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论口述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时间:2020-10-08 07:56: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历史是已逝去的客观实在,我们认知历史往往是通过实物(包括遗迹)和文献。但实物需要我们去推测,文献需要我们去理解。还有一种形式更为真实,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口传身授,即口述历史。我们需要做好的关于口述历史的工作是口述资料工作。

    如果追溯口述历史,几乎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那个时期,生活或生存过程中的一切事情,完全靠口传身授。后来的结绳记事、甲骨文以及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文献资料,包括流传至今诸如玛雅、印第安文字等具有区域特点的文明,这些具有记录作用的方式和文字都是对口述历史进行的记录和总结。鉴于当时的情况,缺乏对这类文字或文明的有效记录和保存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却需要不断的揣测和破解。古代对口述材料缺乏记录,近现代对口述工作缺乏重视。因而许多重要的口述资料没有得到收集和保存,影响了我们对历史及事件的探究。如今有科学技术为保障手段,我们对口述资料进行及时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得到加强,并可以转化为文字或数字模式予以长久保存,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分析历史,以为今用。

    口述资料工作起始于口述档案,但它并不是新生的事物。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很早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口述档案的收集和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项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是不可能再现的,最能真实体现历史的口述材料工作,其收集、保存及利用工作具有极大的时效性。因此,重视、发展口述资料工作已是当务之急。

    一、口述资料的历史和定义

    口述资料工作保存历史、研究历史、使用历史,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二战后,由于历史原因,大量史料散失,出于收集、调查和研究的目的,世界范围内开展了针对这段历史资料的档案整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一些被采访对象讲述的亲身经历建成口述档案,受到国际档案界的重视,并在国际档案大会第9、第10、第11届会议上对此进行过专门讨论。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到口述资料成长的过程:

    当前,各种形式的口述工作方兴未艾,但并未有完全统一的操作规范。比如:口述档案、口述资料或是口述材料,哪一种称谓更能代表该项工作范畴和定义,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和公认的定论。纷纷开展的口述资料工作,其形式也不尽相同,口述类型包括了口述历史、口述资料、口头传说、会议记录、采访记录等更多的范畴。目前对口述材料的整理结果,也从最初的档案领域扩展到图书馆收藏和利用。相信,随着口述资料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受重视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业界会根据其性质、类型、作用,给出更精确并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和操作规范。

    二、国外图书馆口述资料工作及口述历史收集的成功案例

    国外开展口述档案工作比较早。在“口述历史研究室”成立后的二、三十年里,美国口述历史取得快速发展:在实践和操作方面,探索出一系列收集、记录、制作、存储和使用的方法和程序;在学术规范和评价标准上,形成了“目标和准则”;建立了百余家专门的研究机构,成立了全国性质的口述历史协会(OHA)。在口述史研究方面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历史论文、期刊论著和声像产品,全面带动了口述档案发展。

    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和美国总统图书馆口述档案工作比较具有代表性。

    1.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口述资料的收集

    1948年哥倫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成立,第一次使用“口述史”这个概念,被视为现代口述历史诞生的标志。但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却比之还要早半个世纪。该馆对口述材料的收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班克罗夫特口述”阶段,在这一阶段,图书馆开展口述资料搜集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方式是访谈,目的是为了历史写作而进行的材料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材料如保存对话原貌更真实、更有价值,因而这种有目的的访谈目标明确、范围扩大,并在当时与社会各界进行访谈,甚至得到了政界要员的私人藏书和文件。这一时期的访谈材料内容全面、真实,访谈记录以及得到的手稿等原始资料,成为该馆最有价值的藏品之一。这一阶段口述工作的开展,推动了美国口述历史的兴起。

