体现药物的内在质量。

    1.3谱效关系分析

    通过建立各色谱峰表征的化学物质和以药理指标为表征的药效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找出和药效正相关的色谱峰,归属其代表的化学成分,确定中药或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卢红梅等[4]对鱼腥草注射液进行谱效分析,发现色谱图中17~21 min中的色谱峰是药效的主要相关峰,包含的主要化合物有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月桂醛、β-蒎烯、β-芳樟醇、1-壬醇、4-松油醇、α-松油醇,其中3种有效物质的活性与文献报道相符。

    1.4 生物色谱技术

    以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作为固定相,将活性大分子、活性细胞膜、甚至活细胞固着在色谱载体上,作为生物活性填料用于现代色谱技术,形成一种能模仿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色谱系统。色谱中的各种技术参数可定量表征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间相互作用,研究药物与各种生物活性材料间的特异性结合情况,模拟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药物在体内生物活性表达的一些关键步骤,筛选活性成分,揭示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等机理,探讨药物间的竞争、协同、拮抗等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药理学或生理学意义[5]。

    H.L.Wang等[6]用人血清白蛋白生物色谱技术研究茵陈蒿甲醇提取物在色谱柱上的结合状态,发现5个主要的保留峰并鉴定了其中两个化合物滨蒿内酯和茵陈新酯,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

    1.5 系统生物学

    将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整合起来,使用高通量的筛选技术通过本质和表征的变化揭示体内物质的变化[7]。如利用代谢组学评价中药对病理机体的回调能力及其影响机体的多种途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组相关分析技术,将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特点与基因、蛋白表达关联起来,比较各自不同的表达差异,确定不同有效成分对基因及蛋白表达靶点。对于复方,根据表达量的多少与复方的君、臣、佐、使理论和用药剂量,分析不同有效成分对应基因及蛋白靶点的相互作用、复方各组成单药之间的密切关系,阐明复方的组成原理[8]。

    王喜军等[9]将代谢组学用于茵陈蒿汤的研究发现茵陈蒿汤对造模后的标记物回调作用明显,说明其对肝脏疾病有预防作用,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经典方剂防治肝损伤给出了全新解释。

    近期提出了基于热力学观和还原整合的研究方法[1]及体内外物质组关联网络分析[10-11]。前者通过测定中药的药效活性物质对生物体生长代谢的干预作用引起的能量转移和产热变化,推断药物的生物活性,具有准确、灵敏、高通量、普适性好、实时、动态、在线等优点;后者在全面分析中药组分及其在生物体内形成的代谢物组的基础上,确定在生物体内具有适宜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成分组作为潜在药效物质组,并通过化学信息学手段,阐明中药成分组与其在生物体内的潜在药效物质组之间的网络对应关系,针对体内潜在药效物质组进行多重药效筛选与确证,在体外、体内两个层次揭示中药的复杂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2 中药抗肿瘤制剂多靶点作用研究

    以往对肿瘤的治疗主要应用单靶点的高选择性配体化学药物分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或毒性很大,难以治愈肿瘤这种涉及多基因,影响多个组织或细胞的疾病。因此提出了多靶点药物治疗以克服单靶点药物的局限性,中药抗肿瘤制剂是一种天然的多靶点制剂,具有多角度攻击和调节疾病网络系统中的多个环节、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12]。目前,对其多靶点作用的研究主要有:

    2.1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陈刚等[13]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造模,用川芎嗪注射液50、100、200 mg/(kg·d)腹腔注射21 d后,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及微血管密度,并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细胞VEGF表达,结果显示川芎嗪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肿瘤体积、重量和肺转移灶数,并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抑制肿瘤细胞VEGF表达。

    2.2 诱导细胞凋亡

    赵益等[14]研究肿节风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发现其可促使早期凋亡和中晚期凋亡的细胞出现凋亡小体,诱导细胞凋亡,对肿瘤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2.3 抑制端粒酶活性

    Kim等[15]实验发现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呈阳性,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呈阴性。肿瘤细胞由于缺乏调节端粒酶的机制,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抑制端粒酶活性成为治疗肿瘤的一个靶点。苦参碱是中药苦参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将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加入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发现苦参碱在750 μg/ml浓度可抑制端粒酶活性,明显下调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的表达[16]。彭彦辉等[17]研究苦参碱对肠癌HT-29细胞株作用表明苦参碱通过抑制DNA合成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端粒酶活性是苦参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途径。

    3 中药抗肿瘤制剂新工艺研究

    3.1中药抗肿瘤靶向制剂

    中药抗肿瘤靶向制剂可分为被动靶向制剂和主动靶向制剂。被动靶向制剂的研究主要有:脂质体、纳米粒和乳剂等。El-Samaligy MS等[18]创造性地把水飞蓟素包裹在由卵磷脂、胆固醇、环己胺、吐温-80组成的脂质体中,并通过颊黏膜给药提高水飞蓟素的生物利用度。吴旭锦[19]等以小麦胚芽油为油相,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紫苏子油纳米乳,提高紫苏子油的溶解度和稳定性,重现性好,有一定的靶向效应。

