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及知识点

    时间:2021-09-20 22:34: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教案# 导语】《论教养》一文通过列举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以下是©《无 忧考 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谈创造性思维”,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作者论述的对象。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4~12段):提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的见解;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指出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就是富有创造性的人。

      二、深层领悟

      1.文中说:“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从社会发展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道理的?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2)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时,列举了古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8226;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引用论证,如第10段,就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

      【结束语】

      本文由一道选择题入手,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板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

      提出问题: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层层深入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知识点

      一、相关资料

      1928年,利哈乔夫因在一次学生组织的研讨会上质疑了苏联政府简化俄语字母表的改革,被关人集中营。四年的集中营生活,利哈乔夫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他在那里搜集民俗材料,调查囚犯的黑话,他的第一部著作就写于狱中,题为《罪犯的纸牌游戏》。他研究古罗斯文化,是苏联古罗斯文化研究的泰山北斗。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二、问题解疑

      1.从文题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本题运用议论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论”,“论说,议论”,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教养”是“论”的内容,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文题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和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段(句)作用分析法。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又说“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矛盾。“不敢贸然”是作者谦虚、谨慎的表现;“愿意交换意见”是作者的诚恳态度。作者这样说,既表现了他谦虚谨慎的文风,又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同意作者的观点。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5.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无教养”的行为,是人人痛恨和鄙视的,“有教养”的行为是大家敬佩和赞扬的。作者在文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样的写作顺序,使作者的观点更突出、更鲜明。

      6.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有教养的人,一定有风度;有风度的人不一定有教养。“风度”是“教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7.14段第一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题运用议论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分析法。不能去掉。“可能”表推测,体现了作者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去掉后就成了“优雅风度是外在的”,过于武断,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8.由此可以看出,“优雅”与“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优雅”是“有教养”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判断一个人“教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教养水平越高,行为举止越优雅,反之亦然。

      9.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紧扣文题,结尾画龙点睛,指出做到优雅风度的具体方法。

    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论教养》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 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 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二、基础字词

      贸然(mào) 大发雷霆(tín�溃� 恕我直言(shù) 恪守(kè) 自持(chí) 

      矫揉造作(jiǎo) 箴言(zhēn) 絮絮叨叨(xù) 疲惫不堪(kān) 涵养(há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nuò) 汲取(jí) 扭捏(nie) 嚼东西(jiáo) 尴尬(�括�n)

      三、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的样子。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就决定做法。

      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 望或情绪。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嗦,唠叨。

      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四、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1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第2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相关热词搜索: 知识点 上册 教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