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酷人五“向” 全球COOL地搜寻:嗨酷全球

    时间:2019-01-02 04:28: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尽管“酷”这个词早已不再流行,但在北半球的这个深冬季节,无论是气温还是最让我们心动的出游项目还是会让我大呼―声:“That is Cool!”   在这个季节里,忙碌了一年的我们开始为自己欠下的年假赎罪。老板面前死磨硬泡换来短暂的几天假期。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外出度假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去热带的岛屿游泳,还是听周杰伦的话,“一路向北”,到“千里之外”的寒带体验“冰冻”的感觉?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搜罗了5个酷人,沿着5个方向,前往全球最CooL的5个地点体验最真实的“严酷”。当然,在本期的杂志中,他们带回的那些泛着“冰碴”的文字和图片也让5个当下北半球气温最cool,玩乐项目最cool的地点浮出“冰面”。
      ――哈尔滨,距离最近的酷地,但气温并不谦虚,几乎是冰箱冷冻室温度4倍的超低温时刻考验着跃跃欲试的人们!在体验中,号称“冰城”的哈尔滨先声夺人,以严寒给前去体验的酷人一个下马威,实在是恐怖!
      ――阿尔卑斯山,位于瑞士、法国境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阿尔卑斯的印象有一望无际的薰衣草种植地,有山谷风光和葡萄美酒,更有大雪山和高山滑雪。或许真像我们的体验者说的那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阿尔卑斯山。”在这个可能是全球最多既定印象的酷地,体验者又将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阿拉斯加,不用多说,这块美国本土的飞地向来以严寒著称。在芝华士的广告片和KFC的阿拉斯加三文鱼卷里,我们已见识了这块土地的魅力。但作为当年淘金时代的目的地和全球冰川最聚集的区域,这块土地的神奇当然并不仅仅在于广告中的美景和快餐盒里的美味。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实在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如果说到温哥华、维多利亚,大多数人都会“哇”。除此之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惠斯勒是多年以来的“全球最佳滑雪场”,也将是冬奥会的举办地,跟着奥运会去探险,看看人家的奥运场地比我们的“鸟巢”又如何?
      ――北极点!请收起你的惊奇。搜寻全球的CooL地,我们怎会错过极点?尽管当前去极点旅游花费极大,也并不十分现实,但我们还是挖到了去北极探险的“超级酷男”,要仔细看,在他的体验中,可能最让你张大嘴巴的不是严寒,也不是美景,而是那一叠厚厚的账单!
      出发的时刻已经到了,那些仅仅希望看到旅游指南的读者可以提前离开了,因为在我们的旅程中,您分享的将是5位前去亲身体验的“酷人”们带来的最真实经历和最真切感受!
      
      哈尔滨:一路向北
      王之光
      
      零下40度的“下马威”
      到哈尔滨已是晚上,北方城市的夜生活并不丰富,整个城市显得慵懒而乏味。为安全起见,我们给车的水箱里添足了“防冻液”,把车停在中央大街附近的一个室外停车场后,信心满满地回房间睡觉――明天可要好好玩一玩。
      可第二天早上醒来,停在室外的车让我们都傻了眼。因为温度太低,汽车电瓶完全被“冻”得没电,车发动不起来。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同行的一位女士突然惊呼了一声,顺着声音的方向,我跑到车尾,后备厢开着,里面是“炸”成碎片的啤酒瓶、纯净水瓶和易拉罐,还有早被冻成冰块的啤酒和水,一片狼藉。看到这场面。我们才想到,昨天只顾记得把汽车水箱里换成防冻液,却忘了把后备厢里的啤酒和纯净水拿出来,放到房间里,其结果因为气温太低,所有的液体都被冻成了冰,瓶子就全被撑“炸”了,不过幸好没有伤人。
      打电话叫来修车的师傅,憨厚的东北大哥不仅帮我们换了电瓶,清理了车的后备厢,还帮我们联系了一家“暖库”。他告诉我们,在哈尔滨,晚上气温有零下40度,简直是“呼吸就冻”。车是断然不能停在室外的。这也算是哈尔滨的严寒给冒犯它的我们一个“下马威”。
      
