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社会心理学第11版pdf 湖南省郴州市夫妻间暴力的社会心理学特征

    时间:2019-01-18 04:35: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结构下夫妻暴力施暴者和受虐者的社会心理学特征。方法: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家庭暴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80户城市有暴力行为的家庭,以及按照以家庭结构相近作为配对条件,从无暴力行为的家庭中选取96户作为对照家庭。并在对照家庭中选取与施暴者性别、年龄基本情况相配者96人作为施暴者的对照组作横断面调查访谈。结果:(1)施暴组中丈夫65 人(81%),妻子15人(19%),受虐组中妻子65人(19%),丈夫15人(85%);对照组中丈夫83人(86%),妻子13人(14%)。(2)施暴组的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施暴组的消极应对分高于受虐组(29.6±8.3/29.5/7.4,F=2.127,P[1]。夫妻暴力的后果具有严重性,可影响受虐者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等发生率明显增高[2]。夫妻暴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它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医学、公共卫生和精神卫生问题。有学者研究了施暴者的心理特征,但是深入探讨不同家庭结构下的夫妻暴力中施暴者和受虐者的心理特征的报道却极少。本文拟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不同家庭结构的夫妻暴力中施暴者和受虐者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问题。希望为夫妻暴力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进行家庭暴力现况调查。于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湖南省整群抽取三个地区,即郴州市、永顺县和湘潭市,他们分别代表城市、农村和工业地区的居住人群。每个地区再随机抽取若干街道、村和厂区,每个街道、村和厂区再整群抽样。样本估算不少于8400户,实际抽取样本9800户,因外出,拒答原因 ,实际调查9451户家庭,涉及32720人。调查的应答率为96.4%。从已经完成的流行学调查所发现的郴州市家庭暴力阳性家庭中随机抽取80户作为研究家庭, 其中施暴组80人,受虐组80人。同时以家庭结构相近作为配对条件,从无暴力行为的家庭中选取96户作为对照家庭。并在对照家庭中选取与施暴者性别、年龄基本情况相配者96人作为施暴者的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入户面谈方式作横断面现况调查。每户均有两名研究人员上门访谈,调查访谈地点与是否回避家庭其他成员均由受试者选择,调查地点包括受试者家里、办公室、厂房或劳作田间等。
      1.3 工具
      1.3.1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问卷
      根据家庭暴力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折磨、摧残和压迫等人身方面的强暴行为,其手段有殴打、捆绑、凌辱人格、残害身体、限制人身自由、遗弃以及性虐待等)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编制而成,经课题组反复修改与试用。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年限、家庭结构等)和夫妻暴力(有或无、主要是施暴者还是主要是受虐者)。
      1.3.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3]
      90个项目,10个因子采用0-4级评分。
      1.3.3艾森克个性问卷(EPQ)[4]
      共88个条目,由内外向(E)、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和撒谎(L)四个维度组成。
      1.3.4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5]
      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来评估个人的应对策略,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因子。
      1.3.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6]
      共10条,将社会支持分为三个维度: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10个条目记分之和为社会支持总分。
      1.4 统计方法 频数统计、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施暴组有80人,其中丈夫65 人(81%),妻子15人(19%),平均年龄42±10岁;受虐组有80人,其中妻子65人(81%),丈夫15人(19%),平均年龄41±10岁;对照组有96人,其中丈夫83人(86%),妻子13人(14%);平均年龄43±11岁;施暴组分别与对照组和受虐组进行职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教育年限施暴组(11.3±3.6)年,对照组(13.2±3.1)年,t=-3.816,P=0.000。施暴组受教育年限与受虐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受试家庭结构的分布
      
      本研究中,根据我国现状将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夫妻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二人家庭、夫妻含独生子女的三人家庭、夫妻含多子女家庭、几世同堂的多代大家庭。表1显示,受试家庭以夫妻独子家庭最多,其次为夫妻多子家庭、夫妻二人家庭、多代大家庭。
      2.3 施暴组与对照组、受虐组社会心理学特征比较
      
      表2显示,三组间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显示,消极应对分、P分、N分、L分、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的三组间总体均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夫妻暴力中施暴组的消极应对分高于受虐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TCSQ、SSRS及EPQ各项因子分的总体均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 夫妻独子家庭结构下施暴组与对照组、受虐组SCL-90、TCSQ、SSRS及EPQ得分比较
      
