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壮哉,高堡纪念碑|高堡奇人

    时间:2019-02-04 04:39: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碧水轻皱潋滟,绿岛林木翠黛,湖湾幽深曲折,水照孤峰岛影,渔舟摇碎平境,白鹭拂水低翔,村寨依山傍水,楼阁红砖绿瓦……翠湖如镜,黛岸如梦的百花景色,是一个“秀”字可以把人说醉的。
      却也有例外,湖中高堡的景致,是要用“壮”字去赞美的。
      当然,如果不是那直指蓝天的“国立第一华侨中学旧址纪念碑”,与湖中青螺点点的玲珑小岛相比,高堡当是极平常的,并无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致。它平平坦坦,没有突兀的峰峦,也不见葱茏绿树,只覆盖着茅草,其间长灌木丛丛。然而,就是这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高堡,历史注定要将它成为百花一道风景了。
      不妨就说说历史。百花蓄水成湖前,是猫跳河中游一条狭长的峡谷。两岸墨绿色的山峦,起伏着峻峭,蜿蜒着充满生机的林带。据文献说,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其统治,决计扫尽元朝在西南的残余势力。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朱元璋任傅有德为统帅,蓝玉、沐英作副,率兵30万兵分两路征讨云南梁王巴匝刺瓦尔密。以都督郭英为一支,由“永宁趋乌撒(今威宁)道险隘,自赤水河进师,与乌撒大战,乌撒降”。傅友德则亲率另一支,取道贵州(今贵阳地区)、普定、普安征讨。大军压境,势不可挡,一时间“诸蛮望风而降”。如此,明军在平定云南同时,也解决了贵州问题。为防范反复,稳定西南边陲,明朝即留军屯田,在贵州推行以军屯为主的屯田制。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分贵州宣慰司地置威清卫(今清镇)指挥使司,任征云南战功卓著的战将焦琴为指挥,开设卫所。因猫跳河中游雨水充沛,气候宜人,适宜耕作;又是扼贵阳出入川、滇之咽喉,焦琴便率军驻守此地。于是,猫跳河两岸就有了七分屯垦三分戍边的“三屯、五堡、四哨”。每户军屯耕种20至50亩不等,且子孙世袭,农具耕牛及粮种,皆有卫所配给。这些主要来江南的部队,从此就扎根于此,繁衍生息,在猫跳河狭长的河谷两岸,辟出良田万顷。高堡,便是“五堡”之一,几百年过去,高堡已是几百户人家的大寨。加之人勤地肥,又气候适宜,盛产水稻,与平堡、姜家堡一道,堪称清镇的鱼米之乡了。而寨子呢,又依着有茂密森林的茅山大坡,山上盛产杉树,棵棵挺拔苍劲,贵阳方圆百里的其它地方所产,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据说,解放前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杨森当年修建贵阳的合群体育馆,其梁柱,需高大粗壮又直挺的木材,唯茅坡有,便伐来建造。山是宝山,这些明初屯垦戍边的军队,便在山上建了茅坡大庙,庙中因有铁梅和尚讲授佛经而闻名。同时呢,高堡人还在寨里也建了庙宇祠堂供奉香火,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果仅此,那么如今村寨良田已沉湖底,人去屋消当年景象全无,只现一平缓山丘的高堡,恐怕很难成为百花一景的。因为高堡之外的其他屯堡,均与其有同样的历史。现今且大多有村寨,甚至还残留古迹,如平堡,尚保存当年屯军所建古堡的残缺城墙,古堡北门也依然存在,就在百花湖西湖,仍可见一高二丈平堡路标。唯高堡一无所有。是上世纪那场民族战争,高堡名声大震了。
      是的,在那场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华民族蒙受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灾难。南京大屠杀,重庆惨案,活体实验……其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1942年5月4日,日寇又欠下中国人民一笔血债,那天,其轰炸机又对我国保山城狂轰滥炸,市内血肉横飞,一片火海,城市顷刻夷为焦土,百姓死伤上万。这便是震惊全国的“保山惨案”。
      在这次轰炸中,市内的国立第一华侨中学校舍荡然无存,且有15名学生遇难,伤者不计其数,惨不忍睹。如此,即令置炮火不顾坚持就地继续上课,也因无校舍不能如愿。那么,为不误莘莘学子的前程,唯另谋他处,择既安全又有生活保障的去处。于是山高林密又是后方的贵州,便成首选;而山青水秀又是鱼米之乡的猫跳河畔的高堡,则是理想之地,这年秋天,国立第一华侨中学即由保山迁至贵州清镇五里桥。现今的五里桥乡在百花湖畔,为百花乡驻地。此地虽有五里桥地名,并无桥,那座名为“五里”的石桥,是在高堡。据史载,明天启二年(1622年),安邦彦反明,安天运夜袭贵阳,即令其兵卒在高堡寨前猫跳河上建坚固石桥一座,以利军队过河。只二十天,桥便建成。因该石桥距朱昌堡有五里,便得“五里桥”名。百花湖建电站后,石桥也随高堡其它建筑,沉于湖底。而当时,侨中迁至清镇五里桥后,就将校本部设在其管辖的高堡。善良仁厚的高堡村民热情地接纳了饱受战火苦难的600余名师生。短时间建校舍已不可能,便因陋就简,将寨里的庙宇改作教室。又从茅山大坡伐来木材,在堡内搭建了学生宿舍及简易礼堂。有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努力,这年11月,学校迁来高堡只两个月左右,便正式复课。明初屯堡戍边的古老村寨,破天荒有了传播现代文明的学堂。当然,因大城市大多沦陷,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教材,在这远离都市的偏僻山寨,都很难保证。然而就在这学习生活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全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教师谆谆善诱,学生孜孜不倦,营造出极为良好的学风。为他们日后建设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直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学校才由高堡迁至四川江津。
      虽然,国立华侨一中在高堡的日子,尚不足三年,在人生长河中只短暂一瞬,却是当年在此求学的学子刻骨铭心的记忆。无论他们如今在国内或海外,且已是华发银丝的老人,然高堡,却总让他们魂牵梦绕。时常故地重游,追忆当年义气风发指点江山日子,总不胜感慨。如今高堡已沉入湖底,不见。如是,捐资在已是百花湖中岛屿的高堡,立一座国立华侨一中旧址纪念碑,皆是海内外侨中学友的共同心愿。
      无疑,这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此纪念碑的建成,不仅可以让后人重温历史,牢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它还可以让人了解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期间,侨中师生不忘国家复兴,在极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学习,以报效百废待兴的祖国的壮举。并从中汲取力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那么,让心愿成为现实,是极有意义的。于是1995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立项建碑,百花湖乡人民政府也积极参与,同时呢,侨中校友也纷纷捐资。就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一座造型别致、巍巍壮观的国立第一华侨中学旧址纪念碑,昂然耸立在高堡山头。也因之,山青水秀的百花湖,又添一景致。
      就其造型,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奇特的纪念碑了。应该说,纪念碑人们并不陌生,通常是方形或三角形柱体,上镌碑记。此碑却别出新裁,是细长的白色圆柱,高数十米直指蓝天,顶端是红色锥体,观其状,酷似一支铅笔;而圆柱下端,又生出三翼,这造型,便是一枚待发的火箭了。如不看六米左右正方形碑底座书“国立第一华侨中学旧址纪念碑”碑记,是很能难将它和一所学校联系的。也许,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刻意追求的效果,以示中华腾飞当教育为本的深刻寓意吧!
      壮哉,高堡纪念碑。

    相关热词搜索: 纪念碑 壮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