      冰城
      哈尔滨素来有“冰城”的美誉,在市内穿行,我们才发现所言不虚。从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到俄罗斯风情的中央大街和果戈里大街,甚至是并不知名的小巷里,城市的每个角落里处处都有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的冰雕,数量绝非几千几万可以计数。在城市最繁华的果戈里大街上,哈尔滨人甚至利用一条废弃的河沟建了一座都市里的滑雪场,有着近百米的滑道和几十度的坡度,你会发现在都市里滑雪的感觉丝毫不亚于专业的滑雪场。在哈尔滨,每到冬天,不少商店、饭店为吸引游客,也花大价钱在店前建起巨大的冰雕,大的有十几米高,小的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灯柱。冰雕的造型既有中国的长城、牌坊、鲤鱼跳龙门,也有西方的维纳斯、丘比特和欧洲等地的名胜,包罗万象。
      老实说,这些精美的冰雕在白天看实在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仔细看还觉得有些粗糙,但到了晚上,各种灯光一开,你才猛地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特别是建在松花江北的一大片空地上的“冰雪大世界”,还有历史悠久的兆麟公园,实在是精彩无限。不过看冰雕时一定要小心,我自己在硬邦邦的冰面上摔了两次,实在是疼,而同行的一位先生平衡感更差,摔跤把自己的相机都摔坏了。不过,在冰雪的梦幻中,也有让我受不了的事情:有很多游客和市民为了照相,会爬上冰雕,把黑黑的鞋印留在晶莹的冰上,大煞风景。
      
      俄罗斯的遗产
      哈尔滨可能是中国所有省会和大城市中最年轻的城市,建城至今不过百余年。在哈尔滨,有一样旅行装备是最没用的,那就是指南针。听当地的朋友说,哈尔滨最初是沿着铁路线而发展起来的,道路的纵横交错也几乎是按照铁路的方向,与铁路平行或相交,几乎没有太多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道路,所以指南针实在是用处不大。
      一座沿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历史自然和修铁路的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哈尔滨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俄罗斯风情,也有着浓厚的日本印记。最出名的中央大街如今是城市最热闹的一条步行街,街道两边的建筑至今保持着俄罗斯建筑的风格,与莫斯科、彼得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俄式西餐、俄式大列巴(面包)、俄式酒吧遍布于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就连哈尔滨的路名都使用果戈里、普希金等俄罗斯名人来命名,充满了异国风情。和很多城市一样,哈尔滨也有自己的酒吧集中区,而这个区域的名字干脆就叫作“俄罗斯河园”,鳞次栉比的酒吧不少都主打“伏特加特调酒”,足以见得这座城市有着何等的“俄罗斯情结”。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哈尔滨著名的俄式西餐厅“波特曼”,还是俄式酒吧里的伏特加,还有迪吧里疯狂的俄罗斯高个美女,都是这座城市魅力的一部分,充满了诱惑。
      
      北极点:无主之地的应许之“酷”
      布 克
      
      从广州出发,飞新加坡,然后再转飞莫斯科,再到莫曼斯克,出发的路程辗转,却并不漫长。位于北极圈里的莫曼斯克盛夏的气温也在零度以下,港口里残留着前苏联恢宏的背影,潜艇、每艘价值40亿美金的核动力破冰船落寞地停成一排,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无人问津。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105个一起登上了其中一艘核动力破冰船――YAMAL号,我们此行 的目的地是北极点。
      
