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塞上名校,钟灵毓秀,薪火相传,泽被乡梓

    时间:2020-05-13 07:51: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滔滔黄河依偎著祁连山的北麓滚滚东流,疾走兰州,冲过黑山峡,进入宁夏地区,才放慢了脚步,泥沙沉积而形成卫宁平原。在大西北的高山沙漠里,它是一个奇迹。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有“塞上江南”美称。在这个平原的南部,坐落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中卫市。

    在巍峨香山脚下的市中心,迷人的香山湖畔,闪耀著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这里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怡人的风景与一排排崭新的教学楼、科教楼、宿舍楼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卫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里是一方沃土,水光充溢,播撒著希望的种子;

    这里是一方园圃,孕育著无数花朵,成长著万千幼苗:

    这是一首奋进的歌,朝气蓬勃,激情澎湃;

    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

    这是一只展翅的西北雄鹰,翱翔祖国蓝天……

    它就是具有八十年历史的塞上名校——宁夏中卫中学。学校建于1932年,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设立的“宁夏省立第二中学”。在漫漫岁月中,学校历经沧桑,几经变易,今定名为宁夏中卫中学。

    漫步今日校园

    学校现址为2007年10月迁建,占地220亩。学校临山傍水,南大门正对美丽的香山湖,湖前群山连立,一派山水灵气;校内场地宽阔,亭台楼阁,绿树成荫,环境清幽雅静。学校被中卫市政府命名“花园式”学校,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沿著宽广的大路,来到中卫中学的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校名题字——“宁夏中卫中学”,笔力苍劲,字如小斗,格外惹眼,还有雷洁琼、彭佩云为学校撰写的校训、纪念碑文,苏步青教授题写的“应理之光”赠言,这一切无疑增加了它的厚重。在大门的碑座里侧,“从严从细,求活求新”的校训体现出了中卫中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力求上进、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大门左右两侧是宣传栏,上面展示著中卫中学的重大记事、名师风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

    穿过南大门,眼前豁然开朗。广场中心花坛里,由红花簇成的“为人师表”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花坛两边的甬道宽阔洁净,两边垂柳依依,草坪绿草如茵。再往前望去是国旗台和办公楼,每周一肃穆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这里举行;在办公大楼前后,有14座古文化名人和科学家的塑像,端庄肃穆,它们既是艺术的欣赏,更是文化的传承。尤其一尊八米高的汉白玉孔子雕像更是引人注目:仲尼双手捧著书卷,斗戴儒冠,面呈微笑,俯视著校园。北大门底座上铭刻著《道德经》里的名言:“上善若水、德行天下。”它呼应了学校“道德育人、文化天下”的理念,也体现出中卫中学对人文素质的追求。

    步入教学楼,各班学习园地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走廊过道,张贴有温馨提示语;校园西南角草坪中矗立的三座读书亭,古朴典雅,在晨曦中,总有一些学子在晨读。

    走进一体化的实验楼,人们不能不惊叹地处西北的一所中学竟然装备有国内最先进的理化生实验教学仪器及其配套设备。全校计有6个高档次的理化生实验室,6个一流的语音室,6个高配置的计算机教室;装备了多功能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建成了网上电子图书馆,资料种类齐全,充分满足了教学需求。

    校园网、语音系统、网络监控等网络覆盖校园,实现了语音广播系统和网络监控进教室。信息化工程建设居全市领先地位,既可使学校综合信息资料与互联网连接,便于社会、家长了解沟通,又可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有利于全校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与资源共享。语音广播系统除了每天定时广播国内外的时事新闻,还结合高考听力要求,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并为考生提供优质的听力播放服务。

    全校所有教室都安装了数字多媒体电视设备,与计算机连接,实现了多媒体教学随时随地进行。

    漫步校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三三两两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对话,或娓娓交谈,或激烈辩论,或高声朗诵。原来这是他们的“英语广角”活动。英语教学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曾被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研究会授予“全国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称号,成为与银川一中、固原一中并驾齐驱的区内名校。两名教师考取了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学英语教师西部项目”赴英国里丁大学深造,一名教师获得“全国外语教学园丁奖”。置身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们由衷感叹学校学习气氛的浓厚。

