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英语何以成为全球性科学语言

    时间:2021-01-10 07:58: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674年,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首次观测到了微生物,他立即写了一封长信给伦敦的皇家学会宣布这一惊人的发现,用的是荷兰文。皇家学会找了一名翻译把这位科学家的信译成英文,并将其部分内容刊登于《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哲学汇刊》。该刊物是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因此,列文虎克不得不求助于一个会讲英荷两种语言的熟人和词典来进行阅读。

    直到不久前,满满一书架外文词典还是科学家必备工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的巴别塔》一书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迈克尔·戈丁提醒我们说,科学向来是全球性的,科学语言却不是。虽然现在英语是科学通用语,但过去曾有很多语言被用于交流科研成果。戈丁向我们描述了在“多语种世界”里做科学研究是什么情景,并潜心探索了英语是如何跃居霸主地位的。

    科学语言的多种多样让人难以及时获悉其他科学家在做些什么,有时几乎无法确认谁是重大发现的第一人。据戈丁讲述,1869年,门捷列夫排列出化学元素的周期,创立了如今所说的“周期表”。他在一份俄文期刊上宣布了这个发明,同时寄了一份摘要给圣彼得堡的化学教授。后者让人将其译成德文,发给了远在德国的出版助理洛塔尔·迈尔。身为化学家的迈尔当时也得出类似研究结果,但由于译者的疏忽,门捷列夫的发现被译为“化学特性的阶段性变化”,于是引发一场持续十年的发明先后之争。最终,迈尔承认门捷列夫的俄语论文发表较早。

    到了20世纪,科学“三雄”确立,主要官方科学语言是法语、英语和德语。但很多科学家仍梦想只使用一门语言的科学。三门主要科学语言的使用者都不肯选择其他任何一门语言,于是有科学家和语言学家联合提议采纳一门中立的科学“辅助”语言。随着一战爆发,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宣布了一个令其所有同行既震惊又愤怒的观点:德语应当是唯一的科学语言。

    一战结束后,为惩罚德国的政治侵略,科学界对讲德语的科学家设置重重壁垒。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把德语踢出其官方语言行列,其他国际科学组织也采取了相同举措。然而到了上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在一个新领域——量子物理学方面领先,德语再度成为可接受的科学交流工具。

    到二战结束时,作为从政治上反抗德国的手段,美国及其他国家不再教学生德语。很快,英语战胜其他候选者成为科学的语言。如今,英语几乎总是国际科学会议的唯一交流语言。自然科学精英期刊上超过98%的文章是用英语写的,科学家无论母语是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还是乌尔都语,都必须能讲流利的英语。

    英语成为全球性科学语言的过程引人入胜,说明了科学与政治的相互依存。正如戈丁向我们展示的,这个结果绝非必然,英语是在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偶然事件中取得霸主地位的,尤其是“纳粹暴行激发的反德政治浪潮”。谁也无法断定英语会永远是全球性科学语言,还是会有另一座“科学的巴别塔”出现——以及也无法断定如果它出现的话对科学是好事还是坏事。(劳拉·斯奈德)

    斯大林女儿跌宕起伏的一生

    《洛杉矶时报》网站2015.06.21

    “为什么我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1986年时这样问自己。她在1967年从苏联叛逃时,抛弃了身为斯大林的女儿所享有的禁锢身心的特权,她在写给留在苏联的儿女的信中说“不可能永远当奴隶”。但事实证明,在与西方“这片现代的自由丛林”打交道时,她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阿利卢耶娃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花光了她靠撰写回忆录《致友人的二十封信》所赚到的150万美元。当她在冲动之下决定在1984年重返苏联后,她巩固了自己给许多人留下的反复无常、我行我素的印象。加拿大评论家兼传记作家罗斯玛丽·沙利文所著的《斯大林的女儿》,让人生动地感受到在一个阿利卢耶娃的象征意义遮蔽了她个人特质的世界里,作为一个女人遭受自己无法掌控的力量,包括自己难以驾驭的情绪的连续打击。

    沙利文对阿利卢耶娃年轻时代的记述,着眼于她在顺从和反叛之间的摇摆。她有一次违背父亲意愿的婚姻,也有一次为了取悦父亲的婚姻;两次都以失败告终。斯大林1953年去世后,她希望“被当做普通人对待”,与两个孩子平静地生活。她改用母亲婚前的姓氏——阿利卢耶娃,获得了俄罗斯文学硕士学位并去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工作。我们很难评论阿利卢耶娃在美国的动荡生活。她无比聪明又反复无常,渴望过上一个普通“美国人”的生活,但是她内心却是一颗俄罗斯心。

    相关热词搜索: 英语 语言 全球 性科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