      40万元的豪华之旅
      破冰船上的乘客并不都是我这样的“环保主义者”,他们其中有科学家,也有环保主义者、探险家、图新奇的美国富翁,甚至包括个别怀有军事或情报目的的人。但上了一条船也就算是同舟共济了,没人管那么多,更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北极点,兴奋、不安……所有的情绪都被越来越低的气温冷冻了。
      这次的“北极之旅”由一家美国的探险机构主办。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每个参与的团员都要签下生死状,确保自己的生死与旁人无关,同时还要买下300万元的保险,并把保单传真到美国的主办方,得到确认之后才能获得参加此次活动的资格。但所有这一切才是开始,22万元的船费,再加上来往的机票等费用,整个旅程中直接开销绝不会少于人民币40万。我不是贵族,但探险真的是贵族运动。如此昂贵的开销,再搭上保险、生死状……整个旅程显得神秘,让我充满期待。
      
      每一步都是危险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冰天雪地的北极对人最大的考验可能是严寒。但踏上这片无主之地,我并没觉得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成功接受了所有的考验。在北极厚厚的冰层下,每一步都是危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冰缝会开裂,也不知道凶猛的北极熊会从哪个角落里跳出来。
      主办方和经验丰富的船长再三叮嘱我们注意安全,但即便如此,每次我们离开破冰船,到地面活动前,都会先有几位专业人士携带麻醉枪(按照《极地公约》,除爱斯基摩人和必要的科研需求之外,南极和北极严禁猎杀,所以只能携带麻醉枪)到地面巡查一番。确保附近没有危险之后,专家们再用先进的x光仪器对冰层厚度进行探测,在保证各种指数符合标准的情况下,乘客才被允许下船。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获得了自由,可以在北极广袤的无人区驰骋,因为活动区域是被严格限制,并早已划好的。这种旅行可能是全世界最不自由的旅行了。但谁让这是在北极呢?
      
      近乎苛刻的环保公约
      在北极的十多天里,天气一直很好,而且因为是极昼。我们有很多时间在外活动。但由于不能确保每个地方都安全。我们会尽量避免在冰面上走过长的距离,主办方提供的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船载直升机。每次,直升飞机把我们送到预定区域,留下四个带枪的保镖保护,然后在3―4个小时之后再把我们载回船上。
      我们在北极所做的所有活动都是公益性的,比如在一些小岛上对百年前留下的探险遗迹进行“考古”,观察动物的生长习性等等。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小岛上拍照,我突然看到一群鸟很美,就马上冲过去拍。但可能是太兴奋了,为了拍到好的效果,我走得很近,动作也稍微大了些,惊得这群鸟飞了起来。当时我没想那么多,还是顾着拍照。但马上就有随船的环保专家很严肃地警告我,并要施以惩罚。他告诉我,在北极,任何妨害自然生态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连惊吓也不可以,更不用说猎杀了。可也正是这种苛刻的环保公约,维护着北半球这片人类最后净土的纯洁,每个人都应该遵守。
      
      阿尔卑斯:坐得住的地球“摇椅”
      VW
      
      套用李安在2006年制造的流行语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阿尔卑斯山。”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阿尔卑斯和法国一样,象征着浪漫、纯净、阳光普照的生活方式。在和老婆几度商量之后,我们踏上了飞往法国阿尔卑斯的旅途。
      
      像007那样滑雪
      白色的阿尔卑斯山是滑雪的圣地。好莱坞的导演和明星们多钟爱这里,把不少电影中滑雪镜头的外景地选在这里。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在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有2500公里的高山滑雪线路和1200公里的越野滑雪线路,D07系列电影中很多滑雪追逐的戏都是在阿尔卑斯山完成的。这夸张的数字和大来头的明星着实吸引着我们,我想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钱,足够的体力,来一次滑雪“Long March”将是一次很有趣的挑战。
      没功夫多想,披挂上厚厚的滑雪服,我们准备开始滑雪。在阿尔卑斯山区.滑雪场的类型很多.提供多种滑雪方式,比较专业的滑雪场叫“大领地”,如知名的塞瓦苏瓦利尔(也就是我们去的滑雪场),也有雪场比较缓和,但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景色,可以边滑雪边观光的“自然滑雪场”,再有就是很适合家人度假的“滑雪场小镇”。和很多地方不同,阿尔卑斯的滑雪场除了提供标准滑雪装备的租用外,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海豹皮的滑雪板,甚至于夸张的“未来战士”一般的滑雪装备,融入了法国人的想象力。这时你才会发现,到了阿尔卑斯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007,因为这里的雪场和装备给你提供了所有的条件,想不酷都难。
      