    主动靶向制剂多由被动靶向制剂经修饰而来,可增加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靶向性,主要的研究有经修饰的脂质体、微球和微囊、纳米粒等。时军等[20]用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乙醇胺修饰足叶乙苷脂质体膜制得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提高了脂质体的靶向性、稳定性和包封率。张方宇等[21]采用逆向蒸发-短时超声法制备苦参碱脂质体,用乳糖酰磷脂酰乙醇胺修饰苦参碱脂质体得到乳糖脂苦参碱脂质体,对肝区有特异性亲合力,强化靶向作用,在肝脏中相对于其他脏器的靶向效率有显著性差异。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率也大大增加,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靶向抗肝癌药物。

    3.2 中药抗肿瘤缓控释制剂

    研究主要集中在:渗透泵片、微球和微丸、纳米粒等。刘占军等[22]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钾为引发剂,在壳聚糖上接枝醋酸乙烯酯,后者水溶液中生成壳聚糖纳米粒,再利用超声震荡技术将0.5~5.0mg的紫杉醇与上述纳米粒混合制备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制剂粒径均匀,稳定性好,包封率高,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朱陵君等[23]以mPEG-PCL为原料,采用乳化-挥发法,制备负载汉防己甲素的高分子纳米微球,制剂具有明显缓释特征。何燕等[24]比较了灯盏花素凝胶骨架片和渗透泵片的释放行为,得出以L-PEO为辅料制备的灯盏花素双层渗透泵片具有良好的控释释放行为,稳定性高,体内外顺应性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4 结语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和临床经验。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中药抗肿瘤制剂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需在以下方面深入研究:物质基础方面,加强对中药抗肿瘤制剂物质基础和整体作用的研究等;制剂工艺方面,加强对主动靶向制剂、控释制剂及二者相结合制剂的研究。同时,注意结合中药药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和多种技术手段,推动中药完善发展。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俊岭,李寒冰,肖小河.基于热力学观和还原整合的中药物质基础筛选模式和方法的设想[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7):863-864.

    [2]郑春松,陈立武,黄钦,等.中药抗肿瘤多靶点作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方法的建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3):37-40.

    [3]王喜军,张宁,曹洪欣,等.复方安替威胶囊大鼠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8):1538-1540.

    [4]卢红梅,梁逸曾,钱频.鱼腥草注射液质量控制中的谱效关系初步探讨[J].药学学报,2005,40(12):1147-1150.

    [5]吴茜,毕志明,李萍,等.基于整体观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4):289-293.

    [6]Wang HL, Zou HF, Ni JY, et al. Fractionation and analysis of 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ith human albumin asstationary phase [J]. J Chromatogr A,2000,870(1-2):501-510.

    [7]刘昌孝.系统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3):115-118.

    [8]路晓钦,高月.中药复方现代化药理研究方法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1):59-61.

    [9]王喜军,孙文军,孙晖,等.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代谢组学及茵陈蒿汤的干预作用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6):101-106.

    [10]郝海平,郑超湳,王广基.多组分、多靶点中药整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药学学报,2009,44(3):270-275.

    [11]Hao HP, Cui N, Wang GJ, et al. Global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nontarget components from herbal preparation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hybrid ion trap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nd a strategy [J].Anal Chem,2008,80:8187-8194.

    [12]李学军.多靶点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药理通讯,2009,26(2):8-9.

    [13]陈刚,徐晓玉,严鹏科,等.川芎嗪和丹参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抑制血管生成的关系[J].中草药,2004,35(3):296-299.

    [14]赵益,孙有智,陈奇.肿节风注射液对裸鼠人胃癌SGC-7901移植瘤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9,20(6):412-414.

    [15]Kim NW, Piatyszck MA, Prowse KR,et al. Specific association of human telomerase activity with immortal cells and cancer [J]. Science,1994, 266(5264):2011-2015.

    [16]陈伟忠,曾欣,林勇,等.苦参碱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及端粒酶活性调控的体外研究[J].肿瘤学杂志,2002,8(3):168-170.

    [17]彭彦辉,郝玉宾,史迎钦,等.苦参碱对肠癌HT-29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1353-1354.

    [18]El-Samaligy MS, Afifi NN, Mahmoud EA. Evaluation of hybrid liposomes-encapsulated silymarin regarding physical stability and in vivo performance [J]. Int J Pharm,2006,319(2):121.

    [19]吴旭锦,欧阳五庆,朱小甫,等.紫苏子油纳米乳的研制[J].中草药,2007,38(11):1629-1632.

    [20]时军,程怡,陈伟鸿,等.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血浆中稳定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3):270-273.

    [21]张方宇,何松.乳糖脂修饰苦参碱脂质体的肝靶向性和体外抑瘤作用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6):747-751.

    [22]刘占军,张卫国,于九皋,等.负载紫杉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和释药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3):493-495.

    [23]朱陵君,李茹恬,禹立霞,等.新型汉防己甲素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5):798-801.

    [24]何燕,曾祥腾,潘卫三.体外条件对不同类型灯盏花素缓控释制剂释放行为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8,43(11):1161-1164.

    (收稿日期:2010-06-07)

    相关热词搜索: 多方位 研究进展 制剂 中药 抗肿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