    第二个阶段自1953年至今是其复兴阶段。伴随着便携式磁带录音机的发明,口述资料的收集借助选进的采访手段得到复兴。此一时期的口述历史项目种类丰富,如:地区文化历史项目、二战亲历者口述项目、女权运动、西部矿业开采、艺术家生活访谈等,收藏的口述资料有地方档案、照片、手稿等,有的项目时间跨度达十年之久。这一时期的口述材料弥足珍贵,更借助于当时该项工作由图书馆员来具体负责,使得早期美国口述史学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班克罗夫特图书馆对口述历史的收集工作以及口述材料的形成案例,对当今图书馆开展口述资料收集及该项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美国总统图书馆口述材料的收集

    美国总统图书馆由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4年开创成立,之后的几位总统,也认可并沿袭了这种形式。总统图书馆并不是一座单纯的纪念馆,同时也是档案馆,它不但收藏、陈列了总统个人物品,更重要的是它所收藏的档案文件全是与总统有关的内容,档案中反映的访谈对象,对外包括总统的政敌及各国政治要人,对内包括了总统的政府内阁成员,并且还涉及其家庭成员。该馆所藏以及后期大量的口述历史及材料,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美国的政治、军事、历史以及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其参加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口述历史项目的总统图书馆是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其500多个口述历史访谈中,以对杜鲁门总统的访谈为主体。又因为杜鲁门总统倡议的马歇尔计划在欧洲影响深远,也采访了一些来自欧洲的领导人,收集比较全面、细致地反映和记载了历史面貌。

    总计约十一个总统图书馆的口述材料收藏独具特色,并迅速实现科技化,大多数的口述材料实现了互联网络查询和检索功能,使其口述历史收藏的价值和使用率大大提高。

    三、国内图书馆口述资料及口述历史收集的成功案例

    国内的口述资料工作,如果追根溯源却可追溯到古代,记录下来的古代帝王的言论可以看作是经典的口述材料。虽然口述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却是近代兴起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回忆录,参观看到的音像资料、听到的采访录音,都属口述资料工作范畴。

    新中国的口述工作历史并不算久远,我们也可能通过列表来看:

    相对明天而言,做好当前口述材料的收集工作,更为切实和重要。而相比于更广泛意义的口述材料搜集,近现代诸如日军侵华史、知青史、少数民族语言、民俗、方言体系等专题类的口述项目更便于图书馆口述材料工作的开展。

    1.井冈山大学青原色人文纪录中心

    如果做一个比较完整的有关近代革命的口述历史项目,作为中国红色革命发源地的井冈山,其主题更为突出。2009年夏天,江西吉安的井冈山大学青原色人文纪录中心正式成立“口述历史”创作单元,专门记录、整理了井冈山以及吉安地区的口述历史,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存档和分享。在口述材料收集过程中,对被采访人的访谈完全从人的角度为切入点,更倾向于关注个体的故事和经历,形成的口述材料,揭示和保存共和国的历史和现状。

    井冈山大学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是全方面的。2010年,井冈山大学开设了由青原色口述历史主持的该专业的选修课。同年,对哥伦比亚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口述历史办公室进行了访问和交流。青原色口述历史不仅有《生育》《饥饿》《超生》这样的主题创作。也开展了《万村写作计划》《360度城市记忆》《记忆捐赠》等三个系列的纪录工作。

    2.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2012年,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在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从专业的角度对口述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学术研究,开展传播工作。作为有关口述历史的专业机构,其收藏的规模和门类,属当前国内翘楚,所收集整理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外交、战争、影视、知识分子、知青甚至民营企业六大领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4000人次的采访,积累了大量的图文和实物资料,其中影像视频达80万分钟。同时,针对本校的研究生开设了“口述历史”选修课。2015年12月12日,该研究中心召开了第一次有关口述历史实操和理论内容的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办,“我们的口述历史”分享会暨“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开幕,是我国有关口述历史领域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交流活动。

    四、口述资料收集及利用经验

    通过以上国内外图书馆口述资料及口述历史收集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我们看到该项工作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文献资料的重要补充和建设。为此,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的口述资料收集及利用经验,更好的推动和开展口述资料工作。