      在雪山顶上“阳光浴”
      法国南部一直是阳光充沛的代名词,阿尔卑斯山区也不例外。去过阿尔卑斯山的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去的时候是为了山景和滑雪,但离开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却是阿尔卑斯的蓝天和阳光。每天早上被阳光叫醒,远远地看见阳光在不远处的山顶招摇,披着晨光出门,天空蓝得让你有种想跳进去的冲动,而鼻子都能闻得到新鲜空气的味道……去过国内的九寨沟,也去过青藏高原,尽管那些地方也都很纯净,但相比之下,阿尔卑斯的阳光和天空少了几分荒芜和苍凉,是一种流淌到心底的温暖。
      在不少滑雪场所在的雪山顶上,很多人躺在那种长长的沙滩椅上“晒太阳”。除了不能身穿火辣的比基尼,每个人都裹在厚厚的滑雪服中之外,场面跟海边一模一样。这样的场景恐怕在全世界也不多见,足以想见这里的蓝天、空气和阳光是多么的有吸引力!
      在离开的时候,我老婆想起“少女把硬币投进许愿池表达‘我会再回来的’”的电影桥段,想到不久前电视上看到“有人把硬币投进爱琴海表达同样的期待”,她也掏出一个硬币,掷向了阿尔卑斯的天空……
      
      中世纪的小镇
      和世界上其他寒冷的地区不同,阿尔卑斯并不都是冰天雪地的,更不荒芜。在不少山谷中,隐藏着很多领主骑士时代一样的山庄。在这些山庄里,中世纪木结构的房子和羊圈都被完整地保留,好像几百年来从没有改变过那样一一炊烟、壁炉、拉磨的驴子和狗拉雪橇让你恍如隔世,童年时代对童话的向往在这里都成了现实。
      在以室内音乐节而闻名的布昂里松镇周围就分布着若干个这样的山庄。但由于我们时间和预算有限,我们不能一一踏访,只能忍痛割爱,仅去了一个名叫尼瓦苏的山庄。在这个小地方,中世纪一样的石头和木材建筑让我们如同在梦境一般,人们聚集在小木屋前的院子里,聚餐庆祝,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狂野而又浪漫。不过我们还是和大多数中国人_样腼腆的。在山庄的时间里,除了在一个家庭式滑雪场“小滑”了一会儿之外,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躺在小木屋里的壁炉旁聊天、喝茶了。那实在是一种别样的风情。
      或许,无论是躺在雪山顶上“阳光 浴”,还是在小木屋里安静地看书、聊天.阿尔卑斯从不喧嚣,从来是一个让你坐得下来,沉得住心的地球“摇椅”。
      
      不列颠哥伦比亚:从这里接近天堂
      王之光
      
      在温哥华忙碌的十多天里,我―直在犹豫是不是应该顺便到周边去旅游,因为我随身的钱并不多,而目也不想麻烦朋友。某一天,我在当地旅游局发放的免费资料里看到华盛顿欧文说过的一句话,我立刻下决心要好好玩耍一番。欧文的原话是“在这里,我们接近天堂。”多么美妙,又多么震撼,我觉得连最固执的圣女都会被这句话打动,更何况,我只是―只贪玩的小猫。朋友们得知我的决定之后,找来一堆资料和数据游说我:全球最佳的滑雪场,世界最美的落基山脉……好吧,现在就出发。
      
