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浅谈英汉谚语翻译中的显化现象】 常用中国谚语大全

    时间:2019-01-30 05:16: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随机抽取三百条英汉谚语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谚语翻译中显化现象明显,汉译英的显化程度高于英译汉,并探讨了导致英汉谚语翻译中的显化产生的各种因素,指出英汉两种语言及其分别所属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谚语本身的文本特性是英汉谚语翻译中显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谚语 翻译 显化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51-03
      
      【Abstract】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hundred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which a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scovers that explicit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translation of most proverbs selected. Explicitation occurs more frequent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roverbs into English than English proverbs into Chinese. In addition, the author probes various factors behind the explicit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and points out key factors includ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s well as features of proverbs as a distinctive kind of text.
      【Key words】Proverbs Translation Explicitation
      
      一、显 化
      1.显化与显化假说
      显化(explicitness/explicitation),又译作外显、外显化、明晰化,这一概念首先由Vinay和Darbelnet提出。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显化指的是“把原语文本中只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但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的信息在目标语中加以明确说明的过程。[4]Blum-Kulka最早对显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1986年提出了著名的“显性假说”,即“译者对原文的解释过程可能导致译文比原文冗长。这一冗长现象表现为译者提高了译文在衔接层次上的显化程度”(Blum-Kulka,2004:92)。Klaudy和Karoly在对英语/匈牙利语进行双向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对称假说”(Asymmetry Hypothesis)。它是指对两种语言(L1和L2)进行双向比较后发现译者在L1→L2方向进行了显化处理,在相反方向(L2→L1)却不总会进行隐化处理。Klaudy和Karoly将非对称显化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归结为“译者更愿意使用显化操作,而不使用选择性隐化操作”(2005:14)。
      2.显化类别与手段
      研究表明,翻译中的显化不仅包括衔接手段的显化,还包括意义上的显化;不仅指翻译结果的显化,还指翻译过程的显化。简言之,显化使一种语篇变为另一种语篇时意思更清楚、明确。Klaudy对显化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把显化分为四种:强制性(Obligatory)、选择性(Optional)、语用性(Pragmatic)和翻译本身固有(Translation-inherent)。显化是一种翻译技巧,是由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所致。显化的手段通常包括增词法、转换指称、译语具体化、形象转换、重组句段、语体变换等。
      二、英汉谚语翻译中的显化现象
      为了探讨英汉谚语翻译中的显化现象,作者随机抽取了三百条英汉谚语的原文和译文,作为一个英汉谚语及其翻译的小型平行语料库,并且逐一对其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英汉谚语翻译中的显化程度及类别
      语料数量:英汉谚语300条。
      对应译文:300条。
      汉→英显化程度提高的谚语:150,所占比例:50%。
      汉→英显化程度降低(隐化)的谚语:51,所占比例:17%。
      汉→英显化程度不变的谚语:99,所占比例:33%。
      在所抽取的谚语中,汉→英显化程度提高的谚语所占比例达总数的一半(50%),明显高于汉→英显化程度降低(隐化)的谚语所占的比例(17%)。由此可见在谚语翻译中,汉→英和英→汉两个方向都存在显化现象,但显化的程度不对称。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约是后者的三倍。这一结果印证了一个普遍的观点,即在比较汉英、英汉翻译文本时认为汉译英的显化程度高于英译汉。一些研究者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汉语的意合性特征,汉语在表现形式上总的来说呈隐性,而英语的特征则重形合、呈显性。
      现选取各类显化例句如下:
      (1)强制性显化。强制性显化指原文和译文由于句法、语义结构等语言系统差异造成的强制显性翻译。汉语和英语作为两大语言体系,存在很大差异,有时翻译必须要显化。例如:
      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英: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汉:知音难觅。
      英:A faithful friend is hard to find.
      汉:善始者善终。
      英: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
      分别比较这三句的汉语和英语文本就不难发现英语文本中都相对应的多了适当的一个冠词“a/an”。这显然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不同所致。汉语中名词前可以没有量词也不用复数形式,即可单独作为一个句子成分存在,而英语中却不能让一个名词以单数形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成分,它的前面必须要有一个冠词“a/an”。在第一句的汉语文本中,两个并列的部分通过句意上的联系而并列存在,并无形式上的衔接。而在相对应的英语文本中则必须要有一个连词“and”从形式上衔接两个并列成分。这些现象显然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区别所致。
      (2)选择性显化。选择性显化指原文和译文由于文本构建策略的需要、译者风格偏好等差异造成的选择性显化翻译。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如果不运用显化翻译,虽然句子笨拙、不自然,但仍然符合译语语法规范。选择性显化翻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译者如何看待原文和译文的关系,译者能够容忍的翻译自由度,译语中好的翻译的判断标准等。
      英: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汉: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
      英: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对照每一句的英语和汉语文本不难发现汉语文本中比英语文本中多了一个并列的部分,用来表示原文中的引申含义。另外,汉语文本中并列成分的添加也从形式和文采上更能体现汉语的特点。
      (3)语用显化。语用显化指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显性翻译,即为了把原文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和文本的意图表露出来,在译文中增添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和认知的表达方式。
      汉:小心驶得万年船。
      英:Caution is the parent of safety.
      汉:不要班门弄斧。