      夫妻独子家庭结构下三组间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显示,夫妻独子家庭结构下三组消极应对分、P分、L分、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的总体均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施暴组P分低于受虐组;L分高于受虐组;施暴组的总分、主观支持分均低于对照组。夫妻独子家庭施暴组分别与对照组和受虐组TCSQ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4.3 夫妻多子家庭结构下施暴组与对照组、受虐组SCL-90、TCSQ、SSRS及EPQ得分比较
      
      表5显示:夫妻多子家庭结构下三组间SCL-90总分以及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躯体化因子分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施暴组焦虑、抑郁、躯体化因子分及总分低于受虐组,施暴组抑郁因子分低于对照组,表6显示三组P分、N分、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分的总体均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夫妻多子家庭的施暴组EPQ-N分高于对照组;施暴组分别与对照组和受虐组TCSQ、SSRS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4.4 多代大家庭结构下施暴组与对照组、受虐组SCL-90、TCSQ、SSRS及EPQ得分比较
      多代大家庭结构下三组间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CSQ、SSRS及EPQ各项因子分的总体均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论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7],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宁。要做好夫妻暴力的心理干预策略,探讨夫妻暴力的社会心理学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发现夫妻暴力中施暴组与对照组及受虐组中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夫妻暴力中,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虐者,心理健康问题没有明显的差别,可能和既往研究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尽一致。
      施暴者及受虐者的心理问题,可能受其个性特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与Valliant[8]等、Ehrensaft[9]等的研究类似,如夫妻暴力施暴者大多具有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容易情绪失控,倾向进攻。本研究显示施暴组比对照组得到的社会支持均较少,不但客观支持较少,而且内心拥有的主观支持又不多,而正是被感知到的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发展[8]。本研究同时发现施暴组的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受虐组,提示施暴者遇事往往比受虐者更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他们容易焦虑、紧张、易怒,往往又有抑郁。另一方面,夫妻暴力受虐者的个性特点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夫妻暴力中受虐组P分明显高于施暴组。说明受虐者由于长期遭受暴力,对人抱有敌意,忍耐力差,内向等。提示在对夫妻暴力进行心理干预时,应综合其个性特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将其分离开来。
      进一步分层统计发现不同家庭结构下,施暴者及受虐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夫妻独子及多子家庭施暴者及受虐者的心理问题较多。如本研究发现夫妻独子家庭施暴者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均显著降低。受虐者EPQ-P分明显高于施暴者,受虐者具有消极处世,对人抱有敌意的个性。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对夫妻暴力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夫妻多子家庭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发现这种家庭中受虐者比施暴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和躯体化的心理问题。施暴者突出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个性,两者之间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本研究发现夫妻二人家庭及多代大家庭结构中夫妻暴力无明显的社会心理学特征。不同的家庭结构,社会心理学特征不同。是否与施暴、受虐组及对照组妻子与丈夫的人数比例不均衡,性别的影响有关,需要今后扩大样本进一步分析。在夫妻暴力干预中,应重点关注夫妻独子和夫妻多子家庭,使施暴者和受虐者认识到其个性特点中的不足,努力去改善它,除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外,也需要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通过针对性的干预,减少夫妻暴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玉萍,张亚林, 孙圣琦,等.湖南省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报告.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3):200-203.
      2 Flisher AJ, Kramer RA, Hoven CW, et al.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ly abus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m Acad Adolesc psychiatry,1997, 36(1): 123-131.
      3 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编著.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4 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北京:地图出版社,1992.
      5 姜乾金.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编著.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0-122.
      6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编著.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7-131.
      �7 Marwick C.Domestic violence recognized as world problem.JAMA,1998,279:1510.
      8 Valliant PM, De Wit M,Bowes R.cognitive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ssaultived and domestic offenders. Psychol Rep.2004;94(3 Pt 2):1180-1184.
      9 Ehrensaft MK,Moffitt TE,Caspi A. Clinically abusive relationships in an unselected birth cohort:men"s and women"s participation and developmental antecedents.J Abnorm Psychol, 2004,113(2):258-270.
      10 [美] PhillipL.Rice著,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译。压力与健康,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石川
      2006-06-15收稿,2006-10-06修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