      去冬奥会场地热身
      加拿大人对奥运会的热情远不能和中国人相比,而且冬奥会的影响力也远赶不上夏季奥运会。但在这个季节里,朋友们还是推荐我一定要去惠斯勒的滑雪场和附近的冰河,因为那里是2010年冬奥会和残奥会雪上项目的比赛场地,也是全球最佳滑雪度假村。
      我坚持乘坐汽车去惠斯勒村,因为那里和我家乡的风情相近,而且那里的购物场所总是对女性充满了诱惑。但朋友已经订好了直升机,我不得不听从他的安排,乘坐飞机直接飞往滑雪场。从天上看,惠斯勒地区几乎全被冰雪覆盖,偶尔可以看到有人在雪山上运动,像在滑雪,或者是在做别的事情。因为雪山太大、太壮观,我却有些害怕,但幸好,旅途并不长,很快便到了。
      我不得不说,惠斯勒真的名不虚传。不管是惠斯勒山,还是黑梳山,或者是horst man和黑梳两个冰河,都是上帝制造的天然滑雪场。而所有这一切中,最痛快的莫过于林间滑雪:穿好滑雪装备,以极高的速度穿行于天然的丛林之中……我这样的“菜鸟”也很快体验了一次,并没有想象的难。
      
      
      最疯狂的宁静
      在朋友的安排下,我们来到位于山区丛林中的小木屋过夜,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扫我们身上的寒气,温暖而又惬意。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被叫醒,朋友问我是不是愿意去“远足”,我当然愿意。我们穿戴完毕,向丛林的深处进发。天哪!你难以想象那是何等的安静,没有风声,没有人,也没有动物,甚至连鸟叫的声音都没有……不知道有多厚的雪老老实实地铺满整个山林,一点声音都没有。那是我从没见过的宁静!眼前的场景就像《纳尼亚传奇》中纳尼亚冰封天地被第一次发现的场景。如果可能,我真愿意用天堂来形容当时的环境。我和朋友相视一下,彼此心领神会。
      不过,宁静很快被打破了,我们听到“轰隆隆”的声音,感到漫山遍野的雪也好像醒了过来,好像在颤抖。很快,先是几个驯鹿拉的雪橇呼啸而过,而后是几个狗拉雪橇,爱斯基摩犬“汪汪”叫着奔跑,在这些雪橇上,坐着装扮成圣诞老人模样的男人,他们吹着口哨,很吵。我感觉他们是在为什么活动而训练,因为他们好像总是在我们附近一定的区域里来来回回,后来还有“圣诞老人”甚至脱下了上衣,真不知道她冷不冷。
      
      丰美的驯鹿大餐
      在一家小木屋餐厅,我吃到了旅程中最不可思议的美食――驯鹿大餐。看着白天在雪原驰骋的大个子动物如今被烹熟,盛进盘里,我实在有些不忍心。感觉上,驯鹿肉有点像牛肉,厨师的烹饪方法也有点像牛肉,大概有六、七分熟。佐餐的酱汁黑黑的,有很多香料,里面也有用驯鹿肉末,但由于放了胡椒,所以一点也感觉不到肉腥味,反而很清新很可口。
      在驯鹿大餐里,还有一种鲜花做成的“小菜”。朋友告诉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鲜花跟滑雪一样出名,但我不能确认我是不是对鲜花过敏,最终还是没敢去尝试。
      我还想重复华盛顿欧文的话:“在这里,我们接近天堂。”
      
      阿拉斯加:Forget―me―not
      王之光
      
      谁去阿拉斯加?
      我在同学中问了一圈,无人响应。
      不久,我参加个聚会,认识了一个叫史迪文的美国朋友,他是个机械工程师。他去过美国的每个州,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我问他阿拉斯加是否值得去看看,他非常肯定,并说,坐飞机去(不需要加拿大签证),然后租车,很方便也比较经济。他答应过几天给我发一个E―mail,介绍具体的旅游路线。过几天,我果然收到了史迪文的Email。我仔细地研读了一番他的《关于到阿拉斯加旅游的建议》。我的阿拉斯加旅程就从这封Email开始了。
      
