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危机管理及其对策干预

    时间:2021-02-08 08:03: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高校二级学院是我国高校近年在学院制改革中设置的界于校级与系级管理阶层之间的大学次级组织形式,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层单位,承担着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和任务,因此也成为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汇集之处,处在高校危机管理的最前沿。本文通过对高校危机事件的分析,研究当前高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存在的不足,尝试从转变危机管理理念、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强化危机意识等方面来增强高校二级学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以期对高校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能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对策干预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扩招与合并等系列举措,高校学生人数急剧膨胀、构成学生成分多样化、心理状况良莠不齐,而原有的办学条件、教学生活设施、后勤服务已经不能与学生规模和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随着高校应急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逐步意识到高校内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应急管理事件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针对事态的可能发展方向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从而减少应急事件发生的次数和频率,减小应急事件对现行高校稳定工作的影响,这就是高校危机管理工作预警机制,研究和制定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概念解析

    1.1危机

    “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Crisis”在希腊语中意为“Crimein”,其意义为“决定”。《现代汉语词典》对危机的解释是:①危险的祸根,如危机四伏;②严重的困难的关头,如经济危机。即危机有双重含义,一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二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已成为现实。日本学者龙泽正雄认为危机有五种内涵:①危机即事故;②危机即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③事故发生的可能性;④危机即危险性的结合;⑤危机即预料和结果的变动。危机具有公共危险度,致使生活秩序被破坏,社会秩序被打乱,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群众无法安居乐业。

    1.2危机管理及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管理原是指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危机管理意识起源于欧美,1915 年莱特纳的《企业危险论》首次提出了危险管理;1921 年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中也发表了危险负担管理的意见和危机的处理方法。1962年古巴危机,是指某种冲突状态处于转向战争,或者转向和平这一分界点时,为防止其升级到战争而力图控制事态的体系。1970年以后,危机管理也开始涉及到“非军事性的危机”领域,并逐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国家或城市管理新理念。进入90 年代,随着企业危机的复杂多样,该课题的研究更加受到国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1.3高校危机事件及危机管理

    高校危机事件是指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发生在社会上并且与高校成员密切相关的事件,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严重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秩序,破坏教育教学设施,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损害学校形象声誉。危机管理的概念源于企业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

    高校的危机管理是指高校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高校危机管理过程也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 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

    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危机事件的因素日益复杂多变且不确定、发生频率逐渐增多、各类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建立高效、快捷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建设,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高校危机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要想从多方面解决,必须从引起高校危机事件的原因入手。

    2.1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当前社会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爱情至上等消极思想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和影响,致使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出现偏差,容易受鼓动或被社会上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在经济、学业、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下,大学生容易产生巨大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当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长期积压又得不到合理宣泄和及时调节就会出现心理危机。

    2.2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缺乏敏感性与主动性

    高校二级学院是高校的二级机构,处于高校的庇护之下,“大河有水小河满”,生存方式高度保障,很容易使二级学院对危机的爆发和威胁缺乏敏感性。加上危机管理意识较弱,危机往往无法在萌芽阶段立即被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妥善解决。即使有的二级学院管理者能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也未必能形成组织整体的预警能力。因此,当危机来临时,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只是进行被动式反应,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才着手将危机产生的负面效应加以控制。在危机管理中,高校二级学院主动性的缺乏使得危机管理无法彻底消除本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教育培养失调、家庭环境影响是关键诱因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存在重知识教育和成就教育,轻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现象。学校和家长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情绪情感、心理需求和心理调适能力,这种失调会引致大学生过激行为的产生。当然,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溺爱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失调。高等教育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很多家庭难以承受的重负,而高校内学生家庭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别,鲜明客观的浓缩汇集到一起,往往容易引发较为激烈的冲突。

    2.4二级学院应急组织机制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平安校园”建设。高校二级学院也积极响应“平安校园”建设的号召,重视和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尤其对消防、防盗、防骗等安全问题都有一定的应急预案,并推出了一些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高校二级学院还缺乏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缺乏预测性,对危机的处理多凭借经验,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在危机处理中易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也增加了危机处理的成本。

    2.5 事件的后续服务工作不到位

    目前高校多采取“事后动员,打突击战”的工作方法,当事件的相关人员得到相应的安置后,大家都“收兵回营”。然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我们并未对产生此类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解决事件的经验未进行总结,这是治标不治本,同时校方也未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安抚,因而也为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埋下了隐患。

    3 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对策干预

    加强和改进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危机管理的需要,是实现二级学院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保障高校师生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针对高校危机事件出现的新情况以及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探索,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不断完善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机制。

    3.1强化危机意识

    首先重在加强预防。高校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工作,构建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灵敏高效,从部门深入到专业、班级的情报信息网络,搜集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时妥善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其次是制定预案。加强对突发事件处置的研究,拟定完善的处置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建立效率高、权威性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决策机构;建立突发事件处理责任制,实行层层包干,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再次是组织预演。对火灾、传染疾病等突发事件组织预演,使主体人员熟练掌握处置的全过程,能够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3.2健全高校危机应对体系

    高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危机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危机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受灾师生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发挥高科技优势,努力提高应急管理的物质后勤保障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高校应急处置的主动性、联动性、快速性和高效性。

    3.3重视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有:对当事人的同校师生以及危机事件处理小组人员,实施减压团体的心理教育模式,帮助他们处理和调适危机事件对他们的创伤性冲击;对受危机事件影响的高危群体进行及时筛查与处置,如果发现相关人群身心状况有较大改变的情况(如情绪反应强烈或当事人的好友异常镇定等),应将其列为高危群体,并对其进行特别的关注,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应警惕危机高发时间段,如在当事人死亡的周年、当事人的生日等特殊日子,适当关注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师生的动态。

    3.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和社会各界对应急法规和知识的学习

    认真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和政策要求,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各类高校还应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我国的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干部教育和普法教育也应当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教育演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各类预案演练。

    3.5开展危机后的复原工作

    危机事件的风波平息之后,应当及时开展危机复原工作,高校的危机管理部门应抓住机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一些应急机制要适当调整,对一些过度的做法要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做好文字记录,以备后用。学校的工作重心应逐步转移,由危机管理转变为常态的管理,以尽快恢复校园的正常秩序,弥补被耽误的工作和造成的损失。

    4 结 语

    近年来,高校各类突发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校园安全和秩序受到严峻的挑战。这类事件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传播扩散速度快,不仅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存在意识薄弱;敏感性与主动性缺乏;校园危机的长期性与复合性,导致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困难增长;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对策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和改进高校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构建科学的危机管理系统.妥善处理各类危机事件,成为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管凤仙.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C].2009年第三届海峡两岸高等学校安全管理论坛文集,2009,P233

    [3]邱鸿钟,梁瑞琼等.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1]马斌奇(1978~),男,讲师,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祁新雷(1983~)男,助教,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3]王锐(1979~)男,助教,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来源: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ZLG2010—10

    相关热词搜索: 干预 对策 学院学生 危机 高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