      英:Don’t try to teach your 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
      这两句汉语中的“万年船”和“班门弄斧”隐含的意思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可能感到费解,于是英语文本中分别通过“the parent of safety”和“teach your 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这两种表达方式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谚语的意思。
      (4)翻译本身固有显化。翻译本身固有显化由翻译过程本身的性质决定,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达原语、组织思想的一种需要。
      英:Fools has fortune.
      汉:呆人有呆福。
      英:Friends must part.
      汉:再好的朋友也有分手的时候。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每一类显化都单独存在一条谚语的翻译中。有的谚语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显化技巧。
      2.英汉谚语翻译中显化的手段
      英汉谚语翻译中用到了以下常用的显化手段:
      (1)增词法
      汉:自助者天助。
      英: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汉:背后说好话,才是真朋友。
      英: He is a good friend that speaks well of us behind our backs.
      增词法是外显的一个重要手段。上述例子中第一句的英语文本比汉语文本增加了一个关系代词“who”,第二句的英语文本比汉语文本增加了一个关系代词“that”和两个人称代词“us”与“our”。增加了关系代词使得句子符合英语语法,人称代词的增加使句子的句意更完整、更有逻辑性。
      值得一提的是词语增加或者文本变长是显化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区别性特征,即显化后的译文并不一定比原文长,因为实现显化的手段有多种。
      (2)转换指称
      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英:We all have our blind spots.
      汉:朋友不能阿谀奉承。
      英:I can not be your friend and your flatter too.
      (3)词语具体化
      汉:得不偿失。
      英:The game isn’t worth the candle.
      这句英语文本中分别用“game”和“candle”两个具体名词来表达汉语文本中的两个抽象概念“得”和“失”。
      汉:不打不相识。
      英:By scratching and biting cat and dog come together.
      这句英语文本中用“cat and dog”表示汉语文本中没有明说的主语,使句子结构完整,用两个具体的动作“scratching and biting”表示汉语中的“打”,显得更形象、更生动。
      (4)形象转换
      汉:新官上任三把火。
      英: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汉:棋逢对手。
      英:Diamond cuts diamond.
      第一句的汉语文本中的“新官”在英语文本中被转换为“new broom”。第二句的汉语文本中的“棋”在英语文本中被转换为“diamond”。
      英汉谚语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上述各种具体的手段使得译语在形式和意义上总体表现出显化的倾向。
      3.英汉谚语翻译中显化产生的要素
      (1)译者因素。不同的译者对于同一原文的理解存在差别,译文的显化程度也就会不同。一般而言,经验和技巧欠缺的非专业译者其译文的显化程度较高。但是对于谚语翻译而言,译者因素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少。因为谚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当部分的谚语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表达方式,即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不需要进行显化处理。
      (2)语言因素。同英语相比,汉语在词汇和语法衔接上的显化程度较低,汉译英时通常比英译汉时更多地表现出形式上的显化。在谚语翻译中,除了前文给出的例子,还可以找到以下谚语为证:
      汉:色厉内荏。
      英:A bully is always a coward.
      汉:众口难调。
      英:It’s hard to please all.
      汉:活到老,学到老。
      英: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3)社会文化因素。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其各自所属的社会和文化差距越大,需要进行解释的信息就越多,译文的显化程度越高。英汉谚语之间既存在形象意义的差异也存在隐含意义的差异。这两种差异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谚语中的文化因素是产生显化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下列谚语的英语文本和汉语文本就体现了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显化翻译:
      汉:望子成龙。
      英: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
      汉:说曹操,曹操就到。
      英: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在谚语翻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在含义和传递信息,有时还要添加注释来说明该谚语的意义。因为有些谚语只能在历史背景和典籍出处说明后才能充分表明其意义,一句话或三言两语无法表达清楚。
      三、结束语
      显化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普遍倾向,显化是译文的一个普遍特征。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翻译的分析,发现英汉谚语翻译存在较多的显化现象,汉译英的显化程度较高。显化翻译有利于把谚语中的隐性意义表达出来,让译语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谚语原文所承载的信息,但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显化手段,否则效果大打折扣或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刘泽权、侯 羽.国内外显化研究现状概述[J].中国翻译,2008(5):55~58
      2 柯 飞.翻译中的显和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96~302
      3 贺显斌.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明晰化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410~416
      4 Vinay Jean-Paul, Jean Darbelnet. Comparative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 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M]∥Juan C Sager,Marie2Josée Hamel.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5: 342
      5 Klaudy Kinga. Exp licitation [C]∥M Baker.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SFL EP, 2004
      6 周红民.论翻译中的“显化”现象[J].外语研究,2007(6):76~79
      7 曹春玲.浅谈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外显化现象[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53~56
      8 刘 畅.浅析翻译中的隐化和显化[J].科教文汇,2006(9):70~71
      9 刘彦仕.翻译过程中的外显化现象分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69

    相关热词搜索: 谚语 浅谈 英汉 现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