      艳遇冰川
      阿拉斯加的冰川是最出名的景致,我并没有刻意去寻找。但在旅途中,我们还是“偶遇”了。
      行驶在通往安克雷奇的高速公路上,我漫不经心地开着车,远远的山坳中,出现了一点白色。我心里一动,莫非是冰川?随着汽车不断前行,那点白色不断变长,逶迤山间,飘然若带,确实是冰川。前边出现一块路牌,上面写着由此前往Matanuska冰川。我心中大喜,一打转向开进了一条树林丛中的土路。
      眼前这座冰川名为Matanuska的冰川,总长度达40公里,平均宽度3公里。这座Matanuska冰川是一座活动的冰川,每天可前进30厘米,山顶的冰走到冰川末端需要耗时250年。想想看,1776年美国独立,差不多在这期间落到这山顶的一粒雪,今天才走到我的脚下。
      我小心翼翼地踩踩冰面,坚硬无比。于是踏上去,尝试在冰川的表面走来走去。仔细看看,脚下的“老冰”和平常所见的冰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不像冰冻的河面那样平,也不像冰冻的海边那样杂乱无章。这里的冰川表面更像被亿万年的海水冲刷而成的光滑的岩石,泛着蓝色的冰面镶嵌着黑灰色的石块,大的如砖块,小的如米粒。站在冰面上。山坡的绿和冰的白对比强烈,习习的暖风吹来,所见所闻所感与记忆中冰的世界大相径庭,奇妙无比。
      
      做一回“淘金人”
      
      阿拉斯加的历史和美国西部一样,充斥着淘金的冒险传奇。至今,在这片土地上还保留着很多的淘金时代的遗迹。这些遗迹也成为很多旅游者必去的景点。我也想去看看。
      我驾车离开费尔班克斯,顺着路标走上一条小道。两边是一望无际的森林,路上半天看不到一个人,找不到采金场在哪里。我有些失望。就在这时,我的车开进了一个院子。我在车里看得不太清楚,好像门牌上隐约写有黄金的字样。院子很旧,到处是败落的样子。我走进院子中央的屋内,看到中央有一个很大的水槽,莫非这就是淘金用的?我的疑惑很快得到证实:这里是一个淘金纪念品店,服务员告诉我只要买一小袋金矿砂石,就可以在水槽中淘金。
      我端起一个直径一尺长的铁盘,把金矿砂倒进去,在水里小心翼翼、煞有介事地淘起来。和淘米一样,只不过淘米是为了扔掉沙子,而淘金是淘掉沙子留下金粒。淘到最后,我真的看到黄灿灿的金粒,大的如大米粒,小的比小米粒还小。我得意洋洋地把金粒装进一个塑料瓶内,那种感觉好像中了大奖一样。
      
      飞行者高地
      
      一个晴朗的下午,我正在一座淘金人留下小木屋附近游荡,突然听到一阵“突突”的响声,好像发动机的声音。我顺着声音走过去,绕过一片小树林,看见一片空地,停着两辆小飞机。每辆飞机大概有4米多长,里面能坐两个人。我随意地围着飞机和这些设施转着,没有任何人阻拦我。印象中的飞机场都是长长宽宽的水泥地面,还有极严格的检查设施。可这里,地面和外面的土路一样,布满了很多的沙石粒。正疑惑着,一辆架小飞机移动了,加速前行。透过地面吹起的尘土,只见小飞机滑行不到50米,就一下子飞起来了。
      我看了地图,果然上面标有这个飞机场。看来在阿拉斯加,建设和维护这样一个小机场,真是太容易了。我想就以我的力气,拿上一把铁锹,忙乎个把月,一定能建成这个机场。
      想来也难怪,阿拉斯加地广人稀,很多地方不通路,这种小飞机就成为阿拉斯加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据说,阿拉斯加是世界飞机驾驶员比例最高的地方。全州50多万人,有750个飞机场。10人中有1人会开飞机,6户人有1架飞机。打听一下,一般的小型飞机售价2万美元,每年的收入就可买下一架。我要是阿拉斯加的居民,说不定早就成为“有机一族”了。
      离开阿拉斯加的时候,我想起了阿拉斯加的州花“Forget-me-not”,中文就是“勿忘我”,而这也正是我此刻的心情。

    相关热词搜索: 搜寻 全球 酷人五 COOL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