    还值得一提的是,校园里盛开著一朵奇葩——鸣钟文学社。自1998年3月成立以来,文学社经常组织爱好文学的师生到社区、农村以周边旅游景点采风,邀请校外知名作家进行讲座,组织作文比赛,文学活动十分频繁。文学社一直坚持自办校内期刊——《鸣钟文学》,现已编印74期,

    影响了周边学校,甚至内蒙古、甘肃的一些学校都有来交流彼此刊物。因此,鸣钟文学社曾荣获“全国校园优秀文学社团百面旗”称号,《鸣钟文学》也被中语会、中国教育科研研究会等多家单位联合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刊”,区内外多家报刊媒体给以热情报道。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坐落在教学楼前的“中卫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鼓乐阵阵,舞姿翩跹,画笔传神了。该中心集特长培训、艺术教学、举办赛事的功能为一体,是培养艺术特长生的场所。学校的乐队、舞蹈队、合唱团、美术组经常在此开活动,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学校培养的特长生每年都有近百人考入艺术、体育院校深造。

    追溯历史传统

    一所历史名校必有其深厚的精神文化。八十年来,学校秉承“从教报国,博雅宽厚,艺精技良,乐教善研”的师德传统,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信念,矢志笃求人类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精神薪火相传,泽被乡梓。

    中卫地区,原本民风淳朴,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中卫中学建立初始,就一直得到了当地政府、乡绅和百姓的支持,成为当地最高学府,吸引了许多饱学儒术者在此执教。

    抗日战争初期,曾是朝鲜国家领袖金日成的老师、我国著名的历史教授的尚钺、潘钟林等先后十多位中共地下党员以学校教员的身份,从事秘密宣传工作,使中卫中学成为抗战时期中卫地区乃至陕甘宁边区宣传革命思想的圣殿和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培养了孟长有、刘大明、李芳荣、何至公等一大批革命人才和革命英雄,为中卫中学的校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其中,校友孟长有烈士的铜像就矗立在学校花园里,现在,这里已成为宁夏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文革”期间,许多饱读诗书的京沪“右派分子”被发配于宁夏中卫中学,进行政治管教和思想改造。但是他们的治学态度、教学风格影响了这所古老的学校。后来,经过历代教育者的继承、发扬、提炼,学校就凝结出了“从严、从细、求活、求新”的校训。

    谱写时代篇章

    改革之初,计算机技术在发达城市的中小学才刚刚推开,中卫中学的领导们已捕捉到信息技术发展的脉搏,投入巨资,购置了三十多台电脑,开设计算机技术课程,这在宁夏地区是非常超前的。接著,中卫中学学生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6人次荣获一、二等奖,荣获团体第二名,成为当时佳话。

    目前,学校承担著2个国家级研究课题,6个自治区级研究课题。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学校还注重开发校本教材,已经开发出了《中卫中学学生优秀作品集》《古典诗歌自学鉴赏》《联林漫步》《高考满分作文》以及《乡土中卫》等10余种校本教材。

    八十年来,四万多学子从这里走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每个省市都有中卫中学培养的学子奋斗拼搏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有60余名;学校走出了100余名省厅级领导干部,40余名知名学者、教授;还涌现出全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岩画专家、鲁迅研究专家,中国著名笑星张保和、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主编麦天和都曾在这里就读。

    八十年励精图治,八十年风雨兼程,几代中卫人“拼洒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学校是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全国五百所著名中学之一,多次被评为国家教育科研创新型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英语教研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安全文明校园,同时也是宁夏地区仅有的三所全国中小学英语教研示范学校之一,连续多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最佳组织奖学校。学校还是全区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先进集体、区级新课程实验样板学校、全区校本培训先进集体学校、宁夏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等。

    九曲黄河的灵动,钟灵于斯;巍巍香山的神秀,毓秀于此。中卫中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诞生,历经八十的奋斗、拼搏,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也伴随著一代代人的艰辛与坎坷。如今,在焕然一新的校园里,全体师生将铭记光荣历史,弘扬奉献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再铸育人丰碑。

    塞上名校,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 宁夏中卫中学

    (实习编辑 李运河)

    相关热词搜索: 钟灵毓秀 薪火 塞上 相传 名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