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贯彻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精神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12 15:43: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学习贯彻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精神心得体会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执政时间越长,面临的考验越大。首先,我党执政最大的靠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就决定了人民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应该做到哪里;人民群众在哪里发出呼声,我们就应该在哪里作出回应。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的严峻挑战,围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打赢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新时代十年发生了伟大变革,“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一、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背景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思想入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应有之义。

      (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加速了“东升西降”大变局演进。在大变局中最关键变量是世界上主要国家间的力量对比。随着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努力为解决全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互联网因其全球性、开放性特点,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意识形态较量、斗争的重要场域,成为各国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当今,“西强东弱”的世界格局态势依旧。随着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根本解决“挨骂”问题还需下大力气。针对一些西方国家长期在互联网上妖魔化、污名化中国,别有用心利用疫情、宗教、人权、xx、xx、xx、xx等问题在互联网上设置议题,肆意挑动网络意识形态对抗,抹黑、诋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和为全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强调一方面要“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决不能坐视国家形象受损,要“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要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这也突出表现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20xx年x月xx日所发布的第xx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x月,我国网民规模为xx.xx亿,互联网普及率达xx.x%。互联网应用也在持续发展。其中,短视频增长最为明显,达x.xx亿,占网民整体的xx.x%。由此可见,“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是好的,但也有很多杂音噪音,如网络直播、短视频乱象丛生等。特别是各种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造谣生事、制造种种负面舆论,制造种种混乱,大肆散布“中国搭便车”“中国失败”“中国全输”“中国崩溃论”等奇谈怪论,不绝于耳。其目的就是利用“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的逻辑,狂热鼓噪,以偏概全,把我们党、我们国家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让国内一些群众受蒙蔽,妄自菲薄、盲目跟风;甚至让一些党员、干部的认识发生偏差,从而搞乱我们的思想,动摇我们的“四个自信”,阻止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此种种,倘若听之任之,必然消解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为此,要绷紧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让网络空间“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三)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应有之义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执政时间越长,面临的考验越大。首先,我党执政最大的靠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就决定了人民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应该做到哪里;人民群众在哪里发出呼声,我们就应该在哪里作出回应。当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如果不学网、不知网、不懂网、不会用网,就会脱离群众,失去执政的根基。其次,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由我党肩负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既是关口,更是机遇,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信息化、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不能抓住互联网蕴藏的巨大机遇,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就会落后于人,发展陷入被动。最后,互联网也是敌对势力妄图“扳倒中国”的重要载体,他们在网上极力歪曲丑化我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企图策划“颜色革命”,破坏我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给国家政治安全造成极大的风险挑战。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没有网络治理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

      二、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战略高度,依据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要求、新挑战,坚持问题导向,秉持系统观念,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为新时代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牢固树立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意识

      阵地是战略立足点,是基本依托。阵地意识强不强,阵地守不守得住,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激烈交锋较量的胜负成败。“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面对西方反华势力凭借技术优势,以互联网作为突破口,对我国进行各种颠覆破坏活动,妄图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险恶行径,如果我们掉以轻心,就容易被别人趁虚而入。长此以往,我们的阵线将被瓦解,阵地将会沦陷,政权颠覆、亡党亡国也绝非危言耸听。强调:“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

      要驾驭如此复杂严峻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要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尽快掌握网上舆论场的主动权,以防阵地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能被边缘化了,更不能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唱响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的主旋律,“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让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

      (二)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多元网络文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引领和规范多元网络文化发展。“现在,网络空间情况复杂,主流当然是好的,但是也有很多杂音噪音,甚至有很多负面言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须臾不可动摇!当前,我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局面。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一”与“多”、“主旋律”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这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直面的问题。强调:“做网上工作,不能见网不见人,必须下大力气做好人的工作,把广大网民凝聚到党的周围。”“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

      要旗帜鲜明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早已没用了,过时了,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外一种是画地为牢,教条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盲目排斥其他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存在和发展。我们主张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一元主导、多元并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去引领和带动网络文化的多样性,用多样性的网络思想文化厚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

      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要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凝聚社会共识。”

      要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网络意识形态舆论斗争。互联网加剧了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交融交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凭借技术优势,打着“互联网无国界”“网络言论自由”旗号,肆意诋毁抹黑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在西方“普世价值”的蛊惑下,国内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公知”等在互联网公开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多党制、私有化、实行西方“宪政”民主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论,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国内一些网民缺乏基本理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加辨别地随意跟风,逢“中”必反,逢“西”必捧,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一定范围的思想混乱,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极大冲击。因此,意识形态斗争必须严守阵地,寸步不让,一旦放松警惕,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就会甚嚣尘上,占据有利位置,混淆视听,迷惑群众,挤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空间。必须练好内功,增强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主动性,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有理,就是要强化思想说理,澄清谬误,“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有利,就是要积极应对,发挥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有节,就是要“争取人心,要区别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法”,“要区分政治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科学区别社会思潮,引导网民摒弃错误认知,增进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持续创新马克思主义网络话语体系

      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创新马克思主义网络话语体系,其内涵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之“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恰当的叙事方式、科学的话语体系、有效的话语策略及生动的话语格调,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构建网络空间话语体系。“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西方话语体系无法解释中国崛起现象。倘若试图用资本主义那一套话语体系来衡量我党和国家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到头来“‘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西方话语体系长期占据霸权地位,扼制和挤压其他话语。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要逐渐突破西方话语体系的障碍,构建强大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网络话语体系的人民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这就要求在内容方面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这个交流沟通新平台,主动聚焦网民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尊重网民的价值诉求和思想愿望,积极回应网民关切、释疑解惑,接受群众监督,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进而增强网络空间的群众基础。同时还要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积极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对外传播艺术,拓展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网络空间的传播和影响,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求“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把伟大的中国实践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力量充分彰显出来,让中国故事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在世界面前。同时,要精准施策,精准传播,着力提升国际传播亲和力,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更好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众受众。

