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秀山县平凯街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0-10-28 07:53: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介绍秀山县平凯街道农村产业化发展现状,指出其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产业;现状;结构调整;问题;对策;重庆秀山;平凯街道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3-0362-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在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农产品品种单一、品质低下、产品滞销积压、价格偏低、农民相对收益较低等一系列问题[1]。社会发展与农民收入不相对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农村工作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秀山县平凯街道按照上级要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结合平凯街道实际,创新思维,真抓实干,使平凯街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今后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富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农村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粮、油生产保持稳定水平

    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为4 016.60 hm2,总产量19 514.67 t,较2009年增加1 011.01 t,平均产量5 670 kg/hm2,较2009年增加301.8 kg/hm2;油菜生产面积1 212.93 hm2,总产量2 544.24 t,较2009年增加184.67 t,平均产量1 905 kg/hm2,较2009年增加152.25 kg/hm2。

    1.2 果、蔬生产平稳增长

    2010年柑桔面积稳定在101.40 hm2,总产量4 563 t,较2009年增产4.78%;蔬菜播种面积869.20 hm2(复种面积),总产量14 734 t,较2009年增产7.23%。

    1.3 林业生产有突破

    2010年共有林地4 333.33 hm2,其中经济林100.00 hm2,生态林4 233.33 hm2。完成城周屏障森林工程100.00 hm2,农田林网建设37.33 hm2,路旁植树1 600株,封山护林面积133.33 hm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林业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1.4 畜禽养殖规模扩大,畜禽品种改良

    2010年生猪存栏数6 164头,较2009年增加19%;牛1 646头,较2009年增加14%;鸡83.8万只,较2009年增加88%;鸭3.3万只,较2009年增加15%。养殖大户共23户,其中生猪养殖大户8户,养羊大户7户,养鸡大户6户。

    1.5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城郊型农业进一步发展

    平凯街道作为县城的南部新区,处于城郊结合部,仍以农村为主,发展城郊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的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立足区域比较优势,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形成产业化新格局[2]。提出了“建基地、育龙头、调结构”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四大基地,即百万只土鸡养殖基地、一万亩蔬菜基地、一万亩高淀粉生产基地、一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目前,已建金银花基地约333.3 hm2,蔬菜基地133.3 hm2,猕猴桃基地133.3 hm2,高淀粉项目实施333.3 hm2,土鸡存栏30万只,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2 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从平凯街道整体来看,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效果,优化了农产品结构,打破了自结自足的传统农业意识,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市场意识正逐步提高,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制约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2.1 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一是典型示范带动效应不强,未形成规模;二是土地、劳动力素质等生产要素制约十分突出,阻碍了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三是部分村和农户存在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消极思想。

    2.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普遍偏弱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规模偏小,是当前制约平凯街道农村经济规模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以当地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缺乏,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发展一个企业、致富一方百姓、激活一方经济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2.3 传统种植模式根深蒂固

    大部分农户还停留在水稻—玉米—红苕的种植模式上,由于思想保守,其接受新事物的意识薄弱、速度慢,导致一些新技术、新成果不能及时大面积推广应用。

    2.4 调整缺乏科学性、长远性

    农户看到赚钱的热门产业便一哄而上,当产业处于低谷时缺乏信心和恒心。由于农户对市场缺乏科学、系统的预测,以致于一些热门产业变成冷门产业,降低了其生产积极性。

    2.5 农村产业结构不完善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重不协调,经济作物所占比例偏小[3]。农作物品种单一,养殖业缺乏品种更新和科学饲养技术。

    2.6 没有形成真正的主导产业、名牌产品

    引导力度不够,一些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未能形成拳头产品[4]。特色农产品优势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城郊地理和资源优势。

    2.7 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不够

    秀山县钟灵乡茶厂、清溪镇豆腐乳厂、隘口金银花厂等均依托自身资源,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品加工道路。而平凯街道在产品加工方面的发展力度和深度不够,仅有的加工企业只能停留在粗加工层面,质量和效益极低,未形成品牌效应。

    2.8 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部分村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和资源,积极招商引资,争资立项,其在产业方面发展较快;部分村认识不足,畏手畏足,在产业发展上就相对滞后。

    2.9 信息传播、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滞后

    农民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市场需要、产品价格、新品种和新技术等,加之机关干部对农业科技知识掌握不够,农技推广人员知识陈旧,不能很好地指导群众生产。

    3 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一是充分转变群众观念。只有充分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群众的思想得不到根本转变就无法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二是转变干部思想观念。只有干部思想转变,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要充分认识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把其放在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首要位置。

    3.2 做大做强“四大基地”,狠抓“五大产业”

    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和城镇人民生活需求水平日益提高这一契机,高起点规划“四大基地”,狠抓“五大产业”。“四大基地”,即百万只土鸡养殖基地、一万亩蔬菜基地、一万亩高淀粉生产基地、一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五大产业”,即休闲观光农业、商品蔬菜业、以金银花和白术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以弥猴桃和优质柑橘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以服务主城且提高人居环境为目的的花卉苗木产业。

    3.3 调整种植結构,优化区域布局

    合理规划“三园”建设,夯实“四万”工程。“三园”,即以马西、护国、莲花、明家寨为主体的商品蔬菜产业园,以武营、晓教、官桥、邓阳、银厂为主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以贵贤、平马寺、江西屯、贵道、贵陇为主体的中药材种植园。“四万”工程,即一万亩蔬菜、一万亩高淀粉、一万亩中药材、一百万只土鸡。有计划地压缩品质差、市场滞销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大棚蔬菜、中药材等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同时,根据市场需要扩大瓜果、花生、豆类作物种植面积,努力提高质量、产量和效益。在特色上突出一个“特”字,突出平凯品牌,提升平凯形象。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林业。

    3.4 发展畜牧业,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举措。要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重点,高速优化畜牧业结构,发展猪、牛、羊、兔生产,加强良种、良禽的引进与推广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法和技术,集中搞好牲畜交易市场。

    3.5 大力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是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如大米、玉米、马铃薯、红苕等的深加工,通过建立优质示范园,引进、扶持、壮大农业加工企业,让这些企业尽快形成业绩突出、技术先进、市场占有份额高的名牌企业。二是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在畜产品深加工方面,应结合市场需求,利用现有优势和资源,依托传统的牲畜交易市场,积极探索禽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禽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加工业。如花生、豆类、蔬菜、果品的深加工。结合市场需求,收集信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扩大市场占有率,调动群众致富增收的积极性。

    4 结语

    平凯街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还处在起步阶段,只有充分利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这一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信息为载体,立足于当地实际的情况,深挖细掘,才能推动农村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5 参考文献

    [1] 孟鑫,施秀搏,刘嘉文,等.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思考——以江西省贵溪市流口镇横路村为例[J].企业导报,2011(16):24-26.

    [2] 林桂红.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6):76-77.

    [3] 王敬培,赵密霞,董海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1(7):31-33.

    [4] 吴卫红.四川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39-43.

    相关热词搜索: 秀山 产业结构调整 对策 街道 农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