    1.专项经费的支撑

    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撑,难以为继。在当前购书经费收紧,采购重点侧重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拨付专款比較困难。但是,没有人财物为基础,开展口述材料工作无异于空中阁楼。为此,要在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或科研经费中,按一定比例或按口述材料立项研究的课题,设立专项研究经费,以保证该项工作能够持续开展。

    2.项目的确定

    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并不总是以时间久远来界定的,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即将成为历史,实效性更为客观、真实、完整。因此,在选择和确定项目的时候,以正在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正在发生或即将结束的事件作为项目确定的首选目标。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军事等各个领域,一个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一个对重要人物的采访,一种社会现象的集中体现等,都可确定为立项内容,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探究真相并留存,最容易还原其真实性。崔永元曾说过:“做口述历史就是与时间赛跑”。历史是不可复制的,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在尚可留存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收集和挽救。

    3.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历史类型的口述材料整理,年长者往往是口述资料的第一选择对象,其生命历程较长,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丰富,表述的史料更有价值,并且所留给人们进行访谈的时间有限,所以要尽早采访、留存。访谈中,有的采访对象年岁较高,往往不能真正理解用意,要花长时间进行沟通。采访过程中,遇到说方言的老人,要携同当地工作人员一同采访,避免采访过程中因语言沟通问题打断思路。

    此外,重要事件的核心参与人是理想的选择对象。这类人群参与事件的过程和深度都非局外人能够达到,对事件的核心和真实内容的收集具备权威性。

    4.口述材料收集的注意事项

    (1)区分被采访人口述材料的真伪

    口述档案有两种:一种是口述者亲身经历的事件经过;一种是描述他人或他事的口述材料。口述采访的难点在于收集的同时要注意区分真伪。所谓的真伪,有主观和非主观认识之分。有的采访对象,对被采访的事件有个人的看法,在口述时会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这是要在采访过程中注意的;还有的采访对象,在描述事件经过时,以自己经历和看到的事情做陈述,但事情的表面现象与事件真相并不相符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为避免非人为的“断章取义”,采访人要在口述收集过程中有意识的提出问题,或在采访结束后的整理材料过程中予以鉴别。留存的著作我们无法再去求证真实性,而口述材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不确定的口述材料,通过其他途径或他人再进行佐证,有效的弥补和修改口述材料中失真的方面。

    (2)工作人员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真相

    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真相,并正确地对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是采访人的职业准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判别正误的标准,上面我们说过被采访对象的主观和非主观认识,但为采访人自己,既不能在口述材料的收集过程中掺杂个人的主观意识,也不能在后期的材料整理过程有任何舆论导向。要保持前期采访工作中不诱导、不加工、不修改;后期整理口述材料工作保持客观、真实和中立性,达到真实还原事情真相的经过。

    (3)保存及使用

    口述资料收集不易,有些甚至是绝无仅有的,一旦损坏或丢失,不易再得。所以,这些通过口述采访而整理留存的口述材料,保存的时候应在不同的设备予以及时备份,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格外精心。

    “口说无凭”已经成为历史,“亲口讲述”记录真实。口述资料工作,对记录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社会发展、国家领导人等各方面的内容是真实和不可复制的,具有抢救历史、保存历史的紧迫性,它所体现的价值比文献更丰富,尤其是专题口述资料的个案研究比群体概括更接近历史真实。相比于很多国家将口述历史作为一个国家行为来开展和扶持,国内的口述历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项目相对零散,只处于简单的归纳、总结以及陈述阶段,尚未对其中的规律、原因、作用、影响等深层次因素作进一步的探析,也没有成熟的理论架构来指导。进入20世纪,无论是交通手段、数字多媒体记录和保存方式,对口述历史的搜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跨地域、跨时空并非不能想象的事情。

    “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口述资料工作,将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立体记忆。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下,口述资料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口述资料工作,为珍存历史、分析历史、推动社会进步起到更大的作用。

    备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项目“蒙古族口述资料系统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NJTZ1601)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口述 收集 利用 资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