      (四)着力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物质基础和有力支撑,强大的技术实力不仅能有效防范形形色色的网络侵扰,构筑起牢固的意识形态防御网,还有利于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增强实效性和感染力。

      高度重视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为了改变网络空间敌强我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因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加强顶层设计,部署网络核心技术发展的战略安排,稳打稳扎地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意识形态交锋较量中被动挨打的局面。这取决于两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方面,通过自主创新,网络技术越来越过硬,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不断增强,构筑起了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网络攻击受害国之一,我们坚持开展有效的网络攻击溯源行动。只有不断提升网络技术能力,并向全世界曝光攻击者的具体技术细节和路径,才能够与世界各国一起阻止网络攻击,维护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力强的特点,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力,即“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打造一支优秀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技术人才队伍。“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我们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到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必须解放思想,不拘一格,慧眼识珠;加大对人才的培育和建设,“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打造一支思想上和技术上都信得过、靠得住的队伍;同时还要具备全球视野,“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下大力气引进高端人才。

      积极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全球交流协作。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把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的冲锋号和集合号都要吹起来,因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关起门来搞研发,彻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全部另起炉灶。要坚持开放创新,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和合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三、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要夺取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就必须在实践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共商共建共享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意识形态工作的“三权”有机联系、辩证统一。领导权具有全局性和总体性。管理权侧重于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引导、整合,提供技术手段支持和全面保障。话语权是“喉舌”,指向多种方式和载体的国内外意识形态宣传、传播、辐射和表达。其中,牢牢掌握领导权摆在首位,一旦丧失了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也随之消散,因此,建构领导权是掌握管理权和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必须绷紧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构这根弦,管理权和话语权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三权”,系统促进“三权”交融互动,这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深刻结论。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典型例子。其最惨痛的教训之一就是忽视意识形态工作,最终导致亡党亡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前我们面对的挑战在意识形态领域体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西方意识形态攻势呈现出网络化、深层次、多样化的态势,意在“泛化”“淡化”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其权威性。因此,意识形态管理权和话语权对领导权的协同作用越发凸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首先,要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不断提升和改进领导艺术和方法,把旗帜鲜明的显性亮剑和润物无声的隐性教化有机融合,做到虚实结合、张弛有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其次,着力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体系建构,“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要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法治保障;压实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企业等有关单位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划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二)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好的舆论是社会的“黏合剂”,不好的舆论则成了社会的“分离器”。必须推动网络主流舆论和主流意识形态供给侧改革,“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在网络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我们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正能量不去占领,负能量就会充斥;大道消息不通畅,小道消息就会乱飞”。

      一是构建多主体协同联动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队伍。要打破条块分割,树立“大宣传”理念,组织动员网络空间多元主体协同联动,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全面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首先,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主体力量,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克服“本领恐慌”,“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要紧跟信息化、时代化步伐,强化“互联网+”思维,苦练内功,增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提升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其次,建立专职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培养一批政治上可靠、技术上过硬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队伍,“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成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中坚力量。再次,打造“红色意见领袖”队伍。“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的影响不可小觑。要造就一批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业务素质强的“红色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在澄清模糊认识、驳斥错误观点,引导网络民意和舆论导向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邪不压正,网上正面声音强大了,就可以减少负面舆论的影响。”

      二是创新话语内容,科学设置议题,提高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优质的话语内容是网络舆论场的“硬通货”。网络空间具有去中心化、交互性、隐匿性、自由性等特点。要拉近主流意识形态与网民的心理距离,话语内容必须“接地气”,为网民所喜闻乐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实现信息的定制化和精准化传播。近年来主流媒体推出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视公开课如《马克思靠谱》《社会主义有点“潮”》等,就是善用网言网语来阐释主流意识形态的成功探索,深受青年人的追捧。科学设置带有正能量的引导性话题,有针对性地回应质疑,对网络上的虚假、诋毁攻击类信息要及时开展澄清和批驳,有力回击错误思潮,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

      三是创新话语方式,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今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全媒体语境下话语方式应推陈出新。针对网络信息传播分众化、差异化特点,不能搞大水漫灌那一套,“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针对网络不同群体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注重个性化处理,做到小而美、多而精,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要积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在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上下足功夫,使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信息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大,用户黏性不断增强,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充盈整个网络空间。

      (三)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它具有高度全球化特性,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变革,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新风险新挑战。“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西方国家通过掌控网络空间规则制定权,从中攫取超额利润,并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在全世界源源不断输出西方价值观,谋求全球网络霸权。网络攻击、网络犯罪、侵害知识产权、侵害个人隐私、网络监听、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屡见不鲜,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信息技术的先发优势,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网络权益维护、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存在“信息鸿沟”,且不断拉大。

      互联网是世界各国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明确提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加快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网络信息畅通无阻,不断弥合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要积极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朝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尤其发展中国家要争取平等参与互联网治理权利,“不搞一方主导或由几方凑在一起说了算”,使制定出来的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各国应携手努力,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要积极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让互联网成为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这些年,我国提出的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